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

时间:2016-09-26 17:03:4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伴着时间这匆匆的脚步,我们又迎来了XX年的教学研究周,XX年,很多地区将它看作是有效教学年,我想此时我们相聚在东苑小学开展着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是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

上午我们听了两节课,分别是人教版三上、四上数学广角的内容,这是人教版新教材中增加的一个新内容,也是人教版教材独有的内容。看过教材的老师都知道其实这一内容就是我们常说的奥数,以前的教学只针对个别优等生,而现在却要面向全班学生,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思维挑战的课题,是一个新的探索。它展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具体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那么怎样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亲历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呢?在这儿我们就这样一个具体内容在研读教材的思路和策略上作了粗浅的尝试和探索。

参考教师用书,不难发现上面的教学建议是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学习方式大多是采用动手实践及小组合作,所以相当一部分老师把这类课当作是活动课,归在综合实践运用这一领域,因此我们首先作了一个归类整理工作,明晰了数学广角在课标中的地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数学广角的内容都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和探索规律)。同时我们还对分布在几册教材里的相关和相近内容作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比如说关于排列组合的知识是分布在二上和三上两册教材完成,理解了该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更好地提高自己使用和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极大限度的避免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看到了这一内容的主题图已经很好地创设了学习情境,图中提供了相关的问题信息,不仅显示“教什么、学什么”,而且提供了“怎

么教、怎么学”的思路,并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把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思路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策略呢?教材呈现方式只在一定程度上提示着教学方式,开始我们的老师在上这节课时也只是把它当作问题来教,只是注重引导学生说出问题,把解决课本上的具体问题当作教学目标,其实它应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策略的体验,应该给学生一种思想,让它们生长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的是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其中例1是烙饼问题,怎样操作最省时间,充分利用资源(锅要充分利用,尽量不空着),例2是沏茶问题,能同时做的事情尽量同时做,在实际备课中我们发现例1的教学难度比例2大,因为例2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另外如果将两例题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容量又太大,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们对教材进行了重组,选择了先单独教学其中的例2,上午的第二节课就是围绕例2展开教学的。听完这节课,我的感受是:首先我认为这是一节常态和朴实的课。这节课创设了有效教学的情境和策略,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他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思考,在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他们在课堂上是专注和投入的,感受到优化的过程和优化带来的好处,学生在操作后的交流中说到:我忙着思维都来不及写了;请允许我说出来等等。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是真实和鲜活的,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课始老师选择了课本上的主题图,但并没有立即提出活动课题,怎样呈现?教材是静态的,因此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看图说一段话,语文作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地应该为数学学习提供源头活水,在这儿语言文字作为载体触动了学生的思维。老师接着又问要想喝茶需要哪几道工序?此时学生调用生活经验,将心思集中到课堂生活中来,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继续追问:那你们能估一估每道工序大概会用几分钟吗?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育的智慧,这一个小细节就是借助“估”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还生活面貌,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观察力,引导他们时时处处注意留心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并积淀成生活的常识。但在这儿教师的评价语言有些贫乏,未能真正起到表扬的作用。大多数学生估的非常接近准确值,虽然学生自

篇二: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2012)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

上上一周我听了7节小学数学课,今天我主要讲讲这些课的优点。我觉得语文课更不容易上好,更容易为人们所诟病;而这几节数学课要上得好一些,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总体质量较高,其中的三四节课可以说是上得相当好。下面按听课顺序点评一下,如果大家对我的看法有意见,欢迎批评指正。

一、三(2)班《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这位老师刚任教时,我听过她的课,觉得问题较多;几年过去了,欣喜地发现这位老师进步很大,这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她自己的努力。

首先,老师指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再引出新课,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每天的工作情况的情景创设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也使计算教学过程成为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强了计算教学的数学思考,这正是计算教学的价值所在。

其次,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会各种算法,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就是要提倡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再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尝试解决问题”这个环节,老师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新知识,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这节课的缺点是:板书字体还不够理想;屏幕字体较小;老师的语速较快,语言的感情色彩不浓,老师说“再给几秒 钟讨论”不准确;总结规律时强调不够;课堂气氛不够热烈;部分学生被动。

二、二(1)班《用7、8、9乘法口诀求商》

老师先让学生复习关于9的乘法口诀,再复习《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这也是由旧知识跳跃到新知识的迁移和创新的方法的运用。

老师创设了“小朋友欢度佳节的场面”的教学情境,有“做红旗”、“做星星”、“带来彩球”等,并且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学习,思考数学问题。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这也说明,在有多媒体的条件下,更能拥有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课堂教学。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老师对这一基本理念进行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思考、讨论、交流、引导、点拨、小结活动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老师的声音洪亮,语速适中,较有感情。不足之处在于:板书字体一般,横行写得不够整齐。屏幕上的字体也较小。“还要干嘛呀?”这样的方言说得多了点儿。有几个学生不会做“63÷()=7”这道题,老师未引起注意。一个学生答不出来“54÷9=()”,就叫另一个学生回答,为何不引导前者答对为止呢?

