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火把节和美好生活

时间:2016-09-28 12:54:0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彝族风情与火把节

盘 县 彝 族 风 情

彝族是我县定居最早的少数民族,据资料记载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他们开拓了盘县这块土地,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一千八百多年。在盘县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彝族人民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我县彝族分布于各乡镇,据2000年统计,有彝族人口96101人,普古、淤泥、羊场、保基、坪地、鸡场坪、松河等乡镇是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在全县总人口中,彝族人口占9.6%左右,占少数民族人口近60%,人口数居我县少数民族之首。

彝族服饰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这是一个民族的外部特征。我县彝族服饰,历来以黑、白色为佳,男装多为麻布对襟上衣,下为宽腰大裤脚布裤,脚下穿草鞋或布鞋;女装上为右开襟长衣,下为大裤脚布裤,腰束围腰,脚上倒勾鼻绣花鞋,部分妇女则穿拖地数寸的长裙,足不外露。女性服饰不管长与短,裙与裤,其袖口、领口、前襟、下摆、裤脚等处均镶有各式花边。除服饰外,不论男女都配带银质首饰,头上为盘状包头,所不同者,女性包头内插“翁吉”(银制头饰),两耳下垂“C”

型耳环,环下系有穗须。

彝族歌舞

能歌善舞是彝族人一大特点。淤泥河畔是我县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在这里世世代代的彝家人,用山歌倾诉了他们的过去,赞颂他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表达他们的爱情和美满家庭,可以说十对情侣九对是以唱山歌为媒介而终成眷属的。

淤泥河畔的彝家人,能编能唱,自编自唱,随机应变,出口成歌。如果说他们能唱多少歌,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

山歌出在淤泥河,人去背嘞马去驮。

前头去了33匹马,后头还有99囤箩。

一篇以“歌海之乡淤泥河”为题的文章写到了这一事实。正因这里有歌海之乡的美称,一批批彝族歌手相继出现。甘明媚、吴小彩两位彝族姑娘以那高亢的声调,明快的节奏,独特的演唱技巧,先后唱到市、省,唱到了北京。在彝族的婚俗中,唱歌必不可少,《酒令歌》《彝族古歌》专用于婚嫁仪式,设歌台于新娘家,表现形式为男女对唱,当男方接亲人起程回新郎家时,新娘家送亲女伴首先起唱,接亲方回唱,你来我往,你唱我对,歌声通宵达旦。《酒令歌》的对唱需要三个晚上才能完成。此外,还要跳酒令舞、撒麻舞、送亲舞等等,婚俗形式较为繁琐,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

彝族的婚俗

一个民族的婚俗特点构成一个民族风土人情的主要内容之

一。在我县彝族乡一带的彝族婚俗古老的那种风趣与生动的民族礼节至今仍在盛行。

坪地乡是我县的一个彝族乡,这里彝家青年男女婚礼纷繁独特,今天仍保留着接风洗尘、泼水、唱酒令、踩碗、钩顶帕等多个传统礼节。基于坪地彝家婚礼的独特性,贵州电视台在《发现贵州》栏目曾作过专题报道。

彝族青年男女,一般17岁后开始婚恋,当双方正式确定关系并得到双方父母的同意后,这才可以定下终身。彝族同胞在完婚前必须要经过说亲、献酒、压八字嫁娶等几个步骤:

说亲。说亲即说媳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作父母的要替儿托媒说亲,但说亲的条件是建立在“互中”的基础上的,就如同人们常说的“篾门配篾门,板门配板门,秀才姑娘嫁举人”。

献酒。彝语“尼阿克”,即定亲。经过双方的努力和媒人的撮合,婚约已基本达成定局,于是便以献酒为凭。由媒人带领一行人到女方家去,人员的组成由男方的父亲或母亲、一个姐夫和一个兄弟或老表组成。要带去的礼物是火腿一支、两瓶酒、一只公鸡以及香、纸、烛、米、布、礼币、衣物等。到了女方家,女方家要备饭菜,首先将男方带去的食物做熟,然后抱出

