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如何提高想象力

时间:2016-09-25 17:16:4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如何提高想象力

篇一: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初中语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东方市四更中学 李珣

关键词:语文教学想象力 思维 培养

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综合能力,其重要的途径也是想象。可以说,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是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发展,使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因素。

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及自己多方面的探索,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拓宽视野,丰富情感积淀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象也是如此。无论想象内容如何荒诞,都有其客观的实体作为基础,如果离开了这一客观基础,想象便成了无源之水。可以说,对“无字知识”、书本知识的感悟和积累,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前提条件。一个学生,如果平时不善于观察,不注意感悟,对生活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那么他对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状态,是不会发生强烈的共鸣的,也是很难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知识经验)进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如我在教读《社戏》时,农村学生因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有些相似,在阅读时,自己的生活经历就会如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闪现,于是个个都张开想象的翅膀,各抒己见,感觉课文内容趣味无穷。而在市里参加语文调教时,同样的内容,但面对的是城市长大的学生,他们对于《社戏》中的内容不够了解,反应也就比较冷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积累,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山川河流,去观察草木鱼虫;引导他们接触社会,去体验人间冷暖,去感受世态炎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捕捉形象、积淀情感,让学生为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同时要在教学中注重适时激发学生的记忆,让他们再现积累,让想象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

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想象

1、问题设置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想象

积淀情感是学生进行思维、展开想象的基础,而学生的思维犹如平静的池水,不投之以石则不能起波澜。因此,激发学生思维是培养和发展想象的关键所在。怎样促进学生想象,想象的内容是什么等大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激”得有法。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的实际出发,善于设疑,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进入文本的意境,才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内容。如在教学杜甫的《登高》时,为了启发学生想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壮志未酬而又年迈体衰的异乡人,在深秋时独登高台,会是什么心情?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感受怎样?更兼猿猴哀啸,孤鸟悲鸣,又是如何?这一连串的问题,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使他们很好地再现出蕴涵在诗歌中的意境,并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教师启发学生思维时也要讲究艺术,有时“引而不发”,更能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的时空领域纵横驰骋,自由翱翔。所谓“引而不发”,是在学生对课文领悟已达一定深度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点拨、质疑、假设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推进,从而激起学生新的思维兴奋度。因此,教师在引导时要使自己的引导充满浓厚的情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于勒叔叔发财回来,情况会怎样?问题一抛出,学生一下子掀起思维的轩然大波,他们进行大胆的想象:有说菲利蒲(普)夫妇把他视为上宾,恭敬有礼,惟恐不周;有说于勒财大气粗,趾高气扬,冷酷无情??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的点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宽学生的思维,并把他们的思维引到挖掘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上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反复诵读引起共鸣,激活学生想象

朗读是艺术,艺术需要想象。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努力把握作者感情基调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知不觉地进入佳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先指导学生朗读“春草图”,学生在反复朗诵的过程中自然联想起春季校内的草坪,野外的草地,脑中逐步生成立体画面.朗读也逐渐声情并茂起来,接下来在朗诵其他段落时,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欢快与陶醉,可想而知,学生已经打开想象的闸门,在想象的世界自由翱翔。

3、直观教学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想象

初中文本内容丰富多彩,但很多文字表现出的形象,学生难以凭自身的生活体验去认识,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再造想象。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时,学生难以体验文本中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等意境,我借助多媒体展示北国风光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文字,同时自然激起他们的想象欲望,诱发他们去想象其中的意境,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当然,这几种方法的使用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宜的方法。另外,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时,不能忽视教师启发性的讲析。因为适当讲解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内容,使学生的想象有所依托。

三、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巧设想象练习课文内容,纷繁复杂,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若适时地结合课文内容巧妙设置想象练习,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唤起感知,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绘或模型、图样、符号的示意在大脑中产生想象的过程。这一方法在诗词教学中用得较多。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中的描述同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出示一幅在藕花丛划船的挂图,让学生根据文中描述及挂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去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学生眼看图画,耳听师音,嘴轻吟诵,心向往之。渐渐地,仿佛进入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及的境地。这样通过已有的感知材料想象,使学生加深对词意蕴的理解,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有的学生一开始不会想象,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当读到这类有情有景的语言时,画面会不知不觉地一一浮现,逐渐成为“永远的情景”,语感也由想象力的发展而越来越敏锐。

