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滁州醉翁亭对联

时间:2016-09-26 17:02:3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醉翁亭对联

醉翁亭对联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醉翁亭位于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

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琅琊榆亭亭如盖,醉翁榆全国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溪流淙淙;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 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据史书记载,琅琊名胜,自唐刺史李幼卿始开于大历年间。他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继李幼卿之后,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欧阳修谪知滁州期间,修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 1

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连忘返。

醉翁亭对联:

翁去八百年 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 亭影不孤。

并未成翁 到处也须杖履;不能一醉 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 把几多风月琴樽 等闲抛却;是翁千古 问尔许英雄豪杰 哪个醒来。

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 。

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 。

滕王阁对联:

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岳阳楼对联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何子贞撰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黄鹤楼对联:

[宋]苏轼题武昌黄鹤楼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2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临江吞汉,三楚—楼。

大江流日夜;西北有高楼。

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

3

篇二:赏醉翁亭

赏醉翁亭 悟醉翁情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设计及执教 青山湖区新才中学刘玉春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28课

【设计理念】

1.诵读,花样繁多的朗读贯穿整堂课,使课堂“活”起来。

2.品析,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挖掘思想内涵,使课堂“深”起来。

3.活动,适当介入多种形式的活动,使课堂“动”起来。

4.拓展,适时补入相关材料、信息,使课堂“宽”起来。

【教学目标】

1.感受音韵美,积累文言字词;

2.感悟文意美,体会思想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组织学生借助工具书疏通、理解文言字、词、句。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品悟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设计思路】

《醉翁亭记》是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作。全文仅有四百多字,却意蕴丰厚——景美、人美、情美、文美——创造出一种诗一般的意境美!所以学习本文打算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抓住21个“也”字,25个“而”字,反复诵读,体会音韵美。

其二,抓住10个“乐”字,拎出相关语句,深入品析,体会思想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图片

知道他是谁吗?(欧阳修)谁为大家介绍一下欧阳修?

多媒体显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24岁考取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

多媒体显示:醉翁亭图片

知道这个亭子的名子吗?(醉翁亭)醉翁亭与欧阳修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去探寻答案!

二、范读感知

多媒体显示:活动一:我是小导游

1.听读课文,要求:边听边提炼出醉翁亭的地理和人文信息。 活动:你来做导游,把醉翁亭介绍给游客。

群山环绕图 → 琅琊秀色图 →酿泉流水图 → 溪亭展翅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听读全文,提炼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建造者”、“命名者”、“命名的原因”、“周围的环境”、“当年的历史”等有效信息,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

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讲解,相信大家一定对醉翁亭有了初步的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印象和了解把这篇文章齐读一遍。

2.齐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

(2)以导游的身份,读出对风景名胜——醉翁亭的欣赏和赞美。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组织学生落实字音,并初步感受醉翁亭的自然美和人文美。

三、朗读探究

刚才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我想起了许多古文鉴赏家对《醉翁亭记》的评价,他们说:“《醉翁亭记》读起来,朗朗上口,错落有致,极富音韵美”。你们认为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多媒体显示:活动二:走进录音棚

1.自读课文,思考:本文的音韵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案明确:

(1)“……者……也”判断句式的运用,整齐而富有节奏。

(2)21个“也”字,25个“而”字,回环往复,韵律独特。

(3)骈散结合,节奏明快。

(4)有许多千古传诵的名句,脍炙人口。

注:学生谈出2-3点即可,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补入、补齐。 同学们,仅仅知道《醉翁亭记》的音韵美还不行,我们还要能够读出《醉翁亭记》的音韵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录音棚录下自己朗朗的读书声。

多媒体显示:2.感情朗读,要求:读出音韵美,可以是判断句式;可以是骈散句;可以是“也”字句、“而”字句;也可以是千古名句……

活动:大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变化,读出韵味,读出感情,录下自己朗朗的读书声。

【设计意图】此处是学生的朗读表演,旨在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本文的音韵美,并随机给学生讲解字、词、句的含义。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点拔和指导,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积累文言字词。

3.师生共读,要求:摇头晃脑,拖出长腔,仿效古人,

读出古韵美。

【设计意图】让此处成为整堂课的朗读高潮,师生情感达到共鸣。

四、研读品析

着重品析“乐”字,并引导学生领会“乐”的原因。

【教学片断】

师: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本文除用了21个“也”字,25个“而”字,还有一个字,出现了10次之多,是哪个字?