一只母鸡,连同男方家抱来的公鸡,在祖宗灵位前一道杀之作为主祭品。随着供上酒、饭,这时男方青年要在女方家祖宗灵位前磕头拜祭,以示成为女方家的门客。也正是这个时候,男方家带去的衣物交给女方,礼币交给女方父母,意在报答养育之恩。席间,双方老人在媒人的撮合下,定下婚嫁时间。并在女方家歇宿一夜,女方则会送一双鞋给男方作为定情礼物。第二天用过早饭,男方家一行返程。往后的相关事宜,皆由媒人出面联络。

压八字。压八字又称“送日子”。男女双方到婚龄时,由媒人到女方家与其父母反复磋商,达成一致意见后,选择“黄道吉日”完婚。

嫁娶。彝族的婚嫁习俗,风彩独特,从始到终历时三天。结婚时,彝语男方叫“且克”,女方叫“阿谋且”。男方家要组织两个“措说”,一个是新郎的姐夫或老表、另一个是新郎的弟弟或侄儿专门拉马,其余数青年作伴郎,背着礼物、酒、肉、米、新娘的衣物及供奉祖宗的祭祀品去接亲。起程前,由拉马“措说”把马拉到堂屋内,新郎用一盘子端着粮食喂马料,并绕火塘三圈再出门。出门后,新郎上马走出一程后,新郎把马交与“措说”转身而回。彝族规矩,新郎不直接去接亲。快到女方家的大门口,新娘女伴(彝语叫“阿谋措”)站立两旁用盆端着洁净的水,手执青竹叶蘸起盆中水洒向接亲人员,表示

接风洗尘(彝语叫“措说低”)。当两个“措说”同时跨进门坎时,新娘用自己嫁妆的新盆端起水迎面泼出,这意思是你们进门时,我就是泼出去的水了。“措说”进到女方家后先要给女方家祖宗(堂屋中的家神前)磕三个头,行礼期间任何人不得逗闹,否则就是对祖宗的不尊敬。事后,放好带来的接亲礼物,听候女方家主事人的安排。

饭后,主事人把女方家各长辈集于堂屋就座,男方家“措说”提着带去的离娘酒(彝语叫“木呕之”)敬女方家长辈,并向每位长辈一一磕头表示敬意。就在这时,屋外的新娘和女伴唱起了酒令歌“措说诛”。歌词的大意是诉说自己劳作耕织,将要离开这个家了,对家人有依依不舍的情怀。女伴们的歌词还具有针对性,直接指向“措说”,大意是我们从小一起长大,情深意长,今天你们就要把我们分开了,是多么狠心。唱词中还免不了骂上几句,借此表达各女伴的不同感受。事后安慰新娘,祝福今后日子过得美好并共同起舞唱歌直到深夜。

第二天,按定好的时辰,请属命相合、寿延好、福气好的女老人为新娘梳妆打扮,送亲人员由主事安排作起程准备。这时,新娘的父亲在祖宗灵位前点上灯,供上酒、饭,安排客人吃饭。饭毕新娘起程上路。新娘出门时,要在祖宗灵位前磕头,拜别祖宗,再向就座的长辈行礼告别,然后由哥哥背着出门,到了门前扶上马,送上一程交与接亲的人员掺扶。事前在路上

篇二:火把节案例

场面与情感地“共染”

————《火把节》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火把节》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在教学之前,我查阅了部分资料。其实,火把节的传说很多,我便找到了与课文相一致的传说资料,在第一课时中向学生展示,取得学习分析课文的基础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场面来学习,交流感悟,体会彝族人民的那种热情、欢快、对于美好生活的祝福与期盼。其中以第四个场面最为精彩。

【案例过程】

师:同学们,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彝族人为了火把节而准备了四个不同场面的活动,那请你们选择一个你们最为喜欢的场面小组合作交流,谈谈你们的感受。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段落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很喜欢火把节的场面,很多小组已经完成了本组的交流,那就请一个小组来说说你们交流的场面及感悟。

