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差别化考核工作总结

时间:2016-09-11 09:49:3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差异化考核工作实绩,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实行乡镇政绩差异化考核

保障县域经济科学化发展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是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富裕县从改革考核机制上着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原有对乡镇考核“一刀切”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了乡镇政绩差异化考核制度,对引导乡镇干部逐步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理念、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都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一、在考核对象上分区进行、同类竞争,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乡镇之间的平衡性

以往用一套考核体系评价所有乡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乡镇之间在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经济优势、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基础好的乡镇考核档次连年靠前,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乡镇很难进入政绩突出的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10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进行了系统调研,全面掌握了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地域特点等基本情况,召开了多个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将10个乡镇全部纳入“四区一带” (奶牛产业区、规

模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生态文化民俗旅游经济带)发展格局,进行分区考核、同类竞争、分别排序,尽可能地减少考核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

二、在考核内容上突出重点、分类设置,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领导班子的积极性

考核内容如果不分乡情差别,不分主次进行统一设置,容易导致一些乡镇脱离本地实际,片面地就目标而制定目标,就任务而落实任务,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攻方向不明确。为此,我们在设置考核内容时,既注重围绕全县的重点工作,也充分考虑了乡镇的不同特点,又尽量兼顾了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一是在整体内容摆布上,突出了经济建设这个重点,把财源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农田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列为考核的重要项目,凸显了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二是在“四区一带”考核内容设置上,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分别确定重点被考核乡镇,如奶牛产业区重点考核塔哈乡、友谊乡和二道湾镇,生态农业区重点考核繁荣乡、忠厚乡和绍文乡,商贸服务区重点考核富裕镇。这样,使政绩考核的内容更加贴紧了各乡镇的实情,实现了全县工作重点与不同类别乡镇实际的有机结合。三是在每个乡镇具体指标制定上,由县委确定指标项,县直相关责任部门结合全县工作任务和乡镇实际确定指导性指标线,各乡镇根据自身优势潜能就高认领具体指标值。由于按这样的程序和方

法来设置政绩考核的具体指标值,使指标成为“翘脚标”,能够收到激发干劲、推动工作的良好效果。

三、在考核权重上主次分明、各有侧重,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赋分的合理性

同样一项考核指标,在不同乡镇,工作侧重点和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如果赋予同样的分值,有时不尽合理,也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在各乡镇重点工作的赋分上有所侧重。奶牛产业是全县10个乡镇的工作重点,规模工业是上级对我县重点考核的项目,所以这两项指标分值最高,生态农业次之。商贸服务、生态文化民俗旅游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分别赋予相关的乡镇以不同的分值,相对少一些。奶牛产业区是全县工作重点,但如果各乡镇的分值一致的话,就体现不出来乡镇工作的差异化发展,所以按照提档升级、扩群增效、挖潜提速、集中转型划分的四种类型,分值进行了递减。

四、在考核方法上整合力量、加强监控,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以往的政绩考核,过多的凭借年终一次集中考核给乡镇领导班子一年的业绩进行定性,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对领导班子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全面了解。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加大了日常监控评价的力度。一是对项目建设实行季考核。制定了项目建设考核细则,由县

委、县政府两个督办室牵头,抽调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每季度对乡镇的项目建设情况考核一次,每次的督查考核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年终根据督查考核情况综合确定项目建设的评价结果,并作为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结果的一项主要数据。二是对常规性工作加强日常监控。全县确定了41个日常监控部门,各监控部门根据各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制定了日常监控评价细则,建立了日常监控工作台帐,定期进行日常监控,县委组织部年终对监控结果进行综合汇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数据来源。三是对专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乡镇的实际,设立了奶牛产业、规模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专项奖,对这些专项工作进行专门考核,实行单独奖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政绩考核的不足,增强了政绩考核激励作用的平衡性。由于综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多角度、多层面评价班子、印证政绩的途径,使政绩考核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五、在突破创新性工作上自主选择、自我加压,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乡镇工作的创造性