生:乐!

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找出文中包含“乐”字的句子,看看“乐”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后交流)

生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水之乐

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山水之乐

生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观也。——宴酣之乐

生4: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之乐。 生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太守之乐

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这么多的乐趣从何而来?因何而乐?

生:禽鸟因山林而乐。

师:山林如此之美,你说说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生读)

生:出游人因“从太守游而乐”。

师:找出表现百姓“游而乐”的句子,我们能读出——

生:百姓的安定富足,乐由心出。

师:除此之外,老师这儿还有个补充材料,同学们能看出乐的原因吗?(示: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官至滁州做太守,当时的滁州偏僻贫穷,欧阳修为政以宽,以自己的政绩和才能,使滁州政通人和,人民乐于山野之间,欧阳修也常与民众同游。)

生:“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和旷达胸襟。

师: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

篇三:醉翁亭记题签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文学家。与(唐)韩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词语解释

1书下注释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3)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4)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靠近。(5)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6)意:情趣。(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9)去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10)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13)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14)负者:背东西的人。(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17)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蔌,菜蔬。(18)陈:摆开。(1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20)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21)奕:下棋。(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23)苍颜:脸色苍老。(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愿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26)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27) 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8)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29)谓:为,是。

2、其他字词:

壑:山谷。 尤:特别。例:林壑尤美。 作:制造。例:作亭者谁。 名:命名。例:名之者谁。 谓:命名。例:太守自谓也。 寓:寄托。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霏:雾气。例:日出而林霏开。发:开放。例:野芳发而幽香。乐:以??为乐。例: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述:记述。例:醒能述以之者。

3、成语归纳: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水落石出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三、原文填空

(1)、总领全文的句子:环滁皆山也。

(2)、直抒胸臆的句子(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句子)(破题句)(表明作者核心命意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微露主旨的句子(点明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5)、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写秋冬之景的句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8)、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乐统一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10)、将归时情景写得非常生动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11)、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2)、表现太守和宾客欢宴场面的词语是:觥筹交错

(13)、最能体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简答题

1、文章第①段文字写醉翁亭,(1)写了哪几种景物?(2)写景的顺序及特点是什么?(3)写亭名的由来有什么作用?

(1)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2)按照由远及近,由全景到局部的顺序,从大处落笔,层层递进,为下文写山水之乐,与民同乐做铺垫。

(3)引出“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山水之间,在与民同乐之中,为下文主旨的出现张本。

2、(1)第①自然段写山和泉的各有什么作用?(2)体会“翼然”一词的妙处。

(1)由山写到泉,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作铺垫。

(2)它把亭子像鸟展翅凌空欲飞的形状态势刻画了出来,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3、第②段文字描绘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概括第②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六幅图画。写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

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4、(1)第②段文字描绘景物时从哪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2)结构特点。(3)这样写的好处?(4)本段写景的作用?

(1)视觉、嗅觉。

(2)先分后总

(3)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4)突出“乐亦无穷”,为下文写宴酣之乐和与民同乐做铺垫。

5、“醉能同其乐”在文中的作用?

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点明与民同乐的主旨。

6、在描绘图画时,各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举例说明。

抓住了时令不同,季节不同,景物不同的特点。如:秋:天高气爽,冬:水底冰封。

7、(1)哪一句把第二段的“山水之乐”具体化了?(2)把第二段的“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的作用?

