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为什么叫水木清华

时间:2016-09-24 00:20: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水木清华的由来

水木清华

我在一书中看到的拿来给大家参考。

“水木清华”是清华大学经典景观之一,原为清朝道光皇帝第五个儿子的官邸,名称“熙春园”。道光第四个儿子奕詝继位当上了咸丰皇帝以后,把“熙春园”改名为“清华园”。据说是因为康熙皇帝游览至此,题了“水木清华”的匾额,因而得名。园内主要建筑物有“工字厅”,其北有一座临水平台,平台边做成绿豆色石制栏杆。从平台上遥看对岸山峦起伏,松柏苍劲,野花遍山,一派水清木华的自然景象。清朝道光进士殷兆镛如此赞誉“水木清华”:“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化皆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来去澹荡洵是仙居。”

但是,由于年久失修,工字厅平台一侧向河内倾斜,假山驳岸和毛石墙均已坍塌。为了使之重现当年的风貌,清华大学组织了能工巧匠,经过半年的整修,使“水木清华”自然景象在90周年校庆之际开放。笔者有幸参加了修复工作。

1979年,笔者在承德避暑山庄沧浪屿、金山亭、文津阁假山施工中,对山石驳岸的处理就有了一些初步认识,现经过20多年的施工,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认为山石驳岸并非只起挡土、固坡的作用,而应该更深层次地根据周边的地形、地貌,决定用何种山石、何种形式的山石驳岸,这样才能体现山石驳岸的真正含义,起到协调造景的作用。通过对水木清华的施工实践,笔者认为做好山石驳岸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山石驳岸的设计思路

为了把“水木清华”山石驳岸设计得更有层次、更有诗意、更能与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的指导下,由清华王丽芳教授、林业大学曾宏立老师和笔者一起进行了反复研究,最终得出了如下方案: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参考水木清华的历史背景,用我国的山水画原理“斧劈皴”和“折带皴”相结合的手法,把叠山技艺、人文景观充分融入“水木清华”自然景观中去。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设计首先考虑的是山脉的走向,从东往西设计成两山夹一涧,山套山、山连山,山脉此起彼伏、高低错落。然后考虑水的来源,把水源设计在最西北角上,做一跌水,让清水从山里自然流出。然后考虑的是对景,整个“水木清华”主要有三处古建,临东南侧水边有一工字厅平台,后有水木清华主体建筑,名叫“工字厅”;东侧离水边4m处有一四方亭,称“自清亭”;距离自清亭东北向30m处有一六角亭,也称“闻亭”。根据设计,工字厅的对景是一组山峰,山峰的西侧为山坳,再西侧为朱自清雕像平台。自清亭所对的景观即为跌水假山,

它们均互相对景,真可谓遥相呼应、美景互补。南沿岸假山就以低矮的山脉形式布置。闻亭所对应的景观是山谷,亭在山谷的东侧上方,居高临下,好一派自然风光。

(2)山石驳岸的选材

选材也就是选石料,这在叠山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选取不当,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同的石料叠出的假山风格各异,用太湖石布景,会产生一种江南山水的风格。因为太湖石颜色灰白,有空洞,以曲线条为主要特征,造出来的景比较柔;而黄石所造的景,势必会产生一种直线条、棱角分明,像带子折过的一样,又像斧劈过的一般,所以黄石布景比较刚;还有一种是房山山皮石,它的特点在太湖石和黄石之间,既有曲线的一面又有直线的一面,属于刚柔结合型的叠山材料。山皮石长期暴露在山体表面,风化层有自然花纹,侧面又有自然的水纹,叠出的山石驳岸用“折带皴”①手法来做,会显得很自然,因石料的水纹线和水平线成一平行线,故让人感觉这石头就仿佛自然长在河边的,有一种被水浸蚀的痕迹。“水木清华”驳岸就是选用房山山皮石作为材料。当清华90周年校庆之际,许多朋友反映山石驳岸就是原来的,看不出来是新建的。这全靠自然的风化石取胜,又与太湖石和黄石不同。

