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二十四桥仍在

时间:2016-10-06 18:17:1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含有“二十四桥”的诗句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晚云高·添声杨柳枝 贺铸

秋尽江南叶未凋。晚云高。

情山隐隐水迢迢。接亭皋。 二十四桥明月夜,弭兰桡。

玉人何处教吹箫。可怜宵。

南乡子 贺铸

秋半雨凉天。

望后清蟾未破圆。 二十四桥游冶处,留连。

携手娇饶步步莲。眉宇有馀妍。

初破瓜时正妙年。

玉局弹棋无限意,缠绵。

肠断吴蚕两处眠。

玉楼春 周邦彦

玉琴虚下伤心泪。

只有文君知曲意。

帘烘楼迥月宜人,酒暖香融春有味。

萋萋芳草迷千里。惆怅王孙行未已。 天涯回首一销魂,二十四桥歌舞地。

朝中措 曾觌

雕车南陌碾香尘。

一梦尚如新。

回首旧游何在,柳烟花雾迷春。

如今霜鬓,愁停短棹,懒傍清尊。 二十四桥风月,寻思只有消魂。

浪淘沙 韩元吉

鶗鴂怨花残。

谁道春阑。多情红药待君看。

浓澹晓妆新意态,独占西园。

风叶万枝繁。犹记平山。

五云楼映玉成盘。 二十四桥明月下,谁凭朱阑。

南乡子 韩元吉

细雨弄中秋。

雨歇烟霄玉镜流。

唤起佳人横玉笛,凝眸。

收拾风光上小楼。

烂醉拚扶头。

明日阴晴且漫愁。 二十四桥何处是,悠悠。

忍对嫦娥说旧游。

风流子 吴文英

金谷已空尘。

薰风转、国色返春魂。

半敧雪醉霜,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 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脉无言。

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憔悴,啼雨黄昏。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 二十四桥南北,罗荐香分。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 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瑞鹤仙 陈允平

燕归帘半卷。

正漏约琼签,笙调玉琯。

蛾眉画来浅。

甚春衫懒试,夜灯慵翦。香温梦暖。 诉芳心、芭蕉未展。 渺双波、望极江空,二十四桥凭遍。 葱茜。

银屏彩凤,雾帐金蝉,旧家坊院。 烟花弄晚。

芳草恨,断魂远。

对东风无语,绿阴深处,时见飞红数片。 算多情、尚有黄鹂,向人睍睆。

玲珑四犯 陈允平

金屋春深,似灼灼娉婷,真真娇艳。 洗净铅华,依旧曲眉丰脸。

犹记舞歇凉州,渐缥缈、碧云缭乱。 白玉环、宝镜偷换。

别后甚时重见。

鸾帏凤席鸳鸯荐。

但空馀、蕙芳兰茜。

天涯柳色青青恨,不入东风眼。 惆怅二十四桥,任落絮、飞花乱点。 奈翠屏、一枕云雨梦,谁惊散。

桂枝香 刘辰翁

吹箫人去。

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

东望鞭芙缥缈,寒光如注。

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

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 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

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 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酹江月·念奴娇 刘辰翁

城中十万,有何人、和我乌乌鸣瑟。 对影姮娥成三处,谁料尊中无月。 翦纸吹成,长梯摘取,儿戏那堪惜。 洞庭夜白,一声聊破空阔。 休说二十四桥,便一分无赖,有谁谁识。 一枕秋衾南北梦,好好娟娟成雪。 旧日少游,锦袍玉笛,醉卧藤阴石。 萧然今夕,无鱼无酒无客。

水调歌头 刘辰翁

造物反乎覆,白首困耆英。

吟风赏月石上,一笑再河清。 一百八盘道路,二十四桥歌舞,身世梦堪惊。

独酌未能醉,已醉蓦然醒。

别与老,惊相见,几回新。

来时燕栖未稳,满耳又蝉声。

闲忆钱塘江上,两点青山欲白,血石起鞭霆。 此事复安在,相对说平生。

瑶花慢 周密

朱钿宝玦。

天上飞琼,比人间春别。

江南江北,曾未见,谩拟梨云梅雪。 淮山春晚,问谁识、芳心高洁。

消几番、花落花开,老了玉关豪杰。 金壶翦送琼枝,看一骑红尘,香度瑶阙。 韶华正好,应自喜、初识长安蜂蝶。 杜郎老矣,想旧事、花须能说。 记少年,一梦扬州,二十四桥明月。

