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宝黛钗爱情悲剧

时间:2016-09-27 17:44: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既有木石前盟,何言金玉良缘

——浅析《红楼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

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

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

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她关心宝玉更盼望他能读书有成,立身扬名,劝宝玉走“仁途经济”的道路。在宝玉挨打后,大家都去看望,当散了之后,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又说道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拿药,说不上是讨好,也是为了博得宝玉的欢喜,因为她必然知道宝玉喜欢黛玉在自己之上。也是做给贾府里的其他人看的,这里面真正的爱意又有多少呢?随后看看这句话怎么说的。在当时的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是不能说这么亲密的话的。“早听人一句话”明显是让宝玉听自己的话,然后后面居然又说“自己心疼”。换句话说是博得宝玉好感,令其明白自己心意。但她也明白这些话不能随便说出口,随即“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 ”。

而此时的林黛玉是什么表现呢?她等到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悄悄来到宝玉床前,只是哭的“眼睛像桃儿一样”不必多说,宝玉挨打,心里最痛的当然是她。其次呢?一句话“你可都改了吧”这句话,先且不说黛玉心思缜密而不愿意当着诸多人说很亲近的话,也不说黛玉小性子想的事情比较多。只说这一句话,就能使宝玉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枉了。

总而言之,在这一事件中,宝钗心机尽露,急于博得宝玉对自己的信任和好感,甚至慌不择言,连大家闺秀风范都不要了。很明显是选秀不成,急于给自己和薛家找一个托付。而黛玉则不一样,首先她对自己和宝玉的感情很有自信,坚信自己一句话宝玉就能全部明白自己的意思。而且,对宝玉的疼惜不是溢于言表,一句“两眼肿的似桃儿一般”的描写已经足够了,她对宝玉的爱是纯粹的,不夹杂任何功利性质。试问天下多少柔弱素女子能为了爱人

哭成如此!

这就是黛玉和宝钗的不同。宝钗赢了贾府,失了宝玉。最后,她的左右逢源,世故功利让她如愿嫁给了宝玉,然而宝玉的心始终不属于她,后竟至出家为僧。宝钗的性格悲剧至此到达顶点。

相对于宝钗的出身,黛玉可以说不值一提,算是小家碧玉的她在贾府只是寄人篱下,命运不由自主,唯依赖宝玉。她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她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她将宝玉视为珍宝,爱宝玉爱到骨子里,但是敏感、细心的黛玉在对待和宝玉的感情问题上常常表现过分自卑,猜疑和忧虑,既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别人。这种猜疑结果,常常一方面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又伤害自己的心上人。所以在后来的黛玉变得尖酸刻薄,不可理喻,失了本身的可爱。然而只是宝玉的一句“你放心”就能让她舒展笑颜,可见她之所以敏感的缘由就是对宝玉的心的不确定,这种纯粹无暇的爱,在整个贾府中也许只有黛玉一人。

思想的相通,灵魂上的契合,宝黛的爱情是看似完美的。但是结局却是黛玉之泪尽而逝,宝玉之出家,宝钗之守寡。正如书中写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它说明在这个悲剧中,没有哪一方是赢家。固然有其性格中的悲剧因素。然,造成这一悲剧的,难道能说仅仅是性格的因素吗?归根结底,无论是叛逆的宝玉、黛玉,还是精明世故的宝钗,在封建社会里,他们都不能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力替自己作主。只不过宝黛的毁灭是叛逆者的悲剧,宝钗的毁灭则是殉道者的悲剧。然而,他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宝黛这样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反对封建礼教的叛逆爱情存在的更别说发展了。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而恪守礼教,乖乖听话的宝钗只是这个悲剧之中产生的另一个悲剧。