(3)山石驳岸的手法与手段

在确定石材后,就要考虑叠山的手法。如果用太湖石来做驳岸,我们可以考虑用“披麻皴”、“云头皴”等手法;如果用黄石来做驳岸,那必须确定用“折带皴”、“斧劈皴”等手法。“水木清华”驳岸就是利用的“折带皴”和“斧劈皴”相结合的手法,让人觉得平缓时静如水,起伏时仿佛巨斧劈过一般,真可谓刚柔相济,变化无穷。

与叠其他山一样,叠山石驳岸时也要考虑驳岸的造型、纹理、色泽等等。山的造型有山矶、山脉、平台、汀步、山坳、山涧、山壑、山峰、山峦、跌水、瀑布等等。这些千奇百怪的山形,是大自然的造化,我们要把这些景观精华溶进人为的空间里,使之成为造景所需要的素材,并充分展示自然山水的魅力。“水木清华”整个河岸线长约320m,如果按一般的处理,就是把假山石沿着河边一块一块地堆砌,虽然有一些起伏,但进出不大,让人感到平淡无味,正如北京园林界的老前辈曾经将它比作“捏饺子边”。这种现象实际反映了设计思想和叠山人的手艺人工化太浓,与周边的环境不能有机地结合。而“水木清华”驳岸设计思路的不同,在于它把跌水平台、人文景观、山坳、山峰、山峦融进驳岸当中,让这些景观来充当驳岸,它既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又起到承前启后的造景作用,让人感觉这些石头就像是从土和水中长出来似的。

(4)山石驳岸与环境的配合

“水木清华”北侧河岸线长约110m,贴近河岸以北是一座长约150m、高约4~5m的土丘。山上树木茂盛,野草丛生。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不但能代表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能映现清华学子的高尚品质和渊博学识。在北侧沿线上,做了一处水源,即小体量山体大水量跌水,使平静的山林顿生灵气。正如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跌水的对面用山石围了一个约10m2左右的平台,平台上放一付古琴桌、椅,古琴边上长着一棵柏树,对面种8株碧桃,称为“桃源仙境”,真是别有洞天。距离“桃源仙境”东约30m处,建一接近水平线的大平台,长约10m,宽约2m,周边用低矮的山石包围。平台一端安详地放着爱国学者、伟大诗人朱自清的雕像。雕像边种上一株红梅,背景衬托古柏和苍松,表示对爱国诗人的敬仰之情。每遇学子和友人到清华,均要来此处观瞻,让人不禁回顾清华大学的悠久历史。

山坳的做法是用山石做一个外口小内口大的山形,用山石把水包含在里面,让水绕着山转,在整个驳岸沿线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单调的沿岸线上,有了空前的变化。如此一来,原来平淡无奇的驳岸,忽然有了生机,有了更高的观赏性。人们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了自然山水之间。接下来又运用山峦起伏的效果,在主峰和配峰之间做成山涧,使人走进山涧时,感觉进入了诗山画林一般。为避免对称造成呆板、不自然,主峰设在北沿岸中线偏东,为驳岸的高潮部分。

(5)山石驳岸与绿化的配合

常言道:青山绿水。山石驳岸假如没有绿色植物的衬托,会让人感到枯燥无味。为此,在“水木清华”驳岸边的土山上,设计种植松、柏之类的常绿乔木,辅植红枫、三角枫、火炬树等,土坡上种满丹麦草、紫花地丁等地被植物。水边间隔植杨柳、碧桃、山桃等。岸边上留出一些种植槽,里面可以种植箬竹,也可以栽植爬藤植物。在水里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生鸢尾、蒲草等,为人工的驳岸赋予自然的生机。每到秋天,“水木清华”色彩斑斓,更具诗情画意。

(6)山石驳岸与道路的配合

山石驳岸边上必须要有路,如果没有路的话,人们也会踩出一条路来的。因为人离不开水,一旦见到山石驳岸边上就是水,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接近水面,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路。为此,在设计山石驳岸时,最好要有路,过路人

