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就业工作总结

时间:2016-09-17 18:07:03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基本人数

化学工程学院2015年共有毕业生998人,其中本科生618人,专科生380人。

(二)毕业生就业情况

我院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43%,高于省、校的平均水平;其中本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专科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8.86%。

(三)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分类

我院2015届毕业生签约的就业单位性质主要是民营企业762人,占76.35%;国有企业145人,占14.53%;党政事业单位10人,占1%;专插本41人,占4.11%,考研人数40人,占4%。其中,我校毕业生就业的国有企业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本科毕业生的升学高校主要有中国科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

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大学等,专科毕业生的升学高校主要有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院。

二、存在问题

我院2015年的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但是在这些光环的背后,我们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院的就业工作依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只有不断查找问题和工作难点,深刻认识问题的原因,才能找出对策,突破我院就业工作的瓶颈。

(一)虽然学院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发动和宣传,“就业工作,人人有责”理念已成为师生共识,但是我院在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观念方面的细节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重视。

1、个别教职工对“就业工作,人人有责”的观念理解还不够深刻,特别是个别专业老师存在着一种观念认为只需要专心于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则事不关己,对学院的就业工作投入积极性仍待进一步

的提升。实际上,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学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检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关系到我院全体毕业学生的切身利益,与我院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是一项影响学院和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性工作。

2、某些毕业生就业观念太狭隘,定位不明确,在求职过程中过多关注眼前的薪资待遇,地域以及企业性质,忽略了岗位和企业的发展空间,造成某些岗位和企业无人投简历、空缺现象严重。在针对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中发现,大部分毕业生意向就业的地域集中在广东省内,特别是省内发达地区。在调查的人群中,希望在广东省内工作的人占51%,愿意到外省工作的人只有13.1%,愿意到西部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0.45%。另外,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的意向分布也严重失调。在调查的人群中,最希望到国有企业工作的人占62.6%,最希望到政府部门工作的人占21.3%,把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排在意向首位的分别是6.1%和8.5%,首选自主创业的占

1.1%,首选私、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更加少,只有0.4%,大部分毕业生把私、民营企业排在意向单位的倒数位置,多数原因是认为私、民营企业不稳定的因素太多。

3、毕业生就业诚信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虽然我院领导一直非常重视,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中多次强调加强就业诚信教育,但由于毕业生基数大,2015年我院毕业生违约人数在学校比例中仍比较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试着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从学生角度分析主观原因,有些毕业生不仅出现一次毁约行为,还出现了二次,甚至三次,

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在找工作过程中确实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定位,存在骑驴找马心理,在就业压力下,就先签订一份工作以防万一,等有更好的机会时再换;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一开始对公司情况了解不够,等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与自己的目标相差甚远,选择终止协议。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也有原因导致毕业生违约行为,有一部分用人单位签约行为仓促,不给学生充分时间了解公司和与家人商讨,对公司自身情况和工作环境及福利待遇的介绍含糊不清,特别是在一些大型招聘会场上混杂了一些不诚信的用人单位。

(二)我院对就业工作的投入仍有所欠缺,这包括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投入、就业资金的投入、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投入。

1、我院学生人数位居全校首位,学生的人数和个性的多样性对我院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更细、更高的要求,我院应重视加强对就业工作专职辅导员以及其他辅导员的培训,比如就业指导课统一备课,有效指导学生就业和离校办理的相关手续。同时动员全院教职工重视就业指导工作,把就业指导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逐渐形成我院就业指导服务的梯度队伍,提高我院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其次,逐步强化就业指导教育的深度,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上,逐步实现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从三个层面系统有序地开展教育和指导:第一个层面是开展成才教育指导,结合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教育,树立

良好学风,打好专业基础,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锻炼各方面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就业创造基本条件;第二个层面是进行择业理念指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与事业意识,为择业做好心理准备;第三个层面是进行求职素质和技巧指导,为就业做最后冲刺。

2、我院一直秉着专款专用的原则,在就业经费的投入使用中尽量做到合理、科学。由于我院接待用人单位的任务繁重,大部分就业经费都用于接待事务上,在就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我院在开创毕业生思想教育品牌活动方面受到了限制。另外,我院在“双困生”的求职资金补助方面的政策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部分“双困生”正因为没有求职路费而放弃了很多外出面试机会。

3、老师缺乏与毕业生沟通联系。由于教师忙于教学科研工作,辅导员忙于日常繁琐工作,与学生沟通互动较少,学生与老师没有较深的感情基础,毕业后对母校和老师感情淡薄。在跟踪就业信息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棘手的问题是:有些学生很反感母校,反感老师,每次打电话跟踪就业信息时,他们看到茂名电话不接电话,或者关机,发信息也不回。更有甚者,对工作人员恶言恶语,“我就业了,就是不告诉你!”、“我在家搬砖头!”、“你以后不要打电话来骚扰我了”诸如此类现象。