(选择了一个小组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来汇报第四个场面:跳舞。“看,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山寨的人们都集中起来了。”这一句我可以看出当时火把节场面的宏大,还有人们的热情。

生2:读“老人来了??也照亮了每个彝家人的心。”从这一段中,我看出了彝家人为了等待火把节这一天准备的很久,每个人都被这样的场景感染了,大家都手舞足蹈,热情高涨。 生3:读“听,那悦耳的歌声,唱出了人们对相符生活的赞美,唱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企盼。”从这我体会到了彝族人民对于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师:是啊!这种场面在平时我们也很少能见到,对于彝家人来说也是很隆重的一次节日,他们的热情、快乐都在这一天释放出来,载歌载舞,完全陶醉在这幸福的节日里。

生:老师,我觉得彝家人的火把节就和这篝火一样,红红火火,激情四溢,火预示着彝家人以后的生活会更好!

生:老师,我好像也走入了彝族的火把节中,我被这种场面吸引了,好想去看看呢! 生:我从跳舞场面中还感受到了彝家人他们都是多才多艺呢,有月琴、笛子、手帕等真是让我也羡慕!

师:通过同学们这样一说,老师自己也好像走入这火把节中看到了彝家人和同学们在跳舞呢,

这样的场面真是让我也想载歌载舞呢。让我们齐读这一段在此来感受吧!

??

【案例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重点把场景与情感融在一起,通过贯穿全文的主线,加大朗读的投入,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很重要,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场景描写较多,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会枯燥乏味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的活动场面,并愿意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没有让学生展开想象,在彝家人的火把节中肯定还有很多的精彩场面,在这里可以让学生想象其他的场面,通过一次小练笔来展示个人想象的场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锻炼了的学生的表达能力,二者结合更让学生能感受到火把节的热情,彝家人的热情!

篇三:火的节日 教案(1)

火的节日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叙述火把节的由来和火把节的盛况,表达了白族人民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文章开头采用排比反复句式,生动地展现出了火把节的欢快、热烈的气氛,着重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用传说的方式介绍了火把节的由来,然后作者详细地描述了火把节的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最后整个苍山洱海汇成了火的海洋。

文章语言生动,字里行间充满了欢快、热烈的气氛,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品读体会。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节日喜庆的气氛。

教学重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由,感受火把节欢快、热烈的气氛。 教学准备:有关火把节的资料、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情境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请欣赏一组旅行图片。(出课件云南风光图片)。风格独特的大理三塔、雄奇险峻的昆明石林、绮丽秀美的西双版纳、神秘辽阔的香格里拉、巍峨壮丽的玉龙雪山、宁静悠远的苍山洱海。

师小结:云南不仅风光优美,而且拥有着多彩的民族文化。带着这美美的心情,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美好的语文课从朗读开始,让我们先来一组朗读秀。分别请三个同学每人读一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读成画面:

张灯结彩 彩旗飘扬 锣鼓喧天 灯火辉煌 火树银花 载歌载舞 人山人海 欢声雷动 喜气洋洋。(师从三方面评价)这些词让你想到了什么?喜欢过节吗?为什么?

2、在云南,有这样一种特殊的节日,请看资料链接,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个学生朗读):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在云南少数民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迄今至少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各家准备丰盛的食品,在节日里纵情欢聚,放歌畅饮。白天举行斗牛、摔跤等活动,入夜则点燃火把,成群结队行进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最后人们会聚广场,将许多火把堆成火塔,火焰熊熊,人们围成一圈,唱歌跳舞,一片欢腾。这样有趣的节日想不想一睹为快?(出火把节图片)

火把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画面上的节日固然壮观,而作家笔下的节日就更是别有一番滋味。齐读课题两遍:火的节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预习检查与反馈:

1.出示下列词语,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船舷烈焰成婚巢穴 祭奠气氛婴儿 喷(pèn )香 寡不敌众此起彼落 德高望重

师提醒容易读错的字音:船舷(xián) 气氛 喷(pèn)香 , 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喷泉的喷。

