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从行政区划代码管理现状简析城乡划分工作
从行政区划代码管理现状简析城乡划分工作
作者:阳辉萍 文章来源:安仁统计局更新时间:2011-11-4
近年来,随着安仁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乡间差别进一步缩小。县城扩容,撤、并等,安仁县行政区划建制不断发生变动,且变动较大。按照2001年底,建立的行政区划代码库情况,已不能适应我县目前统计工作的需要,更不能满足城乡划分工作的要求。按照国家、省市在2009年下发的开展城乡划分工作的文件通知要求,清理行政区划代码库,要求各地建立一套新的完整的行政区码代码库,加强规范管理,为开展城乡划分工作奠定基础。
一、行政区划代码库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根据民政部门对行政建制的调整情况,统计部门对变动后的行政建制,依据编码规则,及时编码,而统计部门是最大的用户。行政区划代码作为统计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标准,它的使用几乎贯穿了所有的统计调查(包括年报统计、定期报表、普查和专项调查等)、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资料开发的全过程。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实际上是被调查单位(企业)所在行政区域的标识,是统计单位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无论是基本单位普查还是各专业的调查单位的基本情况表都无一例外的地包含了这个指标,它同时也在数据填报、录入、上报、审核、汇总等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
2、行政区划代码是确定和划分调查范围的重要依据。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等大型普查过程中所做的首要工作就是划分调查区和调查小区,并对其进行编码,而这个代码就是在行政区划代码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统计部门根据一定的编码规则赋予的。目前县以下统计用区划代码共有12位数字,分为三段。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三段为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我们开展统计工作提供了更大方便,并在今后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技术中,行政区划代码又是界定准确的样本群和抽样框,掌握城乡和村居委会情况的重要依据。
3、行政区划代码是反映区域经济的分类标准,同时又是推广数据联网直报的关键。行政区划代码可以精确定位到省、市、县、乡镇街道、村居民委会,运用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相关资料开发,可以为各级政府领导研究区域经济,掌控经济发展提供很大的方便,不仅可以对历史资料进行纵向对比,也可跨省、市、县地域进行区域对比。统计数据的收集、录入、审核、上报、汇总、反馈等工作,都依赖于行政区划代码,特别是随着数据联网直报的广泛推广和应用,行政区划代码的关键作用更为突出。
4、行政区划代码是统计部门向政府和社会提供统计信息的得力助手。如果没有行政区划代码,我们就无法知道这些数据的地区来源,就无法与部门间信息交换,不能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作用。
二、行政区划代码库管理的现状和做法
(一)县局行政区划代码库的建立维护、上报和发布已形成制度。根据国家、省关于对行政区划代码库管理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我局从2004年起对安仁县行政区划代码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规范,并有专人负责,及时将全县行政区划代码库的管理、更新、维护实现制度化。
(二)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库维护和更新工作急待加强。因为缺乏历年代码变动情况的库管理资料,为了确保全县行政区划代码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今年我们积极与县民政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了解和收集行政建制变动情况,利用计算机技术逐步建立和形成协调统一的全县行政区划代码库。具体做法是(1)加强沟通,及时更新。主动和县民政部门多联系,取得资料,将及时取得资料进行核对、汇总,做好代码更新准备工作。(2)加强培训,分级负责。对区划代码编制业务不熟的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培训学习,讲解编码规划,并按照编码规划要求,对取得区划变动资料及时编制和更新、上报。(3)逐步建立行政区划代码数据库。根据掌握的变动资料,定期对全县行政区划代码进行更新、维护、上报,逐步建立了代码数据库和相应的查询管理技术,要求在各项统计调查中使用统一的代码,我县还在内部信息网上建立了行政区划代码专栏,不仅满足了局内各专业的需要,也为我县其他部门和单位使用最新的行政区划代码提供了
方便。
