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时间:2016-10-04 01:08:3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文档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题目

一 影视艺术生产设计的三种模式

从影视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其生产设计主要采取三种策略,从而构成相应的创作模式:其一,原创;其二,整体再现经典文学、戏剧原著;其三,跨文本移植文学、戏剧名著的经典“情节原型”。

第一种模式:根据影视艺术的生产特性,不依凭既往的任何摹本而开创性地创作新作品,具有原创的性质。譬如,美国好莱坞电影《鸳梦重温》、《公民凯恩》,前苏联电影《战舰波将金号》等;美国电视连续剧《我爱露茜》、《老友记》、《欲望都市》等,都属此类。

第二和第三种模式,过去统称文学(或戏剧)名著“改编”或“翻版”。实际上,这样的界定混淆了二者的根本区别。

第二种模式:是一种跨文本的整体性改编,即将原著的内容和形式,以影视媒介作为新载体完整地再现。譬如,雨果的《红与黑》、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以及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等世界名著,都曾经作为前影视时代的文学资源,被影视艺术家整体改编为电影,有的甚至被多次翻拍。《红与黑》、《安娜?卡列尼娜》、《大卫?科波菲尔》等,继改编为电影之后,又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从而出现“三度传播”的历史状态。中国的影视艺术家也相继把纸质媒体传播的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改编为电影故事片和电视连续剧。

第三种模式:与第二种模式的相似之处是,都借鉴了文学、戏剧名著的叙事内容及其叙述形式,但是,又有根本的不同。第二种模式采取的是“整体性改编”,其创作原则是忠实于原著,无论怎样改动都只是局部的变动,而不会在整体上有所改变,即故事情节、人物、环境等都保持原著的本来面貌,只是把以语言为媒介的文学形象与戏剧表演的舞台形象再现为影视形象。第三种模式则是根据影视艺术的特殊表现功能,提炼文学、戏剧名著的经典“情节原型”,以此为原始基因,变形再造为新质的故事情节,实现传统媒介向电子媒介的跨文本移植。譬如,黑泽明的电影《乱》、迪斯尼公司制作的电影《花木兰》、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等,分别了移植了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国北朝民歌《花木兰》、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等文学、戏剧经典作品的情节原型。

跨文本移植经典“情节原型”,是影视艺术开发、利用文学、戏剧等文艺资源,提炼其“元叙事”基因,拓展媒介空间的原创扩散功能的创作策略。虽然,这种创作模式所展现的叙事内容和叙述形式,与文学、戏剧名著的经典“情节原型”有着渊源关系;在人物塑造、情节结构、审美取向、人文精神等方面,潜在地保持着经典“情节原型”的原创素质,但是,它已经不是原著的整体性再现它所塑造的人物已经脱胎换骨为具有新时代气质的艺术“新人”,其设计的情节已经与原著的情节结构大相径庭且另辟蹊径;其审美取向以引领娱乐时尚为导向,通过改装“情节原型”而创构的离奇故事、画面奇观以及新奇的声音设计,给观众的视听神经以持续地强烈刺激,希图造成引发轰动性效应的观赏魅力和传播功能;其人文精神则已经打上了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鲜明标记。

作者将此作为研究课题,力图通过持续探讨以拓展电子传播时代文艺研究的新途径、新领域。本文将分别选择两个典型范例:电影艺术移植戏剧艺术文本和电视艺术移植古典文学文本,阐述所确立的论题。

二 莎士比亚戏剧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的跨文本移植

中国电影艺术家邱刚健、盛和煜编剧,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是电影艺术跨文本移植戏剧艺术经典情节原型的典范性作品。

该片公映后引起不少议论。有人质疑编导驾驭历史题材的能力,有人指出虚构的主人公无历史依据可考,有人不无调侃地询问:“《夜宴》里的厉帝最像五代十国里的哪个帝王?”;

也有人认为,《夜宴》是“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更有人指出:《夜宴》是“借王子复仇记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引出的欲望和爱情的诠释”。

显然,最后两种说法是内行话。

无庸质疑,《夜宴》移植了《哈姆雷特》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借以表现“复仇”的主题。如果仅就此而言,《夜宴》是“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然而,“复仇”并非《夜宴》主题的全部内容,其主题故事情节的表现,也必然超出《哈姆雷特》情节原型的包容量,而增加不少异于原著的情节设计。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夜宴》看做是“中国版的王子复仇记”。

