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集

时间:2016-09-25 12:55: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浅析《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秦可卿身世之谜

金融学院金融学三班 郭蕊 20090314316 上课时间:周三晚上

摘要:刘心武先生的红学研究方法是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经历,贯穿于康、雍、乾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特别是紧紧围绕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来进行的。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深入的探索,并以小说家特有的眼光来分析《红楼梦》人物。让我们从“秦学”入手,掌握一把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

关键词:刘心武 揭秘 秦可卿 红楼梦

在第一遍通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仅仅明白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故事及家族中每个人的悲欢离合,觉得秦可卿是一个很渺小的角色,看过就忘记了;慢慢的再静下心精读时,方知道四大家族的纠葛和封建势力的黑暗与没落,以及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每个人的无法挽回的悲惨的命运结局。一直到看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这本书,看到刘心武先生幽默风趣又娓娓道来的一个又一个的人物原型剖析,觉得又看到了一个不同的梦中红楼,不光是一本名著小说,还是和我们的历史密切相关的旧闻故事。 刘心武,中国当代作家。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成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之后又陆续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秦可卿之死》、《钟鼓楼》、《风过耳》、《四牌楼》等多部作品。1993年他开始涉足红学研究,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

当今红楼研究主要分为版本学、探轶学、脂批学、大观园学等分支,刘心武先生对红学研究较为独到,也是最为争议的是探轶学中其自创的分支——秦学。刘心武先生通过多年研究,就宁国府三世单传贾蓉的妻子,金陵十二钗中最后一钗秦可卿生世之迷为研究对象,探寻秦可卿的生活原型,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凭心而论,读了刘心武先生所述所论,我第一次从《红楼梦》这样一本小说中,感受到一股浓烈的政治味道,感受到风花雪月背后的腥风血雨。我绝非刘先生一党,对刘先生的某些意见我甚至持反对意见,但我读刘心武先生这一书却心有所感。

正如著名学者、红学大师蔡元培所说:“不取苟同,多奇为贵。”刘心武先生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另辟蹊径地创立了红学探轶学的新流派——秦学,为我们展现出《红楼梦》小说的另一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打破前人框

架与拘束,形成符合自身特色的理论。这正是创新的本质。

对于《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中秦可卿的身世之谜中,认为秦可卿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允礽的女儿。并从红楼梦前八十回寻找种种证据进行佐证。

首先本书中论证了在大家族贾府中的娶亲是绝对不简单的,必须门当户对,就像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就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贾政娶的也是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小姐,而作为宁国府中三代单传的贾蓉的妻子也绝对是不能含糊的,所以秦可卿的身世绝对不可能是一个在养生堂抱养的女婴。

其次,秦可卿举止优雅,行事和平,深得贾府老祖宗贾母的喜爱。那么,从小在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家庭长大的秦可卿,她怎么会有如此好的修养和秉性,怎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从而让贾母觉得,她是那样的不可超越?受到贾母喜爱、公婆疼爱的秦可卿,她的人缘极好,就连身为荣国府总管的王熙凤,对她也是礼遇有加。这就让人感到非常奇怪,一个出身寒微,平时对下人宽厚;一个出身名门,大权独揽,为所欲为,这样的两个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并且成为密友,好到无话不谈的地步呢? 况且曹雪芹写一个人物,一个是写外面的人,周围的人怎么看待她,一个是写她自己,往她内心写,她自己怎么想。秦可卿如果是养生堂抱来的野婴,如果她的养父真的是一个宦囊羞涩的小官僚,她就必然会有自卑心理,她会自卑的,她会觉得很难为情。起码她表面上可以强撑着,但是一到夜深人静,清夜扪心,她就会感到她处在一种凶险的环境当中,人家这么富贵,自己的背景如此不堪,她会自卑的,会痛苦。可是,书里面一笔这样的描写也没有,从她第五回出场到第十三回死去,完全没有这样的内容。

