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解决党员精神不振

时间:2016-09-23 06:43:2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一些党员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九个方面。

1. 思想糊涂,信念不坚,精神动力不足。对中国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模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等重大理论界限划分不清楚,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缺乏为捍卫和实现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工作的激情。不是积极主动地想做好工作,而是机械地、被动地或者仅仅为了得到领导满意而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不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工作,而是仅仅把它作为谋生手段而工作。缺乏远大志向,精神萎靡不振,做事拖拖沓沓。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因为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和国家的前途悲观失望,为自己谋求后路而走上贪污腐败、蜕化变质的道路。

2. 说得好、做不好,讲得多、做得少,实干精神不强。这些年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要求、执政目标应当说越来越准确,越来越细化,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却贯彻落实很不够,没有真正把这些执政理念落实到各项事业的具体发展中,落实到基层的每一个角落。在一些地方充斥大话、假话、空话、套话;工作是隔空喊话,隔靴搔痒,决而不行,行而无果。相反,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衙门作风比较浓重,用会议指挥会议,用文件贯彻文件,用汇报来检查汇报,人民群众越来越不满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状况。

3. 自我满足,盲目乐观,自我解剖精神缺乏。改革开放30多年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确实前所未有,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这种快速发展是因为抓住了一些机遇,带有粗放型、扩张型的性质,而今后我国的发展形势会更加严峻。因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别人跟你打交道就会更加算计和提防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会

更加复杂,任务会更加艰巨,难度也会更加增大。然而,我们一些同志看不到这一点,对已经取得的成绩自我满足,对未来的前途盲目乐观。看不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深入查找目前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清醒地反省自己并严格地解剖自己;不能正确认识个人和组织、个人和群众、主观和客观、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对取得的成绩评价得过高,对个人的作用估计得过高。共产党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壮大的,如果盲目自信,就会丧失襟怀坦白、闻过则喜、敢于揭短、勇于纠错的锐气和勇气。

4. 固守陈规,求稳怕乱,创新和开拓意识不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大家有一股子大破大立、敢闯敢干的精神。短短几十年我们就初步完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社会管理体系,初步实现了对社会有效的管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同志开始习惯于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办事,习惯于在已有的制度框架下工作。对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社会管理提出的新要求,社会进步提出的新任务不愿勇敢地面对,看不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愿意不断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用开拓进取的精神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对于基层和群众蕴藏的巨大首创精神不够尊重、不够支持,甚至用现行的条条框框去阻止、扼杀基层和群众的改革创意和萌芽。

5. 讲究排场,追求享受,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始衰减。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有的党政部门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开始讲究排场,追求享受,贪图安逸。“节省每一个铜板”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同甘共苦”的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在有的地方看不到了。一些领导干部追求奢华,办公楼成为

当地的一道豪华风景;讲究级别等级、座次礼仪、官阶待遇,“官本位”观念全面渗透;对迎来送往、公务接待、圈阅文件乐此不疲;指导检查工作习惯于踩点彩排,边界迎送,警车开道,禁行戒严,走马观花,摆姿作秀;不发生突发性事件很难在急难险重的工作场合看到领导的身影。艰苦奋斗精神的衰减,不仅会导致严重脱离人民群众,而且会大大提高执政成本,大大削弱执政党的竞争力和执政效率。

6. 争功诿过,搪塞推脱,责任意识较差。一些党员干部一扫过去那种争先恐后、奋勇当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在工作中,愿意做好事,不愿做难事;愿做风光的事,不愿做“擦屁股”的事;愿做独挡一面的事,不愿做需要统筹协调的事;愿做有条件保证的事,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事;基本能完成领导布臵的事,但不愿多想多干事;遇到矛盾不想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而是以团结稳定为借口调和矛盾,掩盖问题;能听取基层和群众反映问题,不主动上门了解和调查问题;按照领导思路论证问题,不积极用自己的研究报告问题;习惯于用现成套路处理问题,不善于用改革创新精神破解难题;积极处理已经出了的问题,不去研究潜在问题;揭露问题慷慨激昂,解决问题畏缩不前等,致使一些问题和矛盾长期得不到处理,直至积重难返。

7. 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忧患意识淡薄。为了得到提拔重用的显绩,片面追求个人政绩,臵子孙后代的千秋事业于不顾,产生“唯GDP论”,“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破坏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搞“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不顾发展质量和人的生命,片面追求“高速度”等错误观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可能出现和潜在的隐忧缺乏深刻的认识,或者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忧患意识的淡漠、工作的短视、急于求成的功利观必然会造成对未来发展预见不足、准备不足、抗拒风险能力下降。

8. 放纵个性,突出自我,团结协作精神淡化。团结协作精神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这些年来我们在尊重个性、自由发展、强化责任、责任追究等方面有了比较大的进步,给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大的空间和平台。在这样的情况下,个性得到了张扬,自我价值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这是好事。然而,我们没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好地把过去团结协作的精神发扬光大。有的党员干部过于看重自己,不相信同事,不相信群众,把自己当成“诸葛亮”,把别人当成“阿斗”,看不起别人,不屑于与别人合作共事,或者在与别人合作共事时总是闹别扭,总是人齐心不齐,搞得单位乌烟瘴气,工作政出多门,严重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力和贯彻力。