诚然,《夜宴》跨文化、跨文本移植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在采撷原著经典情节原型的基本要素的同时,也沿袭其“复仇”主题作为建构影片完整主题的重要元素。然而,该片的主题已经在编导再创造的过程中,朝着新的价值取向扩展、延伸,那就是表达中国电影艺术家对于“爱”与“寂寞”的现代感悟和解析。

一部电影作品的主题曲,自然是为了揭示主题的需要而创作。《夜宴》中的“复仇”主人公太子无鸾,自称从吴越采集来一首歌:“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作曲家谭盾据此歌词创作了该片主题曲《越人歌》。这首全文采自刘向《说苑》卷十一中“善说”的吴越风味的民间歌谣,在影片中被男女主人公作了两种不同的解读:当无鸾向婉后陈述该歌谣来历之后,婉后的感受是:“情歌”,而无鸾却争辩说:“是寂寞的歌”。这一细节,也许会被一般观众所忽略,然而,它在全片中具有至为关键的作用强调主题的意旨。

倘若把《越人歌》视为一首情歌,那么,它和片尾曲的题目《我用所有报答爱》相配合,抒发了贯穿全片的主题意旨之一:“爱”。不过,这“爱”,却不能解读为通常意义上的“爱情”,而具有十分复杂微妙的意蕴:青女对无鸾的纯真无邪的爱情;无鸾对于爱情的“心灰意冷”;婉儿(即文婉皇后)被迫扭曲自己的人格和尊严而荫庇的无望爱情。同时,作为无鸾与婉后死敌的厉帝,其弑兄篡位的动机,也潜藏着对于婉后的畸形性爱欲望。

不过,导演冯小刚和作曲家谭盾,似乎都不是很在意“爱”与“欲”的诠释,更是看淡了“宫廷阴谋”情节原型所揭示的“复仇”主题,虽然谭盾宣称“东方的《夜宴》和西方的《哈姆雷特》就是一种意义上的不谋而合”。

他们默契了一个共识:通过《夜宴》展露人性深处的那份难言的“寂寞”。

谭盾显然对冯小刚的电影作品有过认真研究,并以天才的眼光看到了冯小刚的心灵深处。他说:冯小刚“虽然以前拍了很多黑色的,幽默的东西。但是我一直都能感觉得到,他内心深处需要拥抱,这部电影(指《夜宴》)里它表达出了一种感人的寂寞。”①鉴此,他指出:“《夜宴》是在挖掘人性深处的一种寂寞,然后再从这个寂寞里寻找希望。”冯小刚非常认同谭盾对于《夜宴》的审美价值取向的理解,说谭盾“看了剧本之后理解了电影反映的主题,于是写下了《越人歌》”。他在称赞谭盾的音乐“直入灵魂”的同时,指出“人和人之间有一种深深的寂寞,人很难被人理解,理解了就不寂寞,这首歌反映了寂寞。” 由于需要表现如此复杂微妙的主题意蕴,《夜宴》从《哈姆雷特》移植而来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无论在结构形式还是在叙述内容上,都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从而建构成一种中国化的“异体”叙事模式。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展现“复仇”主题的悲剧情节,以制造“宫廷阴谋”和揭穿“宫廷阴谋”的矛盾冲突为主要线索。从而构成了经典的“宫廷阴谋”情节原型。主导着情节发展的敌对力量,一方是制造和实施“阴谋”的克劳狄斯,另一方是揭穿“阴谋”而复仇的哈姆雷特。而在《夜宴》中,太子无鸾对于“复仇”情节的发展不能起主导作用,敌对双方的主角,是弑兄篡位的厉帝和忍辱偷生的婉后。其情节主线索被具体设置为:厉帝通过阴谋手

段,实现了弑兄篡位而霸占“艳丽的皇后”的目的,并图谋杀害太子无鸾;婉后为了“复仇”不惜忍受奇耻大辱,一方面竭力保护处于危机中的情人无鸾,一方面伺机密谋毒死厉帝,梦想扶持太子登基而心满意足地做其皇后。厉帝被她毒死了,无鸾为了保护她中毒剑而死,最终,她也被人用毒剑暗杀??