论证了秦可卿的身世绝对不简单之后,又从所有人对她的态度,她自身拥有的气度和物件以及她的葬礼时人们对她的重视中映射出了她的真实原型。秦可卿是第五回正式出场的,她一出场就气象万千,这一回主要写贾母携众人游宁国府赏梅花,中间贾宝玉要睡午觉,而很微妙的是秦可卿来安排他的午睡。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的大家庭里,秦可卿作为贾宝玉的侄儿媳妇来安排他的午睡是很不合乎情理的,但在这里,贾母却说:素知秦氏是个极妥当的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从这里看出秦可卿的出身不但不会是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反而她的身份比贾府的任何一人都高。况且再往下看,贾宝玉是在秦可卿的卧室中午睡的,我们来看看她房间里的摆设:唐伯虎的画,秦太虚的对联,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飞燕立着舞过的金盘,盘中还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含章殿下卧着的塌,悬着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如果说唐伯虎和

秦太虚算不了什么,但请特别注意,武则天当过皇帝,飞燕杨太真都是爱妃,安禄山是后来篡权,一度当过皇帝的人,而作者不但写到了皇帝,还写到了两个公主,那么这些夸张的暗示性的符码究竟在隐喻着什么?它不仅仅是隐喻秦可卿的生活很奢靡,摆设很华丽,它实际上是在影射,秦可卿的血统已经高贵到帝王家的公主的地步。在秦可卿死后的丧事里面,有一些细节更能够印证这样的一个判断。比如她用的棺木,薛蟠家存下来的木料,乃是潢海铁网山上生产的一种檣木,而这个木料是义忠亲王老千岁订的货。这时老千岁是坏了事的,而秦可卿死了以后就理所当然名正言顺的睡进了本来是给义忠亲王老千岁所留的珍贵木料。接着是秦可卿的葬礼,大明宫掌宫内相戴权亲来上祭,话说这么一个贾府中的重孙媳妇死了,是不可能惊动皇宫,惊动皇上的,所以,如果不是因为秦可卿的出身特别高贵,是不可能出现这种怪现象的。

刘心武先生主要是从这几方面论述秦可卿的身世的,在此仅简单介绍,但从这简单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心武先生的观点是很有条理性的,并且也给人一种信服的感觉,暂且不去讨论它的真实性,因为谁都无法清楚的知道曹雪芹先生真实的思路,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故事,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梦中红楼,而我们作为普通的《红楼梦》读者和热爱者,这就足够了,分析它的真实性和理论性是文学研究界的事。

刘先生的红学研究方法是从《红楼梦》文本出发,结合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个人经历,贯穿于康、雍、乾社会时代的大背景中,特别是紧紧围绕上层统治集团内部残酷的政治斗争来进行的。对《红楼梦》中几个重要人物的生活原型深入的探索,并以小说家特有的眼光来分析《红楼梦》人物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从中看出了一般读者体会不到的深层次内涵,提出了许多往往被忽略的种种疑问,并逐一进行探究,力争作出合乎情理的解释,使人听起来条条在理,头头是道。

先前,误认为先生热衷于秦可卿的研究,探寻她的生活原型,探疑她的出身和真实身份为目的,总觉得偏离《红楼梦》太远而未能引起兴趣。如今看过全部的《揭秘》后,才明白过去是只闻“秦学””之名而不了解其实之缘故。先生以小说家独特的视角对《红楼梦》中不止秦可卿一个人物的描写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阐释《红楼梦》一书的内涵和真谛。正如先生所言,使读者“掌握一把开启巨锁的钥匙,去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去欣赏里面的壮观景象,去领悟里面的无穷奥妙。”这才是刘心武先生致力红学研究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这当然是值得赞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

刘心武先生作为一名并不著名的作家,敢于在争论不休的红学舞台上,发表自身的观点。这份勇气与执著是难能可贵的,正如他经常说的:“苔儿花虽小,也学牡丹开。”人们应该向苔藓学习,虽然花朵渺小或微不足道,但一样有勇气像牡丹花那样绽放自身的光芒,体现了人生执著的一面。

篇二: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换个角度看《红楼》

——小谈《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2005年,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被邀请到CCTV-10的“百家讲坛”节目做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专题讲座,该节目一经播出,便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好评,如此便有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系列的付梓出版。当然,该系列不仅仅是刘心武先生红学讲座的一个书面集合,也是作者数十年研究《红楼梦》的心血结晶。