9. 文过饰非,恐惧监督,政治勇气不够。中国共产党人襟怀坦白、不怕困难、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政治勇气来源于无私无畏。中国共产党除了代表和实现人民的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所以,为了人民什么牺牲都可以承担,为了人民什么批评都可以接受,为了人民什么错误都可以改正。然而,长期执政的地位,使一些领导干部忘记了我们的权力是谁赋予的,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忘记了人民群众具有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民主权利,忘记了人民群众才是国家和社会的真正主人。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为了掩盖矛盾,为了制造虚假政绩,对来自人民群众的批评采取粉饰太平、文过饰非、封堵言路、敷衍应付、威逼利诱、我行我素,甚至打击报复的态度。政治勇气的不足容易使执政党丧失吐故纳新、自我净化、自我纠偏、自我完善的功能。

篇二:党员着力需要解决的八方面问题

党员着力需要解决的八个方面问题

1.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

(1)有的理想信仰动摇,认为共产主义理想太遥远,甚至认为是虚无缥缈的幻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最现实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2)有的精神空虚迷茫,不信马列信鬼神,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信仰宗教。

(3)有的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甚至把参加学习作为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对学习要求牢骚满腹,虚以应付。

(4)有的对一些错误思潮、观点和奇谈怪论缺乏有效辨别能力,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不敢亮剑,甚至人云亦云,组织或参与传播。

(5)有的妄议中央和省委的大政方针政策和州委、县委决策部署,随意散布一些所谓“新观点”“新看法”,传播杂音,影响士气。

(6)有的没有根本从思想上入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正,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

2.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

(1)有的看齐意识不强,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我行我素,不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2)有的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好的不说、坏的乱传,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导致基层群众对

党的好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甚至不欢迎。

(3)有的对党史党章党规的学习不屑一顾,热衷于网络消遣,满足于一知半解,在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方面有差距,不能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4)有的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起先锋模范作用。

(5)有的不愿意亮党员身份,害怕纪律约束和群众监督;有的流动在外不及时转接党组织关系,不向转入地党组织报到,长期游离于党组织之外。

3.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

(1)有的利己主义严重,跟组织讲条件、讨价还价,在名利得失等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

(2)有的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没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主动问需问苦,特别是在联系服务困难党员、群众,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有差距。

(3)有的执法不公,讲人情、讲关系、讲交易,吃拿卡要、故意刁难。

(4)有的落实惠民政策不公开透明,在办理低保、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公益林补偿等事项时,办事不公,假公济私,优亲厚友。

(5)有的服务意识欠缺,为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主动,方法简单,化解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不多,欺瞒组织、糊弄群

众,甚至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

4.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

(1)有的对组织安排的工作消极懈怠,拈轻怕重,懒懒散散,推诿塞责,敷衍了事。

(2)有的能力素质不过硬,自我要求不严格,日常表现甚至不如普通群众。

(3)有的不作为、不会为、不敢为,缺少研究的态度,缺乏攻坚拔寨、冲锋陷阵的志气、勇气和锐气,遇矛盾就让,见困难就躲。

(4)有的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碌碌无为,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5.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1)有的律己不严、知行脱节,讲奉献、讲公德、讲诚信不够,言行举止不文明不得体,甚至口无遮拦,行为粗俗,让群众鄙夷。

(2)有的缺乏基本的职业操守,对工作不负责、不认真,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准细致不够。

(3)有的不讲家庭美德,不能做到敬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友善。

(4)有的贪图享乐,讲排场、比阔气,奢侈浪费,不注重个人品德,追求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流连声色犬马,玩物丧志。

6.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不能做到公私分明,损公肥私、中饱私囊,

甚至贪赃枉法。

(2)有的挥霍、挪用甚至贪污集体财物,低价变卖集体资产。

(3)有的套取骗取国家补贴补助款,截留克扣、虚报冒领、贪污私分惠民资金,侵害群众利益。

7.着力解决一些党员脱贫攻坚作用差、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

(1)有的党员不思进取,坐等上级帮扶,习惯于“等靠要”,带头致富能力不足,甚至不如普通群众。

(2)有的缺乏大局意识,固守单位小利益,在落实精准扶贫部门责任、帮扶工作力度上有欠缺。

(3)有的党员带富意识不强,只顾自己致富,对贫困群众帮带不力,甚至在群众发展生产、产业中明敲暗打,排斥同行,容不得他人一起致富。

8.着力解决一些党员推动发展本领不足的问题。

(1)有的党员思想认识慢、领会精神慢、决策部署慢、行动反应慢、服务群众慢,态度消极、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2)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直面问题、不负责任、不敢担当,消极应付。

(3)有的工作没思路,没目标,照搬照抄,不能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工作不主动,没热情,没激情,办事拖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4)有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惧怕难点、难事、麻烦

事,暮气十足。

(5)有的不敢碰硬较真,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矛盾往上推,不讲原则。

(6)有的空话说在嘴上,口号写在纸上,誓言贴在墙上,落实忘在脑后。

篇三:当前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着力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

当前党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要着力从哪些方面解决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指出,学习教育要增强针对性,“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

当前党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

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理想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

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组织纪律散漫,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

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严重,漠视群众疾苦、与民争利、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

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不作为、不会为、不善为,逃避责任,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

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要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抓好不严不实突出问题整改,推动党的作风不断好转。


解决党员精神不振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515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