借用“空白”,激发想象。中学课文中有许多作者未明确写出的部分,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艺术空白,使作品达到“余音绕梁”的境界。如戏剧中的潜台词,诗歌中的模糊语言,小说中的省略号、破折号等,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启发学生去思考,以想象填补“空白”,从而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理解。譬如《变色龙》,全文共用了很多省略号,这些省略号的运用,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变色丑态。教学时,我让学生研究文中的省略号,引发其想象。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具体生动。

巧用结尾,补充想象。有些课文的结尾嘎(戛)然而止,余意未尽,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如《皇帝的新装》的结尾,让学生想象游行结束后皇帝会怎样做。这样的练习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投入到想象的境界中,所想象出来的内容大胆而新奇,充分体现出学生无所不想的丰富的想象力。

四、营造平等民主氛围,激发想象热情

人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爱好和审美情趣的差异,他们想象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作为教师不能强调学生的想象与教师的理解、教参的分析一致而最终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要用心去关注、倾听学生哪怕是幼稚可笑的想法,并能与学生平等分享彼此的想象内容。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想象氛围,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想象的世界中自由翱翔。

想象,使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终于载入不朽史册;想象,使荷塘上光与影和谐的旋律犹如梵

阿玲上奏着的名曲。然而,要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需要一个长期不懈、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多措并举,锲而不舍,有朝一日,学生就会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

参考资料:

《中学语文美育》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 开明出版社篇二:浅谈在绘画中如何提高孩子的想象力 浅谈在绘画中如何提高儿童的想象力

. 曾有科学家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对绘画向来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因为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还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好形式。同时,也是幼儿发挥自由想象、创造的理想乐园。那如何在绘画中更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设臵情境激发想象。

1.用音乐形象激发想象。

音乐与美术被称之为姊妹艺术,它们同出一源,都是表达人类心灵的产物,欣赏音乐能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它能烘托气氛,让孩子们能身临其境。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会播放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儿童在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中,感受不同的艺术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绘画活动《画狮子》中,我没有运用教师单向的示范讲解来阻止矛盾冲突,运用范例统一图像。这种看来既省时又简捷的方法,似乎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是一种片面追求即时效果的短期行为,它会使儿童没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在画狮子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引导他们发挥想象,不同的音乐可能表现的不同形象。欣赏后组织大家讨论,我对他们的想法及时肯定、鼓励。接下来孩子们边欣赏《狮王进行曲》边画画,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纸上。瞧:这幅是由小动物组成的仪仗队在前面敲锣打鼓地带路,后面跟着威风八面的狮王,这狮王可神气了,头抬得老高,身披大红袍,双手叉着腰坐在轿子上;那幅狮王可凶了,嘴巴张得好大好大,在大声吼叫,小动物们都在逃跑;还有这幅只有一只狮子竖着毛在大叫,小作者说,小动物吓得都逃回家了??我让孩子们一一展示了作品,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生动、活泼又充满情趣。当音乐走进美术,旋律与节奏,是幻想世界的载体,只有通过幻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那些极富想象力的儿童音乐作品,更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活动的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让音乐走进美术活动,可以使美术活动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既有利于孩子们愉悦身心,又可以激发想象。

2.用文学作品再造想象。

绘画与文学,同根孪生。在一次公开活动中,我设计了创编活动《小树叶奇遇记》,孩子们把头脑中稀奇古怪的想法,动画片中的神奇人物都创编到了故事里,最后的延伸活动是把《小树叶奇遇记》画下来。没想到最后的环节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在座的老师叹为观止。他们用画笔让小树叶来到了巨人国,小树叶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上天入地??虽然他们受现有技能的限制,也许画面布局不够完美,形象表现上也有欠缺,但是我们要允许他们因已有技能水平而出现一些差错,要鼓励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行想象,进行创作,给孩子一片自由发挥的天地。这样能使处在不同水平的儿童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通过绘画,让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头脑中产生,达到再造想象的目的。

