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有关旧事重提的抒情散文

时间:2016-09-30 11:35: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现代散文

二、现代散文的教学

散文是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记游、写景、状物、抒情、议论的文章。它分类细腻,品种繁多,语言精美,情韵优雅,布局巧妙,内蕴丰厚,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欣赏水平、丰富学生语言、熏陶学生人文精神的极为重要的文体。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就像诗歌教学一样,在很多的情形下仍囿于教师的文本研读水平与教学设计艺术而显得味道平淡。所以,研究散文的教学,基础的内容还是研究提高教师的欣赏与设计的水平,要在“细”字上下功夫。

第一,要细细地品味文本

只要有心眼地对散文进行细读,就一定能读出人家读不出来的东西,而能读出人家读不出来的好东西,就表明阅读有个性、有创见、有水平。

比如,人们常说散文神形兼备,然而我们很少从线索、形象、语言、意境、意象、波澜、情感、内蕴、哲理等等各个方面来立体地欣赏散文的这个特点。

又如,人们常说散文内蕴丰厚,但缺乏像下面这样精细的提炼:散文,透过平凡的现象点示不平凡的本质,用细小的局部显示宏大的整体,以生活的琐事表达深刻的哲理,运用象征手法将浅显升华到精警,通过激情的抒发来深化文章的主旨——这些都是增加散文内蕴的手法。

再如,对咏物散文表现手法的欣赏,人们一般地只说说“托物言志”,但从来不会将其类别与特点“读”得这样的细:

1.对物抒情。用直呼“你”的方式对事物抒情,是一种优美实用的表达技巧,有着直抒胸臆、情意深长、令人回味的表达效果。

2.托物寄意。就是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足够的吟咏、描述之后,顺势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的感悟或观点。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构思写作的方法。作者描绘事物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现这种事物,而是为了引出一种见解、一种哲理。

3.写物喻人。其写法往往是先情感丰富地描写“物”,再通过联想颂“人”;对“物”写得多而细,对“人”则点出、点到为止。

4.借物言情。应该说,凡写物抒情的文章,都带有借物言情的特点。这里所说的“借物言情”,指的是一种特别的表达技法。作者对文章中的“物”写得比较略,写得比较虚,不像“托物寄意”类的文章,对“物”进行精心的描画。此时文中的“物”,是抒发情感的一个引子,一个凭借,文章表达的重点在抒情;作者借这个“物”,巧妙地引出自己原想直接抒情的话题。 5.写物忆趣。“写物忆趣”这四个字很有讲究。第一,它点示了文章的大致思路,先写物,再忆趣;第二,它规定了文章的写作方向,一定要写“忆”;第三,它表示出文章的写作情调,也就是要表现出“趣”。所以,这样的文章有着“往昔”与“今日”相联的意味,有着深长的情愫,有着活泼灵动的笔调,散发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6.咏物明理。“咏物明理”不同于“托物寄意”。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咏物明理”之“理”来得直率,来得爽朗。第二,“咏物明理”之“理”的文字更多,情感更强。“咏物明理”的文章是可以这样来写的:选定事物→思考定向→描写蓄势→开掘议论。

7.物我交融。“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经历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历、情感也就同时渗透在了这种“转换”之中。

8.即物抒怀。我们常常说到“触景生情”,而很少听到“即物抒怀”这样的话。其实,后者也是一种构思写作的笔法。面对能够激动自己心灵的事物,人们也许会感悟,也许会沉思,

也许会联想;面对事物,人们心中的火花在跳跃,人们要形象地抒写自己的“心灵”感受,这就是“即物抒怀”。

9.运用“象征”。“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有人说,象征,是变平凡为深刻的催化剂。可以说,象征,是一种深入浅出、寄意深远的构思方式。原来,生活中有些事情比较复杂但又有深刻意义,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讲得清楚,有时则又是不便明说的。此时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让人既能体会到事物的意义,又能体味到文章语言的深刻与美好。

10.演绎“内涵”。事物本没有什么内涵,比如说,雪就是雪,本没有什么深刻含义。但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却赞美着雪的质朴与纯洁。这种“有意识”“发掘”事物品质的写作技法,就叫做“演绎事物的?内涵?”。

第二,要细细地提炼课文

细细地提炼课文应是语文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这种习惯可以让自己的教学绝少失败。笔者认为,在文章教学特别是散文教学中,一般可用三种方式提炼课文,并将提炼所得形成文字。

一是制作卡片。

如《小橘灯》课文要点卡片:

1.《小橘灯》中的“小”,“小”中见大。

①人小:小姑娘,小手;②屋小:小屋,小炉,小锅,小凳,小桌,小刀;③灯小:小橘碗,小筐,小竹棍。

2.《小橘灯》的“小”,文“小”情深。

全文三个场面,内涵极为丰富:

“我” 初见 探望 告别

小姑娘 打电话 照护妈妈 制送小橘灯

描写层次 形貌 家境 精神

描写角度 速写 概写 特写

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抒情

作者感受 怜爱 敬佩 赞赏激动

穿插内容 背景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

记叙要素 起因 发展 高潮

暗线 王春林 王春林 王春林

情节线索 买橘 赠橘 制灯赠灯

3.小姑娘形象

①性格特征:懂事,热忱,镇定,勇敢,乐观,充满信心。

②理解小姑娘形象的角度:外貌、举动、言谈、环境、父辈言行、自我努力。 4.结构艺术

①层层伏笔,处处照应;②双线结构,明暗相济;③小橘灯是全文的线索;④全文充满了映衬之美。

5.文中手法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选用动词、白描的笔法、人物安排的技巧、夹叙夹议的手法。 二是撰写课文欣赏短文。

如《阿长与〈山海经〉》美点寻踪:

美在夕拾朝花。《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

夕拾》,作者在文中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一段经历,夕拾朝花,旧事重提,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不知名的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伴随着作者的深情缅怀,我们在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叙述中看到了我们所完全没有经历过的生活图景,文中的故事令人回味,耐人思索。

美在性格刻画。作者对长妈妈的描写笔触细腻,情思隽永。长妈妈这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性格特点鲜明,文中的她,是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人,是一个“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的人,是一个命运不好的人,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道理”和“礼节”的人,是一个听不懂人家“话外之音”的人,是一个迷信的人,是一个能讲奇怪故事的人,同时又是一个质朴的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热情的人。她默默地为“我”寻购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展示了她“伟大的神力”。

美在细节描写。本文虽是回忆性的文章,但它不是对往事的单调的记录与罗列。作者精心撷取令人难忘的生活片断,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文中那些富有个性的情节与细节,让人过目难忘。长妈妈那“低声絮说”时手指的挥动指点,那夏天里“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的睡相,那讲“长毛”故事时的夸张与“严肃”,都写得让我们如见其人;特别是对除夕之夜她“极其郑重地”叮嘱与正月初一清早提醒“我”说“恭喜恭喜”的描写,把她渴望幸福、期待祝福,希望“一年到头,顺顺流流”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得到祝福之后“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的惊喜神态,如在眼前。

美在情感抒发。情感的抒发,在这篇文章中有着奇妙的作用——它既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又是贯穿全文、联缀事件的线索。从“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到“我”的“不耐烦”,从“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到“逐渐淡薄起来”至“完全消失”,从儿时的“我”得到《山海经》后“发生新的敬意”到作者“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的深情祝愿,故事在抑扬中发展,高潮在铺垫中酝酿,一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将长妈妈在“我”心中的地位写到了极致,一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深深地表达了“我”内心无比的尊敬与感激。

除了上面所述之外,我们还可从《阿长与〈山海经〉》中发现不少的美点,它还美在详略处理,美在突出中心事件,美在故事传说的穿插,美在长妈妈与远房叔祖及叔祖太太的对比,美在语言的风趣清新与亲切感人,美在作者儿时文化生活的情趣等等。

三是评点课文美点妙要。

就教学而言,评点课文最为科学实惠,可以说具有一石“几”鸟之功效。

评点课文,笔法与视点也是千姿百态。总的来说,其规律与要点大致为:

1.粗笔点读。如:总点文章内容,概说选材特点,点示文中线索,指点起承转合,点明过渡照应,指点文中重点,评点人物风貌,评赞作者手法,简说首尾妙处,评说画面美点,指出表达作用,点破文章寓意等。

2.细笔点读。如:点读奇字,点读雅语,点读佳句,点读精段,点读修辞手法,点读句段形式,评点人物性格,点明景情关系,点示景物层次,简说段落要点,描述景物情态,指出繁笔简笔,评议句段作用,评说文段技法,说明启示作用等。

在细笔点读之中,还有一种更精更美的“精细点读”,作者着眼于炼字炼句、时空动静、听觉视觉、修辞手法,往往用精练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给人以舒适的美感。