化学工程学院 2015年11月26日

篇二: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2011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下,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下,在各系部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各项工作进行顺利,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我院2011年就业工作简述如下:

一、毕业生基本情况

1、基本数据

我院2011届毕业生共有35个专业1973人。计算机网络技术(北大青鸟网络工程师)73人;电脑艺术设计27人;电气自动化技术70人;电子商务44人;动物医学14人;工程测量技术36人;广告设计与制作32人;会计(注册会计师)85;会计电算化38人;机电一体化技术221人;金融保险18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21人;旅游管理25人;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62人;汽车电子技术25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33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126人;软件技术17人;商务日语212人;商务英语40人;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23人;生物技术及应用39人;生物制药技术142人;食品加工技术42;物流管理60人;畜牧兽医46人;畜牧兽医(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17人;畜牧兽医(饲料与动物营养)14人;应用俄语78人;园林工程技术85人;园林技术(园林花卉)54人;园艺技术37人;植物保护52人;作物生产技术65人。截止到2011年8月1日我院2011年毕业生签订协议并落实就业单位的1874人(含出国77人,专升本63人、预征入伍88人),签约率为95%。

2、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我院2011届毕业生分布在全国14个省31个市和2个自治区,在省内就业的有1420人,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72%;环渤海地区(辽宁省、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等)共接收我校毕业生410人,占21%;长、珠三角地区(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等)共接收我校毕业生14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0.07%。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地域分布来看,2011年我院毕业生就业地域范围比较广泛;从就业层次看:出国的占0.04%,升学的占0.03%;从就业单位的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更加合理,各个行业都有分布。

二、主要工作情况

学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学院的整体工作部署。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学院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当作践行“三个代表”的实际步骤来抓,当作提高我院办学层次和办学效益的大事来抓,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和招生工作放到一样位置来抓。2008年,经学院党委会研究决定,真正落实院系二级就业管理,这一做法在全省高校中走在了前面。二是投入到位。为更好地发挥就业的作用,加大毕业生就业工作力度,学院在实践中加强人、财、物的投入,学院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充足的就业经费,并逐年递增,有效的保障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进行。这也正是我院就业工作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学院为2011届毕业生投入就业经费35万元。三是工作到位。学院就业部门和各系部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工作人员,就业工作起步早、有计划、做得细、抓得实,本着对学院和毕业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2011年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满腔热情、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就业和择业是大学生重要人生转折,是他们迈向社会的关键阶段。我们就业部门为毕业生提供了真诚关怀、科学指导、周到服务,切实帮助他们迈好人生关键一步。一是贴近学生实际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把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创业教育、毕业教育作为加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多渠道了解毕业生的思想状况,针对毕业生思想上和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教育和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5]18号)文件精神,开展“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主题教育”活动。动员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开辟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市场,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和“预征入伍”的宣传组织工作。支持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采取灵活形式就业,鼓励毕业生走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成才之路。引导毕业生参加“预征入伍”报名和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就业思想。二是提供周到细致的就业指导。千方百计收集就业信息,努力开拓就业空间;让所有的毕业生都了解国家关于毕业生的各项政策;了解每个毕业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设身处地地帮助毕业生尽

量达成他们的就业愿望。三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困难群体(女生)就业。以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对那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部分女生、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格外的关心帮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2、抓好两个市场,搞好两个服务,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认真抓好校内校外两个就业市场,即在学校内形成请进来的用人市场,在校外市场,能够积极走出去,通过短短几年的努力,我院毕业生就业单位已遍布全国,学院知名度也随之逐年上升,很多用人单位主动到学院选用人才,供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有了进一步增加;同时搞好两个服务,热情接待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为用人单位服务,为学生服务。积极构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交流的平台,并建立就业基地,使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

3、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多方搜集需求信息

2010年10月,为了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状况,更密切的联系用人单位、更详细的了解社会需要哪些能力的人才,我们向600余家用人单位发了“2011届毕业生资源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调查表”。11月学院党委书记杭玉臣、院长李东阳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果断决策,派出9人到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北京、大连、沈阳、长春、吉林、天津、满洲里等地走访联系就业单位,城市涵盖全国10省20多个市,带回有效岗位信息5000余个。

4、召开供需洽谈会,搭建就业平台

今年,我院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真正选择合适自己的岗位,就业科和学院各系部就业工作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双选会开到班级,有针对性的邀请相关企业,让学生和企业面对面接触,把学生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统一起来,也为我院的教学查找了不足,真正的为学生着想。在这一年中有毕业生需求的用人单位325家,其中183家单位到现场招聘(53家省外单位),包括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杭州、浙江慈溪、宁波、湖南省、东莞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秦皇岛市、青岛、威海、大连市、沈阳市、长春市、哈尔滨等、佳木斯企业,专业方向基本涵盖了我院所有专业门类,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

