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

时间:2016-09-25 17:15:1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基本简介

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泰山南麓泰安市郊区大汶口镇,大汶河东西贯穿,将其分为南北两片。遗址总面积80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2~3米,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大汶口遗址包括了大汶口文化发展的全过程,距今4500~6400年,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次的挖掘发现,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窖坑等。出土的陶、石、玉、骨、牙器等不同质料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都异常精美。生活用具主要有鼎、豆、壶、罐、钵、盘、杯等器皿,分彩陶、红陶、白陶、灰陶、黑陶几种,特别是彩陶器皿,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图案规整。生产工具有磨制精致的石斧、石锛、石凿和磨制骨器,而骨针磨制之精细,几可与今针媲美。墓葬以仰卧伸直葬为主,有普遍随葬獐牙的风习,有的还随葬猪头、猪骨以象征财富。一般认为,早期属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中、晚期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目前发现的最早大汶口文化遗址

历史价值

由安徽省文物局和固镇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垓下史前城址考古发掘成果研讨会”,在固镇召开。专家们对史前城址取得共识,即垓下遗址是目前发现的、能够确切认可的大汶口文化最早的遗址,是当时的中心聚落,也是当时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最早的城。对于研究淮河流域历史文明具有重要价值。

研讨会期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上海、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学者,集中对垓下史前遗址的发掘工地进行实地勘察,对出土文物进行详细鉴定,并听取考古人员对考古发掘工地进展情况的介绍。专家们对史前城址的功能、城墙的构筑方式及其几次构筑的过程、城墙与排房的关系、排房的功能、夯土台基及其时代,还有其他遗迹的现象等等,进行了高水平探讨,并对固镇县高度重视文物考古给予高度评价,对如何开展下一步工作提出具体建议。

详细介绍

据了解,垓下史前城址位于固镇县濠城镇北,南沱河南岸,俗称霸王城。 1980年被固镇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垓下之战最后决战之地。垓下决战在中外古代战争史上,其规模之大是罕见的,“霸王别姬”、“十面埋伏”等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广为流传。因此,垓下古战场具有世界级的知名度,拥有巨大旅游价值。为了给文保规划提供大量翔实资料,从2007年开始,省考古研究所先后4次对垓下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000多平方米。经钻探,该城址城圈长度约1510米,城内面积约15万平方米,城内遗存有城墙、壕沟、道路与排水系统、夯土建筑基址、红烧土遗迹、窑址、水晶、灰坑、排房等。

一个城市

考古发掘表明,如今的垓下遗址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它是一个占地20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不难想象,垓下古城在古代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人类活动的区域中心,这个区域中心丰厚的物质条件是战争依托的物质基础,垓下古城四面有城墙,北面和西面的天然河道成为护城河,战略位置易守难攻,是战略家首选的战争要地。因此,一路败走的项羽率兵退守垓下,选中这样一块战略要地做大本营,自然是情理中的事情,这同时也为垓下古战场决战之地在固镇提供了充分证据。垓下史前城址属于最高级的城址,因为它有城有濠,对于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意义重大。

如何保护

在如何保护利用垓下遗址问题上,与会专家们提出在保护的同时,在保护区外围,利用新的创意和高科技手段来展示史前文化和楚汉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同时建议省考古研究所制定一个系统全面的考古计划,纳入固镇县的垓下遗址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中去,使之有条不紊地进行。

篇二: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前景与未来

大汶口文化遗址开发保护的前景与展望

大汶口遗址,已写进历史教科书,祥誉世界,尤其是82年被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国外游客每年接待几千人,但是来参观最大的遗撼,现有展馆太小,最好再扩大些。作为大汶口人来说,我们最大的希望也是扩大大汶口文化博物馆,充分利用这一优秀资源,宣传大汶口文化,让世人了解大汶口遗址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大汶口遗址,1959年修律浦铁路复线时发现,并挖掘,使这一文化的面貌与持征得到较为全面的认识,并以丰富而精致的大量随葬品引起各方重视。

大汶口文化遗址是黄河流域灿烂的古文明,它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共称华夏民族文明起源。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祥地是鲁中南地区和东南丘陵区,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围幅射发展,东到胶东半岛,北达辽宁南端,向南分部于江苏,安微北部,向西至河南中部或更远的地方。大汶口文化在历史上分部是比较广的。

大汶口文化在古代中国文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8世

界西方学者曾预言“中国文明是西方迁移而来之说”,那时的中国封闭落后,无文物考证。解放后考古工作才步入正常轨道,新中国成立后,各地有不断的考古新发现,由其是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掘,揭开了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推翻了中国文明西来之说。在重多的考古发现中大量的资料说明,中国的古文化有许多根系,有许多渊源,特别是史前文化,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原始文化,交互影响互相辉映,从而为中国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大汶口文化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原始文化之一。

大汶口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骨器,陶器、石器、玉器等,房址、灰坑等生活场景及使用工具,它的年代距今6300年至4600年新石器时代,是从母系到父系过渡时期,贫富分化开始,私有制萌芽,一夫一妻制形成。社会开始分工,我们从出土的文物中就能看到,精美的象牙雕简,艺术工艺珍品,红陶兽形器,这件工艺品高21.6厘米,长22.4厘米,为灰砂红陶质,兽形圆面,耸耳、拱鼻、张口、四足、短尾上翘,耳穿小孔,背装提手,尾根一简形口可受水,嘴可注水,体肥壮,近似猪形,通体施红陶衣,器物造形生动、栩栩如生。堪称新石器时代的艺术珍品。