(1)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总结全段,抒发了作者纵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欢乐。

8、(1)第③段写了什么内容?(2)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将滁人游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写?(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与太守有什么关系?)

(1)写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2)并列结构

(3)在众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表明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和宾客,还有滁州百姓,这说明滁州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这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这突出文章主旨——与民同乐做铺垫。

9、(1)第③段文字分几层,每层用三个字归纳层意。(2)太守宴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四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宴饮所需,都就地取材,极为简便,但却野趣十足,快乐无穷;突出太守清明节俭,不铺张浪费,不讲排场,完全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10、(1)第③段第几层是核心,其他各层起什么作用?(2)“太守醉”有什么含义?

(1)第四层是核心,其他各层起陪衬作用。

(2)不只是酒醉,更是心醉,醉于山水的美丽,滁州人生活的安定富足和与民同乐政治理想的实现。

11、《岳阳楼记》与本文作者作此文时政治境遇基本相同,但文章却毫无抑郁之感,从欧阳修与范仲淹身上你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只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在竞争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要想成就一番大业,必须具有范仲淹与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

12、第④段写了什么?

写太守游罢而归的情形,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揭示本文主旨。

13、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可是文中却处处写“乐”与“醉”,你如何理解作者写本文的目的的?

作者此时适逢被贬,内心郁闷,文章的前半部分流露出了纵情山水的意思,但这绝不是作者写此文的根本意图。滁人兴高采烈的出游,自己与宾客的出游,这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而太守的醉就恰在这里,真正醉的是滁人的安乐富足。

14、文中的“醉”与“乐”是什么关系?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太守醉也”。请你想象那情景,说说你心中生起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例如,我心中油然生起一种对先辈的追怀之情。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风流倜傥情怀,使我产生深深的思慕与效法之情。

16、作者写早晚景象变化,抓住了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的景象;写四时(季),抓住野芳、佳木、风霜、水、石,山间独特的景象细节,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景象。

17、本文写作上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情与景交融,试以文章第3段为例作简单分析。

在本段中作者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情形,用这幅生动的风俗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8、你认为太守“醉”的“醉”字有哪些丰富内涵?

醉于滁州美丽的景致,醉于滁州人安定富足的生活,醉于宾客可畅饮的欢娱,醉于自己抱负得以伸展的喜悦。

19、本文处处写景,处处抒情,处处写太守的“醉”和“乐”,请用“乐”“醉”或“情”“景”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乐山水禽鸟自然之趣;醉仆从百姓苍生之欢。

20、与本文相关的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先天下而忧。

醉翁亭里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21、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获得哪些启示?

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奋发有为,留下了千古奇文,值得敬佩和学习。

22、结合前两段文字,谈谈你对“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这一句子的理解。

滁州城,琅琊山,酿泉水,醉翁亭,就象一轴水墨丹青,景不醉人人自醉了。这山光,这水色,这人情,这醉态,乃是政治清朗的折射,这是太守的人生答卷,是太守虽遭贬谪仍励精图治的政绩,是太守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情感,是太守勾勒的与民同乐图。所以说“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23、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什么样的深意?

与民同乐

2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25、“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早晚变化写,二是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26、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能表现作者什么?

表现出旷达君子的坦荡胸怀,铮铮铁骨。

27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包含着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与民同乐。太守带着宾客宴饮于山水美景中,虽排遣了内心的抑郁,但太守的感情,只有他自己能理解,

28、欧阳修自称醉翁,有何用意?

以醉的眼光看世界,能在徜徉山水中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起到排遣抑郁的作用。

29、山水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各有怎样的内涵?

山水之乐,排遣抑郁;游人之乐,表明与民同乐的理想,侧面赞美了作者的政绩;太守之乐,表明乐的原因和内容,突出与民同乐的主旨。


滁州醉翁亭对联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54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