采用请进班级的双选会呈现出用人单位和提供的岗位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用人单位的层次和类型更加全面以及签约收效显著等三个特点。双选会上,许多

用人单位现场选中了满意的毕业生并果断签约;许多用人单位对初步达成意向的毕业生当即安排了面试,并与通过考核的毕业生当场签约。据统计,有近80%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或达成了签约意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为了把企业请进来,招生就业处和各系部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积极多渠道邀请用人单位到班级进行供需双选;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连续开设多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应聘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认真总结往届洽谈会的成功经验,并认真听取用人单位对双选会筹备工作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我院2011届毕业生供需双选会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5、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招聘会

除组织好本院的供需见面活动之外,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其他兄弟学校(东北农大、八一农大、鸡西大学、佳大等)和哈尔滨人才中心、佳木斯市人才中心等省内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招聘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人才市场中激烈的竞争气氛,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素质、仪表等全方位考核的现实。有针对性的参加有关招聘会,既能增加就业机会,又有利于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今年全年共组织带领学生参加省内招聘会15场(次)。

6、加强信息服务,搭建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规范化、规模化、网络化已经是必由之路。我院在组织举办就业讲座、专题报告、咨询活动等就业指导活动的同时,注重发挥网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我们已经和全国规模较大的就业网站“百大网”联合建成了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网,设立了就业指导专栏,在网上进行毕业生的宣传和推广,及时发布学院的就业广告、资讯、现场招聘通知、企业招聘信息,从而建立低成本、高效率、信息化服务的人才就业新平台。另外我们还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网上招聘活动,与用人单位通过“远程可视系统”进行网上交流、网上面试、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7、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制度,广泛收集毕业生信息反馈与社会评价

学校是为社会、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所以要不断根据社会需要和要求,培养适销对路人合格人才。毕业生就业作为学校与社会的“结合部”,对学校确定办

学规模、制定招生计划、调整层次结构、完善课程设置、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具有其他信息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2011年我们向300余家有我院毕业生的企业发出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 内容涵盖对我校毕业生的称职状况的调查和对学院教学及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就业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从而调整学院所设学科、专业和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院的办学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紧跟经济、社会和教育市场的发展形势,同时把优秀毕业生的经验带回学院,开阔在校生的眼界,为提高在校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打下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由于我院很多专业社会需求较为旺盛 ,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希望好中选优,迟迟不肯签约。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3、毕业生有违约的情况。

在就业工作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到私营企业、合资企业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毕业生与这些单位的纠纷问题也日趋增多,这显然是不同于统包统分模式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校在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指导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的加强。

4、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需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抓住机会,及早决断;全面撒网,重点抓鱼;高也成,低也就;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唯专业,适时转向;基层天地宽,就业有空间;自主创业苦,其乐也融融;淡化精英意识,接受社会选择。

5、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6、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7、个别学生过分自卑,惧怕就业。

篇三:就业工作总结

人文学院2013年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 2013年,在学校党委和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人文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圆满完成学生就业工作。现将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 我院2013届毕业生总体情况

2013年,我院共有毕业生158人。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2人,社会工作专业28人,公共事业管理(文秘)专业98人。截止2014年1月,我院共联系20家用人单位来我校参加双选会、为12家用人单位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共计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招聘岗位二百余个。我院2013届毕业生总协议就业率为99.37%,全校排名第一。其中录用村官5人、考取研究生2人、苏北计划西部计划1人。

二. 我院就业工作的主要做法

1、 工作责任明确、派遣耐心细致——让学校满意

我院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就业工作,一直将其作为学院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在定期研究我省有关学生就业工作文件、分析就业形势、确定工作方针、部署就业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工作计划。明确要求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来充分认识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全员参与工程,是“一把手”工程,要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一项全局性工作来抓。党政联席会4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布置就业工作,院分管领导7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就业工作,及时掌握学生的就业动态,根据实际对就业工作做出调整。早在2009年我们修订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强调了就业工作在我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就业工作和专业学科建设的关系。2012年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为由张元华、华学成共同担任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由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指导毕业生就业的制度,加强了就业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几年来,该《意见》已成为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确保了我院就业工作指导思想的高度统一和工作的有效延续。

在毕业生离校的最后阶段,我们做到耐心、深入、细致的完成毕业生的派遣工作,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作用,严谨办理毕业生的档案装寄,就业单位及毕业生信息核对,派遣证及派遣费的发放等离校工作,努力做到按时保质保量,使毕业生能够满意离校。我院毕业生离校期间,秩序井然,无一例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2、全程就业指导、调整就业心态——让学生满意