二、多样化的上课形式促发想象。

1.从室内到室外。

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应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在大班绘画《我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我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在活动室里“闭门造车”,而是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鼓励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每个人都表现得异常兴奋,从来没有如此轻松地上课。有的趴在地上看蚂蚁搬东西;有的拎着裙角在草地上跳舞;还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在玩轮胎??回到教室后,引导孩子们讲讲刚才玩的有趣的活动,再画画时,他们的作品很轻松、活泼,表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充满了想象力。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也有一句名言:“自然总是美的”。自然界的景千姿百态、斑驳陆离、纷繁变换、美不胜收。大自然是幼儿绘画活动的最好课堂,欣赏大自然的景物为幼儿开启了想象的大门,发现了美、创造了美。

2.由个体到合作画。

美术活动,通常是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一个个独立的创作个体,大家相互学习交流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儿童美术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游戏,我们不必拘泥于常规的形式,适当改变可以让孩子在快乐和新奇中发挥想象、提高兴趣。在《海底世界》绘画活动中,我让孩子们自由组合在大纸上完成作品,但是必须人人参与。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开了,找合作伙伴,找地方画画??大家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小组干脆把纸铺在地上,大家都趴在地上画。就连平时不善于发言的孩子也在集体创作中表现积极,纷纷为“自家”出谋划策。有的孩子想到什么不会画,就由一组内会画的帮忙;有的小组内一位小朋友刚画了一条大鲸鱼,另一位小朋友马上在鲸鱼的肚子里画上许多小鱼??他说这些小鱼是被鲸鱼吃掉的。鲸鱼的肚子一下子变成透明了,多么可爱的想法。在合作画中,不但促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使他们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

3.从传统教学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现代电教媒体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一次,要上美术活动《下雪》,因为我们这里很少下雪,偶尔下雪也转眼就融化。孩子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厚厚的积雪,更没有白茫茫的感觉,他们对下雪的意识比较模糊,而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先放一段雪景的录像让孩子们欣赏,那树林里的雪景,树枝被厚厚的积雪压弯了腰;那草原上的雪景;还有那天空中正飘飘扬扬的大雪??孩子们发出了一声声惊呼,一声声由衷的赞美,个个情绪高涨,兴奋不已,仿佛身临其境。我趁热打铁,马上问道:“小雪花在干吗?”在跳舞、在做游戏??“下雪了,你想干什么呢?”打雪仗、堆雪人、捉迷藏??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仿佛正臵身于雪地里玩得热火朝天呢!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的作品充满激情,充满想象。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对于优化教学过程,能收到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多媒体课件中的声像结合,变小为大,化静为动,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有着其他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能使教学成为有趣的活动从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引起学习兴趣。如在大班绘画“圣诞节”活动中,我以录音故事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隆重的节日,就象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一样。在“铃儿响叮当”音乐声中,我打开课件:圣诞爷爷坐着雪橇,肩上扛着大口袋向小朋友问好,给一年中表现最好的小朋友送礼物来了,漂亮的圣诞树上一闪一闪的彩灯和各种小挂件展现在幼儿眼前,幼儿被生动的画面吸引,注意力非常集中,十分投入。在自由创作时,孩子们画出了可爱的圣诞爷爷,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圣诞树上挂满了自己想要的礼物。

准确而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和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和缺陷,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创作兴趣,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开发潜在意识培养创造想象。

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有人热衷于描绘梦境和幻想,喜欢把潜意识里的幻觉和奇想记录下来。