《夜宴》中表现“爱”与“寂寞”的情节设计,却是《哈姆雷特》没有的。从深处讲,该片编导设计了无鸾、青女、婉后的三角关系,及其相关的“爱”与“寂寞”交织的情节,表现出中国艺术家在民族文化传统背景中对于人性的最柔软、最隐私之处的独特感悟,同时,也表现出可以与许多世界优秀影片媲美的艺术水平。正因为如此,虽然《夜宴》的制作有商业化之嫌,但是其文化价值、艺术水准是绝不应该被贬低的。

影视画外音?当代文坛?2008.1影视艺术生产的新策略由此可见,《夜宴》移植《哈姆雷特》的“宫廷阴谋”原型,从本质上讲,只是把该情节原型作为孕育新的故事情节的原创基因,并非整体再现式的“翻版”,或是“克隆”式的完整复制,而犹如一种移植基因的新生命化。在这一生命化的过程中,原本生长于欧洲文化土壤中的戏剧艺术的“宫廷阴谋”原型,被跨文化移植到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的电影《夜宴》的“肌体”中。“宫廷阴谋”原型是莎士比亚原创的心灵模式,体现着评判人性善恶的欧洲人文主义精神。它作为新的艺术生命体的原初孕育体,像幽灵一样附身于《夜宴》编导的艺术精神之中,成为其情节创构的异质精髓;同时,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莎氏原型与高度浓缩五代十国历史而虚构的故事融合为一体,从而在一种新的生命程序中生成了一个新的艺术生命。

篇二:中学教师职称评审论文要求——中学数学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中学教师职称评审论文要求——中学数学学术性论文的写作规范

职称评审材料上交在即,大多数老师对论文的写作规范不甚了解,因论文问题不能通过者众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下面就此作些说明:

1. 题目(居中排)

题目又称标题,它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重要组合。关于题目的解释,杨必成教授已作详细的解释,我不再详述。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下:题目一般要控制在20字以内。为了方便,我们把论文的题目称为“一级标题”;正文中出现的仅次于一级标题的分论点称为“二级标题”(这是我们前面谈到的主要观点,也叫中心论点),用“一、二、 三、 ……”;二级标题下面还有分论点称为“三级标题”,用“1. 2. 3. ……;依次类推。

(1)题目要能显示学术性。很多作者都喜欢在题目前加“浅谈”,笔者认为,如果是浅的问题就没有探讨研究的必要,所以题目最好不要出现“浅”字。凡出现浅字,我们对这样的题目都会作修改。如“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可以改为“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策略”、“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初探”、“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等等。又如“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直接把题目中“浅谈”删去即可,题目变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后的题目既简洁,又能显示学术性。

(2)题目不要引起歧议。我们在审稿的时候经常碰到这样的题目“在数学教学中学生 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表述,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后面加个“,”就没有歧义了。但是我们要注意,题目尽量不要出现标点符号如“,”(有的题目如“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效率”,此时,我们把中间的“,”改为空格就可以了,即:“培养良好思维品质提高数学解题效率”)。这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题目(以第一个为例解释怎样修改,其余两个类似)可修改为“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或者直接改为“学生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题目中的“,”删去后,题目要讲究相对对称。如“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数学练习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不要出现左右数字相差太多的情况,如“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想象思维能力”,左边有6个字,右边有13个字,这样的题目就相当不对称,我们可以把它改为“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

(3)题目要显示出学科方向。我们要从题目中清楚地告诉别人,我是研究数学教学的。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经常碰到没有学科方向的题目,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创新型中学课堂教学的探索”,审读的过程中才发现是数学教学方向的,都要给它们加上“数学”二字:“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悟性”、“创新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题目中出现学科方向是很重要的,我曾听一些作者说,没有学科方向的论文一般不能通过职称论文的评审。但是不是所有的数学论文的题目都出现“数学”二字呢?我认为是不一定的。如果题目已经隐含了“数学”,就没必要加“数学”二字了。如“概率教学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我们知道“概率”肯定是数学学

科的,所以这样的题目就不必再出现“数学”二字。如果写成“数学概率教学与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这样的题目就变得啰嗦了。

2. 作者姓名(在题目下一行居中排)

3. 单位邮编(放在作者姓名的下一行居中排)

单位邮编的规范格式:(地级市、县级市或县加单位(需用全称),省 地级市单位的邮编)。如(湛江市第一中学,广东 湛江 524038);(兴宁市第一中学,广东 梅州 514500);(遂溪县乐民初级中学,广东湛江 524373)。我们经常会遇到漏项的格式:(梅江区黄遵宪纪念中学,广东 梅州 514011),这里在“梅江区”前加上“梅州市”就可以了。单位要写到县以上,注意省后面要空格,再加地级市。

