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看1942观后感

时间:2016-09-09 15:39: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看1942观后感

1942有感

看完电影《一九四二》我没站起来,调整了一会儿,坐在教室的椅子上直到听完《1942》

最后的片尾曲,才眉头紧锁,收回思绪,内心感受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当天晚

上做了一宿的梦,梦见全是长满了虫的粮食,梦境清晰得很,以至早上起来,我早餐会注意

里面是否长了虫。

人们不能忘记历史,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却又不能正视历史。我们似乎习惯了冯小刚的幽

默路线,却不想他在2012年贺岁档带着我们严肃了一把。在影视剧极端娱乐化的今天,冯小

刚拍这样一部超风险的电影,可见其人生态度执著。从刘震云的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到电

影拍成,已过去了二十个年头,创作者的沸腾血性早已凝固成岩石一样,支撑着从未泯灭的

信念。 让今天远离苦难的人们无论老中幼,亲见我那苦难民族的一场灾难,这虽与当下灯红

酒绿不甚和谐,但每一个看过影片的人都会深陷于一场内心的煎熬。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

丘吉尔感冒。除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

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

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

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

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

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本

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

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

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

受不能了。

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

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 在吃不饱的

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

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

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

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

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但除了丑恶,更多却是无奈,却是心酸。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

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

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

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

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

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

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我紧握着扶手,转过头,紧闭双眼,

深呼吸,极力不让眼泪流出。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

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只要你认为你有承受力,你愿意替民族分担苦难,那你绝对应该去看《一九四二》,不要以为

苦难离你会很远,一九四一年时河南也有许多人这么认为。看的时候一定要多想一步,甜蜜

与苦难究竟相隔多远。23001385051861468196篇二:1942观后感1942观后感

篇一:1942>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

从来没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

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

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

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

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

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

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

赤裸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

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可是

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

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

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

“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

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

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

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人是人,人首先是兽。兽有兽性。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

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

“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

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

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

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

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整个电影的基调低沉压抑,对白简单真实,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人们仿佛切身回到了那

个时代。我们不要让历史埋没,要让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带给我

们的教训和伤痛。 篇二:1942观后感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 1942 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

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

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

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

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

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

又有了上的希望,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

一面。 篇三:1942观后感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

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

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

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

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

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 象。可是影片讲的是

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

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 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

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

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 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

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

路上,死在日 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

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 时,一幕幕

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

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 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 中国

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

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 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

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

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 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

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

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 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

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

逃到 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

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 里面人的挣扎。看的

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

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 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

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

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

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

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 不过就本片的深度,

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

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 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

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

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 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

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 历

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

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 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

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

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1959》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篇三:1942观后

电影<<1942>>之观后感 看了这部电影,心情久久无法平复,不单在看的过程当中会让人的心情跌宕起伏,就连

看过之后依然让人痛惜不已。我们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国家曾经的历史,只是不知道这历史当

中所潜在的悲剧,很多事我们只是看到了表面或者说是被蒙蔽了双眼,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或

是需要了解的永远要是真正的历史,尽管那些历史会让我们无法承受,但至少也会让我们醒

悟!

这部电影从开头的阐述到之后的情景发展再到最后的第三人述,看是一个人的故事回顾,

看是一部电影,却更是在述说着真实的历史,这电影当中多多少少透露着深刻的历史事件,

一段我们许多人都不曾知道或是不曾关注的事件,可它却是真实存在着。我想当今的我们,

可以理解一场战争所带来的悲伤,却是根本无法体会一个人被活活饿死的滋味,当我们还在

挑着食,穿着时髦的衣服,住着舒适的房子,甚至是每天玩着智能手机时,能否会明白饥饿

寒冷所带来的无助与绝望。1942年在河南发生的旱灾,一千多万人流离失所,三百多万人死

亡,看着那一个个惨死的模样与挣扎,我们的心不禁就会颤抖,但在悲伤之余,我们同时也

会探索这悲剧的根源,这到底是怎么导致的?大自然的无情?国民党的腐败?蒋介石的昏庸?