人人都会做梦,梦是人类的一种生理现象,实质上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潜意识反应。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作为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梦境更是超乎想象。他们最大的乐趣在于幻想,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常常有小朋友来告诉我,王老师,昨天晚上我梦到??这是一些善于表达的孩子的梦,那还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也在做梦,但他们因为胆怯或者别的原因没有告诉别人。于是,我在美术角中设立了一个“梦幻国”,这样,每位孩子都可以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梦通过美术手段表现出来。虽然,大部分孩子的作品不太成熟,但他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人人都展示自我,享受成功。孩子们的画,是纯真童心的自然流露,对儿童作品的审美,不是用“像不像”来简单而草率地作出判断和评价。

四、营造集体氛围相互启发开拓想象。

美术活动是一个极端个别化的活动,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想象和创作,但每个人的思路毕竟是有限的。即使在集体活动时,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别的小朋友在想些什么,画些什么,有什么独特的表现。教师恰当地使用提示,可以沟通孩子之间创作的中介。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介绍个别孩子的创作思路,会紧紧抓住其他孩子的心,并能不断开阔思路,开拓想象。在这种氛围下所产生的自由竞争是没有功利目的、最健康的竞争。当然,如果把这种介绍交流推迟到作品完成以后,那么,他们想再想象、再创作的契机已经错过了。对孩子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活动的过程,而非完成作品。而且创作过程中绝对安静的气氛会形成一种沉闷的环境,不利于他们发挥想象力。

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告诉我们:儿童具有自我表现的能力,我们应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发现,不要过分干涉和限制儿童独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这时期是儿童想象力发展的最佳时期,要切切实实地进行想象力的开发与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开拓和应用是美术活动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毕加索曾说过:“我曾经像拉斐尔那样作画,但我却花费了终身去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儿童美术以其稚拙性和超逻辑性,成为现代艺术的重要参照体系。儿童画之所以能打动人,就是儿童画中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稚拙的造型,失真夸张的比例是成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说,由于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所以总以个人角度看待周围一切,他们不仅给予它们生命,而且还赋予它们情感和意识,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需要吃饭、睡觉。他们把现实与梦幻、过去与将来任意交织混杂,发挥超现实的独特想象。这种独特的想象力,使儿童的创造思维极为活跃,能画出许多成人无法想象,甚至觉得荒诞可笑的画面。这种非现实的表现方法,使儿童画具有神奇无比的魅力。就像毕加索所说:“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那我们在教学中怎么把传授绘画知识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结合起来呢? 我探索出了新的教学方法: 一、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思维

例一:一个圆形,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添加的方法画出表、太阳、皮球、盘子、苹果、猫、兔子、车轮、茶杯等物体。我们不仅要求幼儿画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例二:教师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如:教师示范一只帆船,让幼儿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到大海、浪花、海鸥、鱼、人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在纸上。

二、通过谈话,问答等语言描述,帮助幼儿理解主题,大胆创作。

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描述把幼儿引进特定的情境中,使绘画主题从抽象到形象,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如画“下雨了”,师:将要下雨时,天空是怎样的?幼:天空乌云滚滚,黑压压的(经师启发)。师:下雨时是什么样的?幼:下雨时,雨有大有小。下大雨时,雨连成线;下小雨时,雨点很小、很轻。师:下大雨时,雨打在地上有什么现象?幼:雨会溅起来,有时出现泡泡圈圈。师:下雨了街上的人们有的怎样?有

篇二:如何培养想象力

幼儿在五岁左右,就能画意愿画,这时创造思维正在不断发展,应抓住这一时机,不断地启发、引导,使其创造性思维不断地发展和提高。

在教幼儿学画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让孩子死板地、一成不变地临摹成人的画。有的成人以为孩子临摹得一模一样就是好的。其实,这是最伤害孩子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当然,临摹也是幼儿学习绘画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与此同时,不要忽略了对幼儿进行启发、创造的培养。

