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双师型教师是什么意思

时间:2016-09-11 11:29:2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双师型教师必要性(2)

浅谈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蔡戈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从化分校广东广州 510900)

摘要:“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有教师的职业素质,又有其他行业的素质。作为开放大学(前身为广播电视大学),无论从教师角色转换,还是从我国职业现状,或是从国外看,“双师型”队伍建设都很有必要性。培养“双师型”教师对开放大学的作用,体现在几个方面:“双师型”教师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是沟通学校招生与就业的桥梁、是推行学生“双证制”的实施中心。

关键词:双师型 教师 必要性重要性

开放大学教师,尤其是专业课骨干教师要“一专多能”,既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开放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开放大学的当务之急,必须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

对开放大学的“双师型”教师的定义,比中职学校应该具有更高的内涵,应该采用“双能+双职称"说,就是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通过国家统一考试取得本专业的中级职称。 例如: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就是即能上好

会计专业课,又能指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实操;既有讲师或以上职称,又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中级职称的教师。

二、开放大学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一)、从教师角色转换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学校教育的环境、职责和任务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种改变必须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角色必须向适应终生教育和创新育方向转变,即由书本的知识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者;由知识的给予者转变为学习方法的传递者;由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理论和实践的因材施教者。一个老师既可以是专业理论的传递者,又可以是专业实践的指导者,这就要求开放大学教师要“一职多能”,向“双师型”教师角色转变。例如,电大会计专科和本科专业都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实操》课程,部分专科(行政管理、物流、电子商务、学前教育等)开设《职业技能实操》课程,我校能够完满完成这些实操课程的教学任务,关键还是依靠“双师型”专业教师的配合。

(二)、从我国职业教育政策法规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双师型”教师的提出与其培养模式的逐步完善,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探讨的现实课题,这类教师的培养依据是什么,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早在前几年,国家教委就制定了一系列相应政策、法规,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技工学校教师职务试行条

例》、《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等,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及《职业教育法》的问世,成为“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的重要法源,奠定了“双师型”教师在高校的重要地位。其次,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使原有高等教育资源已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最后,农村职教中心培养实用性、应用型技术人才,及其所设专业和校企合作模式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与可操作性。

1999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00年教育部有关文件又指出“双师型”教师的基本条件。教育部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专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国家教育部职成教司副司长刘占出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曾明确提出到2010 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60%。

(三)、从我国职业教师现状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要保证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论扎实、善于创新、结构合理的“ 双师型” 师资队伍。但现实的情况是“ 双师型” 教师比例远远低于实际的需求。高职学校的存在与发展是基于经济发展对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但高职院校具备高技术素质的“ 双师型” 教师所占比重不足。据调查,我国高

职院校中“ 双师型” 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27%,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 50%以上。“ 双师型” 教师比例偏少是高职院校一大现状。通常学校普遍都存在着急需人才进不来、优秀人才留不住的情况。高职教师一旦具有较高学历、职称,掌握了工程实践知识,具备了工程应用能力,就成为较好企业和普通本科院校挖掘的对象。同时,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不同,也使得“ 双师型” 教师在高职教育学校向发达地区流动,从而造成了高职教育“ 双师型” 教师的严重流失和畸形流动,这是导致“ 双师型” 教师队伍严重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开放大学的地方学院普遍存在着专业理论教师不能指导实验实训,或者实训老师基础理论薄弱,不能讲授理论课的现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我曾对一个开放大学的地方学院(从化点)做个统计(见下表),“双师型”教师占本专业教师比在50%以下,与国家规定的比例60%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因此,作为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人才的开放大学,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符合国家规定比例的“双师型”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从国外高校看加强开放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徳国利用高校为职业学校培养教师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目前,德国45所高校的15个职教师资专业方向大约已有19000名在读学生,学制为8个学期,而且参加至少一年的实习工作。毕业生需要通过三个专业的国家考试(笔试和口试),毕业后还要做两年的实习教师,并且通过第2次国家考试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职校专业教师。

丹麦以发展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为主,主要机构是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对职教师资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了第三级职业教育、具备了专业技能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丹麦职教师资培训采取附加培训方式,即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为合格的职教师资。丹麦教育部要求新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学历背景和工作经验,在指定培训机构进行全日制的脱产学习,课程内容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课程结束并通过考核后将取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凭此资格可以上岗执教职业学校。

日本的“双师型”教师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是指具有技术专业(即机械、电工、家电维修等)和教育专业双学士学位的教师。他们主要在职业高中、专修学校、短期大学及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

篇二:双师型教师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专家教师的特征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许多国家都把职校教师素质纳入研究视野。起初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偏重理论水平的现象。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理念,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本文对中职学校双师型专家教师的特征进行论述。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