刘心武先生另辟蹊径,以一个全新的视角诠释这本妇孺皆知的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从小说创作的角度分析全书,以探究“金陵十二钗”中秦可卿的原型为切入点,结合康、雍、乾三朝历史,考证书中各人物的生活原型,并剖析了书中遗留的谜团,开创了红学研究的“秦学”分支。但是这样的研究遭到了主流红学家的批评,很多红学大师对他的揭秘持否定态度。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先生把刘心武的观点称为“新索引”并认为“《红楼梦》不是一部影射某人某事的书,也不是暗藏有与它表现出来的人与事截然不同的谜底的谜。它没有什么像刘心武说的‘密码’,是不能用‘破译’或者‘揭秘’的方法来弄清小说所写的究竟是什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所副所长孙玉明认为,刘心武的揭密只是发挥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才能,对于红学的研究却有很多不够严谨的地方,而这也是红学界普遍的观点,他们认为,刘心武的揭密是对红楼梦的一番海阔天空的“说书”,很容易误人子弟。例如作者在讲到元妃原型的时候,用了一个大胆的假设:曹雪芹应该有一个姐姐入了宫,先是在太子胤礽那里,胤礽被废后又转移到雍正这边,而这个姐姐,无论是关于曹家的史料还是有关宫廷的记录中都未见只言片语,那是因为乾隆皇帝采用怀柔的手段屏蔽了这样的一段历史。这样无根据的推测是学术研究不允许的,因而红学家们批判刘心武先生的想法纯属“想当然”。笔者仔细读了“揭秘红楼系列”的前两部,发现其中也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从秦可卿的原型问题转到三朝的政治纠纷,引出日派(乾隆)与月派(弘皙)之间的明争暗斗,并将元春和秦可卿的原型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思维跨度之大,似乎有点逾越研究的底线,而且,作者觉得曹雪芹在有意回避雍正一朝历史,但是回避一说太过含混,是说不通的。在关于月派的研究上面,作者非常看重“脂批”,却过于讲求小说创作中“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思维方式,对于“脂批”的追究过多,难免有钻牛角尖的嫌疑。

但是正如一句俗语“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是求同存异的。刘心武先生的理解从某些角度上来说的确过于偏颇,但是红学界一致的批判声也是有失公允的,何况作者自己也在书中(实则是讲座中)一再强调,他的出发点只是把自己对于研究红楼的心得,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为民间“红学”展拓出更为宽松和舒畅的挥洒空间。笔者个人认为,刘心武先生的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他很注重细节上的考究,例如,书中提到“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元春的《恨无常》曲时,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剖析每一句的深层含义,列举了原书中的各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讲到元春省亲时选的四折戏时,作者联系后面的故事发展,一一考证每折戏的隐含意味,而且,作者所选的例子通通在前八十回里面,因为作者觉得高鹗的续书有违曹雪芹的本意,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再如,作者研究妙玉判词的时候说到“肮脏”一词,他认为此处不该读作“ang zang

(同为第一声)”,而应该是“kang zang(同为第三声)”,作者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从文天祥的《得儿女消息》一诗中找到依据,此处的“肮脏”解释为“不屈不阿”,作者在研究的细致着实令人佩服。刘心武先生本身是作家,所以对于字词的选择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如讲到脂批的一段话时,作者强调是“逗露”(即为稍微表露)而不是透露,这样的词用起来可更见严谨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刘心武先生从一开始就是否定高鹗的续书的,在第二部中作者结合脂批和书中前八十回的各种提示、仔细分析了各人物的判词和曲子,列出了一个“情榜”,也就是红楼一书中宝玉魂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册,并总结出了另外一种与高鹗续书中所写的完全不同的结局:黛玉沉湖、宝钗无子、宝玉二度出家……且不说这样的推论的正确与否,光是作者坚持的努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就令人折服,若单纯的将这一系列的丛书看做是作者写的一本推理小说,我们也是获益匪浅的。

从语言上来看,因为是演讲稿直接装订成书,未经加工整理,所以语言风格上的确太过口语化,在某些语句和段落上,作者显得有些罗嗦,但是,这样的“揭秘”,并不是什么研究型著作,更像是作者在与人闲聊自己的探究感受,所以对于书中种种问题,我们也无可厚非,而且,也正是因为书中平实易懂的语言,读者们才能更透彻的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所要诠释的思想,也许这也正是这样的研究能够赢得多数普通读者青睐的原因。

篇三: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史湘云之定亲之谜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史湘云之定亲之谜

摘要:通过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文本的分析,我们得知:史湘云的年龄大概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样,属于同龄人。关于史湘云的婚事,在《红楼梦》第五回《乐中悲》里曾有这样的描述:“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但为什么史湘云第二次出场就已经厮配了人家?史湘云是贾母娘家的血脉,贾母像疼爱自己的骨肉一样疼爱她。为什么贾母对史湘云的婚姻却置若罔闻呢?