分类确定考核重点和赋分权重虽然符合各乡镇的实际和特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出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特色。为了给各乡镇工作进一步提供自主创新的空间,我们把突破创新性工作,作为奖励加分的项目列入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中,制定了突破创新性工作认定办法。年终根据突破创新性工作的

难易程度、完成情况和贡献大小,结合县直相责任部门的评价意见量化打分,记入各乡镇的总分值中。如为调动各乡镇抓奶牛产业化的积极性,对奶牛产业变化显著的乡镇予以重点加分。其中,对计划任务内建设的2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超出计划一倍以上的,每个按所在乡镇该项平均分值加分。目前来看,将突破创新性工作列为考核内容,为各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搭建了平台,使各乡镇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通过近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我县对乡镇政绩实行差异化考核,初步取得了成效: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乡镇政绩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实行差异化考核,把情况相同或相近的乡镇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进行竞争,增强了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对不同类别乡镇分别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考核体系,增强了政绩考核工作的针对性;整合各部门工作力量,强化日常监控,加大跟踪考核力度,对日常监控、专项考核和年终考核的结果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增强了证据考核的准确性,由此,乡镇政绩考核工作更加趋于合理。

二是有效激发了乡镇领导班子的工作热情。同类竞争、同步竞争、跃而可及是保证公平的前提,是保证规则有效的关键。只有正视考核对象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合理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对象设置不同的考核目标,采取不同

篇二:质安站2011年工作总结12[1][1].28考核汇报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2011年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总结

2011年,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总站的精心指导下,依托开发区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和“城市国际化”、“环境品质化”、“质量强区”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紧紧围绕建设“平安下沙”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总体目标,按照“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理念创新、品质提升”的工作思路,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狠抓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和检测关,进一步强化日常检查、专项检查、联合检查、巡查、标化创建,积极采取信用扣分、通报批评、现场与市场联动、企业约谈、行政处罚等措施,依靠各建设、施工、监理等责任主体的共同努力,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平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文明施工水平逐步提升,圆满完成市建委、市总站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全年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1年总体情况

开发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单位编制12人,现单位实有人数13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临时聘用人员3人);有10人通过省行政执法人员和监督员上岗考试,并持证上岗,具有上岗资格的监督人员占总人数77%。2011年,加大监督人员继续教育和学习培训力度,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模式,邀请专业施工和设计单位专家上课,共组织开展和参加《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使用手册》、《型钢水泥土搅拌墙技术规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等各类培训20余次,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业务知识和服务水平,监督人员继续教育课时得到保证。

2011年,新受理质量监督项目90个、面积305万M。累计监2

2督房屋建筑工程234个, 总建筑面积1247.5万M ;其中,在建房

屋建筑工程167个、面积1030万M;竣工验收项目73个、面积235万M2,竣工项目验收合格率100%。出具质量监督报告77份;处置各类投诉30余起,妥善处理湾南农居桩基础、61号地块桩基础、元成大厦钢筋质量等质量投诉案件共16起。今年获得“钱江杯”优质工程奖2个,结构优质奖11个,省标化1个、市样板5个、市示范绿色工地1个、市绿色工地8个,4个项目申报西湖杯;省建工东部国际商务中心二期、宝维士联盛默沙东新生产基地项目民工学校获得市“十佳民工学校”称号。