2

三、一(1)班《找规律》

这位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精彩多多,亮点多多。让我感觉到低年级数学课就是那么简简单单,扎扎实实。运用恰当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情境让学生学习找规律,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巩固,也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和年龄特点,非常生动有趣。课堂常规非常好,一年级小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每一个环节中来,气氛很活跃,但却动而不乱,秩序井然;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体现了老师较为深厚的教学功夫。

老师比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在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演一演、找一找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现了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老师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具有很高的示范性。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反复说:“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嘛!”“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嘛!”这是最大的亮点,十分难得,值得大家学习。

有一点瑕疵是:学生说“斑马线”有规律,只说有白色,师生未说清楚“斑马线”究竟是什么样的规律。

四、四(1)班《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本节课教学,学生明确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等,对小数的概念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这得力于老师组织了有效的教学活动。

3

老师善于积极引导学生探究。例如:通过课前铺垫导入即将1元钱分成10角,拿出其中的1角和7角,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小数;再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计算时间、身高、体重、价格等,使学生意识到当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就可以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证实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又如:老师指导学生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帮助学生形成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学生始终参与到概念的探究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分析和综合,最后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很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并逐步形成小数的意义这一概念。

这位老师声音也很洪亮,教态从容不迫,教学语言逻辑严密,把问题阐释得比较清楚。板书设计也有条理,字体比较有特色。由于时间较紧,巩固练习只好放到课后了,如果能当堂进行巩固练习会更好。

五、五(2)班《真分数和假分数》

为了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老师在教学中紧扣课件中的几组分数,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讨论、汇报,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认识到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位老师始终让学生亲历动手、动口、动脑过程,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也达成了“解决而后迁移”的目的。

如果能引导学生多方面比较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如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等,强调真分数、假分数的分界点是1,这样更能充分认识真分 4

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效果还会更好。

课堂掌声多,这很好,对学生就是要“鼓励,鼓励,再鼓励”。老师的声音大,有激情。但屏幕字体较小,板书字体也还不够理想。

六、五(1)班《分数的意义》

老师为学生准备了一定的学习材料,有课件、生活实物、图形等,让学生动手来创作一个个分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同时较好地渗透了“整体”的思想;给了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活动空间,学生的思维积极而活跃。课堂气氛比较热烈,师生配合也比较默契,学生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较为突出。

老师能够以学生为本,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起到了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小组汇报创造的分数时,老师也相机引导、点拨,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通过拓展练习,引导学生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节奏紧凑,内容环环相扣。最后的课堂练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把本课的知识进行了有效的巩固和深化。

老师的声音洪亮,有感情,但语速快了些。也存在屏幕字体较小的通病。还要加强粉笔字练习。课堂上学生齐答较多,显得有点儿杂乱,今后应该很好地掌控。最后做练习时,有的学生做得不够好,今后要注意观察练习效果,以便改进教学。有的学生还是把“五分之一”看成“十分之二”,是因为老师对“两个或三个是一份”强调不够所致。

5

篇三: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小学数学评课常用语:

1.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2..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4. 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5..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6.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7.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8.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10.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植树问题 》

综观整节课,在教学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特点,注重教材重组,注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体现教学设计的问题性和实效性,凸现课堂实效,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真实。

2、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探索多样化的解决途径和选择合理简便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享受课堂生成的空间。

3、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不再是教师什么,学生学什么,而是尊重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让学生享受课堂主体的乐趣。在教学中,教师选取生活中的学生熟悉的事例,请学生设计一条路上植树的情况。根据学生反馈上来的情况进行分类,共三类:两端都种树、一端种树和两端都不种。在教师的引导中让学生探究,设境激趣,建立知识表象,使学生得到启迪,悟到方法。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在学生对植树问题的几种不同种法的基础上,教师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挂灯笼、锯木头等问题,并通过课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例看上去跟植树问题毫不相似,但是只要善于观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明白它与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很相似,引导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

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层层深入。既重视了知识本身的建构,又重视了课堂结构的建构。小学生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抽象、而且的比较枯燥的。刘敏森老师的这节课,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有效地迁移诱导使学生比较顺利地进行了新知的学习,完成了认知上的一次飞跃。 刘老师鼓励学生自己用字母写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一个让学生尝试的好机会,不少的学生能写出来,而且写得很正确,也很科学,这又是一次很大的认知飞跃。

总体说来,这节课看似很平实,细细品来,却是很有味道。1、兴趣贯穿始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从导入中让学生观察镶了金边的相框、引导学生指出如何给月亮、树叶等图片镶金边,到探究新知中指导小组学习、独立学习、汇报研究方法,以学生名字命名研究方法等环节,教师始终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学生重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将自行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长的意义,探究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在概念形成中,学生思维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概括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3、教师重学法指导。探究知识过程中,无论是小组合作还是独立操作,都经历了测量、填写报告单、归纳汇报等环节,教师加强对各环节的引导,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法,将数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另外引导学生将图形按适合的方法进行分类,把学生获得的零散的数学知识归纳到完整的知识系统中,有助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评课发言稿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555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