节目导视:在上一期节目当中,刘心武先生讲到史湘云是《红楼梦》中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塑造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史家大小姐,是富贵显赫的侯门之女。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侯门千斤大小姐,襁褓中却父母双亡,从小寄养在叔叔婶婶家里过着无人娇养的日子,在《红楼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作者写史湘云的存在笔墨之间留下了种种颇为费解的谜团,这位把“二哥哥”始终叫做“爱哥哥”的小姐,年龄究竟有多大?为什么曹雪芹写史湘云第二此出场就已经许配给了人家,既然已经许配了人家,那么许配的郎君又会是谁呢?

刘心武:上一讲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第五回已经告诉我们史湘云她后来“厮配得才貌仙郎”,那么这个“才貌仙郎”究竟是谁呢?需要探讨,你如果仔细读《红楼梦》的文本你会发现,刘心武:她第二次到荣国府,王夫人见了她,王夫人就有这样的话,王夫人说:“只怕如今好了,前日有人来相看,眼见就有婆家了?”就是说她定亲了,到三十二回,她又见到了袭人,袭人跟她很熟,小时候服侍过她,袭人也说:“大姑娘,我听见前儿你大喜了”。过去贵族家的小姐如果定亲了当然就可以道喜,大喜了。就说明在小说故事发展到第三十一回、三十二回的时候呢,史湘云她节定亲了,那么有的红迷朋友曾经跟我提过这样的问题,他说史湘云究竟多大?拿贾宝玉如果做一个标准的话,我们都知道薛宝钗比他大,所以宝姐姐这个称呼是深入人心的,林黛玉比贾宝玉要小,所以林妹妹,这就是指的林黛玉。那么史湘云究竟是个什么年龄呢?书里边其实它通过人物称谓,也有个表达,史湘云叫宝玉叫什么啊?“爱哥哥”,宝玉叫她呢,叫云妹妹,可见宝玉比她还是要大,那么到小说故事发展到三十一回三十二回的时候,你仔细想,宝钗没有定亲,迎春应该是一个很大的姑娘了,迎春是比较大了,也还没有定亲,探春也没有定亲,

黛玉当然也没有定亲了,那么一个比宝玉小的被称作云妹妹的这样一个姑娘她却定亲了,是不是早点?那么当然通过上一讲大家也明白了,她襁褓中就父母双亡,虽然她也居住在豪门之家,居住在“绮罗丛”中,但是“谁知娇养”,她的叔叔婶婶会很娇惯地来养她吗?她婶婶就一天到晚让她做针线活,所以虽然她年纪小一些,但是她叔叔婶婶早点给她定亲,早点给她打发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叔叔婶婶也不能做得太过分,像这样的侯门的小姐,说是给人家当童养媳去,还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有些红迷朋友就很困惑,说史湘云究竟有多大?因为云妹妹这个称谓没有深入人心,现在一般读者提起这个角色就叫史湘云。不林妹妹,就是林黛玉的统称,那么实际上曹雪芹在第四十九回他有一段话值得注意,他就等于告诉大伙,这个书里面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的称呼你别太较真。第四十九回是最热闹的一回,那时候大观园就达到了美女云集的一个状态,除了原有的美女以外,又增加了一些。我们回想一下有谁呢?有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有邢夫人的一个侄女儿岫烟,还有李纨她的寡婶带来的两个堂妹李纹、李绮,都是一些美丽的青春女性,所以这个时候曹雪芹就有一段话交代,他说“此时大观园中比先更热闹了多少。李纨为首,余者迎春、探春、惜春、宝钗、黛玉,湘云、李纹、李绮、岫烟,再添上凤姐和宝玉,一共十二三个,叙起年庚,除李纨年纪最长,这十二个皆不过是十五六七岁,或有这三个同年,或有那五个同岁,所差者大半是时刻月份而已,连他们自己也不能记清谁长谁幼了。不过是姊妹弟兄四个字随便乱叫。”这就是跟你解释了,所以实际上他们年龄相差不多,有时候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有时候说大,也就大点月份,大点日子,有的时候说小,小的也没小多少。所以在过去和现在都有这种现象,如果是一男一女,年龄差不多的话,一般来说,总是这个女方叫男方哥哥,男方叫女方妹妹,一般是这种叫法,所以湘云的年龄由于上一讲已经揭示了,在书里面没有一段非常准确地概括性的叙述性的文字,对她加以解释,所以她的年龄,我们的感到是比较模糊的。她应该和宝玉相差无几,或者是她小一点点,或者她也不一定就比宝玉真小。她叫“爱哥哥”,那个叫“林妹妹”,不过是像曹雪芹在第四十九回所说的,随便那么叫而已。