主要亮点:一是围绕严把工程质量关,加大工程实体质量和钢筋原材料监督检测力度。1-12月份,累计检测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2386个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1012个构件,层高、板厚各880个点,钻芯取样检测混凝土强度278个构件,抽查钢筋原材料341个规格1004组,钢筋连接69组,钢管及扣件16组272个,全年的监督检测数量是2010年的1.4倍。二是围绕严管住宅工程质量,全面加大住宅工程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分户验收抽查力度。1-12月份,共分户验收项目18个,面积135万M,总户数6418户,分户检验256户,一次性通过分户检验198户,经过整改后通过分户检验数58户。通过“一户抽查不通过整楼全面整改”的严厉措施严控住宅质量通病。三是围绕严守安全生产监管防线,加大安全隐患排查监督检查工作力度。1~12月共检查工地1363个次,下发停工通知书或局部停工单39份,下发限期整改单446份,排除安全隐患2593条,认真开展“预防高处坠落”、起重机械、“清剿火患”等各类专项整治9次。四是围绕严整施工监理行业秩序,进一步加大行政处罚、诚信监管处罚工作力度。加大对各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1-12月份,对企业诚信扣分54家128分,项目经理扣分97人295分,项目总监扣分87人230分;通报批评企业40家;限制市场行为8家;实施简易行政处罚56起,罚款金额5.17万元;实施一般程序行政处罚2起,处罚单位2家,22

处罚金额14.9392万元。五是围绕严格安全文明施工监管,全面推进建筑工地在线视频监控工作和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设。2011年,开发区建筑工地在线视频监控安装项目有68个,安装探头近400个,考虑2000万以上为政策要求强制安装工地、部分项目接近竣工等因素,开发区建筑工地在线视频监控安装覆盖率已超过90%,为全市领先。区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建设目前正按计划推进,预计年底初步建设并投入试用,真正发挥诚信评价、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和提高监管工作效率的作用。六是全面加强起重机械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年共使用登记备案各式起重设备409台,爬架14台、高处作业吊篮438台;监督抽查检测起重设备116台。在加强安装单位的管理和设备监督检测之外,并将所有起重机械管理信息建立数据库,实现全面汇总、统计,并对超过或接近使用期限的进行提示告知。七是有效发挥短信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短信平台,进行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宣传和安全预警提示,累计发送各类短信3.8万余条。八是加强监督工作宣传。报送各类宣传信息50余篇,新闻媒体和《浙江建筑安全》杂志报道1余篇,出《建设动态》信息8篇。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质量监督管理

1、深入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区”活动。制定并下发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建设工程质量强区活动实施方案》。提出了到2015年,诚信监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全区建筑施工全面禁止现场搅拌砂浆、重点工程建设无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合格率达到100%、建设工程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2项以上、获得省、市级优质工程奖30项以上的工作目标。

2、严把工程施工质量原材料关。建筑施工原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实体结构质量安全,建设局从源头加强监管。一是开展了三次钢筋原材料和钢筋连接质量大抽查,委托第三方监督检测机构对钢筋原材料和钢筋连接力学性能进行监督检测,8月1日开始对钢筋重量偏差和三级抗震要求“强屈比”和“超强比”指标进

行检测,累计抽查项目85个项目282个规格836组钢筋(是2010年全年检测数量的5.07倍),检测合格811组,检测合格率97%;钢筋连接23个规格69组,检测合格57组,合格率82.6%。二是针对个别工地圆钢调直委托外加工的存在拉细情况,抽查了20个项目的φ8光圆钢筋,检查发现有1个项目委托外加工的φ8圆钢箍筋直径达不到设计要求。三是与质监局开展钢筋原材料质量联合执法大检查,抽查16个项目的59个规格168组钢筋,检测合格162组,合格率96.4%。对原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责令退场处理,对钢筋连接不符合要求的下发整改单责令限期整改或设计复算;对已经使用在工程实体结构中的不合格钢筋,责令设计复核与论证。

3、加大工程结构实体质量监督检测力度。针对今年以来混凝土试块强度检测不合格情况出现频率较高情况以及在监督检测中发现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份的混凝土强度检测异常较多情况,开发区建设局采取措施,加大对实体混凝土结构质量的检测力度,并从9月份开始,增加对住宅工程实体监督检测覆盖范围和内容,规定每10层抽查层数不少于3层、构件数量不少于10个且钻芯取样检测不少于6个芯样验证。1-12月份,累计回弹法抽查混凝土结构实体强度2386个构件、检测合格2118个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1012个构件、检测合格993个构件;钢筋位置46个构件,全部合格;钻芯取样检测混凝土强度278个构件,检测合格250个构件。对检测异常的,扩大三倍检测,由监督组跟踪处理到底,对扩大检测仍然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我们责令设计单位复核,出具复核意见或加固措施。