所以,在封建社会,无论你是顺从还是叛逆,最终的结果都一样苦涩。在罪恶的封建社会,即使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贵族公子也不能把握和左右自己的爱情婚姻,何况黛玉?何况宝钗?更何况其他平民?这说明,在封建社会里,悲剧是无所不在的,而悲剧的根源就是罪恶的封建制度。在其作用下真爱不可得,婚姻也不可得,最后只能四下离散,“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好似一场梦幻。

篇二: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机密(Confidential) 编号(No.):: 2012-2013-1-021034

试 题(Test)

课程名称(Subject): 中国古代文学史4 考核类别(Type of test): 考查 课程类别(Type of course) :专业必修课考试形式(Test type) :论文使用范围(Target group):中文系2009级对外汉语专业

一、 要求: 两题任选一题

1、

2、

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

试论《红楼梦》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论杜丽娘的性格特征及形象意义

二、 评分标准:

1、90-100分:字数达到要求;层次清晰;有独立见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逻辑性强;按时提交。

2、80-89分:字数达到要求;恰当借鉴他人观点;行文完整;论述明晰;无语法格式错误;按时提交。

3、70-79分:字数达到要求;合理借鉴他人观点;语言表达较明确;层次较清晰;有较少格式错误;按时提交。

4、60-69分:字数不够;内容不充分,抄袭,资料不适合;不按时提交。

5、60分以下:字数不够;内容严重抄袭;语言错误过多;不按时提交。

试论《红楼梦》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二百多年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关于宝黛钗三人的形象问题及造成悲剧的原因的争论,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本文试图从宝、黛、釵的性格探究造成这一爱情婚姻悲剧的原因。

一、宝、黛、钗的背景与性格

《红楼梦》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的。这是一个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女儿被看作是天地间的灵气所钟,是生命的精华;而男人是渣滓浊沫,是与女儿悲剧相对立的悲剧制造者,这是以贾宝玉独特的观察为分界线的,这也是曹雪芹对人生和生命的独特理解。因此,他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

爱情婚姻问题是她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全书的主线。

(一)贾宝玉的背景与其性格

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他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俱全的女子作妻子,主持家政,继续家业。可是他却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他“最不喜务正”,“不肯念书”,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这样,他就违背了封建家庭给他规定的生活道路,成了“不肖子孙”。在婚姻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也不按照传统道德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感情。

(二)林黛玉的来历背景与性格

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许,在那人际关系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曲高和寡,只有贾宝玉成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于对宝玉的爱情中。她并没有为了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长的需要去劝告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她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洁的爱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三)薛宝钗的来历背景与性格

薛宝钗是一个美貌而性格温顺的少女。她城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既会对上逢迎,又会对下安抚,博得上下一片的赞扬。她信奉传统道德,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训黛玉“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绩的事??最怕看了这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

救了”;她规劝宝玉注重“仕途经济”;她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对金钏的投井,对尤三姐、柳湘莲的悲剧,都采取了冷漠的态度,成为符合封建标准的“冷美人”。她的家庭背景,她的品格才干都很符合封建家长的要求,是贾母等人心中宝玉理想的妻子。

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建立在蔑视功名富贵,不谈“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的。这样的思想对封建社会来说是大逆不道的。因此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叛逆者之间的爱情。自然,贾府的统治者们作为封建社会的卫道士是不允许这样的爱情存在发展的。他们可以采取一切残酷的手段来摧毁宝黛之间的爱情。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宝黛的爱情只能以悲剧告终。而宝钗作为封建道德文化造就的标准淑女形象,她与宝玉婚姻的最后解体,不仅意味着她的爱情生活的最终失败,同时也标志着她作为淑女典范的彻底失败。

三、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宝钗试图在争取宝玉的同时对他有所改造。因此她不止一次地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偏偏宝玉对此深厌之,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这样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精神上的鸿沟决定着宝钗与宝玉不可能心灵相通。可是宝钗明知如此仍要设法去改造宝玉,也有点不可为而为之的意思,其性格中同样有着悲剧的因素。最后,宝钗虽如愿嫁给了宝玉,然而宝玉的心始终不属于她,后竟至出家为僧。宝钗的悲剧至此到达顶点。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是罪恶的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婚姻制度。因此,说到底,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一个社会悲剧。