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灾民们的愚昧?还是其他什么? 如果说这部电影充斥着天灾人祸,那么天灾就只是断了河南这个地方的粮食,可是人祸

呢?除了开头那个地主不愿意白请大家吃饭而去搬救兵外,我想更多的莫过于蒋介石政府的

昏庸无道与自私自利。即使当时河南已沦为半壁江山,却仍是国民政府手里的粮食支柱,从河南征购的粮食支

撑着整个西北的军队、官僚和城市。天灾来时,农民手中仅有的余粮也被搜刮殆尽,军粮供

给亦不可少。当时的国民政府,从蒋介石开始,对于这场饥荒带来的灾难就处于“甩包袱”

的态度。他假装不相信的态度也并未避过《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当面递上的血淋淋的灾情

照片,他们自欺欺人的以为所有的情况都还是尚好的,因为他们向来就是乐忠于报喜不报忧

的。即便是最后拨下的救灾粮食,要支付军粮开始,打点上下级关系,最后到达灾民手中的

已是寥寥。这种腐败贪婪的氛围从上到下都在弥漫着,河南的人民虽说遭受着天灾的摧残以

及饱受着战争的折磨,但是对于蒋介石政府这种人祸的击打,我想这才是他们最为绝望与无

助的了。以至于后来日本军给河南人民发放粮食,他们愿意为日本军打中国人也就是自己的

同胞,其实这也不能全怪河南人民的背板,当时政府要是不那样自欺欺人的给灾区救济,我

想也不至于会出现如此讽刺的一幕。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用来延续故事情节的发展,那么我想所有的天灾人祸都可以从

中找到解救的答案,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与检讨,若是这样,一切的

绝望与无助都将不再上演!我感谢这部电影的出演,也感谢自己观看了这部电影!篇四:《1942》

观后感

《1942》观后感

这周五,我和爸妈去看了《1942》。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重大的

事情不一定重要,而在那段时间里,河南的旱灾就变成了重大事件中最大的,重要的事情中

微不足道的。”这句矛盾的话勾起了我对这部影片的兴趣。 本片讲述了范东家由躲灾到逃荒的一个过程,范东家本是一位家财万贯的老财主,在经

过一次洗劫后,他不仅失去了儿子,还失去了大部分家产。于是他携带家眷和细软去“躲灾”。

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很多,飞机的扫荡,国民党士兵的洗劫,亲人的相继离去,为了生存而卖

儿卖妻......。 这些任意一件事拿到现在来说都是令人发指的,可却时时刻刻地发生在他们

周围,他们早已司空见惯了。在他们“西行”的路中,还穿插着一些国民党高官的奢靡生活,

他们官商勾结,恶意抬高粮食价格,任意贩卖人口,以牟取暴利。当河南省省长李培基一次

次的请求支援的时候,换来的只有几句无足轻重的话和一笔笔所欠的军饷。 就当美国记者白

修德将他自己拍到得狗吃人照片交给蒋介石的时候,蒋介石还是在想,如果这些照片被发到

报纸上对中国政府的危害有多大,而不是立即拨粮给河南。看到《大公报》、《时代周刊》将

河南的灾情报道出来时,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才拨了八千万斤粮食。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心中充满了悲愤,悲在河南灾民不幸的命运,愤在国民政府的麻木

不仁,对灾民的漠不关心,悲在世间人情淡薄;愤在官商勾结压榨百姓;悲在中国人的奴性;

愤在国民政府的做作和腐败。同时这部影片也带给我许多感动,在逃荒过程中无论人们之前有多大仇恨,遇到

困难时却总是那么地团结。其中有一个镜头是这样的,花枝嫁给栓柱当老婆,第二天,花枝

把自己卖了,换了四升小米,在临走前嘱咐拴柱要照看好她的孩子。他们只做了一日夫妻,

但拴柱为了花枝的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人在灾难面前是弱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做借

口而失去了做人的基本原则。拴柱的行为,体现了人间的真情的存在。这部影片带给我太多太多,我本是带着一颗完整的心去看的,从电影院里出来后,我的

心碎得都像饺子馅似的。那时的中国是贫穷的,但不会永远平穷,那时的中国是落后的,但

不会永远落后,让我相信未来吧。 姚墨 辽宁省实验中学合作校2012年12月8日篇五:电影1942 观后感5篇 电影1942 观后感5 篇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

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

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

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

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 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

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象。可是影片讲的是

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

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

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

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

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 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

路上,死在日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

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时,一幕

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

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背景

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中国人的人性

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

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

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

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

篇二:电影1942观后感(共4篇)

篇一:电影《1942》之影评

悲剧时代下的冲突:覆巢之下难有完卵

——电影《1942》之影评

摘要:电影《1942》讲述了1942年中国河南大灾荒、300万人被饿死的故事,解读了一段积贫瘠弱的被饥荒、战乱和绝望所充斥的中国的历史。电影通过双线并行,分别以老东家、栓鹿为首的灾民家庭和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核心,展现出了悲剧时代下的中国所面临的多种矛盾与冲突,尊严与生存的冲突,信仰与肉体的斗争,真相与谎言的交织,良知与利益的纠缠,逃难与逃亡的演变,发出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与国民性的关怀与追问。

