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时间:2016-09-28 11:35: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传统文化试题及答案

1.亨廷顿认为:文化的重要作用是用价值观影响人类的进步。A A. 正确 B. 错误

2.《文化经济学》认为“文化是明天的生产力”。A A. 正确 B. 错误

3.文化精神是指: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思想与观念,或者说是文化传统的主流。 A A. 正确 B. 错误

4.文化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ABCD)

A.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与观念。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B. 民族精神是指文化精神中的优秀成分。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C. 文化精神属于事实判断范畴。 D. 民族精神属于价值判断范畴。 1.“以人为本”的思想包括: ABC A. 以人为尊 B. 以民为贵 C. 以仁为本

2.礼教的核心是:( ABCDE) A. 父子有亲 B. 君臣有义 C. 夫妇有别 D. 长幼有序 E. 朋友有信

3.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BCD)

A. “五伦”指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B. 五伦的观念是几千年来支配了我们中国人的道德生活的最有力量的传统观念之一。

C. “五伦”是我们礼教的核心,它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群体的纲纪。

D. 五伦里的权利和义务受到适当的遵循,社会就会稳定和有秩序。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 A ) A. 仁 B. 义 C. 礼 D. 知

2.颜渊问仁,子曰:(B ) A. 仁者爱人B. 克己复礼为仁 C. 仁者其言也讱

D. 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可谓仁矣

3.孔子关于仁的答案的共同之处,是强调 ( D) A. 博学 B. 审问 C. 明辨 D. 自我修养

4.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正确的答案应该在所有那些答案的(A )中寻找 A. 共性 B. 个性

5.传统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是: ( D ) A. 天人感应 B. 形式逻辑 C. 辩证逻辑

D. 天人合一

6.天的涵义包括: ( D) A. 神性义 B. 道德义 C. 自然义

D. 神性义 道德义 自然义

7.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者是:(D ) A. 孔子 B. 老子 C. 孟子 D. 董仲舒

8.天人合一的涵义包括: ( D)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人与社会的和谐 C. 人的身心和谐

9.达到天人合一的途径是: ( C) A. 尽心 B. 慎独 C. 仁礼的统一 D. 穷理

10.荀子提出过: ( B ) A. 天人交相胜 B. 制天命而用之 C. 尽心、知性、知天 D. 不以人灭天

1.道家思想产生的职业渊源是 ( A ) A. 史官 B. 祭司 C. 司马 D. 礼官

2.以下说法可以概括道家宗旨的是 ( B ) A. 和静清寂 B. 清虚卑弱

C. 仁义礼智 D. 恭宽敏惠

3.老子对于鬼神的看法是 ( C ) A. 祭神如神在 B. 未知生,焉知死 C. 无神论 D. 怀疑论

4.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 (B )

A. 善利万物而不争 B. 推己及人 C. 居善地 D. 处众人之所恶

5.下文可以体现老子节俭思想的是 A. 治人事天莫若啬 B. 圣人无常心 C. 上善若水 D. 物壮则老

6.关于《道德经》所讲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 《道德经》是一部讲战争用兵的书 B. 《道德经》是一部讲治国管理的书 C. 《道德经》是一部讲哲学智慧的书 D. 《道德经》是一部最早的散文集 7.在《道德经》中, 对于“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ABD ) A. 相反相成 B. 反向思维 C. 道法自然 D. 祸福相依

8.下列有关老子所讲“无为”的含义正确的是 ( ACD ) A. 不妄为

D. 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 (A )

D. 有所不为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道德经》评价的是 (ABD )

A.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C. “帝王之上师 臣民之极宝” D.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0.下列对于 “道”的认识属于《道德经》观点的有 ( BC) A. 忠恕之道 B. 弱者,道之用 C. 天之道,利而不害 D. 天道酬勤

1.“佛”意思是什么?A A. 智者 、觉者 B. 神仙 C. 庙里的塑像 D. 传说中的人物

2.释迦牟尼是那个国家的人?B A. 尼泊尔 B. 古印度 C. 中国 D. 泰国 A. 公元前6世纪 B. 秦代 C. 三国时期 D. 西汉末、东汉初

4.佛教传入中国后行健的第一座寺院是:B A. 普救寺 B. 白马寺 C. 少林寺 D. 南华寺

A. 玄奘 B. 迦叶摩腾 C. 鸠摩罗什 D. 不空

6.达摩初到中国,于建业城会见谁?D A. 神光 B. 迦叶摩腾 C. 法兰 D. 梁武帝

7.玄奘西行求法回到长安后,除了翻译佛经,还撰写了一部:B A. 《大菩提藏经》 B. 《大唐西域记》 C. 《大乘起信论》 D. 《瑜伽师地论》

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是谁的言论?B A. 释迦牟尼 B. 慧能 C. 弘忍 D. 慧远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 A. 陶渊明 B. 慧能 C. 慧远 D. 王维