三、行政区划代码库管理基础上开展城乡划分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随着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动,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及时反映行政建制的变动情况,真实反映城镇化的实际水平,对于顺利地开展统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城乡划分工作就是将行政区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具体就是将县辖区、不设区县和镇中的农村成分剔除出去、使其成为规定中的城镇,剩余的为乡村。剔除的依据是城镇实际建设,凡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区域为城镇,否则为乡村。城乡划分的目的主要是客观反映我国城镇和乡村的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评价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统一各专业的城乡划分口径。“城乡划分”是以行政区划作为划分对象,对国家批准的市辖区、县以上和街道、镇、乡、村居委会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划分的方法主要是对反映村级单位的12位行政区划代码的后面增加两位城乡属性码,从而建立起《城乡地域库》,满足统计部门和社会各界对行政区划代码需求。
2、清理和划分工作对各级统计部门来说是一项新的统计工作。过去只在普查时才编制区划代码,如今划分城乡属性标识码、维护《城乡地域库》工作又成为一项经常性统计工作。
篇二: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为规范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建立各项普查、全面统计、抽样调查、专项调查统一使用的《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库》,特制定本规则。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结构
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分为两段17位,其代码结构为:
□ □ □ □ □ □ □ □ □ □ □ □—□ □ □ □ □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划分代码
(一)统计用区划代码
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12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 第1~2位,为省级代码;
第3~4 位,为地级代码;
第5~6位,为县级代码;
第7~9位,为乡级代码;
第10~12位,为村级代码。
(二)城乡划分代码
城乡划分代码由13~17位代码构成,其各代码表示为: 第13~14位,为城乡属性代码;
第15~17位,为城乡分类代码。
二、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一)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编码方法
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由1~6位代码组成。在统计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不编制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
(二)县以下区划代码编码方法
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12位代码组成,包括乡级代码和村级代码两部分。
1.乡级代码编码方法
凡民政部门确认的街道、镇、乡,按照国家标准《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 10114—2003)编制,其乡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乡级代码为400~599。具体编码如下:
● 001~099 表示街道;
● 100~199 表示镇;
● 200~399 表示乡;
● 400~599表示类似乡级单位。
2.村级代码编码方法
凡民政部门确认的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001~399;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园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村级单位,村级代码为400~599(498、598除外)。具体编码如下:
● 001~199 表示居民委员会;
● 200~399 表示村民委员会;
● 400~499 表示类似居民委员会(不含498代码);
● 500~599 表示类似村民委员会(不含598代码)。
3.特殊情况的编码方法
(1)虚拟村级单位
当乡级单位下未设(或未明确)村级单位时,则在该乡级单位下虚拟一个村级单位,其编码方法为:
在街道、镇以及类似乡级单位的开发区、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工矿区、高校园区、科研机构园区等区域下,虚拟村级单位的代码为498,名称为“××虚拟社区”;
在乡以及类似乡级单位的农、林、牧、渔场和其他农业活动区域下,虚拟村级单位的代码为598,名称为“××虚拟生活区”。
(2)县直辖村级单位
县级单位直辖村级单位,其乡级代码统一编为198,在198代码下,再对所辖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进行编码。
(3)乡直管村民小组
乡级单位直接管辖的村民小组,其村级代码编制为398 。
(三)统计用区划代码编制要求。
1.统计用区划代码基本长度为12位,省、地、县、乡四级代码不足12位用0补足。