大量的石器、骨器、其中骨针和我们现代的钢针基本一样,陶器上的图案,专家称“日、火、山”,有的专家称“日、月、山”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图形,在陶器上的几何图形,就是现代人没有一定的绘画技术也作不到,所以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有了分工。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墓葬中我们可以看到,贫富分化开始有的墓葬随葬品一百多件,并有很多艺术品,有的墓葬仅有一到两件陶器,或什么也没有,从出土的随葬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贫富开始分化。

大汶口文化时斯源始农业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早期石斧体形厚重,中期阶段遗址出土工具种类增多,石器通体磨光,造型较前期灵巧,穿孔技术提高及管钻技术的出现,使多种生产工具钻孔,能够较牢固地捆绑在木柄上,不仅减轻了使用的劳动强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晚期出现了石刀、骨镰,蚌镰数量的增多,实际上是当时在农业上收割,工具的需要,也说明这个时期的农业生产已经有了进一步发展。大汶口遗址的发掘,对研究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大汶口文化时期人们有了较高的审美观念,从出土的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到,梳理头发有了象牙梳,用原始的石头,动物

的骨头制成各种状饰品,如猪牙做成未发器,以及石笄、骨笄、石片做成各种型式的项链,手臂佩戴的指环,臂环,手镯、珠、管、坠等组成串饰等。在工艺品中有玉器,骨牙雕嵌工艺,如四瓣花纹镂孔的象牙雕简,陶 ,就是现代也是一件不错的艺术品。

大汶口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中国文明的发展史,在考古学上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中国的发展史填补了一项空白,作为我们现代人来说,完全有能力把大汶口遗址复原,展现悠悠五千年的发展史,让更多的人,从直观上了解史前文化,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场景,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一个极好机会,这也复合中央提出的加快经济发展要求。只可惜大汶口遗址发现近50年。现在只有一个小小的筹建处,改作一个只有400多平方米的大汶口文化博物院。即是这样,美国、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亚州国家的游客前来参观,中国游客就更多了,只可惜展馆大小,大汶口遗址要展出的东西太多,要开发的项目也很多。有人说“大汶口人抱着金饭碗要饭吃”。这话有点过,但现在的确需要开发利用这一资源优势,这样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不开发,我们只能说时机还未成熟。好在大汶口文化开发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在这张白纸上,

作出最好最美的画卷。有一个消息,泰安市政府一经着手搞规划,我们希望有识之士到大汶口创业。在不久的将来,大汶口文化遗址将展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

宿 峰

篇三: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发现与分布

大汶口文化的遗存,最早是在1952年发掘滕县岗上村遗址,以及1952、1953年发掘江苏新沂花厅墓地发现的,但对其文化性质曾长期认作为龙山文化。直至1962、1963年发掘曲阜西夏侯遗址发现了其早于龙山文化的层位关系之后,才于1964年命名为大汶口文化。

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

时间 新石器时代

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

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区域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的早期阶段基本上只分布在山东和苏北地区,其南界不过黄河,向北到达鲁北地区,西界在运河两侧,东至黄海。但胶东半岛地区早期遗存的文化性质,历来存在着不同意见。

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的分布范围南、北两界无大变化,但有迹象表明,当时可能已经开始了向西扩展的趋势。此时,学界对胶东半岛同时期的遗存性质的看法仍有分歧,但居主流的意见认为,在大汶口文化中期,胶东半岛的文化已“属于大汶口文化的不同类型”。 在皖北、豫东普遍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遗存,在淮阳平粮台、鹿邑栾台、蒙城尉迟寺等都发掘出明确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底层堆积。也就是说,大汶口文化晚期的分布范围已经向西扩展到了淮阳一带。至于豫中地区和辽东半岛南部地区,虽然发现了不少包含有大汶口文化因素甚至是个别大汶口墓葬的遗存,但在整体上并未改变当地的文化性质,因此,这些地区不属于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区,只可以说是大汶口文化的影响所及地区。 特征

大汶口文化以一群特点鲜明的陶器为主要特征。以夹砂陶和泥质红陶为主, 也有灰陶、黑陶,并有少量硬质白陶。泥质陶器上常饰镂孔、划纹,有彩陶和简单的朱绘陶。沙质陶器上少数饰附加有堆纹和篮纹。三足器、圆足器发达,也有平底器、圜底器和袋足器。典型器物为觚形器、釜形器、钵形器、罐形器、镂孔圈足豆、双鼻壶、背壶、宽肩壶、实足鬹、袋足鬹、高柄杯、瓶和大口尊等。 大汶口文化的居民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牙的习俗。是流行于古代中国东方、南方的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在王因、大墩子墓中的骨骸上,还发现颌骨异常变形的现象,某些个体臼齿外侧严重磨损甚至内缩,有数例在变形处置有小石球

或陶球,变形当是由于长期口含小球所致。这是大汶口文化所独有的奇特习俗。

此外,死者随葬獐牙、獐牙勾形器以及龟甲等,也为其他新石器时代文化所少见。

代表遗址点

大汶口遗址主要包括:大汶口遗址、西夏候遗址、刘林遗

址、大墩子遗址、王因遗址、呈子遗址、东海峪遗址、三里河遗 址,这些都是较典型的遗址,他们集中在鲁东南及东南丘陵地区 和江苏淮北一带。

重要文化遗物

大汶口文化夹沙灰陶袋足鬶

彩陶花瓣纹壶


大汶口文化遗址在哪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46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