4、开展每季度质量执法大检查。每季度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执法大检查,重点检查各责任主体及项目经理、总监等执业人员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施工、监理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情况,施工单位材料检测、同条件试块养护、隐蔽验收情况,监理旁站、见证取样执行情况,建筑节能检测和施工情况以及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落实等方面情况。累计开展四次

执法大检查,抽查项目129个,下发局部停工通知书17份,整改通知单114份。

5、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特别是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一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监管制度,突出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重点整治影响使用功能的空、渗、漏、裂等质量通病,严格责任主体质量安全行为、实体质量安全、建筑节能、监督检测、结构验收、竣工验收等程序;提高监督检查频率,每月对主体阶段保障性住房项目检查不少于1次,第三季度集中开展一次保障性住房质量大检查。二是召开监理企业座谈会,强化住宅工程桩基施工质量监管,要求监理单位对桩基工程施工旁站,不少于10%的摄像资料、100%照片印证。三是突出住宅工程过程中层高、板厚检测,减少后续质量缺陷。1-12月份,累计检测层高880个点,检测合格796个点,合格率90.5%;板厚880个点,检测合格790个点,合格率89.8%。

6、加强建筑节能和住宅工程分户检验。严格按照浙江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实施细则》、《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以及杭州市有关建筑节能规定,进一步加强民用和住宅建筑节能监管,从节能设计、图纸审查与交底、节能材料复试、节能检测与验收等方面进行抽查和把关并实施专项验收,建筑节能专项验收没有通过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另外按照《杭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对申报“西湖杯”优质工程项目,必须申报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积极打造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对房屋住宅工作严格按照《杭州市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管理暂行规定》、《杭州市住宅工程分户检验指引》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检验监督管理实施意见》进行分户检验监督抽查,对验收和检查中发现有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行为的一律责令整改,直到符合规范标准为止,才同意进行验收或进入下道工序施工。1-12月份,共分户验收项目18个,面积135万M,总户数6418户,分户检验256户,一次性通过分户检验198户,经过整改后通过分户检验数58户(其2

篇三:差异化考核工作实绩,保障“三新”杯竞赛活动顺利实施

实行乡镇政绩差异化考核

保障“三新”杯竞赛活动顺利实施

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是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三新”杯竞赛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近日来,宁陵县从改革考核机制上着手,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原有对乡镇考核“一刀切”的做法,积极探索建立了乡镇政绩差异化考核制度,对引导乡镇干部逐步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理念、激发乡镇的工作热情和创业激情都起到了重要导向作用。

一、在考核对象上分区进行、同类竞争,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乡镇之间的平衡性

以往用一套考核体系评价所有乡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各乡镇之间在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经济优势、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客观差异,使得经济发展基础好的乡镇考核档次连年靠前,经济发展基础较差的乡镇很难进入政绩突出的班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了切实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专门成立调研组,深入14个乡镇、364个行政村进行了系统调研,全面掌握了各乡镇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地域特点等基本情况,召开了多个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

要素,将14个乡镇全部纳入“四区” ( 产业区、规模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商贸服务区)发展格局,进行分区考核、同类竞争、分别排序,尽可能地减少考核中的一些不可比因素。

二、在考核内容上突出重点、分类设置,力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乡镇领导班子的积极性