关键词:1942 悲剧 冲突

一、引言

电影《1942》主要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灾荒、300万人饿死的故事。电影分两线并行,一条以逃荒路上的老东家和瞎鹿两家为核心,展现出灾民们在痛苦一线的挣扎和痛苦、希冀和愤怒,一条以国民党中央政府为核心,展现他们的冷漠和腐败及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这部电影是一段对历史的深刻解读,是一段对生命人性的关怀与追问,它展现出了一个 70年前的中国,一个积贫瘠弱被饥荒、战乱和绝望所充斥的中国,一个早已被网络时代的年轻人所遗忘了却又必须面对的中国,一个经历了那个时代的河南人所刻骨铭心而又不愿回首的中国。

那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在那个时代里,尊严与生存充斥,信仰与肉体斗争,真相与谎言交织,良知与利益斗纠缠着??在那里,没有什么是对,没有什么是错,一切似乎都是合理,一切又似乎都是毫无意义。剩下的只有饥饿,只有逃亡,只有绝望??

二、冲突

(一)贫民与财主

故事从河南的一个村庄开始,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财主与贫民既是一种对抗,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对立体,一切都似乎显得那么平和。但在饥饿面前,这种对立失去了平衡。

一场饥荒,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不幸降临,有史未遇的旱灾与蚂蚱之害导致了河南粮食奇缺的景象。“在千千万万的村落中、山崖上、深涧里、陌头和阡边,都有饿得皮包骨头的人,提着篮子,拿着镰刀或系着钩子的长竿,在四处寻觅,捕捉能够救命的东西”( 李蕤《豫灾剪影》)。面对饥荒,财主老范,不再是一向温和的老东家,粮食成了他最为关切的宝贝疙瘩,他反复叮嘱家仆要仔细看护好自家的粮食;地主的儿子也不再是常态下的公子哥儿,少许的粮食使他成为了引诱民妇的资本;贫民则不再是一向温顺的小绵羊,饥饿使得他们丧失理智、难念旧情,即便是曾经有过的救命之恩。终于有一天,邻村的刺猬带着大批的饱受饥饿之苦的农民们冲进了曾经的救命恩人老东家的宅院,面对老范为保护自家粮食而请官兵前来镇压,喊出了“老东家,兄弟们就吃顿饭,吃完就走,你就要我们的命啊”,一场混战毁掉了财主老范,毁掉了农民,毁掉了延续数辈以来财主与农民之间的依存关系。

(二)避难与逃亡

所有的人都走上了逃荒之路,因为战争,更因为饥饿。一无所有的农民们携家带口,带上祖宗的牌位,带上自己年迈的母亲、年幼的孩子,走上逃亡之路,正如李蕤在《豫灾剪影》里描述的那样: “朝西去的大路上就充满了从洛阳出来的缓慢蠕动着的人群,有的步行,有的乘大车、人力车、排子车、汽车??人们的叫骂呼喊传到远处的田地里,混成了一种持续不断的低沉的音响,像只受伤了的野兽把血淌进一条长河时的沉吟”。即便是穿上出嫁时花衣裳也丝毫掩饰不了逃亡者的命运与悲哀。硕果仅存的财主老范带着银元和粮食,带着家仆,带着母亲和女儿,带着身怀六甲的儿媳,走上的是一条他自认为充满希望、优越感极强的避难之路,正如他对女儿星星所说的“人家是去逃荒,我们是去避难” 。离家十五天后,地主老范继续优越着,还能在别人饥寒交迫无粮可食时拿出余粮喂养女儿星星的宠物猫,还能在

瞎鹿母亲病重的时候拿出一些粮食给与救济,还能依然自得地拥有并指挥着仆人栓柱。但在若干多天后,地主老范的优越地位开始出现崩塌。中央政府国民党军队溃败,他们在“迂回作战”时与难民们不期而遇,相拥挟行,抢夺食粮;日军发起了猛烈的空中攻击,爆炸,扫射,哭喊,奔跑,混乱,分不清哪些是民,哪些是兵,哪些是土匪,哪些是硝烟,哪些是浓雾,哪些是死人,哪些是活人。如格兰姆·贝克在《一个美国人看旧中国》中所描述一样: “那些轰炸机整天在上空盘旋、