节目导视:通过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文本的解毒,我们知道,史湘云的年龄大概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一样属于同

龄之人。史湘云第二次一出现贾府,书里就描写她已经许配了人家,关于史湘云的定亲,有些红迷朋友们提出疑问,根据《红楼梦》文本的描述,当时同龄的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没有定亲,为什么史湘云就定亲了呢?史湘云的定亲是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势描写出来的,曹雪芹并没有一段叙述性的交代,告诉读者她究竟是怎么定的亲,定的又是哪门子亲。那么曹雪芹为什么没有交代?这确实是个谜,为了把这个谜底揭开,刘心武先生通过文本细读,整理出《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封建时代贵族家庭的婚配模式,从这些婚配模式当中我们是否可以了解史湘云及早定亲的蛛丝马迹呢?

刘心武: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史湘云她定亲,她要嫁出去应该是属于哪一种模式?里面有很多种婚嫁的模式,丫头配小子不在咱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所谓好不好,拉出去配一个小子,那个不在咱们讨论范围之内,咱们讨论毕竟还有小姐身份的人。当然有的可能家境差一些,有一些家境就很好,有些就是贵族的千金,有这样一些模式:一种就是由皇族,皇家来指婚。比如说小说里边写到,元春通过端午节颁赐节礼,就表达了她个人对宝玉和宝钗的一种指婚的意向,这个指婚由于后来贾母她进行一种巧妙地抵制,没有成功,但是它在当时社会里面还是一种婚姻方式,也是很多贵族家庭和贵族小姐自己所企盼的,所希望的一种婚姻方式,因为由皇家、皇帝那指婚那就太大的荣耀了,即便皇帝本人没有指婚的话,比如说有重要的妃嫔给你指婚,那也是很光荣的,所以贵族家庭的小姐一种就是她可以通过皇帝或者皇家的重要人物指婚,最后定亲、结婚。这是一种模式。第二种模式,就是最常规的模式,是贵族家庭之间婚配的一种标准模式。这个模式由于整个《红楼梦》的故事是个大悲剧,所以它当中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都没有落到这个模式当中,可是它有一笔交代,就告诉你有这种模式。就是在第七十回,有这样一段话,希望你千万读的时候要注意,叫做: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龄侯之子为妻,择日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四大家族之间的婚配的模式。四大家族我们很清楚,其中就有王家。王子腾是四大家族发展到故事的这个阶段地位最高的一个人,在朝廷里做了大官,很有权势。他的女儿许给了谁呢?保龄侯之子。保龄侯之子是史湘云的什么呀?堂兄。当时这两家都是地位很高,王子腾做了大官。后来也