们可以在山石边驻足观水,也可以在水边安静地看书学习。每天清晨、傍晚,这里到处都是看书、锻炼、散步的人,是一个学习、健身、观赏大自然美景的好地方。

(7)山石驳岸与水的配合

设计山石驳岸时,要考虑水平面的高度。为了省石料,通常用毛石或者钢筋混凝土做墙体,再在上面做山石驳岸。一般水平面需超出山石驳岸底线20cm左右,即使水位线少量下降,也不至于露出池帮子。驳岸要高低错落有致,要前后进出有度,以达到更美的效果,有时需在水里放置一些石头,让山石因水而活,使山石驳岸更有生气。 有人认为,做驳岸假山是最容易做的,只要把石头驳上即可,其实不然。明末画家、园艺家计成曾经说过“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我们把山石驳岸同周边环境有机地合成一体时,我们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最后,引用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上,深圳校友会对“水木清华”的高度赞扬的两句诗结束本文:“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注:①折带皴以及下文的披麻皴、云头皴、斧劈皴,都是我国国画画家在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践中,所总结的画山水画的技巧和方法。叠山也引用了大自然的规律,利用这种技法,使之更接近自然。

篇二:清华大学讲解词

清华大学讲解词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中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参观游览。首先给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一会由我带领大家参观清华大学。参观之前我为大家强调三条纪律。

1. 学校不是公园,大家不要大声喧哗。

2. 校园非常优美,要爱护环境,不要践踏草坪,攀枝折花,乱丢废弃物。

3. 大家走时列两路纵队,紧跟队伍。

我们今天采取集中讲解,集中解散的方式,主要参观近春园和清华园风景区。(包括荷塘月色,晗亭,二校门,清华学堂等等)我们游览的时间大约60分钟左右。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清华大学的建校史,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初名清华学堂,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名胜园林区,明朝时是一个私家园林,清朝时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叫做熙春园,是康熙皇帝的行宫。道光年间,把熙春园分为两部分,西边的是近春园,东边是熙春园。后来咸丰皇帝即位,将熙春园改为清华园,这就是清华园的由来。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当时清政府惨败,于1901年与八国联军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必须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当时美国政府得到3200两,美国政府觉得赔款过多,决定拿出赔款的二分之一在中国培养留美学生,1908年,中美两国达成协议,决定成立留美预备学校,校址选在清华园,经兼管学院和外交部的军机大臣叶赫那拉氏那桐批准,与1909年开始兴建校舍,1911年4月29 日开学,取名为清华学堂,辛亥革命后,清华学堂改名清华学校,直到1925年清华学校才开始招收本科生,当时设立了留美预备部,大学部,国学研究部,开始由一所留美预备校逐步向完全的综合性大学过渡。

1928年,成立了国立清华大学,1931年到1937年是清华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梅贻琦任校长,开始广聘名师,实行名主治校,而且还建立了在我国工程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的清华工学院。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清华开始南迁湖南长沙,后又和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转到云南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日战争八年,西南联合大学也坚持了八年,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是出人才最多的时期之一。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在此训的激励下,培养了如诺贝尔奖获者杨振宁,李政道,两弹元勋邓稼先,文学家闻一多,朱自清等名人。抗战胜利后,1946年清华迁回清华园复效,当时设立了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共26个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响应国家号召院系调整,调出农,文,理法等学科。纷纷组建海淀学路上的8大学院,如北航,北医,地大,北科,农大,矿大等。把工科并入清华大学,北大只保留文科和理科,成为一所侧重工科的理工科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基础科学的研究人才。

1966-1976年,文革十年校园遭到严重破坏,许多知识分子遭到迫害。

1978年以后清华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逐步恢复了许多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兼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目前清华有十大学科,只缺农学,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清华已拥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的多学科新型综合型大学。2005年,成立了清华航天航空学院。目前清华有16个学院,57个系。清华大学占地面积6000多亩,在校师生35000多,10000多教职工,2000多教授,50多工程院士,2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9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博士后流动站。清华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历代领袖都很重视它的发展,清华西门校名是毛泽东亲笔题写。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学风行胜于言。现任校长顾秉林,党委书记陈希。

这边是近春园遗址公园,公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近春园也遭到严重破坏。从此沦为荒岛100余年。直到1979年,学校才决定彻底改造荒岛,在荒岛上种植草坪,修建假山和亭子。经过几年的改造,荒岛终于成了现在这处具有历史和文化气息的胜迹。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很多著名的治学思想,这尊孔子塑像是清华的一位毕业生专门从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运过来的,他的寓意是希望清华的学生不要忘记传统的儒家思想,希望理工科的学生能多关注人文科学。

