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山东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时间:2016-09-27 17:46:54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某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十八位农民冒着坐牢的风险在“大包干”的契约上摁下了十八个鲜红的指印,从此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这场变革的先行者是农民,实验场是农村。“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xx”,xx农村的改革和开放也走过了30年的历程,并且取得了瞩目成就。在这个历史的节点,xx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xx农村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xx省县域经济研究所副会长兼秘书长xx,这位省内知名的农经界专家,这位xx30年农村改革历程的推动者和见证者,带领本报记者沉淀历史,整理思绪,回顾xx农村改革所走过的艰苦历程,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并对未来xx农村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了前瞻性的建议。

三十年:三个三步走

记者:您对30年来xx农村改革开放总体上是什么评价?

xx:1978年以来的农村改革,目标就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紧紧围绕的核心是保障和维护农民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30年来,xx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生产力得到极大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伟大成果都得益于改革。为了农民的福祉,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改革是必须进行的。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叶,是改革促发展,改革促开放;90年代末期,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发展和开放倒逼改革,因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xx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其农村改革在国内具有榜样和标杆的作用。在中国农经学界,有“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xx”的说法,这就说明xx农村的改革和开放是中国“三农”发展的缩影,其改革的路径对全国甚有意义。

记者:30年来xx的农村改革是如何促进农村生产进步的?具体的历史进阶又是如何实现的?

xx:要促进生产力,必须使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适

业化就是这样萌发的。所谓农业企业化,就是按照现代企业的理念和机制来改造传统农业,把各种要素按企业要求重新优化组合,这就能解决农民与企业之间的矛盾,提升农业效益。今后的趋势是,推进农业企业化,升级农业产业化。

记者:国家针对农村的改革和开放,制定了哪些具体重大的政策变革?为什么要制定这些方针政策?这些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

xx: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以现实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政策好不好、适用不适用要看它能否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从上层建筑这个层面看,国家实行的涉农的若干重大政策调整,确实起到了促进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因为适应了农民的要求,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第一步,从1979年起,国家将农产品收购价格提升30%,农产品的大幅涨价,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使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

当农村改革逐步推进的时候,城市中的改革却步伐很小,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农村经济的活跃程度超过了城市。此时的市场极度饥渴,各种商品非常短缺,几乎生产什么都能赚钱,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一层面的改革迈出了第二步,1983年,中央号召鼓励农民发展乡镇企业,此后,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成长。xx的乡镇企业有了发展,胶东地区走在前面。随着越来越多的乡镇企业为市场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占到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乡镇企业的崛起也培养了一批农民企业家。伴随着乡镇企业的悄然兴起,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空前涌动,人口素质得到了提高,农村社会阶层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本世纪以来,中央对三农问题非常关注,到2000年以后,这方面的改革迈出了第三步,国家相继推进了农村的税费改革,取消了“三提五统”。减免农业税,“农民种地再不用交税

了”,中央政府郑重宣布全国农民从此免交农业税,这是中国自有阶级社会以来破天荒的第一次,(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形在历史上短期局部也偶尔出现过),这是历史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

记者:30年来,农村的改革和开放使得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缩小城乡差别上,产生了哪些变革?起到了什么作用?

xx: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是一个均衡的发展,有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产业差别,归根结底还是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因此,农村的改革必须解决城乡差别问题,协调城乡关系。从社会关系、城乡关系的层面看,这方面的改革也走了三步。

第一步,允许农民进城进行自由贸易。在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管理很严,市场自由交易也是不允许的,不允许农民到城里自由买卖农产品。放开城市市场,允许农民进城贸易,既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活跃了城市市场,这是城乡进行交流和互动的开始。

第二步,到了1984年左右,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国家进一步放松人口的流动,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进一步冲破了分割城乡的就业樊篱。在这之前,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的就业流动很难,农村人要“跳出农门”进城,只有上学、参军、招工三条路可走,而能够真正实现进城梦想的农民少之又少。给予农民在城里的就业“打工”权之后,农民真正有了通过自身的工作而改变命运的权利。这时,一个叫“民工潮”的新词汇开始出现,这股人潮的涌动深刻地改变了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农村。过去农民进城做工连想都不敢想,现在农民工和城里人虽然还不能完全平等,但毕竟使农民有了更多机会。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一层面的改革走到了第三个阶段,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融入了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五个统筹”、“新农村建设”都是这种“统筹城乡”思路的体现。目前有不少城市已经取消了城乡户口的差别,而户籍制度是城乡分割的根本的制度约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差别将是历史的趋势。在社会保障、就业教育等政策上,国家正在将农村居民统一纳入、统筹考虑,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因此,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从三个层面看都分别走了三步,这三个层面及三个层面中的三步是互相交叉交融、互相依存依托、又相互促进、促动的,这三个层面的改革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