是外任,叫做九省都检点,这个地位很高。保龄侯不需要说,本身就是一个侯爵。你看,这是四大家族之间最正规的婚配,他当作背景来写,但是这一笔也很要紧,不可放过。

曹雪芹行文始终有人跟我争议,说他就是随便那么一写,说你这个分析老是觉得这也有意义,那也有意义,小说嘛,那认为小说就是乱写,或者就是大笔一挥,小说大笔一挥写就的也是一种,我也不否认。但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却是不是那种小说,他就是文笔非常细腻,细如牛毛,你比如说在刚才我引的那段话下面,紧跟着又一段话,它说:这日,王子腾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就命宝玉、探春、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在七十回的时候,故事在那一阶段,史湘云在不在贾府啊?在不在荣国府啊?她是在的。七十回就是柳絮词,柳絮词怎么能够做起来的啊?谁做的第一首啊?史湘云。记不记得啊?可是这个名单里就没有史湘云,为什么?他是写得很细的,要懂这个道理。保龄侯的儿子是谁呢?就是史湘云她堂兄啊,因此王子腾之女就等于是她未来的什么啊?堂嫂。可是为什么曹雪芹写的时候,他文笔非常细腻,他这样写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无论是宝钗也好,还是黛玉也好,当然包括迎春、探春都还没有定亲,没有定亲的小姐,在这种活动当中行为比较自由,可是史湘云却已经定亲了,一个定亲的堂妹和另一个定亲的堂兄之间就不能够再见面了,就不方便了,当然她是去王子腾家,但是王子腾这个女儿即将称为她的堂嫂,所以在当时的封建伦理的规范的有关的那种习俗下面,史湘云就不方便了,这个地方是不是写得很细啊?他是写九的很细细的,写得很准确。我们欣赏曹雪芹文笔同时我们也能理解到,我们通过读这本书等于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一个百科全书,对当时的一些封建伦理道德的一些规范我们就应该有所了解了。第三种模式就是父母包办,最典型的就是迎春。迎春还都不是父母包办的,是父亲包办的,邢夫人因为她是一个很软弱的人,很懦弱,又愚蠢又懦弱的那么一个偏执的妇人。贾赦在她面前是绝对权威,贾赦就作主就把迎春许给了孙绍祖,也就是第五回里面所提到的那个“中山狼”。当然后来迎春的命运很悲惨,但是都知道,我就不多说了。并且到最后还落出这么一个底,就是说实际上孙家和贾家并不真正门当户对,虽然当时孙绍祖他也比较发达了,可是从根儿上说的话没法跟贾家相比,那为什么贾赦非要把迎春许给孙绍祖啊?孙绍祖后来就骂

迎春,意思就是说你就等于是我用五千两银子买来的丫头,为什么呀?就是贾赦曾经问他们家挪用过五千两的因子,到那时候还没还呢,因此就等于说把这个闺女给了你了就是抵债了,双方嘴里没明说,心里都明白,所以迎春是很不幸的。但是这是一种婚姻模式,就是由父母包办,往往就是由父亲就包办了。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呢,就是有人提亲,由世交或者朋友做媒提亲。这个在当时社会里面也是一种许配、结婚的一种形式,那么最典型的例子我刚才已经提到过,比如说在清虚观打礁的时候,张道士就为贾宝玉提亲。他是世交,更进一步说他是荣国公的替身,这是很重要的身份,所以他有资格在贾母面前为宝玉提亲,当然贾母给拒绝了,如果成功的话,这也是一种婚姻方式。我们印象还是很深刻的就是贾琏,他作为柳湘莲的朋友,把自己的小姨子,把尤三姐介绍给柳湘莲,柳湘莲一开始一听还跟高兴,还把鸳鸯剑拿来作为信物,让贾琏带给尤三姐,当然最后是一个悲剧,如果不是悲剧的话,如果成规的话,那就是社会当中也是一种婚姻形式,就是由世交朋友来介绍。这又是一种形式。还有一种形式你要注意,有的人对封建社会有些了解,但是对这一点不是很清楚。就是当时有官媒婆,这媒婆还不都是私家的,官府本身有一个媒婆组织,其中有很多官养媒婆,她们就专门为这个上了一定台盘的家庭,男女婚配来走动,她多数情况下是带着男方的一个意思,某一个家庭的公子,到了年龄了,要择偶,但是没有现成的,就委托官媒婆到相应的家庭里面去,找那个年龄相当的女孩子,还指媒,只要你家长同意,通过官媒婆的这种撮合也能形成当时的婚姻,这在清代是很流行的一种做法。在《红楼梦》有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呢?展开的描写它是不多的,但是它有这种笔墨,它提到了。它第七十七回,那个时候王夫人因为她抄检了大观园,又处置了一些丫头,在这个繁乱当中它又有一笔,它写到“且又有官媒婆来求说探春等事,心绪甚繁??”就是官媒婆到荣国府来一个曾经是为一个姓孙的,孙家来求亲,还有官媒婆来就很具体了,就是冲着你们探春来的,因为可能查阅了有关的户籍知道这个女孩子到这个年龄了,于是官媒婆就来活动了。王夫人得管这些事啊,当然王夫人正处置丫头呢,又面临很多其他的问题,叫“心绪甚繁”注意这个“繁”字,是哪个繁呢?是烦恼的“烦”、烦燥的“烦”吗?不是。 曹雪芹不是这样写的,他写的是那个繁杂的“繁”。所以他用字他都是很讲究的,就是说王夫人她因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全集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457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