考核内容如果不分乡情差别,不分主次进行统一设置,容易导致一些乡镇脱离本地实际,片面地就目标而制定目标,就任务而落实任务,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攻方向不明确。为此,我们在设置考核内容时,既注重围绕全县的重点工作,也充分考虑了乡镇的不同特点,又尽量兼顾了各乡镇的具体情况。一是在整体内容摆布上,突出了经济建设这个重点,把财源建设、专业合作社建设、农田标准化建设等工作列为考核的重要项目,凸显了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二是在“四区”考核内容设置上,根据各乡镇的特点和发展优势,分别确定重点被考核乡镇,如 〃产业区重点考核乡、乡和 镇,生态农业区重点考核乡、乡和乡,商贸服务区重点考核 镇。这样,使政绩考核的内容更加贴紧了各乡镇的实情,实现了全县工作重点与不同类别乡镇实际的有机结合。三是在每个乡镇具体指标制定上,由县委确定指标项,县直相关责任部门结合全县工作任务和乡镇实际确定指导性指标线,各乡镇根据自身优势潜能就高认领具体指标值。由于按这样的程序和方法来设置

政绩考核的具体指标值,使指标成为“翘脚标”,能够收到激发干劲、推动工作的良好效果。

三、在考核权重上主次分明、各有侧重,力求最大限度地保证评价赋分的合理性

同样一项考核指标,在不同乡镇,工作侧重点和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如果赋予同样的分值,有时不尽合理,也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在各乡镇重点工作的赋分上有所侧重。 产业是全县14个乡镇的工作重点,规模工业是上级对我县重点考核的项目,所以这两项指标分值最高,生态农业次之。商贸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现阶段的工作任务,分别赋予相关的乡镇以不同的分值,相对少一些。奶牛产业区是全县工作重点,但如果各乡镇的分值一致的话,就体现不出来乡镇工作的差异化发展,所以按照提档升级、扩群增效、挖潜提速、集中转型划分的四种类型,分值进行了递减。

四、在考核方法上整合力量、加强监控,力求最大限度地增强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以往的政绩考核,过多的凭借年终一次集中考核给乡镇领导班子一年的业绩进行定性,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利于对领导班子的运行状况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全面了解。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加大了日常监控评价的力度。一是对项目建设实行季考核。制定了项目建设考核细则,由县委、县政府两个督办室牵头,抽调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员每季度

对乡镇的项目建设情况考核一次,每次的督查考核结果在全县进行通报,年终根据督查考核情况综合确定项目建设的评价结果,并作为乡镇领导班子综合考核结果的一项主要数据。二是对常规性工作加强日常监控。全县确定了41个日常监控部门,各监控部门根据各自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性质,制定了日常监控评价细则,建立了日常监控工作台帐,定期进行日常监控,县委组织部年终对监控结果进行综合汇总,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数据来源。三是对专项工作进行单独考核。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点,结合乡镇的实际,设立了奶牛产业、规模工业、生态农业等多个专项奖,对这些专项工作进行专门考核,实行单独奖励,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弥补了政绩考核的不足,增强了政绩考核激励作用的平衡性。由于综合运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和方法,进一步拓宽了多角度、多层面评价班子、印证政绩的途径,使政绩考核的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准确。

五、在突破创新性工作上自主选择、自我加压,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乡镇工作的创造性

分类确定考核重点和赋分权重虽然符合各乡镇的实际和特点,但没有完全体现出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和各自特色。为了给各乡镇工作进一步提供自主创新的空间,我们把突破创新性工作,作为奖励加分的项目列入乡镇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内容中,制定了突破创新性工作认定办法。年终根据突破创新性工作的难易程度、完成情况和贡献大小,结合县直相责任部门的评价

意见量化打分,记入各乡镇的总分值中。如为调动各乡镇抓奶牛产业化的积极性,对奶牛产业变化显著的乡镇予以重点加分。其中,对计划任务内建设的2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规模超出计划一倍以上的,每个按所在乡镇该项平均分值加分。目前来看,将突破创新性工作列为考核内容,为各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搭建了平台,使各乡镇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差别化考核工作总结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4074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付费后即可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客服微信号 p00852-1 长按微信号可复制 便于您搜索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