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学习中国梦专题

时间:2016-09-21 15:48:1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国梦专题学习资料

“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新四川”

主题教育活动宣讲提纲

梦是深藏在人们内心处最强烈的渴望,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动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坚定走在中国道路上,以中国精神为动力,以全民族的团结力量为支撑来实现复兴的渴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生出彩机会的渴望,正是中国梦最富生命力的构成。无数追梦的中华女儿的努力,塑造出我们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精神特质。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进行永不懈怠、艰苦卓绝的奋斗!

一、提出“中国梦”的背景

中国梦不是一时的政治口号或政治标榜。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大家知道,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曾经一直以领先的态势傲视于世界民族之林。直到明朝的中后期,特别是在清朝的晚期,也就是在十九世纪的40年代,西方列强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了中国的大门,古代曾经强盛的封建帝国进入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国家贫弱了,民族衰落了。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压和民族屈辱,“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就成为中国近现代史开篇的主题,并贯穿以后至今170余年的整个中国

近现代历史,进而成为衡量一切阶级、政党、组织先进与否,所选择的道路是否正确的恒定标准。

正如前面所谈到的,在寻找中国出路的各个阶级、集团以及群体中有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的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特别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了中国历史的政治舞台,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真正站了起来,通过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改造和社会建设实践,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和历史任务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新中国成立不久,1954年在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64年,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197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十年“文革”的严重破坏以后,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经验与教训,为保证和加速中国现代化的建设,

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伟大探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实现中国梦的新的长征。

二、“中国梦”的内涵

2012年11月29日,党的十八大新当选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进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过程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首次阐述了“中国梦”。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进一步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认真研读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发现,这两次讲话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对中国梦的内涵、性质、实现标志、实现路径等阐述的十分透彻。

(一)中国梦的涵义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用这样的内涵来概括中国梦,实际上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因为,在这一内涵的概括中,将“人民幸福”作为核心概念纳入了中国梦的要素,首先是将中国梦提升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目前,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再仅仅以增长速度、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趋势。同时,以“人民幸福”作为宗旨,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并以此为依据,这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

(二)中国梦的内在逻辑

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内涵的概括中,三者具有统一严谨的内在逻辑。首先,国家富强。国家是一个享有法定权利的治理单元,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民族是通过国家机器来实现内部和外部治理的。国家富强是和国家贫弱相对的。同时“富强”是一个比较级,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的。“富”是指国家的财富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强”从历史上看,是指国防力量,“强”是以“富”为基础,正所谓“富国强兵”,这是硬实力。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还应包括软实力,即文化的力量。

第二,民族振兴。与国家不同,民族是一个族群的概念。民族振兴是与国家从不同层面讲的。民族振兴是与国家强盛相联系的。从历史上看,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贫弱了,民族也就衰落了。从1840年开始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民族也就衰落了。当然这里的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另外民族的振兴还有一个特指的涵义,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根基,也是民族振兴的终极标志。因为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底蕴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可能持久地赢得别国的尊重。没有强大文化的国家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篇二:中国梦学习材料(一)

“中国梦”学习材料

----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主题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翻印

一、习近平九提中国梦

“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这是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1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自己的就任宣言。 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0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二、中国梦的时代解读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习近平称。也正因如此,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对每位中华儿女,都有殷切的期望和嘱托。他还用了“三个必须”来指明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 1

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三、中国梦的时代特征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

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四、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

2012年11月中共新一届领导集体上任以来,“中国梦”一词正式进入官方词汇并迅速走红。 所谓“共同支点”,首先应考察梦想的动力源。既然是一个梦想,那么它必然是关乎人们尚未实现但又在努力争取实现的事情,并由此催生强烈的奋斗动机和动力。

2

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是强烈而迫切的,这也从宏观角度有力解释了为什么实行改革开放才33年的中国,却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进步。

“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

在三大动力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中国梦”的众志成城。

五、中国梦的富强三部曲

20世纪下半叶,中国能否发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能否找到摆脱绝对贫困、摆脱极端落后的面貌,实现小康水平、小康社会、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之路,历史给予回答:到2011年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0.48%,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显示了中国先衰落后崛起、先挨打后自强的历史轨迹,也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想”奠定了历史的大台阶。