踏莎行 周密

远草情锺,孤花韵胜。

一楼耸翠生秋暝。 十年二十四桥春,转头明月箫声冷。 赋药才高,题琼语俊。

蒸香压酒芙蓉顶。

景留人去怕思量,桂窗风露秋眠醒。

临江仙 王奕 二十四桥明月好,暮年方到扬州。 鹤飞仙去总成休。

襄阳风笛急,何事付悠悠。

几阕平山堂上酒,夕阳还照边楼。 不堪风景事回头。

淮南新枣熟,应不说防秋。

扬州慢 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篇二:诗歌赏析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一生怀才不遇,飘泊四方,以布衣终老。精通音律,善自度曲。词作音调谐婉,语言精美,结构谨严。他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词人,其作品对南宋后期的婉约词人、清代的浙西词派词人均深有影响。有《白石道人歌曲》。

赏析作品:《扬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画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曾经按照人的思想品德高下,将人分为三等:狂,狷,乡愿。孟子在《尽心下》中也把人分成三个等级:中道者为上,狂狷者次之,而“阉然媚于世”的乡愿者,则属最劣之等级了。何谓“狂狷”?孔子曰:“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狂者,就是有进取心的人;狷者,就是独善其身的人;而乡愿则是同流合污的人。无独有偶,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也将词人分作了三等:东坡、稼轩为狂者,姜夔为狷者,而吴文英等就分到了乡愿中。姜夔为何归属于“狷者”,这和他的生平是分不开的。姜夔一生从未入仕。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姜夔从小就过着一种漂泊天涯的生活,这种生活遭际就使得姜夔年纪轻轻的就有一种冷感愁怀,而他的词作也就大都为一些离情别绪之作。狂者苏轼、辛弃疾的作品平时见者颇多,而对狷者姜夔则我还是有些陌生。今天收集了一些资料,特别品读一下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

姜夔的《扬州慢》写于金兵第二次南侵后的第十五年。当时的姜夔才二十一岁,来到扬州,看到曾经素以繁华富丽而著称的江南名城扬州,如今已是断壁残垣,心有所感,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来凭吊扬州荒凉,寄托黍离哀思。

《扬州慢》开篇擒题,扬州是淮南的著名都城,竹西亭是扬州的风景名胜,初次到扬州,作者在此解鞍下马,稍作停留。经过昔日春风骀荡的十里繁华旧境,到处长了青青野麦,自从金兵窥犯长江之后,连毁废的城池和高大的树木,都厌恶说到战火刀兵。天色渐渐黄昏,凄清的号角吹送着寒冷,传遍了整座空城。作者通过对扬州城的萧索之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从而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下片则写对扬州的感受。料想杜牧重回扬州也会愕然震惊,纵有赞美“豆蔻”芳华的精工丽词,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的绝妙才能,也没有了当年的兴致和情思。以杜牧笔下的诗境与扬州城的现境进行对比,作者的写法自然高妙,浑化无迹。末言二十四桥依然完好,而只有一弯冷月寂寞无声,那桥边红芍药,年

年花叶繁茂,而无人欣赏,充满时移景迁,物是人非之感。作者在下片中侧重于写情,主要是将唐代诗人杜牧对扬州的咏叹之词与扬州城如今的全貌作一番对比,从而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

姜夔的词是非常讲究技巧的,这首《扬州慢》在写作,主要是用了对比和化入的方法。“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言树犹如此,人何已堪?“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句,写出了扬州城物是人非的情景,“二十四桥仍在”,但心情、感情,已是“冷月无声”,写尽了扬州城的凄冷,同时也隐含了人们被战争摧残的痛苦。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生于唐末,为人风流潇洒。他曾经在扬州城做过短暂的停留,并留下了许多诗篇,这些诗篇都是对扬州城繁华生活的歌咏。姜夔所化用的诗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那些曾经的繁华与如今的萧索又恰好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让作者产生巨大的心理反差,也就行而生悲,因此做下这首《扬州慢