2.县以下区划代码的各个码段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编制。因
区划变动调整,代码取消不再重复使用。
3.民政部门确认的乡、村两级单位,代码分别在001~399区间编制,名称统一采用民政部门确认的正式名称。
4.类似乡级单位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乡级单位,名称按实际名称填写。
5.类似居民委员会和类似村民委员会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村级单位,如果实际名称不含居委会、村委会、家委会、生产队、连队、队、管理区、牧委会、嘎查等字样,则在类似居民委员会的实际名称后添加“社区”;在类似村民委员会的实际名称后添加“生活区”。
6.统计用区划代码的区划名称采用标准汉字、汉字数字(如
一、二、三等)和全角单括号进行书写,其他字母、数字、标点、字符及空格均为错误。汉字书写不得使用繁体字,简化字应按国家颁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
三、城乡划分代码编制规则
(一)城乡属性代码编码方法
城乡属性代码由第13、14位代码组成。其中:第13位表示乡级属性,第14位表示村级属性。
1.城乡属性代码编制原则
(1)城乡属性代码在乡、村两级单位上编制。
(2)乡级单位对应的第13位按照乡级属性编码方法编制,第14位编0。
(3)村级单位对应的第13位为所属乡级单位的乡级属性代码,第14位按照村级属性编码方法编制。
2.乡级属性编码方法
乡级属性代码表示街道、镇、乡以及类似乡级单位的乡级属性。乡级属性代码用1~3数字表示:
1表示:县级政府驻地
2表示:连接的乡级区域
3表示:其他乡级区域
3.村级属性编码方法
村级属性代码表示居民委员会(社区)、村民委员会以及类似村级单位的村级属性。村级属性代码用1~9数字表示:
1表示:乡级政府驻地
2表示: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3表示: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4表示:与其他区、市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5表示:与其他区、市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6表示:与其他镇完全连接的村级地域
7表示:与其他镇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
8表示:特殊地域
9表示:其他村级地域
乡级属性和村级属性的相关解释,参见《城乡划分实施办法》。
4.城乡属性代码的有关说明
篇三:全国城市划分
搜集汇总了史上最全、最权威的城市划分
本篇分为
1.中国城市等级划分标
2.中国城市档次划分
3.中国城市行政级别划分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等级划分
第一级(18个):直辖市、特别行政区、GDP大于1600亿且市区人口大于200万的城市: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哈尔滨、济南、青岛、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重庆、成都、西安
第二级(25个):其他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城市、省会、苏锡二市:石家庄、长春、呼和浩特、太原、郑州、合肥、无锡、苏州、宁波、福州、厦门、南昌、长沙、汕头、珠海、海口、三亚、南宁、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
第三级(24个):14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经济发达且收入高的城市:唐山、秦皇岛、淄博、烟台、威海、徐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常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温州、泉州、东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门、湛江、北海、桂林
第四级(18个):其他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重点经济城市:邯郸、鞍山、抚顺、吉林市、齐齐哈尔、大庆、包头、大同、洛阳、潍坊、芜湖、扬州、湖州、舟山、漳州、株洲、潮州、柳州
第五级(23个):其他著名经济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人口大于50万、重点旅游城市:承德、保定、丹东、开封、安阳、泰安、日照、蚌埠、黄山、泰州、莆田、南平、九江、宜昌、襄樊、岳阳、肇庆、乐山、绵阳、丽江、延安、咸阳、宝鸡
以上城市共有108个,其他城市均为第六级。
注意城市等级不仅仅是按照经济程度,还考虑政治因素。所以东部有些城市总觉的自己应该靠前排,其实是自己理解有问题,不是什么事情都仅仅以经济或钱来衡量的。一个等级的城市的排名不分先后
第二部分:中国城市档次划分
(2013最新详细版)
2013年城市综合实力档次排行榜(详细)
一线强:北京、上海
一线城市:广州、深圳
准一线城市:苏州、杭州
二线强:南京、宁波、无锡、大连、天津、青岛、成都、武汉、
二线:西安、重庆、佛山、温州、东莞、沈阳、长沙、合肥、哈尔滨、绍兴、济南、福州、泉州、郑州、珠海、汕头
二线弱:南昌、南宁、合肥、太原、石家庄、兰州、唐山、秦皇岛、呼和浩特、南通、徐州、连云港、常州、镇江,嘉兴、金华、台州、威海、淄博、烟台、乌鲁木齐
三线强
银川、西宁、贵阳、海口、洛阳、柳州、潍坊、大庆、鞍山、中山、湖州、舟山、洛阳、开封、江门、湛江、惠州、中山、桂林、北海、三亚、昆明、