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警示与内涵

对近现代中华儿女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仅是一句豪言壮语,而是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这就是让国家更强盛、人民更幸福,中华民族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国家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民族不复兴,就无颜担当龙的传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还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到本世纪中叶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强国才能富民,国强是民富最根本的安全保障,民富则是国强的内生动力。没有人民富裕,发展就不算成功;没有人民幸福,复兴就不算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我们的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进一步说,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富裕、更有尊严的生活,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七、 “中国梦”的根本保障:实干兴邦

3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邓小平同志曾讲过,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道理,不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只能停留在梦中。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八、中国梦的影响意义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欺凌,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但“中国梦”在无数矢志于民族复兴的仁人志士心中从未泯灭过。梦想不灭,希望永在。“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竭动力,牵引着中国砥砺前行的脚步。“五四”运动以来,汇聚了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中国共产党,率先破解了“中国梦”的密码,找到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波澜壮阔的铸梦世纪工程大幕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推进,“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全面激活,“风景这边独好”的“中国故事”精彩呈现,中国人民从未像今天这样离伟大的“中国梦”如此之近。中国的发展必将影响着亚洲乃至世界。

“中国梦”为探索人类文明多样化发展道路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一条康庄大道,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华民族的“人间正道”。中国既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又在推动世界经济摆脱危机、走出低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实现“中国梦”也是世界的重大“利好”。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已经与国际社会互利共赢和平发展的崭新实践,为人类社会向更高级的文明形式演进提供了新范式。

4

篇三:中国梦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实现伟大中国梦

―――心得体会

习近平主席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

深情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实现中国梦,也是实现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就要“要牢记人民政府前有‘人民’两字”,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当前,全国各地正逐步启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为紧迫任务的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群众得实惠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放下架子,撇下面子,扎下身子,深入到群众中听民声、集民意、解民忧,让广大老百姓深切感受到新变化、新实惠。

实现中国梦,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有一副对联说:“得一官

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上联是说,担任了一个官职,不能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不要以为当了官就可以高高在上,也不要说当个普通干部左右不了大局,起不了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得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下联则是说,为官者吃的、穿的、领的薪俸全是纳税人的钱,不要认为当了官就可以为所欲为、欺负百姓,要知道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这些朴实却深刻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却抛之脑后。四川省某县的一位交警说:“其他人我不管,我只管领导的安全,我只为领导服务!”这样的雷言雷语一经媒体披露,立刻引来一片哗然。显然,这样的干部缺乏爱民、亲民之心,没有把群众的所

需所求放在心上,把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抛之脑后。如此欺下媚上的干部如何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与信任,又有什么资格顶着鲜艳的国徽为民办事。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多做顺民心、惠民生之事,不行逆民意、损民利之举,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实现中国梦,就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路线。只有坚持了这一群众路线,才是真正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本属性和特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心系群众,同人民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很多人都读过:“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在战争年代,在那种艰苦卓绝的条件下,是延安人民用小米粥、南瓜汤养育了人民军队,而人民军队是以小米加步枪,赶走了日本侵略者,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势力,建立了新中国,让亿万中国人真正当家作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人民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则意味着丧失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下基层、办实事、解民忧、促发展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赢得群众一片喝彩,然而还有少数机关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少数党员干部还存在大局意识不强、责任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强、效率意识不强、荣誉意识不强等深层次问题。说到底,是缺乏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对

党高度负责的态度。要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更多的目光和焦点聚集到推动科学发展、关心民生疾苦上,用解民忧、促发展来锤炼作风、品格,用为民办事、为民谋利的实效彰显党和政府的决心,不断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现中国梦,就要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水平。当前,世情、国情、民

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群众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加强烈,对党和政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为民服务水平的前提是要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只有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加强干部与群众的良性互动,各项决策才能得到顺利实施,各项事业才会兴旺发达。相反,失去群众信任,就如同按着牛头喝水,好心办不成好事,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同样会让群众非议。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要深入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自身存在的具体问题,把群众当亲人和老师,多倾听群众的心声,密切干群关系,消除干群隔膜,使各项决策更具科学性;要治病救人,对反映有问题的干部要教育提醒,对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多攻改革之坚、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变化,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公正廉明、公道正派、公开办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营造出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学习中国梦专题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95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