春 行 即 兴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1]

注释译文

【注释】

宜阳:县名,在今河南省西部,洛河中游,即唐代福昌县城。

【译文】

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也曾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现下,这里清冷冷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流逝了。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烂漫的山花,花只好任其自开自落, 虽鸟语婉转,但也是自鸣自听,一切是那么的寂静荒凉。[2]

作品格律

宜阳城下草萋萋,

○○⊙●●○○

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

⊙●○○○●●

春山一路鸟空啼。

○○●●●⊙△

(说明:○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此作的韵脚是:八齐;可“四支五微八齐十灰”通押)[3]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景物小诗。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这首诗写的是静景,然而静景偏于动处写:水流、花落、鸟啼,无一不是变动的景象。

李华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而此诗正写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当时宜阳位置很重要,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就坐落在这里。境内女几山是著名的风景区,山上古木流泉,鸟语花香,景色妍丽,是一座天然的大花园。它年年都吸引着皇室、贵族、墨客、游人前来观赏。然而,在安史之乱中,这里却遭到严重破坏,景象荒凉。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此地,心情可想而知。 “宜阳城下草萋萋”,作者站立城头观赏景致,只见大片土地荒芜,处处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接着,一笔便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连昌宫和女几山一带。

“涧水东流复向西。”太平时期,登上那武后、玄宗曾走过的“玉真路”,不仅可以观看“鸣流走响韵,含笑树头花”的美景,而且也会看到农民利用涧水灌溉的万顷良田,但此时,这里清泠泠的山泉却再没人汲引灌溉,而是任其“东流复向西”了。昔日,这里的香竹、古柳、怪柏、苍松,无处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今,且莫说那些,就是红颜吐芳的春花,也早已无人欣赏了。

“芳树无人花自落”,这里强调“无人”二字,便道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说明经过安史之乱,再也无人来此观赏,只能任其自开自落了。

“春山一路鸟空啼”,春山一路,不仅使人想象到山花烂熳,鸟语宛转的佳境,但著以“空啼”二字,却成了以乐写哀,以闹衬寂,充分显示了山路的荒寞;这里不仅再也见不到那么多的游人墨客,而且连耕农、樵夫、村姑都不见了。“自落”、“空啼”相照应,写出了诗人面对大好山河的多少寂寞之感。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诗和词在表现手法上是一致的。这首诗虽然还不能说就做到了“全篇不露秋毫情意”,但句句写景,句句含情,却是比较突出的。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诗中虽然写的是绿草、芳树、山泉、鸟语,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是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的心境服务的,它充分显示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1]

李华

《李遐叔文集》

(715-766)唐代诗人。字遐叔,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开元中,第进士,擢宏辞科。累官监察御史,右补阙。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上元中,召为左补阙、司封员外郎,称疾不受。李岘领选江南,表置幕府,擢检校吏部员外郎。后辞官,客隐山阳。大历初卒。其诗辞采流丽。有《李遐叔文集》,今编诗一卷。[4]

韩翃《寒食》赏析

周复纲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1]。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

【赏析】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

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

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

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

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庭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据孟棨《本事诗》载:唐德宗很欣赏韩翃此诗,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其诗倍受爱重若此。又据《唐音癸笺》载:“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朝士,都偏爱此诗,很难说明诗人本意中含有讥刺。当然,如果读者“感到”诗人意含讽喻,那也不足为怪。

[1]寒食;我国古代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前两天(一说前一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故称寒食节。

[2]五侯:旧说一指东汉外戚梁冀一族的五侯,一指东汉桓帝时的宦官单超等同日封侯的五人。本诗中泛指贵幸宠臣。

篇三:诗词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篇章结构/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用典、通感、反语、互文……

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

描写:衬托、烘托、对比、粗笔勾勒、白描工笔、渲染、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正侧结合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缘情写景/以景结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用典抒情、叙事抒情

