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走近杜甫

时间:2016-10-01 17:13: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走进杜甫(课堂)

表2 教学方案1

篇二:走近杜甫古诗背诵串词

经典诵读——走近杜甫

男: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女:他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名字叫

全班合:杜甫!

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吟诵他不朽的诗篇!

男:杜甫用大量的诗篇,歌咏祖国山河的壮美,寄托他爱国的深情。女:在他的笔下,险峻的蜀道,奇伟的群峰,奔腾的江河,飞泻的瀑布,都显得壮美动人。

男:杜甫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女:杜甫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男:杜甫,一个历经磨难仍不折不挠的汉子;

女:杜甫,一个才华横溢且矢志不移的爱国诗人!

男: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

女: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男:今天,站立在诗的山巅,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高远!

女:我们在回味中享受诗情画意,在诵读中感受经典!

合:三一班经典诵读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三:走近杜甫

专题二走近杜甫

【助读资料】 诗圣杜甫的一生

杜甫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其诗的成就也达到了无以伦比的

高峰。

一、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西

南)人,生于河南巩县(现在的巩义市)。他的十三世祖杜预,为晋朝名将,撰《左传》,祖父杜审言,初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其父为京兆县令。其家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文化传统对他忠君恋阙、仁民爱物的思想有巨大影响。

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

风格多样,而多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史诗”。有《杜工部集》传世。

他的经历分期:

1、读书,壮年游历时期(10年)也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间。

他的青年时代,是在盛唐社会中度过的,过了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

狂的生活。20岁回到洛阳,考进士而落榜。翌年东游齐赵。30岁时回到洛阳结婚定居。33岁在洛阳遇到刚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建立了千古传颂的友谊,两人同游梁、宋。又和诗人高适相遇,三人酣饮纵游,慷慨怀古。不久又北上齐鲁,登泰山,抒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2、困顿长安时期(约10年)应试落第。

十载长安使杜甫历尽人生辛酸,他看到了生民疾苦,关心着国家安危。

在颠沛辛酸的生活中创作热情反而更加强烈了。对于他的诗歌创作来说意

义巨大。《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前出塞九首》等反映天宝后期动乱行将到来的社会风貌的名作。

3、陷贼做官时期(约10年)。

目睹人间疾苦,反映安史之乱的情景:《春望》、《悲陈陶》、《悲青坂》、

《哀江头》、《北征》、《羌村三首》。于758年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期间他写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4、漂泊西南的时期(10余年)

乾元二年(759)秋,他终于弃官,携家入蜀,于岁末抵达成都。于成

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草堂,所去夔州出峡,大历三年,(768)春,离开夔州,漂泊江陵、岳阳、潭州、大历五年(770)冬,客死于潭州赴岳州途中舟上,年五十九岁。杜甫暮年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十分凄凉。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晚年的凄凉之作《登高》、《登岳阳楼》。杜甫是史圣、史诗的集大成者。

二、杜甫的诗歌和思想内容。

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这一历史转折过程的真实面貌和人

生现象,因此杜诗被称为“诗史”。

1、“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诗倾

诉了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同情。反映了人民在战乱中的痛苦生活。客观上表现出统治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疾苦,深切表达了他对劳苦大众的关切和同情。

由一家之痛(幼子饿死)及百姓之苦,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由于杜甫逼近社会和人生苦难的写实态度,他对人民的关心,事无巨

细,都在他的牵挂和流露中。

2、杜诗抒发了儒家的“仁者爱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尤为关心百姓

的苦难。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岁暮》。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忧

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由于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存”的政治理想以及他的“奉宁儒官,未坠素业”的家世。使得他成为一个富有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诗人,他时刻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动乱时,他往往痛心疾首,泪流满面《春望》,“四万义军同日死”(《悲陈陶》)痛彻心扉;当听到官军战胜,便喜出望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关心国家与人民的感情在诗中奔涌。反战情绪油然而生。安史战乱中,他又站在国家利益中支持正义战争,“《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不仅揭露了统治者苛政的残酷,也反映了爱国主义精神。

3、“必若救苍,满目苍痍,先应去蝥(mao)贼”。《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

军》。

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用诗记录时事,议论

时政,对统治阶级压迫人民剥削人民的罪恶,进行了批判:《兵车行》首先对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穷兵黩(du)武的罪恶进行了直接的揭露和批判。《丽人行》对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淫乱生活进行无情揭露。《三绝句》把统

治者的荒淫奢侈与百姓的水深火热生活结合起来。

4纪行、咏物、写景诗。

真实生动地展示了质朴自然的田园生活,雄起瑰丽的山川风物,无论

是写景咏物,都写得警策、精妙、独居风采,而且渗透了诗人对生活、生命的热爱,对人民和国家的热爱。有气势雄浑之作:《望月》,有恬静闲适之作《客至》。晚年之作,在雄伟景色之中往往咋有悲凉之气。早年的他是一个充满豪情的诗人,但历经坎坷之后,他认识到这些美好都是已失去,便不免有些沉痛、悲凉之感。

5、怀古咏史诗。

一个老人在追忆美好的时光,以及对历史的思考,无奈地叹息人生的

悲惨命运。

走近杜诗之一《兵车行》

【学习目标】:

1、认识诗中反映的唐朝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诵读课文,感受诗人尊重生命,关注社会的情怀。学习寓情于事的叙事方法

3、背诵全诗

预案

【回顾整理】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韩愈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1.你背过杜甫的哪些诗?把它们的题目写下来。

2.你记住杜甫的哪些名句?请写下来。

3.在我心中,杜甫是个人,有诗为

证: , 【助读资料】

1.关于文体常识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往往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这首诗属于歌行体,其特点是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而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已经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因此朗读时应把握住这一感情基调。

2.关于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连年发动“开边”战争,但战争处于劣势,胜少败多,损失惨重。当时鲜于仲通奉命攻打南诏,大败,死六万人,当时又因瘴疠,兵士又死十之八九。为和吐蕃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死离别的惨痛后果。

【自学发现】

1、给加点字注音:

车辚辚 干云霄 吐蕃 给养 戍边 荆杞 陇亩 啾啾

2、解释词语

①辚辚②萧萧③干云霄④边庭

⑤行人⑥点行频 ⑦与裹头 ⑧开边

⑨山东⑩比邻

3、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体会作者的感情。谈初读感受。


走近杜甫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140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