那种写到极致的评点文字,其中竟然也会有“线索”,表现出一线串珠之美。

第三,要细细地设计教学

散文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有:

1.进行深刻、细腻、活泼的文本品读教学,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把握作品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2.教学散文文体基础知识,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

3.朗读吟诵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体验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4.背读一定数量的文章文段,积累优秀散文的名言佳句,提高文学素养。

5.指导学生从构思炼意、选材谋篇、意境格调、语言风格、形式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社会意义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对散文作品进行赏析,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6.学习从感知与领会、理解与阐释、辨析与品味、引申与联想、对照与比较、质疑与评价等不同的角度阅读散文作品。

细细地设计散文教学,要在新、美、深、活、细、实这六个字上动心思,想点子。教学设计的关键还是让学生有大量的实践活动,还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发现自己体验。下面,就《荷塘月色》的教学,从“新”的角度提出几个创意。

1.新——探究品析。

精心创造《荷塘月色》的课中“微型话题”。

第一层次话题:

①《荷塘月色》中的写景抒情。

②《荷塘月色》中的融情入景。

③《荷塘月色》中的“心情”。

④《荷塘月色》中的描写手法。

⑤《荷塘月色》语言的音乐美。

⑥《荷塘月色》中的动与静。

⑦《荷塘月色》的比喻美。

⑧《荷塘月色》的叠词美。

⑨《荷塘月色》的画面美。

⑩《荷塘月色》的结构美。

第二层次话题:

①用文学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②用绘画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③用音乐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④用影视的语言评点一段话。

⑤《荷塘月色》名句欣赏。

⑥《荷塘月色》中的“月色”。

⑦《荷塘月色》中的“联想”。

⑧《荷塘月色》中的“衬托”。

⑨《荷塘月色》小统计(自选角度)。

⑩《荷塘月色》语言积累卡。

2.新——分步品读。

上成文学作品赏读课,师生平等互动,以学生的品读活动为主,主要教学板块为: 第一,全文朗读,要求形式新颖、高雅。

组织感知性复述活动:这里有……景。

第二,重点选读,要求突出文中的关键内容。

组织品析性体味活动:这里有……情。

第三,自由选读,要求表现自己的体会感受。

组织鉴赏性品读活动:这里有……美。

3.新——学读实践。

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切入文章第三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教师一个字的分析也不讲,只对学生有这样的学习要求:

1.悟读这一段,看朗读这一段的时候,最长的停顿在哪儿,稍长的停顿在哪儿,最短的停顿在哪儿(解决对段内层次的理解)。

2.练读这一段,看哪里要读得快一点,哪里要读得慢一点,哪些音要咬得重一点。 3.品读这一段,自选角度进行美点赏析。4.背读、情感性演读这一段。

教师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小结。

再组织同学们根据教师点示的学法重点学习第四、第五两段。

4.新——教学结构。

第一步,朗读,听读感受,轻慢吟读。

第二步,切入到第四五六段,朗读,再朗读,品味赏析语言之美、手法之美,感受文中之情。

第三步,穿插精美赏析资料,增加教学深度。

第四步,回扣文首文尾,点示写作背景,深入理解文情。

篇二:2011年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1

1、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古代作品名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根据阅读体验,回答问题。

“你(阿廖沙)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她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选自高尔基《童年》)

①这里的“她”是谁?

②小说中“她”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将“莲”比作“君子”,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的世间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范进中举》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故事抨击了对读书人进行精神迫害的封建科举制度,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世态的炎凉。

C.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的人物。

D.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运用夸张手法描写了奥楚蔑洛夫对小狗态度的多次变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用残损的手掌》一诗中诗人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抚摩着被日本侵略者蹂躏的国土,抒发了内心深处的爱与恨,怜与悲,愁苦与希望。

B.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致女儿的信》中用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故事,阐释了爱情的真谛。

C.《繁星》《春水》的主要内容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美好大自然的赞颂,对和谐社会生活的渴望。

D.“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这段话中的“我”是简·爱,她想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却无法控制对罗切斯特的感情。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到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C.“乐府”是指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旧诗体,如《木兰诗》。

D.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捕蛇者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1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包括《诗》《书》《礼》《易》和《春秋》。

B.“高山流水遇知音,阳春白雪传雅趣”“看似点横撇捺,实则恢弘豁达”“万代文章尊李杜,千秋翰墨秉苏黄”,这三幅对联分别适宜赠送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

C.红孩儿、小福子、奥斯特洛夫斯基、贝多芬风别是《西游记》《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的人物。