4.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简短、客观而精炼的表达,无需补充解释或评论,不出现“本文”、“该文章”、“简述”、“提出”、“指出”、“介绍”、“讨论”、“概

括”“进行探讨、研究”等字眼。篇幅以100~300字为宜。摘要的写法应该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客观地展示文章的主要观点,使读者在看完摘要后能够了解你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就是将文章的主要观点摘抄出来,不出现序号,不分段,不加以评论。摘要一般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有时结论可以不写,因为有的结论在结果里已包含了。当目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时候,目的也可以不写。但是方法和结果不能省。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文(作者没有写上摘要),文中出现五个分论点(也就是主要观点或叫中心论点):一、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活创新意识;二、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点燃思维火花;三、鼓励学生求导质疑,孕育创新思维;

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促进思维发展;五、采用开放式教学,优化思维品质。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摘要?要注意摘要一定要把五个观点体现出来。笔者是这样写的(摘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鼓励学生质疑和猜想,采用开放式教学,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维火花,(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果)。当然这个范式并不是所有的论文都通用,只是举个例子,启发大家怎样通过分论点来提炼出摘要。还有论文摘要的范式是“当前的……中存在着……等问题或不足,其原因主要有……,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省略号的地方就是把分论点放进去。

5. 关键词

关键词要有: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关键词必须是名词性的,不能是动词。有的作者把“提高”、“探讨”、“介绍”、“讨论”等作为关键词是不妥的。关键词不能是普泛的,比如有的作者把“对策”、“方法”、“途径”等作为关键词也是不妥的。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最能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的名词,在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我们通常可以在题目或分论点中找到。比如上面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以这样找出关键词:(1)从题目中找到两个(数学教学,创新能力);(2)现看五个分论点,我们会发现“思维”出现的频率最高,所以可以把“思维”作为关键词。有3个关键词就达到了要求。常用的关键词有:数学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一题多解;数形结合思想;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等。

6. 引言

引言也叫前言。引言里面要有目的、意义(重要性)或题目中需要解释的概念,接着引出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例如,“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一文,它的引言: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大力提倡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的最大特征是“问题探究”。也就是说,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与要求,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性教学的概念)随着数学课程教材和考试评价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开展数学探究性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呢?笔者(这里不要用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引出正文,本文要探讨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笔者只是举一例启发大家怎样去写引言,不是说引言的模式都是这样,大家要灵活运用。建议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引言不要分段,简明扼要,一段写完。“引言”二字不出现,这段文字直接放在关键词之后,正文之前。

7. 正文

(1)要有二级标题。有时我们会接到没有二级标题的文章,也就是说“文章是一气呵 成的”,这样的文章我们一般会直接打掉。我认为写文章就像老师上课,上两节课要休息十分钟,那么二级标题就是这十分钟。没有二级标题的文章就像老师一天都在上课,你们经历过这样的上课吗?中间不休息不吃饭,这是老师和学生都受不了的。

(2)要对二级标题展开论述。论述的模式:理论支撑一段、例子一段、小结一段。 有时理论支撑一段就能把二级标题说清楚,那么例子和小结可省去。如果小结只有一句话,就把小结紧接到例子的后面,也就是理论一段、例子和小结一段。具体可看范文

2。同理,如果有三级标题,那么论述的模式在三级标题里才出现。

(3)三段论要紧紧围绕二级标题或三级标题展开。

我最近接到一篇文章,其第四个二级标题及三段论如下:

{四、在“小结与反思”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学完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或解出一道题目,要养成小结与反思的习惯,从多角度去思考所学的知识与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做能促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由个别的具体感悟上升到一般的理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 ,(2006年高考辽宁卷(理)) 已知函数 ,则的值域为()

(A)[-1,1](B)(C)(D)

解:考虑用分类讨论思想去掉绝对值,得 画出 的图象,观察可得 ,故选C。

本题若采用整体换元,令 ,则。这样做下去,比较麻烦。从上面的分析看出,先用分类讨论思想将函数式化简,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直接看出值域,运算量小,问题简洁获解。因此,应提倡用数学思想解题。在“小结与反思”中要结合与以前所学知识,把新的问题化归或转化到已经学过的知识中去,通过化归的思想方法,达到化繁为简,化“生”为“熟”的目的。学生们一旦掌握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思维就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就有较大的提高。}