吴晗先生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在校时学习刻苦,在学术上很有成就,被同学们戏称“太史公”。他毕业后一直留校担任助教教员,教授等职。1949年北平解放后,曾调任北京市副市长。文革期间,吴晗因著有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遭迫害,1969年惨死在狱中。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这位杰出校友,学者在荒岛上立了一尊吴晗的塑像,并修建了晗亭,晗亭二字是邓小平亲笔写的。

“荷塘月色”是为了纪念朱自清而建,他毕业于北大哲学系,1925年应聘清华职教,先后担任过国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朱自清写过很多散文,如《背影》、《春》、《荷塘月色》等。其中《荷塘月色》就是描写近春园的景观,这篇文章里描写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叶子,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光,默默的荷香。。。。。。这一切都反映了他当时苦闷、孤独的心情。1948年他因贫病交加而去世。临终时他还嘱告家人,不要政府配合的廉价美国面粉,毛泽东称颂他“宁死不食美国救济粮”,后来清华师生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就在此建了“荷塘月色亭”以此纪念。厅内悬挂的“荷塘月色”四个字是来自朱自清手稿中的笔记。对面山上的零零阁实效又捐资兴建的,2000年级竣工。所以叫零零阁。近春园是清华师生休闲的场所,给大家十分钟时间照集体相,(让他们老师自己组织),个人照相,上洗手间,(旁边俩个楼有)现在是9点10分,我们9点20分在此集合,请大家遵守时间,好了。十分钟之后整队,两列纵队站好,数人数,人齐后带队出发下一个景点,靠马路右侧走。

工字厅,古月堂

工字厅、怡春院、古月堂,是目前清华园内仅有的几所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 工字厅原名工字殿,在赐给亲王后改名为工字厅。原为清皇室园林建筑,现用作校行政办公。工字厅是清华园的主体建筑。因其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俯视恰似一工字,故得名。工字厅西有垂花门,额曰“怡春院”。怡春院西南有房屋一所,曰“古月堂”,是工字厅的西跨院。古月堂建于清道光,与工字厅一巷之隔。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现在是学校各总务机关所在地。

与工字厅西院一巷之隔,有一处独立的小庭院,称“古月堂”,总建筑面积670平方米。它正面的垂花门至今尚保存完好。这所庭院建于道光二年以后,初建时是园主的专用书房,建校后也成为教师宿舍。梁启超、朱自清等都曾在这里居住。1928年,本校初招女生,这里被辟为女生宿舍,曾有许多趣话流传,后人有诗记曰:

古月堂前几变更,

昔年济济聚群英,

一从女禁开黉舍,

两度繁花共月明。

古月堂原来被清华男生称作“狐堂”。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说来也有意思。按中国的拆字游戏,古月加在一起,便是一个“胡”字,和狐狸的“狐”字谐音。当时的古月堂是清华女生的闺房,男生们总能够感到她们难以抗拒的魅力,所以把古月堂称为“狐堂”了。

清华园区:

‘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代谢混的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湛’是澄清的意思,水木清华就是因为其后有一池塘而得名。现在此建筑物为清华贵宾接待室,校长党委书记也在院内办公。

在此园中,我们还看到为了纪念朱自清同志而修建的自清亭和一尊朱自清的汉白玉雕像。另外有一尊闻一多先生的塑像和‘闻亭’,亭内有一个大钟为清华等珍贵文物,以前按钟声控制作息时间。闻一多先生1932年来清华教书,1946年在云南昆明参加李公朴的追悼会,并在会上登台演讲,痛骂反动派无耻,在回家途中,中弹死亡,碑上的字是‘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这是闻先生的座右铭(雕像附近有大的公共卫生间,注意提醒游客)

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大门,建于1909年,门上端大理石上刻着那铜写的“清华园”三个字。因为校园不断扩建,修建了西大门,所以称此门为二校门,十年动乱年间,二校门被推倒,再次修建了毛主席塑像,91年在一些校友的倡议下经学校同意下,按老相片重建此门。现已成为清华园的标志性建筑。师生们都喜欢在这合影留念。

大家左面这2栋楼是第一、第二教学楼,分别建于52、54年,是苏式建筑风格,里面有大小教室数间。现在仍在使用。

礼堂西侧是科学馆,建于1917年,初期是理科实验楼。26年物理系在此办公,现在这里有三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文革时期也被破坏。今年刚重新装修。

