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山水诗
第四节 山水诗
【知识简介】
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题材和审美内容的诗歌,描写的题材就是美丽清新的自然山水,感情基调以“乐”为主。
形式标志:题目中出现某景点的名字,景点之前再配以观景或赏景的动词。
常见意象:花,草,树,木,山,河,舟等。
营造意境:清新,自然,快乐,纯净。
常用手法:情景交融,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修辞。
基本主题:见到某种景物的愉悦心情,抒发对名山大川的热爱之情。
【高考真题】
1.(2012年上海卷)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释】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答案】
(1)津亭
(2)D【A、单从试卷提供的材料看,很难断定诗歌有用典;即使对第2句作出注释,也不好说这首诗是用典和写实结合。从全诗看,应该是虚实结合或情景交融的写法。B、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而不是咏物诗。C、两联对仗并不工整】
(3)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解析】第三题需要关注的重点有两处,一是情景关系,二是作者情感,答题时需要使用表示情景关系的术语,运用“描绘了什么景,表现了什么情”的语言形式组织答案。
2.(2012年辽宁卷)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案】
(1)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2)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你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解析】
第一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目为“初见嵩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第二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解题思路:(1)解释该句的意思。(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
【答题技巧总结】
1.因为山水诗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所以要格外关注山水意象,体味作者在这些意象中寄托的情感。
2.山水诗是最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所以要关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写作技巧。
3.关注写景时运用的艺术手法,如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远景高低的角度变换等。
【拓展训练】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使用了怎么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卷荷池,病雨山果坠。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
诗中的景色有何特点?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释】拨剌:鱼在水里跳动时发出的声音。
本诗描绘了哪些景点?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蘋: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洞庭湖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铜镜,把湖中的青山比喻成青螺,同时使用对比鲜明的色彩词语,把美丽的洞庭山水写得极其生动,表达了欣赏洞庭美景时的喜悦之情。
2.描绘了高松、月影、虫鸣、风荷、果落的景色,写出了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中的恬静、愉悦之情。
3.四句诗分别写月、灯、鹭、鱼,各成一景,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再现了作者所见的月下美景,表现了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4.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篇二:形容美好生活的诗句,夜静春山空
篇一: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
王维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辛夷坞》:木
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
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鸟鸣涧》:人
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王建《田家行》:男
声欣欣女颜悦,人家不怨言语别。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
间扑扑秋蛾生。麦收上场绢在轴,的知输得官家足。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田
家衣食无厚薄,不见县门身即乐!
张籍《野老歌》:老
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
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聂夷中《伤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
筵,偏照逃亡屋。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
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
出闾里。
杜荀鹤《山中寡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
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王维《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鸲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
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王维《春中田园》:
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
御,惆怅远行客。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
日,还来就菊花。
杜甫《岁晏行》:岁
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去年米贵阙军食,今
年米贱大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况
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刻泥为之最易得,好
恶不合长相蒙。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
温庭筠《烧歌》:起
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低随回风尽,
远照檐茅赤。邻翁能楚言,倚插欲潸然。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
屋。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卜得
山上卦,归来桑枣下。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迸星拂霞外,
飞烬落阶前。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谁知苍翠容,尽作官家税。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一)》: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
桑阴学种瓜。
篇二:古诗语文培优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你像牛毛,像
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
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
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
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
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
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
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月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 停
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 春
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秋“露”“ 可
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
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
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
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
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
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
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
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
阳关无故人”。
7、“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
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
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
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
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
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
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
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风
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
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
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
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
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
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
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
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
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
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
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
《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
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
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14、李清照是我国
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
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
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
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
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
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
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
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陆游是南宋爱
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
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
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
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
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
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
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
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
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
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4、历代诗人赞美
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
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
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5、古诗七彩园:
(填色彩)(3.5分)
1、乌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2、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3、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 红总是春。
4、 碧玉妆成一树
高,万条垂下 绿丝绦。
26、古诗百花园填
花名) (2.5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2、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 桃花相映红。
3、待到重阳日,还
来就菊花。
4、人闲 桂花 落,
夜静春山空。
5、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27、古诗动物园:
(填动物)(3.5分)
1、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2、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凄凄鹦鹉洲。
3、泥融飞燕子,沙
暖睡 鸳鸯。
4
桃花流水 鳜鱼肥。
5
正是河豚欲上时。
28
(填数字)(4分)
1
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2
缘愁似个长。
3
影成 三人。
篇三: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p144-153十首古诗 诗意的资料
1
七步诗
七步的时间内吟成的诗。
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
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
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曹
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
杀头,曹植想到兄弟之间竟要手足相残,万分悲痛,就有感而
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
于是便放了曹植。
七步诗
植] 、西塞山前白鹭飞,、蒌蒿满地芦芽短,、古诗数字园:、 九曲黄河 万里、白发 三千丈,、举杯邀明月,对、 七步诗“是指在走曹植是曹操的小儿的哥哥曹丕当上了看望,曹丕便再追丕四兄弟的母亲卞一首诗,作不出就发,七步之内作了植便会被人民耻笑,三国魏 [曹
篇三: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之山水田园诗
古诗词常见题材分类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山水田园诗
【知识梳理】
一、概念: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水,有限的田野,创造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第一个全力来描绘壮丽河山的诗人是南朝的谢灵运;第一个以田园生活入诗的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盛唐时山水田园式的创作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宋代有范成大等。
二、思想内容:
①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②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③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④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⑤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揭露封建剥削。
三、艺术特色: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盛唐山水田园诗总体特点:风格清新、韵致高远、神韵天成。有两类风格:一是“清”,以王孟为代表。孟浩然:清淡。王维:追求“神似”,追求空灵的意境,寄寓佛理禅趣;追求画意,将绘画的技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二是“雄”,以李杜为代表。李白的雄奇豪放与杜甫早年诗作的英气豪迈。表现在描写对象高大、流动、充满阳刚美的自然山水。
四、艺术手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描写方法:观察角度变化(高低远近上下)、五官感觉的调动、白描与工笔(简单描写与细致刻画)、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动静等。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②乐景写哀或以哀写乐(反衬)。
五、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六、意境特征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七、鉴赏角度:
1.把握意象的特征和寓意。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赏析示例】
东 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守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自唐以来,古人作诗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是说诗人既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情感。请指出在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并说说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趣,又是如何体现的。
(1) 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一联诗句: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
(2) 体现的思想情趣: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的闲情逸趣和对优美自然景色的赞美;
(3) 如何体现的:能结合景(“野凫眠岸”“老树著花”)和情(“有闲意”“无丑枝”)加以分析即可。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潇潇,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参考答案】
(1)思路:①抓住前二句中的意象及其特点:晓、雨潇潇、叶飘②有条理的将这些意象串联起来③这些意象组合成什么样的意境。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凄凉伤感。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答案:线索作用,孤舟连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于一身,作者融情于景,表达飘泊、思乡、孤寂之感。
【即时训练】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1)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②)。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③)。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④)。
(2)结合全诗,分析本诗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借鉴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描述秋景的方法)
从点面结合、嗅觉视觉、动静结合的角度即可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运用了哪些写景方法,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⑴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先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的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蕖散发着幽微的清香。
⑵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动静结合,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⑶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与“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4分)
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4分)
【参考答案】该诗后四句情景交融(关系)。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形容山水美丽的诗》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439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窗帘英语单词
- 下一篇:英语单词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