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xx

记者: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改革看农村,农村改革看xx”,xx省农村的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您认为这三十年来xx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xx:xx省农村改革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主要有以下几条基本的经验:

第一,xx省农村改革三十年来政策稳健,连续性强。xx省的政策历来以稳健著称,农村改革也不例外。改革开放以来,历届xx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村改革,不断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政策稳步推进,衔接良好,没有出现“上一任挖,下一任填”等瞎折腾现象,保护了农业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当然,xx省农村改革政策的稳定性与xx作为儒学发源地,倡导中庸之道的传统思想影响也有关。

第二,嫁接组合,善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为对接港澳,我国南方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市场经济比较发达,而北方改革开放稍晚于南方,传统体制的东西多一些。xx省介于南北方之间,有效地将传统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在嫁接组合的基础上,谋求创新突破,这种结合也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xx省农村改革之所以比较成功,与这种思维与做法紧密相关。而充分运用这一思维与做法,将市场与计划完美结合的典范就是寿光。上世纪90年代初,寿光的大白菜产量巨大,销售压力随之而来。我们在寿光组织召开了培育市场的理论研讨会,当时探讨的就是如何将计划与市场进行有效结合的问题,会后全国各大媒体给予了充分报道,由此全国很多地方要求购买寿光的大白菜等蔬菜,从而架起了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某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大钟寺蔬菜市场来自寿光的蔬菜一度

占到市场份额的40%以上。

篇二: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回东北农村的爷爷家,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前,爷爷所在的村子是有名的贫困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收割庄稼的情景,深深烙在我们心里。而今,秋收时节,耕牛马匹在田野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派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现在农业税等好多要交的税都取消了,国家还给每亩地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至少60元钱。并且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以前村里那些穷孩子上不起学,现在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看到这些变化,我下定了决心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级(4)班陈柳

指导教师:郑彦

篇三: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变化发展

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的变化发展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中国经济改革已经历时三十年了;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搞起的包产到户为标志,中国农村的改革也恰好历时三十年。农村改革既是中国整体经济改革的时间起点,也是其逻辑起点。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征、内在的逻辑推进过程和利益博弈关系,都已经蕴涵在农村改革之中。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党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农村改革帷幕拉开。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此后连续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方向,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中国农村全面改革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教育、医疗和人居环境等方面。

政治上:(1)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村民自治为重要特征,包括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体系。(2)农民民主意识逐步增强。20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3)实行征地制度改革,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国家一方面继续加大建设用地监管力度。 经济上:(1)国家重视三农,大力支持和扶持三农发展,投入比重逐年增加。(2)农村生产经营制度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耕地延伸到林地。(3)农村产业和劳动力就业格局发生变化。农村劳动力加快由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由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

教育上:(1)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减轻农民负担。(2)加强农民教育和培训,培养新型农民。

医疗上:(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入。(2)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使农民得到实惠。

人居环境上:国家不断加大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得交通更加方便,通讯更加发达。并且,新农村建设明显加大了对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的变化世人瞩目,对中国农民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很多人像一场梦一样,发生这么大、这么深刻的变化。纵观改革开放中国农村三十年来的变化,中国农村改革三十余年,中国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总结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三十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对外开放在带来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会带进一些糟粕,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开放了,新鲜空气进来,但有的时候,苍蝇蚊子也进来了。所以,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国门要打开,好的东西放进来,不好的要拒绝,苍蝇蚊子要赶掉。此外,我们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工作上的失误。应当看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难免会出现前进中的曲折、发展中的挑战,但我们走过的路程,我们取得的成就已经表明,不进行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社会的发展还将证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巩固成果、再创辉煌。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三十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学院:人文学院 专业:文物鉴赏与修复


改革开放三十年变化:山东农村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71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