这个例子是标准的三段论,但是我们细读后发现作者的三段论都与“四、在“小结与反思”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此二级标题没有逻辑联系。这是不允许的。论述要紧扣论点来展开。这也是教师们容易犯的,叫离题。不管是理论支撑,还是例子和小结,都要紧扣论点。

8. 外文字母正斜体的规范

变量用斜体,函数符号用正体,特殊集符号用黑正体。只列常用的。变量如x, y, f(x)等用斜体;函数符号如sin, cos, ln等用正体;特殊集符号:C, R, Z, Q, N用黑正体。(这里我们要注意,不要把标点和数字都排成斜体了)另外用字母表示的序号,应为正体。 、e为正体。

9. 公式前后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数学公式是用数字、字母和符号组合起来的表达特定科学内容的数学语言,它与文字具有样的功能,它们都是文章内容的组成部分[2]。至于在何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标点,使用什么标点,完全取决于该公式在句中的语法作用及上下文关系[3]。

例如,已知锐角 , , (此处不用加标点) 满足 + + = ,且cos + cos + cos =1, 求证:tan + tan + tan ≥2 。

10. 图表的规范

图的下面一定要加图序(本来还要加图题的,特别是物理图,数学里面有时不作高要求)。如图1、图2、……(按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注上图序),而且在文中叙述过程中要出现“如图1”或“如图1所示”字样,其他类推。特别提醒不要写成如左图、如右图、如上图、如下图,因为图形在编排过程中并不一定放在原稿所在的位置。

表的上面一定要加表序,如有可能还要加上表题。如表1、表2、……(按文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注上表序),而且在文中叙述过程中要出现“如表1”或“如表1所示”字样,其他类推。表序和表题的规范格式,如“表1 入学成绩统计表”。

11. 结束语

结束语有两段及以上,这时需要写上二级标题“结束语”,如“五、结束语”。如果结束语只有一段,就不需要写上“结束语”字样,直接把最后一段话总结性内容放正文末尾。

12. 文后参考文献的规范(只列比较常用的3种,具体文内怎样注录,结合范文来讲解)

(1)专著(书)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

[1]李新.心理学教程[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4-19.

如文内重复引用,页码带入文内序号后。

(2)期刊(杂志)的著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邓先炳.创新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

18(4):50-52.

(3)网上资料的注录格式:

[序号] 作者.题名[EB/OL].(发布日期).[引用日期].网址.

篇三:初中数学职称论文初中教师职称论文:教师变量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成绩的影响一个增值性研究

初中数学职称论文初中教师职称论文:

教师变量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成绩的影响:一个增值性研究

摘 要:以房山区42所小学的1238名四年级学生和42名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为因变量,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作为协变量加入两水平线性模型中建立基础增值模型。在控制学生背景变量的条件下,考察教师的特征变量、教学方式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对小学生四年级数学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教师的特征变量中,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和学历专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无显著影响,而教师的职称和最终受教育水平则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与教学相关的变量中,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这一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教师变量;增值性评价;增值模型;数学成绩

一、 问题提出

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其学习效果的一种主要体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注的话题。教育和心理领域的大部分研究者都认为,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增长和进步,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 1 ]

[ 2 ] [ 3 ][ 4 ]。研究者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一是教师特征因素,主要包括性别[ 5 ]、教龄[ 6 ]、学历[ 7 ]、教师资格认证[ 8 ]、教师所在大学的排名[ 9 ]等,由于其具有客观、便于测量和制定教育政策等方面的特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二是与教学相关的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1 0 ]、课堂教学行为[1 1 ]、职业发展[ 1 2]等,由于其概念界定和测量方法的不一致,使得这方面

的研究相对较少。

由于统计方法的限制和认识的不足,教育领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教师变量与学生成绩关系的研究,多采用教育产出方程(education production function)的研究范式[ 13 ],这种范式通常存在两种选择偏差(selec-tion bias)的问题,一是教师并不是随机地分配给学生,例如,一些教师可能会被系统地分配到学生初始成绩较低的班级中,这样使用一个单独时间点的数据考察教师,会导致这些教师的效能比较低;二是某些个人特征也不是随机地分配给教师的,即教师自身为教学所做的准备情况并不是随机的。随着教育研究的推进以及统计方法的发展,研究者逐渐意识到上述研究范式已不适合当前的教育研究,而过去三十年中已发展了一种新的考察教师质量与学生成绩关系的方法———增值性评价(value-added assessment)。这一新方法主要通过使用学生的学习结果数据评价教师,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主题[ 14 ],并被纳入教育问责的体系中。