D.《小石潭记》《天上的街市》《云南的歌会》《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分别是柳宗元、郭沫若、沈从文、莎士比亚。

6.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下面关于《三国演义》的表述是正确的: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作者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B.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C.“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此句的主干是:思想支配头脑。

D.“时间如白驹过隙,从不为任何人停留,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心怀理想,放飞梦想,树立信心,追求成功。”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准确。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8.在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这一道理,请写出其中的一部作品、作者和该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作品名称:作者:主要人物:

9.下列选项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描写了童年阿廖沙性格的形成过程,再现了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悲苦的生活状况。

B.《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是一部具有极大社会讽刺性的喜剧。

C.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2

D.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10.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并常按长幼排行的次序来取字,如三国时期的孙家四兄弟:孙权,字仲谋;孙策,字伯符;孙匡,字季佐;孙翊,字叔弼。请问谁是四兄弟中的老二?为什么?

1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脾气暴躁却又粗中有细的鲁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和诗人安徒生,作品讲述了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C.《白杨礼赞》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司马光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托尔斯泰

B.《童年》--高尔基--苏联--阿辽沙

C.《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星期五”

D.《西游记》--吴承恩--明代--李逵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调塑造了范进、孔乙己等一大批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

C.鲁迅的《风筝》一文,有对小兄弟放风筝的粗暴干涉,有对“精神虐杀”的自我反省,也有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

D.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记载了痛苦和磨难造就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丰功伟绩。

15.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3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赵普是宋太祖时的宰相。他熟读《论语》,为人严肃刚正,虽然有嫉妒刻薄的毛病,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不愧为一代名相。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雪》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散文诗集《野草》。

17.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18.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C.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9.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冒险号”救出了土著黑人“星期五”。

D.《朝花夕拾》原题叫《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20.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朝花拾夕》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里边叙述了许多关于少年时代的往事,全书带有童话寓言式梦幻般的色彩。

B.《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大闹野猪林、智取生辰 4

纲、拳打镇关西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C.《童年》的阿廖沙在慈祥的外祖母、乐观的小茨冈和正直的格里戈里等人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坚强和充满爱心的人。

D.“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这段话,表现了她独立倔强的个性和追求平等爱情的精神。

2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含蓄温婉;契诃夫《变色龙》,冷峭尖刻;吴承恩《范进中举》,嬉笑怒骂。这三篇小说都入木三分地揭露和针砭了生活中的荒谬与丑陋,显示了讽刺的力量。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安塞腰鼓》)一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江南的水无法承载震撼人心的原始生命力。

C、咸宁某县交警大队向全体驾驶员发出《劝酒信》,以禁止他们酒后驾车。这句话中的“劝酒”一词,明显误用。

D、不改变原意,紧缩“当曹操遇到王熙凤时,我们一定会为他们天设一对,地造一双的艺术形象而忍俊不禁”这句话,应该是“曹操遇到王熙凤是天设一对,地造一双”。

22.根据自己的积累,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人,他与门人所著的《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B.《天净沙·秋思》表达了羁旅之思。“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马说》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著,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D.陆游,南宋爱国诗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他的《游山西村》。

23.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B.A.记叙的顺序通常有顺叙、倒叙和插叙等,《羚羊木雕》和《爸爸的花儿落了》都采用了插叙手法。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城春草木深”中的“城”指长安城,“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特指史册。

D.《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小”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24.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B.《杨修之死》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事。

C.鲁滨孙在荒岛上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并将他教育成一 5

篇三:福师11秋《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二

福师11秋《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7 道试题,共 14 分。)

1. ( )是五四时期的散文大家,不仅以众多的杂文著称于世,更以独树一帜的记叙抒情小品享誉文坛,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开创了闲适和言志的艺术流派。

A. 鲁迅

B. 朱自清

C. 周作人

D. 胡适

满分:2 分

2. ( )时期是周作人杂文创作生涯中最有光彩的阶段,他的杂文取材广泛,思想激进,战斗性强。而且杂文体式多样,特别是那些随笔体的杂文,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对中国现代随笔体杂文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A. 《新青年》时期