最北边这个宏伟建筑就是清华的大礼堂。是清华大学第二批建筑中的四大建筑之一。建成于1920年,到今年为止已经92岁了。他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相混合的建筑。圆顶,铜门、门前有四根两人合抱粗的汉白玉大石柱,看上去非常庄严雄伟,它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大礼堂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高27.6米,有座位1200个,是当时国内学堂中最大的礼堂兼讲堂,建礼堂时,美国政府不信任中国的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所以由美国设计师莫非设计,一砖一瓦从美国先由水路运到天津塘沽,然后运到北京,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还有一栋和它一模一样的建筑,很多反帝国爱国运动也是从这里动员出发,现在我们仍在此举办各种活动。

大礼堂东侧建筑物是水电水利系和土木工程系,胡锦涛主席毕业于水电水利系。

南面的同方部也是清华早期建筑之一,还长期用作8月27号祭祀孔子的地方。’同方’两字源自《礼记》,‘同方部’是指‘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1936年在此为鲁迅先生举行过追悼会,闻一多,朱自清都发表了演。现在是清华校友会办公室。

清华学堂是清华第一栋教学楼,1911年竣工,101岁了是德国古堡式的建筑,门上端‘清华学堂’四字是清朝军机大臣那桐所书。25年在这里增设了‘国学研究院’当时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在此办公。1946年作为建筑系的专用馆,梁思成为系主任,现在是清华研究生办公室。

日晷是1920届的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礼物,它的上部是中国古典计时器,圆盘中央的不锈钢针指着地球的南极北极,圆盘上面刻着十二个时辰,圆盘下面也刻着十二个时辰,春分以后看太阳照射圆盘上面的不锈钢针的阴影计时,秋分以后看圆盘下面钢针的阴影计时。没有太阳时就无作用,下部的底座上刻着‘行胜于言’四字,是1920届学生的名言,也是清华的校风,就是鼓励清华的同学们少说多做,发扬实干的精神。

东面石头上的八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1914年,梁启超先生以《君子》在大礼堂给清华学生进行了一次演讲,其中,他引用了《周易》中‘乾’‘坤’二字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就是说人应该像天一样,刚健不已,自强不息,努力进取,也应该像地一样柔顺,培养出公而无私,宽厚为怀的高尚品格。只有这样

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演讲过后,学校就以此八字为校训,设计校徽,从而用就流传。

我们景点就介绍到此,现在是X点X分,现在是自由活动、照相时间,请大家XX点XX分在此集合。(10分钟后整队,清点人数,列队带出校门)

话别:希望大家回去好好学习,争取考上清华,再见

篇三:清华北大之争 多年的恩怨

北大与清华之争,说到底压根儿不是什么“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之争,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之战。

常说北大人“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清华人“埋头苦干,行胜于言”,但北大才子看不上清华的“太过现实,缺乏理想”,清华学人则对北大“眼高手低,空谈误国”深恶痛绝。同样都坐拥一汪浪漫的名湖——未名湖与荷塘月色,为何两校学子气质却大相径庭?

这是因为,在潋滟美景之外,湖,对于两校学子的意义截然不同。北大的精神在未名湖之内,清华的精神在荷塘之外。

北大的同学习惯“天气好的时候,就去未名湖畔读书背单词”;而清华的学生喜欢“天气好的时候,就去图书馆上自习”。清华的这一点深为北大人看不上,讥之为“牛嚼牡丹”。

的确,对清华人来说看荷塘要“专程”去,而未名湖就仿佛北大人生活的一部分。

北大学生毕业后回忆起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多来自未名湖。但北大人因此说自己懂欣赏美,清华人可就笑了:“你们不就是学校太小,只有未名湖那一片有绿化吗?我们从北宿舍到南主楼风景都很漂亮,一路骑车就一路欣赏了,都不需要特地去荷塘观光。”

在相当约5个故宫大小的清华校园中,古老的德国风格建筑掩映在一派葱茏绿意之中。站在标志性的清华圆顶大礼堂前,你望不到遐迩闻名的图书馆、水木清华、工字厅的身影,也不知道那么多的清华学子都藏身何处。

有一个桥段一直让清华人说笑时带着淡定的骄傲:“中关村修路,可以公然从北大里穿过去,却只能绕着清华走。”