继续深入开展大学生涯导航工程活动,通过组织专题辅导报告、举办“大学生学(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大奖赛”,填写“大学生生涯导航手册”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具备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理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后金融危机时期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在特殊的形势下,不少学生产生了心理失衡,有悲观的,也有盲目乐观的。针对这种情况,我

们进行就业情况摸底,及时平衡学生就业心态。对那些立志考研或考公务员的同学,学院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学习、生活条件,多方联系学校的有关领导、职能部门、兄弟学院,克服困难专门商借,安排了考研教室,为学生考研、考公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的个人能力,采取个别谈话等形式,帮助他们找准自己的位置,平衡就业心态。

另一方面,学院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指导专栏、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全面细致的指导。邀请校友回校作创业励志报告,邀请专家教授作成长成才报告,邀请知名企业老总做教育指导报告。学院还通过召开学生大会、主题班会以及对个别学生谈心等方式,介绍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政策和方针,让每一位毕业生知晓与当年的就业情况有关的信息,改善部分毕业生对就业形势缺乏正确认识的现状,使每个毕业生做到居安思危。2013年,我院为毕业生开设专场就业指导讲座4次。由于我们实施了全程就业指导,充分重视对学生就业思想、就业形势和就业能力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对学生求职面试的方式和技巧进行适时而正确的指导,我院的就业工作进步显著,取得较高就业率。

3、 通畅信息渠道、搭建校企桥梁——让用人单位满意

在新形势下我院主动出击,不断开拓新市场。依据有关文件精神,学院领导班子利用各种机会、场合,调动全院教职员工,发挥他们在相关专业、行业的影响力,向有关单位推荐毕业生。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与他们取得多方位联系,通过校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宣传、推荐工作。2013年,学院共邀请了20家单位来校参加双选会、12家用人单位来校举办专场招聘会,并在原有16家固定就业基地的基础上新增就业基地1个,进一步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同时在2013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注重企业回访工作。通过回访一方面了解毕业生该企业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更准确的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双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推荐、建议工作,使招聘单位和学生都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并提高了招聘单位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满意度。

为确保信息的畅通,我院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有专人浏览校招生就业网公布的毕业生详细信息,同时利用教职工个人社会

关系,全方位、多渠道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开展就业宣传工作,并通过飞信等方式及时向毕业生传达,将有关就业政策及相关规定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2013年,我院为毕业生公布需求岗位数二百多个。同时,对于在外实习的毕业生,我们也通过网络、电话等可行渠道在第一时间内将就业信息传递给他们,既使实习生的就业工作不受影响,又保证其实习工作顺利进行。

4、 注重人文关怀、关注“双困”家庭——让家长满意

学院针对不同毕业生的面试、就业协议签署等工作开展个性化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工作,提高录用率。注重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帮助促成就业意向。对于那些因就业能力低、成绩不理想,特别是那些在就业过程中信心不足、与多家用人单位有过面试而未被录用的同学,学院及时跟踪,在帮助减缓他们的就业心理压力,树立必胜的信心的同时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做好协调工作,真正关心和帮助他们落实工作。

三、存在的一些问题

1、毕业生就业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虽然全院上下积极开展市场调查、及时掌握个人信息,力争将我院毕业生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位。但就业的困难依然存在,不少毕业生对此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特别是准备升学的同学对面对考研的困难仍准备不足,一旦落榜就不适应,再去谋职就很困难,很容易丧失就业机会。部分同学不能客观的看待就业单位的性质、规模,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仍会是一个不变的主题。

2、就业指导还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合理,力量分散的情况。部分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的就业指导工作观念、技术、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3、部分老师对待就业指导工作在思想上仍未足够重视。在部分老师中还存在认为学生就业工作就是学工人员的事情,与教学无关的想法,需要学院进一步动员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四、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思路和举措。

1、坚持生涯规划指导与创业创新教育相耦合。

2、提升就业服务的水平与质量,扩大就业信息收集、整理、发布渠道,加强就业信息甄别、筛选,加强校园招聘管理,提高就业信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就 业教育和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提高求职信、个人简历等求职材料的撰写能力,加强求职笔试、面试的能力和技巧训练。创新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讲座、报告会等,提升就业指导和教育的效果。

成绩属于过去,关键还要把握未来。在2014年的就业工作中,我们学院将坚定不移的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继续坚持过去工作中形成和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探索更加贴近学生、更加高效实务的工作方法,在确保就业率领先的前提下,狠抓就业质量,通过不懈的努力,不断提升同学们的就业满意度。

人文学院

2014年2月28日


就业工作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57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