增值性评价最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以美国和英国的应用和研究最为成熟[ 15 ]。与传统的方法———仅分析单个时间点的学生成绩不同,增值性评价方法的分析对象是学生在两个或多个时间点上的测验分数,利用学生在测验成绩上的增长或进步考查学校或教师的效能[ 16 ]。增值性评价方法主要依赖统计中的多水平模型技术,该技术解决了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大量存在的数据分层嵌套问题(如学生嵌套于学校),它能够将学校或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与其他不受学校或教

师控制的因素(如学生的原有成绩水平、人口学因素、家庭背景信息等)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分离开来[ 17 ],进而分析学校或教师的净影响。除了上述与传统分析方法的不同以外,增值性评价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和优势:第一,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学生成绩的绝对水平,从而使得不同学校或教师的比较处在同一个标准之上,有利于促进学校和教师间的公平比较。第二,促进教育关注点的变化。传统的使用平均分评价教育成果的方式,容易导致教师或学校过分关注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增值性评价则是基于每个学生的进步来评价学校或教师的效能,有利于促进教育关注点从个别学生转向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情况。第三,有利于实现评价的激励效应。同第二点类似,简单平均分的评价方法显著偏向于生源质量好、软硬件条件优的所谓重点学校,而增值性评价方法的使用,有利于调动生源质量差的薄弱学校和普通学校的积极性,同时避免重点学校凭借优质学生资源不思进取。

如前所述,传统的研究范式无法解决两种选择偏差的问题,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增值性评价的框架下,探讨教师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解决传统研究范式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教师与学生成绩的关系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并为教师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新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以房山区的42所完全小学为对象,本研究的被试选取包括两部分:一是学生水平的抽样,采取固定抽样的方法,抽取每个学校四年级的第一个班作为学生样本,共1238人,男女生比例为1∶1.1;二是选择教授抽样班级的四年级数学教师参与教师问卷的调查,总计42名数学教师,其中女性教师(37人)的数量远多于男性教师(5人)。

2·工具与变量

本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具:小学四年级上下学期数学测验、学生问卷和数学教师问卷。数学测验主要用于收集学生的测验成绩;学生问卷主要用于收集学生的背景变量和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变量;数学教师问卷则主要用于收集教师的客观特征变量和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变量。

本研究使用的数学测验是由抽样地区的数学教研室组织有经验的教研员编制的,测验编制前,研究者同教研员就测验的编制问题进行多次沟通,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学生问卷和数学教师问卷是在参考国外大型评价项目问卷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自行编制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编制完成后,邀请测量领域的专家和学生审校,保证问卷的内容效度;同时对问卷进行预试,根据分析结果修订题目,确定最终的施测问卷。正式施测后因子分析结果均满足测量学的基本要求,其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分量表中的题目能解释49.364%的总变异,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45;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分量表中的题目则能解释52.903%的总变异,克隆巴赫α系数为0.758。

为考察教师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本研究需要两个水平的变量:学生水平和教师水平。其中,学生水平的变量包括学生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生四年级上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教师水平变量包括三个方面:(1)教师特征变量,包括教师的年龄、性别、教龄、最终受教育水平、学历专业和职称;(2)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量,包括教师使用以下四种方式的频次情况,即教师统一授课、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引领下的自主学习、无教师指导的分组学习;(3)教师培训,包括教师是否参加过新课程培训、教师间是否经常讨论教学问题、是否经常共同准备材料或者备课、是否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频繁程度。

3.数据分析方法

增值分析主要依赖于多水平线性模型。根据Goldstein提出和发展起来的多水平模型[17],基于本研究第2期教师变量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成绩的影响:一个增值性研究71收集到的数据,以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测验成绩为因变量,逐一引入相关变量建立以下6个模型,以确定最终完整的增值模型,考察教师变量对学生学业成绩增长的影响。

模型1:以学生为第一水平,教师为第二水平,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成绩为因变量,不含任何自变量的零模型。该模型是进行多水平数据分析的前提和基础,能提供不同水平在结果变量上的变异程度。

模型2:在模型1的第一水平上加入学生四年级上学期的数学成绩,


初中数学评职称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191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