一、绘画形式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命题画在绘画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命题画来教幼儿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对幼儿的绘画,不能只满足于画出物体的外形特征,更重要的是画出他们对这件事物的认识和情感。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地构思情节。如教幼儿画“城堡”,先从童话故事引出“城堡”的主题,引发幼儿创造的兴趣;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城堡的结构特点;再示范讲解“城堡”的作画步骤;接着让幼儿讨论,谁是城堡的主人?城堡里住着谁?这一下小朋友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他们编出了许多故事情节,这就给幼儿创作绘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有的小朋友在城上画了两个士兵,说是保卫城堡的卫士;有的在草地上画美丽的公主,就是城堡的主人;还有的小朋友在窗户上画上许多脑袋,说是动物王国。……每个幼儿想的内容都不一样,构思也各不相同,画出的画面比较生动,既掌握了基本知识,又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创作故事画孩子们都很爱听故事,对故事的理解能力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强。所以通过故事描述,结合记忆表象、进行再造想象,进而创作故事画这一形式,有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选的故事情节不要复杂,最好角色形象生动鲜明,情节变化明显。以“小蜗牛做客”的故事为例,讲一只小蜗牛受到邀请去小白兔家过生日。可是小蜗牛爬得太慢了,竟然爬过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第二年的春天才到小白兔家。这个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形象突出。首先和幼儿一起讨论;可以分为几个画面表现这个故事;然后教给幼儿小蜗牛和小兔子的形象以及不同的动态;让幼儿说一说春、夏、秋、冬四季都有些什么不同的特征。启发幼儿设计不同的场景,如山坡上、小河边、树林里、草地上等。这样,画面就富有变化、情节生动。在幼儿创作过程中,出示一些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分析画面内容与主题是否贴切;角色神态是否生动;以及整个画面的布局和色彩的运用是否恰当,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创造。也可以以续编故事的形式,让幼儿展开联想进行绘画创作。

3、意愿画意愿画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地把所想到的、所看到的、听到的或经历的事物画出来。在幼儿作画之前,先让幼儿想一想,打算画什么,选自己喜欢的事物来画。培养幼儿的有意想象。这一过程也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如教幼儿画图画日记,让幼儿观察周围的一些事物留意周围发生的每件事,把它们作为创造的素材,以绘画的形式记下来。幼儿创作的范围广了,不仅仅局限在教师教给的内容。有的画星期天去少年宫玩蹦蹦床;有的画和爸爸妈妈爬山;有的小朋友画在家里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玩……,一开始,幼儿画面的形象比较单一,随着观察能力以及表现力的增强,画面内容渐渐丰富、形象生动。有个小朋友还编了一本《动物童话集》。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编

了许多动物的故事,还让妈妈在旁边写上故事内容。这些都是幼儿凭自己的兴趣和感受,主动作画。

4、装饰画装饰画就是让幼儿用简单的花纹、图案对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进行美化和装饰。如盘子、雨伞、手帕、花瓶、邮票等。为了使幼儿具有创造性,平时多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用品的造型与装饰,注意收集一些包装纸、商标等,既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在装饰画中,除了教给幼儿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巧外,还让幼儿通过比较,知道怎样装饰效果好。启发幼儿想象和创造,装饰的图案尽量和别人的不一样。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大胆设计,以自己的喜好去选配颜色。

5、利用感官的感知进行绘画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感官,如嗅觉、味觉、触觉和所感知到的事物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让幼儿听音乐,通过欣赏,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利用听觉来感知音乐的旋律,并且发挥联想,从而进行绘画创作。一首优美的曲子,能给孩子带来愉悦的享受,使他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美丽的鲜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拥有许多好玩具;到大自然中去玩耍等。激发幼儿欣赏与表现的激情。同样,通过其他各种感官的感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开拓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善于启发和引导首先,教师要正确引导幼儿观察,通过各种活动、通过幼儿的亲身实践、看、摸、闻、尝、听,让他们的头脑中有一个鲜明的形象。尽可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示范讲解的过程中,不是死板地照范画临摹,而