我们的祖先非常聪明,创造了汉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故事,因为古代女子出嫁多在黄昏时迎亲,故而有了“婚”字的诞生。弄懂了意思,我们来写一写婚字(边写边说),左窄右宽,左边的横、撇点收一些,右上角的“氏”字稍宽,日字稳稳托住它。

2、课文围绕火的节日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板书:火把节来临、火把节由来、火把节经过---扎火把、点火把、撒火把)

小结: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3、预习了课文,你知道火把节的由来吗?谁来读一读有关火把节的传说故事?柏洁夫人是个怎样的女子?火把象征着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受气氛。

1、听着这感人的传说,我们一起感受节日的来临!请同学们看着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一生朗读:火把花开了,火把梨红了。火呀,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欢乐的火把节来临了!

师:这段里面,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火),你们看到怎样的火?(熊熊燃烧的火、热烈旺盛的火)“心儿里飘起来的火”指人们内心怎样的心情?(欢快、兴奋、激动)因为人们盼望已久的节日终于来临了!

师:三个“到处”,既是排比,也是反复的修辞手法,渲染节日来临时欢快、热烈的气氛。一次比一次欢快,一次比一次激动。哪个孩子来读一读?

来,我们也一起来感受这种氛围,接力朗读,老师开头。 师:火把花开了,火把梨红了。火呀,一、二齐:

生:到处是热烈的火!到处是炽烈的火!到处是从欢乐的心儿里飘起来的火。欢乐的火把节来临了!

过渡:同学们,想不想置身于那欢快热闹的节日现场呢?

2.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火把节的经过描写得极为细致而又生动,有感情朗读课文7—1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你认为最欢快热烈、最有意思的词句,朗读体会。

3、学生反馈,指导朗读重点句段。

生句子一:啊,整个村子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从“彩旗飘动,红灯闪烁”“鞭炮声和锣鼓声此起彼落”,我感受到了火把节就像我们过年一样,非常欢快、喜庆。

师:什么是“此起彼落”?

生:就是声音这边刚起来,那边又下去,说明场面很热闹。

师:对,通过这个场面描写,我们感受到了那气氛。把你的感受融进去,再读一读。还有谁也找到了这句?你也来读一读。

师:就在这锣鼓喧天的喜庆气氛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

生:竹子、松柏、白绸与蜡染布搭起的牌坊,广场上竖着的足有三层

楼高的巨型火把,村子里各个打谷场上的竖起的高大火把。

师过渡:大火把扎好了,当夜幕降临,星斗初露时,人们兴致勃勃地举着小火把来了。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句子二读:村子里到处都是人,喜悦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几乎人人手上都有一支扎得很精细的小火把,爱美的姑娘在上边缀上一朵白花,爱甜的小伙儿在上边吊上一串火把梨,刚结婚的则贴着喜字?? 从“到处都是人、喜悦、每一个人”我感受到火把节的欢快气氛,同时我觉得人们手里的小火把特别有意思。

师:来,采访一下,美丽的姑娘,你为什么给火把缀上白花? 生:因为我想让自己永远像花儿一样纯洁美丽。

师:健壮的小伙儿,你为何给火把吊上火把梨?

生:因为梨是甜蜜幸福的象征,我想让拾到抢到的人生活幸福甜蜜。 师:如果你来到这里?又会怎样装饰你的小火把?

是呀,人们个个兴高采烈,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参加这欢乐而盛大的聚会!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来诠释人们的这份喜悦! 生句子三读:在鼓乐和欢呼声中隆重的点火把仪式开始了,几个精壮的汉子扶着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登上高台,用一束燃着的小火把点燃了大火把。火把在燃烧,火把梨也纷纷掉落,青年人和孩子们都忙着去抢去拾。我从“隆重、德高望重”这两个词体会到人们对节日的重视。

师:这里是对点火把的描写。什么是“德高望重”?

生:品德高尚、名声很大,比如部落里面年龄较大受人尊重的族长,


火把节和美好生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82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