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八一建军节由来

时间:2016-09-16 15:03:0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篇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它来源于中国国内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的新时期,标志着中国新型的人民军队的诞生。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八月一日 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建军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集中开展 ?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 的活动,纪念人民军队的诞生。

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保存下来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同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个决定。从此,?八一?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很少有人知道,?八一?建军节诞生于半个多世纪前的1933年;她的第一个节日庆祝活动,是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举行的。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了《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纪念1927年8月1日的南昌暴动,已确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的日子。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确定“八一”为红军成立纪念日

1933年6月30日,项英发布命令:“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中国工农红军在历年的艰苦战争中,打败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历次进攻,根本动摇了帝国主义、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已成了革命高涨的基本杠杆之一,成了中国劳苦群众革命斗争的组织者,是彻底进行民族革命战争的主力。本委会为纪

念南昌暴动与红军成立,特决定自1933年起,每年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7月11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了这项决定。

这个命令,是党和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项英重视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体现,是他为人民军队办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好事。从那以后,“八一”就成为红军和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以至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成为人民军队进行光荣传统教育、地方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的重要日子。

决定颁发红星奖章

同年7月9日,项英发布命令,决定对指挥革命战争有特殊功绩的红军将领,按其功绩的等次发给红星奖章。这一决定,也获得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批准。按照这一命令,在当年“八一”建军节时,对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

授予一等红星奖章,对陈毅、张云逸等34人授予二等红星奖章,对王震等53人授予三等红星奖章。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只在当年和次年“八一”建军节时对红军总部和中央苏区的红军将领颁发过两次。

项英确定颁发红星奖章,是对红军将领功绩的肯定,是人民军队奖励制度的良好开端,对红军指战员有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主持首次“八一”阅兵典礼

同年8月1日,在中华苏维埃首都——江西瑞金,举行了红军首次盛大阅兵典礼,以纪念红军成立6周年。鉴于时值盛夏酷暑,同时为避免国民党军队飞机空袭,项英决定阅兵典礼在黎明前举行。当年8月4日《红色中华》报写道:阅兵首长为“中革军委的阅兵员”;受阅部队为中央警卫师

(又称工人师,这支队伍以工人为主组成)和红军学校的学员;出席的有“党、团、政府、工会”领导人,包括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陈云等,还有各界代表。

凌晨4时,阅兵典礼正式开始。数千支火把,将作为检阅地的炮兵射击场照得通明。项英作为军委阅兵员骑马通过长600米的行列后,登上阅兵台,带领红军指战员庄严地朗读红军誓词。

最后是分列式。受阅部队抬着大炮,扛着机关枪等武器,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阅兵台。博古、毛泽东、项英、陈云等领导人向受阅指战员招手致意,祝愿红军不断发展壮大,夺取更大的胜利。

篇三: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每年8月1日就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当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第一个“八一”纪念活动。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的来历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在南京和武汉发动“清共”行动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利用共产党掌握和影响下的国民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指派周恩来为起义领导机关前敌委员会书记。

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指挥各路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党军队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战,歼敌3000余人,缴获枪支5000余支,子弹100万余发,大炮数门,占领了南昌城。当天上午,在南昌举行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通过了《中央委员宣言》,成立了由宋庆龄、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25人组成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八一起义宣言》等文件,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和政纲。同时对起义部队进行了整编,仍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番号,以贺龙兼代总指挥。因敌以重兵进攻南昌,中共前委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预定计划,起义部队于8月3日至6日先后撤离南昌,挥师南下,取道临川、宜黄、广昌,直奔广东潮汕地区。

起义部队在江西瑞金、会昌打垮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堵截,然后经过福建的长汀、上杭和广东的大浦,于9月下旬占领了潮州、汕头,主力部队经揭阳向汤坑西进。10月初,西进部队和留守潮汕的部队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起义部队大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突围到了海陆丰,与当地的农民武装会合;另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经赣南、粤北转入湘南,开展游击战争。1928年1月在湘南地方党组织和农民武装的配合下,在宜章举行了“年关起义”。由于遭到优势敌军的“协剿”,起义部队和农民武装撤出湘南,于同年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组成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

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一建军节发扬光大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演讲稿

我们是驻“古田会议”遗址所在地的部队,新世纪之初站在这块土地上,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80年光辉历程,部队官兵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始终坚持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指挥,这已成为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但也要看到,当前个别官兵由于受“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观点的影响,在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原则问题上,仍存有一些模糊认识,亟待予以澄清。为此,应组织部队官兵结合纪念建党80周年的学习,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认识。

一、时代环境变了,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始终不能变

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始终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从“古田会议” 铸就了我军这一军魂始,我军就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一再以雄辩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这一真理。1929年6月,由于红四军党内人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在闽西上杭县古田村曙光小学胜利召开。大会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重新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一致讨论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批判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明确规定了红军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并发展了1927年9月“三湾改编”时所确立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一切工作经党的讨论和决议后再执行,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班排设立党小组、营团设立党委,要求加强思想领导,对党员作正确路线的教育等。古田会议从思想上确立党的观念、组织上确立党的领导制度两个方面,奠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础。在这之后二十年,从古田到遵义,到延安,再到西柏坡,最终到北京,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才能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作指导,从而战胜重重困难,最终夺取了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回顾建党80年的光辉历史,我军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最根本的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现在,时代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始终是中心。但是,军队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工具这一性质丝毫没有改变。江泽民同志指出:“一支强大的军队,一个巩固的国防,始终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后盾,是国家政权巩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宁的可靠保障。”纵观世界,天下并不太平,“台独”分裂势力日益猖獗,国内外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千方百计相互勾结,利用人权、民主、宗教、民族和领土等问题,采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手段,竭力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妄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加紧对我军进行渗透活动,并大肆宣扬所谓“军队非党化”、“军队非政治化”等谬论,企图挑拨和分裂军队同党的关系,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不讲政治,在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迷失正确方向,以彻底改变我军的无产阶级性质。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认清其反动实质和目的,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观念,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制度,并在新形势下有所发展,永远做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可靠工具。