“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们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和理解。

1、“双职称型”

“双职称型”是指职校教师既拥有教师职称,又拥有其他(如工程、技师)职称,强调了教师的“两栖”功能,要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事实上,由于现阶段职称评审上的原因,教师与工程系列之间职称互评的问题,实际操作存在很大困难,同时拥有两种职称的情况很少见。

2、“双证型”

“双证型”是指职校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技术等级证。两种资格证书代表教师在两个行业中具有的基本资质,从形式上强调了重视实践,若仅满足拥有“双证”,会误导教师为拿证而拿证,忽视实际

能力培养,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达到“双师”素质上的要求。

3、“双证+双能力(素质)型”

“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而“双能力(素质)”是教师的内容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既具有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性匹配的职业。这种观点体现了“双师”的能力与素质的整体特性和整体效用。

4、“双来源型”

“双来源型”是指职校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学校的专任教师,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事业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这个定义不全面,如果专任教师不懂得生产技能,不了解现阶段生产的发展变化,就没有实用技能传授给学生;兼职教师不懂得教学方式方法,不知道怎样把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学生,就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

二、“双师型”教师特征

“双师型”教师的特征是明确的,教师应具有两种素质,指既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即教师素质)、又具有从事行业工作的实践技能(即行业素质)。既能像传统的“教师”那样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像企业中的“师傅”那样示范并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员。

(一)基本素质

“双师型”教师与所有教师一样,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1、教育科学素养

教育科学素养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教育理论,就能运用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在教育教学中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用必要的教育与教学技巧探讨职业教育,改进教育思想和方法。

2、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胜任本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组织与指导工作,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运用教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教研能力

能探索中职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撰写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承担综合课程开发工作,并编写课程教材(讲议),能主编所任课程的教学大纲,其研究成果能指导专业建设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4、高尚师德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良好的师德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是确立教师地位和威信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教师要具备高尚师德,爱岗敬业,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要具备正确的政治观点、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5、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

教师以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教师既精通所授学科的系统知识,了解专业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有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二) 职业素质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产物,是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因而“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拥有职业教育的特殊技能。

1、职业(行业)道德

“双师型”教师除具有一般教师的师德师貌外,还必须遵守职业(行业)道德。教师在行业中所表现的人际关系、职业意识、职业情感与职业行为都是学生效仿的对象,直接影响学生进入行业后的知、情、意、行,影响该行业的道德风貌。教师应拥有高尚的职业(行业)道德,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及职业素养。

2、专业实践技能

专业实践技能是“双师型”教师特有的内在素质。职业教育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并且能将行业职业知识、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

3、专业人才市场行情

要改变一个人的生活和命运,就要慎重对待职业选择。职业指导是职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求教师掌握与专业有关的人才市场情况,根据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教学,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帮助学生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激发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发展。教师要了解社会需要的人才规格和质量,确定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使职教课程紧跟岗位要求变化。

4、经济素养

经济素养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较为丰厚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观念,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5、社会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篇三:“双师型”教师不等于“双职称型”教师

龙源期刊网 .cn

“双师型”教师不等于“双职称型”教师

作者:林卫兵

来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年第01期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必须有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较好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保障。教育部最近公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我国第一次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制定的专业标准,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但中职学校如何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双师型”教师不应简单的理解为“双职称型”教师

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一种理解为“双师型”就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外一种技术职称,即简单的“职称+资格证书”,如:教师职称+医师(工程师、会计师、机械师等)。另一种理解为“双师型”就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即“教师职称+实践教学能力”。如果按第一种理解,把“双职称型”统称为“双师型”教师,那就容易产生不利影响,有些教师持有的技术职称(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根本不对口,而且有些证书是通过理论考试取得的,缺乏实践能力。如果按第二种理解,那实践教学能力怎么落实?又怎么去考核评价?事实上,在中职学校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是偏少的,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没有长期从事与所教专业和课程相关的岗位工作,没有实践动手能力,真正能够达到“双师型”水平的教师并不多。据调查,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只是简单的“职称+资格证书”,至于实践动手能力如何则无从考查。

由于历史原因,职业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是师范院校毕业生,这些教师受过较好的师范教育,但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备的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没有。从事教育工作后,大多数教师都在为教师系列中级、高级职称“奋斗”,而中级、高级职称的评定不包含实践动手能力,这样必然导致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忽视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包括已经评选上的一部分“双师型”教师动手实践能力也不强。一些学校教师紧张,教学任务繁重,校企合作不深入,因此,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实践比较困难,专业课教师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这一现象在2013年10月5日《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湖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已有结论:中职学生对教师队伍,特别是班主任队伍的整体评价较高,但对专业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评价较低。

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


双师型教师是什么意思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11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