10.佛祖“灵山拈花微笑”,确立了什么样的说法方式? C A. 禅宗公案,佛教故事 B. 当头棒喝,单刀直入 C.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A. 辁才讽说之徒 B. 任公子

C. 大道或身怀大道之人 D. 万物之一类

2.“鲲鹏寓言”中的“鹏”可喻指以下哪个人?( B ) A. 老子 B. 孔子 C. 庄子 D. 惠子

3.《逍遥游》中将“鲲鹏寓言”讲述了几遍?( C ) A. 一遍 B. 二遍 C. 三遍 D. 四遍

4.下面哪种说法在《齐物论》之“三问三不知”寓言中未出现?( D ) A. 孰知正处 B. 孰知正色 C. 孰知正味 D. 孰知正见

5.《齐物论》的“天籁寓言”中南郭子綦没有提到下面哪一种籁?( D ) A. 天籁 B. 地籁 C. 人籁 D. 道籁

6.地籁是风吹何处窍穴而发出的声响?( B ) A. 大地 B. 百围之木

7.“吾丧我”的含义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D A. 之人无己 B. 神人无功 C. 圣人无名 D. 以自为是

8.《养生主》篇的题旨是什么?( B ) A. 养形为主 B. 养性为主 C. 养气为主 D. 养情为主

9.“庖丁解牛”寓言中的“庖丁”可喻指以下哪种人?( C ) A. 厨师 B. 屠户 C. 治国者 D. 尸祝

10.下面四者中含义与其他三者不同的D A. 遁天背情 B. 遁天之刑 C. 帝之悬 D. 悬解

1.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不属于“风”的是 B A. 《七月》 B. 《生民》 C. 《东山》 D. 《硕鼠》

2《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A A. 赋 B. 比 C. 兴

3.中国戏剧臻于成熟的标志是( D ) A. 京剧

灭形碎,唯舌不灰”,是哪位高僧所言? C ( C )

3.佛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什么时间? D 尔,心远地自偏”是谁的诗句?A

D. 元杂剧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厢记》 E. 王 A. 颦儿 B. 蘅芜君 C. 潇湘妃子 A. 《山居秋暝》 B. 《送元二使安西》 C. 《鸟鸣涧》 D. 《陇西行》

1.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 C. 结字 D. 笔法

2.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的( BC) A. 忠孝节义观念 4.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是( D )10.林黛玉的别名有( ACD)。

D. 《红楼梦》

D. 颦颦

材是: C 5.《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1.下面哪些不属于中国民族调式中的五 A. 历史故事画 物是( C)。 声。 C B. 宗教题材的人物画 A. 薛蟠 A. 商 C. 仕女画

B. 贾琏 B. 角 2.白描技法是哪位画家最先使用的: C. 贾宝玉 C. 清角 A. 阎立本 D. 贾珍

D. 徵

B. 吴道子 6.“元曲四大家”是( ABCD )。 2.知音的故事中,伯牙弹奏的是哪首琴 C. 周昉

A. 关汉卿 曲?( D ) 3.吴道子创造了哪种佛教绘画样式: B B. 白朴 A. 梅花三弄 A. 曹家样 C. 郑光祖 B. 广陵散 B. 吴家样 D. 马致远 C. 阳春白雪 C. 周家样

E. 王实甫

D. 高山流水

4.绮罗人物画的艺术特色是:A 7..《诗经》中“颂”分为( ACD )。 3.古琴又称?( D) A. 趣味性、表现性、装饰性 A. 周颂 A. 柳琴 B. 空间性、表现性、装饰性 B. 秦颂 B. 五弦琴 5.西方文化主要体现的是A C. 商颂 C. 奚琴 A. 科学主义文化 D. 鲁颂

D. 瑶琴

B. 人文主义文化

8.元杂剧四大悲剧是( ABDE )。 4.《春江花月夜》用的是哪种曲式结构?6.中国的艺术观主要是:A A. 《窦娥冤》 ( D ) A. 表意的 B. 《汉宫秋》 A. 单三部曲式 B. 写实的

C. 《倩女离魂》 B. 循环曲式 7.中国绘画中特有的透视方法是: A D. 《赵氏孤儿》 C. 回旋曲式 A. 散点式透视 E. 《梧桐雨》

D. 自由变奏曲式

B. 焦点式透视

9.《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是5.伯牙的知音是( A )? 8.西方绘画主要强调的是:A ( ACDE )。 A. 钟子期 A. 由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A. 贾 B. 师旷 B. 用线条作为造型手段 B. 林

C. 阮籍

1.书法的三要素是( ACD )