是抓住重点和难点的地方进行讲解示范,并且善于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幼儿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拓展幼儿的思路。如画“小兔”的一个活动,教师除了讲解兔子的主要外型特征以及动态以外,启发幼儿:有一天,小兔妈妈让小兔给奶奶送点心,可是小兔很晚才到奶奶家,他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事?幼儿一下子讨论开了,有的说碰到了大灰狼,差点儿回不了家;有的说小兔子在路上做了一件好事;有的说小兔子东玩西玩迷了路,在小鸟的帮助下才回到奶奶家……,每个小朋友都想得跟别人不一样,画出的画也是各有特色,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创作热情。

其次,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个幼儿的画面提一些启发性的建议,让他们在原有的思路上再发挥想象,增添新的内容,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完整。2、正确评价幼儿的作品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和欣赏,承认对幼儿的画面要抱肯定的态度,增加幼儿创作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多一点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对幼儿的作品不仅仅停留在对技能技巧的评价,而应该发掘幼儿作品中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地方,加以肯定。哪怕是一点点,对幼儿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同时,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绘画基础,表扬好的地方,指出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对能力教弱的幼儿,需要有耐心,多加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美术教育在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上,特别是对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上有着独特的作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是艺术才能的反映,它是智能发展的突出表现。孩子的画很有童趣,往往能引起人们发笑和深思,主要原因不在于表现的技术手法上,而在于发自心灵深处的美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三: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1

培养想象力的四个方法

想象是创造的闸门,想象是飞翔的翅膀,想象是炫动的舞台。现代化建设需要创造型人才,而创造型要人才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把想象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年龄特点及其思维发展的规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为国家造就一大批需要的具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以下谈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四种方法。

一, 假设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引发学生的奇思妙想,例如:

“假如世界上没有太阳,我们将会怎样?”

“假如鱼离开了水,它会怎么样?”

“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假如你在森林中迷了路,你会怎能么办?”

这些,能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孩子们的想象插上飞翔的翅膀。

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想象,在教学中出可以运用来引发想象。

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便引导学生在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假想:没有地球会怎能样?

破坏了环境怎么样?我们能进行生活和学习吗?我们还能生存吗?一下子,学生们的兴致很高,课堂充满了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给就调动起来了。

二, 猜想法

猜想法:就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探索性、创造性的推理活动。例如:

星期五,你放学回家,远远地你看到你家的烟囱在冒烟,你是不是一下子便会引起你许多的猜想:烟囱为什么会昌烟?妈妈在干什么?是不是在给我做好吃的呢?她会有什么样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呢?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猜想法来引导学生的想象,如《少年闰土》中写到闰土与“我“见面后的语言对话,大量运用了省略号,我便引导学生:这些省略号说明闰土有说不完倒不尽的无穷远尽的稀奇事,只好用省略号代替,那么,这些省略号表示些什么稀奇事呢?我便要求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学生兴头十足地进行猜测,很快就根据闰土所生活在地方,可能有的童年趣事,把一个个省略号变成了许许多多的具体内容。

三, 联想法

联想法,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让学生置身其中浮想联翩,加以扩散思维。例如:由蜜蜂想到勤劳,由小草想到生命力强的人,由落花生想到外表虽不好看,却很有

用的人,由春蚕、蜡烛想到默默无闻的教师,用这些引发物来培养学生联想的兴趣和习惯,以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我在教学法中常用联想法来引发学生想象。如:教学《落花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写一写《我的老师》,联系古今中外各名人的事迹,联系我们身边的物品、事例,赞扬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学了《穷人》一文后,我要求学生联系中国封建社会的实际,体味下层劳动人民的苦,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通过这些训练,都要借助联想来完成。 四, 扩展法

扩展法:通过想象,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加工、补充,使之更加具体、完整,这就是扩展法。例如在教学说明文《新型玻璃》是时,我以此为材料,先让学生说一说玻璃有什么用?那么,它还有哪些作用呢?我诱导学生扩展想象;对议论性文字,也可以诱导学生扩展充实,或补充经典语录、名诗名句,或增加事实材料,或加强议论,使议论更加充分、有力。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她们插上一对飞翔的翅膀,让她们在知识的殿堂自由地翱翔。


如何提高想象力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475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