两校学生都普遍带有济世的理想主义,但截然不同。

北大人自觉不自觉就会常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清华人嗤之以鼻。他们举出清华的校训之一“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试图“纠正”邻居的认识。比起在书斋里高谈阔论,到基层或西部为祖国工作一辈子才是清华人最尊敬的。 但北大人认为这种“螺丝钉”的清华式理想正是“缺乏理想”:“如果谁都不出来启迪民智,那我们的国家怎么办?!”于是争论又绕回了起点?? 这也可能是清华人从政更有成就的原因,而北大人却对此“不屑”。

“学术不是谋利和晋身的踏脚石,”北大人强调,“那些在媒体上不停露脸,学术上却造诣不高的教授,在北大不会得到真正的尊敬。”

典型的北大人都有“孤傲”之气,自认为是书呆子,如果不是跟自己在同一个层次的人,他就不屑于与之对话。他们至今仍受着五四及新文化运动的潜移默化,会将“德先生赛先生”挂在嘴上;而这会“雷焦”清华人。

“有人说我们迂腐,但我们不像理工学科那么容易要钱,一年就出一个项目成果。”北大学子带着点清高,还添了一句,“我们就看不起你们这种人”。 这句话点燃了清华人的怒火:“说比做容易,你在那儿说所谓的大道理,就能改变社会吗?还不如扎扎实实做好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上世纪中期的院系调整造成了“文北大、理清华”,而今两所名门都在努力增长自己的“另一条腿”。

如今北大的理科日益发展,校门之外的新建实验楼也随之而起;而许多清华人也会举出以《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命名的老宿舍明斋、新斋,来反驳“清华寡文”的误解。虽然书香味的建筑留存至今,但清华人的人文素养也许同荷塘畔的朱自清先生像一样,在汉白玉的中腰留有一道无法消除的拼接黑痕。

在北大人眼中,校园基本以图书馆为中心,而清华人眼中的校园中心是两条笔直的主干道。在画栋湖光间散步的北大人崇尚“民主和科学”,而在笔直林道上蹬车的清华人相信实证和数字。

在一次研讨会上,笔者曾见到北大教授高声说:“这个案例对中国现代的法制进程很有意义!应该首先向社会公众揭示公平正义所在??”而清华教授慢慢说:“我认为若要取得进展,应该抓住最明显的财务问题??”

这是颇为典型的北大、清华之别。

北大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及周围教学楼,俱是中式白墙灰瓦、檐牙高啄,散发着京师皇家宫殿般的气度。尤其是馆藏浩瀚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前地势开阔,如一位硕学泰斗,人人都在它面前仰头观叹。而清华甚至连“图书馆”3字都被夏天浓绿的常春藤完全覆盖。

北大的幽默是如孔庆东的才气。北大人自信地调侃自己一把,有BBS名为“一塔湖图”,而它邻居的BBS则直接叫作“水木清华”。

清华的幽默是如潘海天的技术流。比如有清华同学在学校网上“强烈质疑学生公寓热水价格一吨32元”,他是这样论述的:

“热水以20度烧到55度来计算,1吨水耗热量147000kJ,以电烧,电热值3600kJ/kWh,市电费0.49元/度,热效率98%,1吨热水水费才20元。以煤烧,煤热值22000kJ/kg,煤价800元/吨,热效率65%,1吨热水水费更低才

8.2元。我想肯定是用燃煤锅炉来供热的,那么如果算上设备费、人工费之类的,一吨水顶多十来元足够了,怎么可能需要32元?参考书目《热泵热水装置》。” 而清华校方物业“有技术含量”的问答也每每被学生追捧,在网上一传十、十传百。有一次物业回答“宿舍厕所水管为何阻塞”的投诉,解释完原理后建议“这位同学下学期选修潜水艇相关课程”,并附上了课序号!这对清华人来说很真实,不是虚构的笑话。

北大出才子,清华多高官。“谁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争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但在北大、清华人心目中可能根本不存在,因为个性迥异,实在无法一较“高下”。只好各自说着“清华北大”、“北大清华”,并一直在相遇时“纠正”对方的排序。

在外人眼里都是“天之骄子”的他们,实际上如同太极的黑白,完全不同,却又都在努力做中国之栋梁。


为什么叫水木清华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290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