B. 阴阳对立统一观念 C. 易和变的观念 D. 礼义廉耻观念

3.《祭侄文稿》表现了颜真卿(BD) 的情绪。 A. 平静 B. 悲愤 C. 欢快 D. 沉痛

4.构成书写节奏感的元素有( ABCD ) A. 书写的快慢 B. 字形的大小 C. 笔画的轻重 D. 结字的疏密 5.书法的章法要(ACD ) A. 有节奏感 B. 整齐划一 C. 有秩序感 D. 气息贯通

6.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时要( ACD ) A. 纵收得体 B. 左右均等 C. 穿插避就 D. 主次分明

7.以下关于书法用笔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D ) A. 用笔要藏露互现 B. 用笔要笔笔藏锋 C. 用笔要笔笔中锋

B

D. 用笔要方圆兼备 8.中国的汉字(BCD ) A. 是象形字 B. 是意象字 C. 具有造型美 D. 是书法的载体

9.书法的艺术性体现在( ABC ) A. 书法是美化汉字的艺术 B. 书法是抒情的艺术 C. 书法是美化生活的艺术 D. 书法是描摹物象的艺术 10.毛笔的特性是(ABCD ) A. 圆 B. 尖 C. 健 D. 齐

1.能概括史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的观点是( B ) A. “国亡史存” B. “六经皆史” C. “在史言史”

2.“二十四史”采用史学编撰体例是 A A. 纪传体 B. 编年体 C. 国别体 D. 典志体

3.以下史学著作属于通史体例的是B A. 《三国志》 B. 《资治通鉴》 C. 《宋元学案》 D. 《元和郡县图志》

4..乾隆帝在“国史”修撰中创设“贰臣传”体现出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是 ( D ) A. 秉笔直书的精神 B. 官修史书的传统

C. 史官崇高的地位 D. 强烈的道德教化意识

5.制度完备的“史馆”出现在哪个朝代( D) A. 北魏 B. 隋 C. 汉 D. 唐

6.刘知几将史家素养概括为“史家三长”,章学诚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A A. 史德 B. 史学 C. 史才 D. 史识

7.朱彝尊提出:“国史,天下之至公,不得以一毫私意梗避其间者也。”表达了中国传统史学所蕴含的理念是 (B ) A. 道德教化 B. 秉笔直书 C. 通古今之变 D. 殷鉴不远

8.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被认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与反映中国传统社会具有(D )的意识。 A. “以任故国之史报故国” B. “在史言史,不识忌讳” C. “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 D.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9.万斯同“布衣修史”反映出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是( A ) A. “国亡史存” B. “誓不食周粟” C. “通古今之变” D. “借史言事”

篇二: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诗经中提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人的维新属于( )。 [A] 文化维新 [B] 经济维新 [C] 政治维新 [D] 国防维新 2、带“女”部首的姓,如“姚”、“姬”等,一般是和()。 [A] 官职有关 [B] 母系氏族有关 [C] 居地有关 [D] 历史事件有关 3、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张华 [C] 陆机 [D] 陆云 4、中国传统文化以哪个时期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 [A] 魏晋 [B] 南北朝 [C] 唐末 [D] 明清 5、小篆来源于[A] 石鼓文 [B] 金文 [C] 甲骨文 [D] 隶书 6、下列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派别是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7、提出“四诊”、“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原则和方法,阐述了“八法”,奠定了中医临床学基础的是()。

[A] 《黄帝内经》 [B] 《神农本草经》 [C] 《伤寒杂病论》[D] 《黄帝明堂经》 8、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第一次大规模交流融合发生在()时期。

[A] 秦汉 [B] 汉唐 [C] 宋元[D] 明清 9、“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体现了()。

[A] 形象思维[B] 抽象思维 [C] 辩证思维 [D] 整体思维 10、宋明新儒学具有宗教色彩,是一种儒学化了的()。

[A] 道学 [B] 墨家学说 [C] 法家学说 [D] 佛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以半封闭的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 [B] 以尊君事亲为原则 [C] 以儒学为主干 [D] 以天人合一为目标 12、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包括()。 [A] 小篆 [B] 甲骨文 [C] 隶书 [D] 金文 13、下列属于秦统一中国后实行整齐制度的是()。 [A] 三公九卿制 [B] 郡县制 [C] 驰道和直道 [D] 繁荣国都 14、下列元杂剧中,以包拯为主角的是()。