篇三:浅谈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论文

目录

目 录:··························1 论文摘要:·························2 关键词:··························2

一、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3

二、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5

(一)、贾宝玉的性格···················5

(二)、林黛玉的性格···················6

(三)、薛宝钗的性格···················7

三、 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社会的悲剧·········8

(一)、家庭环境背景造成的必然性·············8

(二)、当时社会环境是生成悲剧的根源···········9 参考文献:························ 12

论文摘要

《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创作,为我国古代堪称第一的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其内容之博大精深,如同一部百科全书;其艺术造诣之精妙,犹如一座艺术宝库。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就存在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看法的现象,对宝、黛、钗三人爱情婚姻悲剧原因的争论,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试图从命运、性格和社会的客观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宝、黛、钗三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透过这一悲剧,我们可以看到,在罪恶的封建社会里,无论像宝、黛一样叛逆还是像宝钗一样顺从都无法摆脱悲剧的结局,不仅是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的社会悲剧。

关键词

《红楼梦》 悲剧独特性必然性 仕途经济 社会根源

试论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的社会意义

指导老师:作者: 准考证号:

《红楼梦》是曹雪芹用他丰富的生活经济、渊博的学识、辛勤的劳动,以及他那无可比拟的艺术天才所创造出来的一部集中的、完美的、典型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他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表现了现实主义的高度成就,是中国文学史小说创作的最高峰,因此《红楼梦》是我国最优秀的一部古典名著。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不同的读者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看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大家都认为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这一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重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炫的故事。这一故事最终以悲剧作结,表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会是个充满悲剧气息的社会。宝、黛、钗三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既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也是性格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悲剧。

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命运的悲剧 :

古人由于受知识和思想的局限,在遇到自身无法摆脱的痛苦或无法记忆用已有知识去解释的社会现象或自然现象时,就运用丰富发想象力创造了天神,他们用天神来解释一切无法理解的现象,认为天神在支配着人类的命运,人类是不可能和命运相抗争的,古希腊的著名悲剧《俄狄浦斯王》就集中地体现了这种宿命论的思想。我国明代思想家李贽在《焚书*杂说》中谈到为文时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 皆非有意于为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1生活中的坎坷不平,恰恰会创造出审美的丰盈,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诉心中之不平”,描写痛苦、孤独、凄凉、悲伤,恰恰能给人带来最大的审美满足。《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在封建的清朝,经历过大富大贵和贫穷潦倒的生活,深刻地体会到生活的悲剧在那个社会中是无处不在的。但是他也不能够用先进的思想去解释那个充满悲剧的社会,只好把它归结为命运的安排,他这种观点就在《红楼梦》的创

作中得到体现。尤其以这种宿命的色彩在介绍宝黛的来历时表现得尤为浓重。从而作品中的人物的命运也带上了这种观点。

传说,女娲炼石以天时炼成了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稽崖青梗峰下。这块顽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原来高十二丈放二十丈的庞然大的,却缩小到扇坠儿一般,而且是鲜明莹洁的宝玉摸样。一天,遇着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在它上面镂了几个字,携它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 之族,花柳繁华之地,遇来富贵之乡去走了一遭。于是石头城内,荣国府中却生下了一位衔玉而生的公子---贾宝玉。