三线中:泰州、镇江、盐城、扬州、桂林、惠州、湛江、江门、株洲、岳阳、衡阳、宝鸡、丽水、衢州、宜昌、襄樊、开封、沧州、九江、芜湖、威海、大同、吉林、齐齐哈尔、漳州、泰安、日照、安阳、潮州市、柳州市、株洲市、岳阳市、拉萨
三线弱:许昌、平顶山、赣州、绵阳、牡丹江、抚顺、拉萨、保定、邯郸、鄂尔多斯、东营、济宁、临沂、包头、大庆、丹东、南平、淮安、宿迁、盐城、景德镇、肇庆市、丽江、大理
三线以下无排名
注意城市档次排名注重经济等综合实力,其次是政治地位,大城市辐射力,对外影响力,同个档次排名不分先后
(另外有个版本( 房地产业的划分法)
一线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
二线强: 杭州、南京、济南、重庆、青岛、大连、宁波、厦门
剩下都是二线及以下的)
第三部分:中国行政等级划分
1级:准国级,香港,澳门2特区(对外享受国家和地区中的地区级,可以单独参加国际的经济,社交,体育活动和申办国际级的活动,如奥运会等,高度自制,有自己的区旗,区徽)
2级:正部级:4大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3级:副部级: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南京、武汉、广州、济南,杭州,西安,成都,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重庆曾经一直是副省级城市,1997年成为省级的直辖市。 其最高行政官员(市长)对应的行政级别为副省长级(副部长级)。重庆是第一个副省级城市。广州在这些城市中的规模最大,人口超过千万,全市的GDP位居中国第三。计划单列市只有厦门、宁波、青岛、深圳、大连5个非省会城市,的收支直接与中央挂钩,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两分,无需上缴省级财政。
4级:准副省级:包括除上外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国务院批准的唐山市、大同市、包头市、鞍山市、抚顺市、吉林市、齐齐哈尔市、无锡市、淮南市、洛阳市等十个
“较大的市”。
5级:正厅级:一般地级市
6级:副厅级:省直管县级市
7级:正处级:一般县级市
附录一
十大城市简介:
1.上海 中央直辖市,简称沪,别称申。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地处中国南北海岸的中心,长江出海口,东海之滨。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领导能力,强有力的辐射整个华东地区。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经济贸易中心、信息中心、工业中心和国际化大都会。
2.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简称京。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北京拥有全国最高的学府和全国众多的知名大学。这里有中国的硅谷——“中关村”,也有到全国各地的交通路线。北京经济实力相当雄厚,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是极具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具有
较高的国际知名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无疑使北京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大城市行列。
3.广州 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城市之首。简称穗,别称羊城,与京、沪齐名,为中国名符其实的第三城。广州是中国第三大超级现代化大都市,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她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教育中心和信息中心。
4.深圳 中国计划单列市,广东省第二大城市。别称“鹏城”。全国经济特区之首,是香港的门户。深圳是我国最年轻的一个城市,极富活力,经济实力异常强大,在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深圳人民生活水平很高,城市建设和经济实力已逾广州,逐渐与国际化大都市接轨,是中国综合实力居第四位的特大城市。
5.杭州 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六大古都之一。人均收入超过北京,位居华东第二,仅次于上海,是长三角经济圈的副中心城市。所在省经济实力异常雄厚,他的优势,是其他很多省份都不能相比的。这座城市是富人的聚集地,浙江省的民营企业是全国多的省份之一。该城是休闲之都,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经济实力发达,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东南沿海特大城市。苏州和杭州不仅经济实力强劲,而且风景秀丽。
6.南京南 京 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城市,简称宁,六朝古都。位于长江下游,是长江下游最大的城市。南京经济发达,有很强的地缘政治能力,是华东的军事中心,江苏省的政治中心。科研实力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有许多全国重点
《城乡划分工作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107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网格员心得体会
-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