B. 《语丝》时期

C. “五四”落潮后至1925年初

D. 1925年后

满分:2 分

3. ( )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 曹明华

B. 巴金

C. 杨绛

D. 陈白尘

满分:2 分

4. ____是鲁迅散文诗的代表作,连《题辞》共24篇,写于1924年9月至1926年4月,连载于《语丝》上。

A. 《野草》

B. 《朝花夕拾》

C. 《呐喊》

D. 《坟》

满分:2 分

5. ____较早地将视线立足于“现在进行时”,她以当时最具现代意味的发散式思维和五彩碎片般任意自如的文体运行方式,透露了散文文体“现代化”的最初信息。

A. 曹明华

B. 巴金

C. 杨绛

D. 陈白尘

满分:2 分

6. 周木斋的杂文,除了合集外,生前还结集出版了()。

A. 《扪虱谈》

B. 《消长集》

C. 《生活、思索与学习》

D. 《学习与战斗》

满分:2 分

7. ( )在《论人情》、《唯动机论者》、《“敲草榔头”之类》、《略谈要爱》、《真的人的世界》等杂文中,呼唤对人的尊重,包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和人的感情,猛烈抨击搞无情斗争、残酷打击的粗暴方法。

A. 周瘦鹃

B. 徐懋庸

C. 巴人

D. 丰子恺

满分:2

二、多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

1. 《朝花夕拾》带有自传的性质,在鲁迅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表现在____:

A. 以个人的生活经历反映时代的侧面,显示了晚清社会的落后,封建思想

枷锁的沉重,维新运动的劳而无功,日本帝国主义者的自大骄横,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

B. 展现了一幅幅浓郁的江南乡镇的风俗画。

C. 精彩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停滞的社会中劳动人民和知识界人士的面影

D. 从时间上讲,具有持久性和韧战精神。

满分:2 分

2. 据台湾学者郑明娳介绍,在媒体和出版社的导引下,80年代台湾散文逐渐形成迎合读者口味的特点是( )

A. 字数要少

B. 文意要浅

C. 影像要多

D. 内容要熟悉

满分:2 分

3. 超然于“论语派”和“太白派”之外,有些名作家独自拓展个人的创作道路, 如( )

A. 朱自清

B. 谢冰心

C. 叶圣陶

D. 丰子恺

满分:2 分

4. 据台湾学者郑明娳介绍,在媒体和出版社的导引下,80年代台湾散文逐渐形成迎合读者口味的特点是____。

A. 字数要少

B. 文意要浅

C. 影像要多

D. 内容要熟悉

满分:2 分

5. “鲁迅风”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A.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以打击敌人、匡正时弊、张扬真理,进行广泛、尖锐、巧妙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为基本内容

C. 有自觉的美学追求和美学创造

D. 在杂文的艺术风格上,文体的样式上,不拘一格,随物赋形

满分:2 分

6. 《野草》里的象征艺术的类型,主要包括()。

A. 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

B. 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

C. 借助于幻境,特别是梦境的象征性描写

D. 借助于象征性的寓言故事的创造

满分:2 分

7. 郁达夫早期的许多散文,如果套用他的文章题目,可以称之为零余者的感伤之歌,与他早期小说同调。名篇如()。

A. 《还乡记》

B. 《一个人在途上》

C. 《还乡后记》

D. 《感伤的行旅》

满分:2 分

8. 梁实秋《雅舍小品》艺术内涵的两大层面是( )

A. 对于优雅恬适之人生境界的体味和神往

B. 对于世俗生活之丑陋现象的玩味和调侃

C. 对于反革命分子的痛击

D. 对于社会黑暗的鞭挞

满分:2 分

9. 澳门散文风格多样,粗略划分,以下( )比较引人注目。

A. 反映澳门风土人情、富有澳门地方色彩的散文小品

B. 感世忧时、针砭时弊的杂文

C. 侧重抒发自我情趣的散文

D. 注重散文艺术形式上的实验和创新的探索性散文

满分:2 分

10. 按照散文评论家楼肇明在 《女性社会角色·女性想象力· “巫性思维”》一文中界定,“女性散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A. 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思考

B. 这种思考是以自己的经历体验为基础的

C. 其想象方式具有女性的心理特征

D. 所有女性作家所写的

满分:2 分

11. 梁遇春留下了二十几种翻译作品(包括三本英国小品文选)和两本随笔集____。

A. 《缘缘堂随笔》

B. 《春醪集》

C. 《泪与笑》

D. 《车厢社会》

满分:2 分

12.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____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

A. 广泛

B. 持久

C. 冷峻

D. 深刻

满分:2 分

13. 《野草》里的象征艺术的类型,主要包括( )

A. 借助于一些奇突的象征性形象的创造来完成

B. 借助于眼前自然景观的象征性描绘


有关旧事重提的抒情散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604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