且看这石头,有补天之寸却不得实现补天之志,并且是唯一被丢弃于 荒之中的一块,偏偏通了灵性,有了感觉,有了灵魂,这痛苦的感觉便愈是深刻。曹雪芹以石头的来历暗示了顽石的幻想----贾宝玉是个不容于当世的人,是与当时社会中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的人,因此贾宝玉的思想行在世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贾宝玉人生的悲剧是冥冥中定的。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核心人物,也是作者大力肯定的任务,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有作者早年生活的影子,也渗透了他在后来的经历中对社会学人生的思考。同时在贾宝玉身上,集中体现了新的人生追求与传统价值观的冲突,以及这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痛苦。贾宝玉是贾府的继承者,是贾家兴旺的希望所在,他本该走一条科举容身之路。但由于他的出身不凡,聪明灵秀,备受贾母的宠爱的“心肝儿”,很少接触为官的父亲,在贾母的庇护下可以比较“自由”成长,没有受到太多的封建礼教统治比较松弛的地方,这样特殊的生活经历,终于使他走上了一条背弃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在社会生活中失去意义。失去归宿的贾宝玉,便把他全部热情倾注于大观园那一群年轻的女性身上,虽然他对大观园里的美丽女性普遍持有一种纯情感和近乎是精神性的爱慕,但只能和他自幼相处、从来不向他进“那些混帐话”的林黛玉才是他的唯一知己。

书中第一回介绍宝黛的木石前盟时,作者也安排了一个充满悲剧意味的神话。只因西方灵 岸上三生石畔,有降珠草一株,时有赤露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降珠草始得久诞岁月。以后??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离于归恨天外??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下凡,在警幻仙子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小,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降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不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2

“还泪”之说,明白地揭示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是注定要以悲剧做结的。曹雪芹认为这个悲剧性的结局不是宝黛钗等人能够把握更改的,因而是命中注定的。 《红楼梦》的开篇,作者就设计了这样一个荒诞神奇而寓意颇深的神话故事来表现这一故事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但同时,作者也认识到悲剧产生的原因绝不仅是命

运的捉弄,还有着性格和社会的因素。因此,《红楼梦》描写宝黛钗三个人的恋爱婚姻悲剧时,也着重突出了造成这一恋爱婚姻悲剧的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黑格尔认为,悲剧的产生源于理念的分裂。理念在一般情况下是和谐、静穆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却会产生分裂与矛盾,这种分裂和矛盾会导致理念的内在冲突,并推动理念的运动和发展。理念冲突的显著表现就是人们的伦理观念和道德理念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描写这种冲突正是悲剧艺术的使命。宝黛钗各出身于不同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影响了他们和伦理观念,道德理想的生成。正是这不同的家庭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从而演出了一个宝黛钗三人的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生的悲剧,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一)、贾宝玉的性格

贾宝玉是个品性独特的公子哥,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作者为强调宝玉的独特性,说他一生下来就有异秉:一落 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做宝玉。(见第二回)宝玉的衔玉而生被视为异事,他们的祖母更是格外开心,对宝玉“爱如珍宝”。这就决定了宝玉在贾府无人可以代替的地位:老祖母的心肝宝贝,“命根一样”宝玉独特性格的形成是以此为起点,保持了他纯真天性,爱自己的所爱,恨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平等待人,主张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颇有点“个性”,他本人也尊重个性,要求个人平等自由,个性解放。

宝玉幼年便贪玩好动,七八岁时已是“淘气非常”,这与他从小生活在贾母身边有关。贾用骄纵孙子,“无人敢管”,宝玉虽然怕贾政,但在贾母的庇护下,他仍然能夠較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如果二十三四,贾政叫宝玉去,宝玉吓得“杀死不敢去”,贾母就说:“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贾母年轻时也是贪玩的,年纪大了依然贪玩好动,经常和晚辈玩在一起,并且熟悉戏文小说,对通俗文艺有一套自己的看法(见第五十四回)。这些都是对宝玉产生了耳濡目染的影响。

宝玉喜欢杂学旁收,却对四书五经这些封建科举考试的必读书毫无兴趣,更不愿意选一条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此外,由于宝玉一直生活在纯洁的少女世界,体会到少女世界里种种纯真的喜怒哀乐,而对俗气虚伪的男性世界产生了厌恶,不肯


宝黛钗爱情悲剧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705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