二、所处地位变了,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永远不能变

我军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从建军初始,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不仅在为人民打江山的民主革命时期如此,在夺取全国政权、成为执政党后,我军仍然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的这一宗旨、本色和作风。这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党的“三个代表”的先进性和党永远指挥枪的原则,决定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能变。尽管党在执政前后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军队始终是党的、人民的军队,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后,又始终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军队、人民、社会主义是完全一致的,而不是对立的。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正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是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所以,邓小平同志生前曾反复嘱托:“ 我们的军队始终要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

而“军队国家化”的谬论,完全割裂了阶级、政党、国家、军队及人民之间的本质联系,用虚伪的“军队国家化”,造成军队超脱任何党派、代表“全民” 利益的假象,掩盖其资产阶级军队的阶级实质。事实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无论哪个政党上台,其领袖都身兼武装部队最高负责人,首先要抓军队以维护巩固其统治,都掩盖不住其不代表人民、只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本质。他们极力鼓吹在中国也要搞“军队国家化”,其用心:一是为了取消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变我军的根本性质;二是从改变我军根本性质入手,进而改变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企图通过取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党失去自己的武装力量,失去与敌对势力斗争的坚强工具,进而使人民民主专政失去坚强支柱;三是为了改变我国的经济基础,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彻底背离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出现,革命前辈和无数先烈流血牺牲所换来的胜利果实就会毁于一旦,祖国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就会化为泡影,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就会得而复失,人民军队的性质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三、发展市场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党指挥枪”的原则永远不能变

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性成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已进入到解决深层次矛盾问题的战略决胜阶段。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全军官兵坚定地拥护和支持改革,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然而,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过程,始终充满了矛盾、困难甚至风险。市场经济自身的负面效应,与种种腐朽思想文化交织在一起,对官兵思想道德具有很大的侵蚀作用。我军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安全保证的历史重任,要实现“打得赢”、“不变质”的重大使命,我军官兵要从根本上坚定对改革的信念,正确对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积极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就必须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以党的目标为目标,以党的任务为任务,用正确的思想和党的路线、纲领教育部队官兵,坚持“ 党指挥枪”的原则,使我军永远置身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决不能以市场经济要遵循价值规律和商品交换原则为由,助长人际交往中的功利化、庸俗化倾向,削弱以至取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更不能曲解改革开放而放弃我军长期坚持的政治优势,放松军队的思想政治建设。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是经过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唯一正确的政治制度。历史事实证明,在中国走西方国家的民主议会制道路是行不通的。前苏联和东欧一

些国家放弃党对军队的领导,盲目走西方民主制道路而导致亡党亡国亡军的教训,一定要认真记取。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军一定能够发扬光大永远不变的军魂,不断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从井冈星火到长征风雨,从驱逐日寇到逐鹿中原,从抗美援朝到保疆守边,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支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究竟是什么造就了这支军队历经考

验、战无不胜?又究竟是什

么使她成为“革命的依托、

民族的希望”?

80年历史,一幅壮丽画

卷。画卷上书写着这样几句

不朽的铭文———听党指

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

这是人民军队光辉历史的

最基本经验,这是人民军队在血与火中孕育的光荣传统,这是人民军队创造不朽传奇的精神根源。

听党指挥——永远不变的军魂

国有国魂,军有军魂。80年光辉历程,人民军队从手持步枪、大刀、梭镖的队伍,发展成今天这样强大的阵容,靠的是什么?听党指挥,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80年建军史的基本经验和必然结论,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事实上,红军刚诞生时,一些人受旧军队的影响,存在自由散漫、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和军阀习气,缺乏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贺龙元帅曾这样形容:“那时候的军队,就像抓在手里的一把豆子,手一松就会散掉。”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古田会议,确立“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三大制度,历经反复探索,终于建立起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也使我军成长为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长征取得了胜利?1935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出这样的回答:“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在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中,遍布全军的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保证了党的政治路线和作战方针在部队的贯彻落实。 “只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红军就能打胜仗”,老红军方国安这句朴实的结论,揭示了支撑红军在重重困境中一往无前的精神动力。党的绝对领导,正是红军创造长征这一人类战争史上伟大奇迹的根本原由。

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军队的先进性,党的前途决定了军队的前途。历史告诉我们两个基本事实:无论形势怎样复杂险恶,从来没有一支成建制的部队被敌人拉过去;无论野心家、阴谋家多么狡猾,从来没有一个人能够利用军队实现个人阴谋。张国焘投奔国民党时连一个警卫员也没能带走。

这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的胜利。

信念一旦根植于心田,就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就是凭着坚定的信念,人民军队成长为一支势不可挡的钢铁劲旅。无论是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在敌后战场,还是后来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较量,抑或是再后来与美国兵厮杀在抗美援朝战场,党的领导,始终是这支军队越打越大、越战越强的最主要原因。服务人民——矢志不渝的宗旨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一位红军老兵因公殉职。3天之后,毛泽东亲自参加了张思德的追悼会,站在一个土墩上,发表了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


八一建军节由来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419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付费后即可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号 p00852-1 长按微信号可复制 便于您搜索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