[A] 《窦娥冤》 [B] 《鲁斋郎》 [C] 《陈州粜米》 [D] 《蝴蝶梦》 15、下列文章属于“本物”大赋的有()。

[A] 《归田赋》 [B] 《七发》[C] 《子虚赋》[D] 《二京赋》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6、“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17、姓氏是标志宗法血缘关系的一种符号。 () 18、礼制的经济基础制度是“井田制”。() 19、人类从“茹毛饮血,茫然于人道”的“直立之兽”演化而来,逐渐形成与“天道”既联系又相区别的“人道”,这便是文化的创造过程。 ( ) 20、《史记》的作者是汉初著名的史学家班固。 () 21、李白和杜甫是唐诗的两座高峰,李白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的风格则是沉郁顿挫。 ()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的胡汉文化融合时期。() 23、“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4、《史记》最主要的内容是涉及了天文、地理、风土、 人物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等。() 25、五经是孔子整理的古代文献,包括《周易》、《尚书》、《礼》、《乐》、《春秋》。 () 26、金文是刻在钟鼎等青铜器上的文字,线条硬朗,苍劲有力。 () 27、楚辞是公元4世纪在中国南方形成的诗歌,六言体,句末以“兮”结尾。 () 28、相对于儒家,道家对个体生命与个体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 () 29、董仲舒在《传习录》中对道德理性之外的事实表示了贬抑的态度:“大端惟在复心体之同然,而知识技能非所与论也。”() 30、清代的“乾嘉学风”,标志着理学文化重新崛起并占领政治舞台。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

号处。)

31、简述道教对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

32、简述中国文化的特点。

3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34、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最为发达”。试运用你学习的《中国文化概论》知识,对这一论断进行总结与说明。

《中国文化概论》模拟试卷一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标准答案:

(1)道教与中国古代诸文化形式中关系最密切的,首先当推古代科学。中国古代科学中不少学科(如化学、医学)与道教关系十分密切; (2) 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深、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六节 32、标准答案:

(1)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 (3)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 (4)尊君重民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 (5)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 (6)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7)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五章各节。

33、标准答案:

(1)在建筑上普遍采用“木构架”,并且由此形成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

(2)在平面布局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以庭院为单元构成组群建筑。但不论单体建筑还是组群建筑,在设计上多取方形或长方形,而且常常以南北为纵轴线,以东西为横轴线安排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以围墙和回廊构成封闭式的整体。这种布局是古代封闭性的思维模式和小农经济意识在建筑中的反映; (3)在建筑的审美意识上追求平稳、整齐、对称,讲求秩序,适合礼度;

(4)在艺术造型上,中国建筑多采用庞大的出檐屋顶,即通常所说的“大屋顶”。 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四章第三节。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 34、复习范围或考核目标:课件第三章第四节

篇三: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满分答案

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满分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阐释的作用在于()。

1.0 分

A、

全面解读作品

B、

表达个人喜好

C、

对作品意蕴盖棺定论

D、

照亮作品的某一个侧面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 分

A、

物理的实在

B、

抽象的理念概念

C、

情景交融

D、

主客分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

1.0 分

A、

王国维

B、

胡适

C、

张潮

D、

欧阳修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宗白华认为()。

1.0 分

A、

自然美与心灵无关

B、

自然美高于心灵美

C、

自然美来源于心灵

D、

自然美对应心灵美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审美趣味决定了一个人的()。1.0 分

A、

审美理想

B、

审美标准

C、

审美指向

D、

审美能力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 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石涛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

科学家常常因追求美而走向真理。

B、

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

C、

美育的目标是使人获得足够的知识。

D、

美育应该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生态美学在我国已发展成熟。

B、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可以成为建立生态美学的思想资源。

C、

中国传统美学是“生”的哲学,生就是仁,就是善。

D、

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核心思想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

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1.0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 分

A、

黑格尔

B、

康德

C、

鲍姆嘉通

D、

海德格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1870年的普法战争以哪国失败而告终? 1.0 分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西班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的气氛。1.0 分

A、

少数人

B、

多数人

C、

所有人

D、

特定人群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对文化产业说法有误的是()。1.0 分

文化产业和世界市场紧密相连

B、

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C、

文化产业自古就有

D、

推崇创新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从一个点去透视,去看一个世界的是()。

1.0 分

A、

中国诗人

B、

中西皆有

C、

古代诗人

D、

西方画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这是在强调()1.0 分

A、

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

B、

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

C、

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

D、

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6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审美活动可以脱离社会历史环境进行。

C、

泰纳用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来概括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因素。

D、

审美趣味具有个体性和超个体性的特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随着文明的发展,饮食行为逐渐成为了()的行为。1.0 分

A、

可有可无

维持生存需要

C、

包含社会文化活动

D、

区分种族阶级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8“境界”的涵义不包括()。1.0 分

A、

学问、事业的阶段

B、

审美意象

C、

审美风尚

D、

精神境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9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1.0 分

A、

“象”是知觉的世界

B、

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

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0

怡红院是()住的地方。

1.0 分

A、

林黛玉

B、

薛宝钗

C、

贾宝玉

D、

探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1.0 分

A、

《法庭上的芙丽涅》


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782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