注:文艺表现手法——赋比兴、想象、联想、铺陈、象征、类比、抑扬、用典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情结景、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以少总多、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包括乐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 乐景写哀情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哀景写哀情

小重山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马、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悲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悲切婉转的情调。

哀景写乐情

塞下曲李白

五日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上太行于谦

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马独还。两鬓霜华千里客,马蹄又上太行山。

缘情写景/移情入景(明显移情,常用拟人、移就的修辞手法)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落晓枝。

以景结情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谢亭送别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托物言志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他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谷”诗表现了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肖”诗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志向高远的凤凰形象,借写凤凰的遭遇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1.托物言志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征表达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2.借景抒情是借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表达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添内容的丰富性,可收到言简义、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扬州慢姜夔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霁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衬托或烘托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罗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和鲜艳的荷花相互映衬。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街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运用了衬托手法,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渲染

长信秋词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未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淸漏长。

双调?清江引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秋雨等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深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对比对照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前两句写农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场景,前者忧,后者乐。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的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孤雁 杜甫

孤烟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自己的情感:颔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路途遥远,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尾联用对比(反衬)手法,以野鸭的平庸鸣噪衬托出孤雁的高远追求,表达诗人的高远志向、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动静结合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虚实结合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设想的未来之境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抑扬(欲抑先扬、欲扬先抑)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高楼。忽见陌头扬抑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才说她“悔”。通过少妇情感的微妙刻画,表现出人物情感,一抑一扬腾挪跌宕波澜起伏。

白描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侧面描写

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比拟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联描写梅花在百花凋零的严冬迎着寒风昂然盛开,即是赞美梅花,又是以梅花自喻,表现了诗人卓然不群、超凡脱俗的高洁品质。尾联抒怀,表示在赏梅之时低声吟诵,在恬静的山林里尽可自得其乐,而而不需要檀板金樽的豪华场面,表现了诗人隐居田园、不慕荣利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

答题思路:准确指出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采用()技法,写出了意境()的特点,表现出/突出()的思想感情,起到了()的作用。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这首诗运用反衬手法,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环境的寂静。表现了使人由漂泊引起的心中孤独寂寞之感。

蜀中九日登高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哪从北地来。

这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如“他席他乡”、“哪从”,显得浅易亲切;手法上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独在南方思念亲人不得北归,第四句采用反问与前句形成强烈对比,看似无理之问却使诗人的思亲感情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如何分析咏物诗

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象与志向的契合点。

早梅 张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展示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对意境的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概括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描绘画面;概括景物的共同特征结合诗歌分析情感。 术语: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渲染()氛围,表达()情感

意境:雄浑壮丽、幽清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萧条疏凉、深远绵邈、孤寂凄凉

动:活泼、风趣、热烈、繁华、喧闹

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孤清、澄清

悲:悲凉、悲壮、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

壮:壮阔、壮丽、空旷、清远、慷慨、雄浑

美:优美、明丽、雅致、清新、自然、质朴、含蓄、飘逸

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

语言特点:浅易、通俗、典雅、庄重、豪迈、悲壮、清新、质朴、委婉、生动、讽刺、诙谐 宫廷诗--缠绵婉转田园诗--恬静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慷慨悲凉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画龙点睛……

语言风格: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朴素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生动形象、绚丽飘逸……

李白--豪迈飘逸苏轼--豪迈旷达杜牧--清健俊爽杜甫--沉郁顿挫

王昌龄--雄健高昂辛弃疾--慷慨悲壮高适--悲壮苍凉陆游--悲壮豪放温庭筠--绮丽香艳李商

隐--朦胧隐晦李清照--缠绵悱恻王维--诗画一体

陶渊明--朴素自然白居易--通俗易懂

鉴赏字词

内容上——描写对象的特点;字词营造的氛围;字词揭示的主旨;字词包含的情感 形式上——表达技巧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首句开门见山,交代出“江水”“烟树”等重重阻隔,展现了一片迷蒙浩渺的艺术境界,反映出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怀念。“隔'字把遥望一片浩渺江水、迷蒙烟树时的失望惆怅的心情呈现了出来。


二十四桥仍在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281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