俯冲、活像一群马蜂在折腾一只鼹鼠”、“这城市就像个把木板拿开而现出原形的蚂蚁窝,人们在连滚带爬地乱跑”。在这恍然一梦中,财主老范成了一个象想向他求助救济一些粮食的佃户、想向他请求帮助的同村人一样的一无所有的避难者,“这下,咱也成为逃荒的啦”,他的“避难”之路成为了真正的“逃亡”之路。所有的人,只为活下去而一路向西。

(三)信仰与肉体

在普通民众看来,饥饿和逃亡是由于战争和饥荒,然而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看来,所有的受难是由于他们没有得到主的庇护,他们是异教徒,没有皈依主。善良的乡村牧师安西满竭尽所能告诉难民们要皈依主,竭尽所能地为活着的人减去一丝伤痛,让死去的人们闭上双眼。但现实是,不管如何,活着的难民们面对的依然是饥饿、依然是死亡。他们不仅仅面对着日本军队的狂轰乱炸,还面对着国民党军队的溃败、掠夺和欺凌。当仅存的粮食被抢夺、仅存的马车被征用、仅存的亲人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当看到年少稚嫩的姑娘伤口所流出的血用手也捂不住、用棉袍也捂不住、甚至用神圣的圣经也捂不住的时候,麻木的难民们完全不知所措,虔诚的牧师也近乎崩溃,他开始一遍遍地追问“这里发生的一切,主知道吗? ”、“为什么上帝总是战胜不了魔鬼? ”,他也开始质疑神圣的信仰是否能拯救天下这些饱受饥饿的肉体。

(四)尊严与苟活

人都是有尊严的,但河南大饥荒逃荒之路上的人却没有了尊严。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放弃尊严。为了挽救病入膏荒的母亲,瞎鹿已无法再顾及父女之情,他下定决心打算卖出自己的女儿,尽管经过妻子花枝的强烈阻挠,没有能卖成女儿,但对瞎鹿而言,为了生存已无所谓父亲的尊严。为了换取五斗小米,曾经读过书、曾经花枝招展、曾经义气风发的星星决定卖出她自己,她告诉老东家,“爹,你把我卖掉吧,给我一条活路”。面对五斗小米,没有谁能挽留得住女儿的尊严。为了卖出自己,花枝决定把自己嫁给栓柱,拜堂后的第二天她就离开了,她告诉栓柱,嫁给他之后两个孩子就有了着落 。为了生存,谁也无法留住花枝作为一个妻子的尊严。为了保命而随波逐流的伙夫老马,眼见栓柱因风车被日军用战刀刺死时,他满含屈辱却又不得不露出讨好的笑容,含着心中的眼泪而吞下日军悬在刀尖上的生鱼片时,面对生存,谁也无法保护一个想要活着的人尊严。

(五)希望与绝望

踏上逃荒之路的初期,无论是谁,都还充满着希望。老东家不停地安慰着家人:“咱们就是去避难,过了个把月,就会顺利回来的。”花枝也穿上了出嫁时的红衣服,打算出门见喜撞个吉利。栓柱心里默默喜欢着向往着星星,在老东家的沉诺里暗暗期盼着星星能嫁给他的那一天。可现实远不及他们所预料的那么美好,路越走越远,粮食越来越少,死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遇到的不是好运气,而是日本人飞机的轰炸、国民党溃逃的军队、车马粮食的被抢夺。当瞎鹿看着自己年迈的母亲病入膏荒、奄奄一息,他却不能给她找来一点食物的时候,他彻底绝望了。当老东家看着自己的好儿媳产子不久被活活饿死的时候,他绝望了。当栓柱看着星星为了挽救家人也是挽救自己而自愿以五盆米被卖入妓院的时候,他伤痛欲绝,却只能在心里呼喊。面对死去的远离的亲人,他们没有哭天抢地,他们只是轻轻的合上亲人的双眼,告诉亲人同时也是告诉自己,“死了好,早死早托生,来世别再投胎到这里来啦”。这既是对亲人们的来世充满希望,也是对他们不幸所处的现世最彻底的绝望。

(六)真相与谎言

有的人在掩饰真相,有的人在揭露真相,有的人在真相面前无能为力,有的人在真相面前左右为难。谎言是否有存在的必要?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大局,为确保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为维护政府的国际形象,政府公报河南饥荒死亡1063人、人吃人的现象绝不存在,“灾情是有的,但没有那么严重。” “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政府统计1063人。” “实际呢?”“300万人。”上报灾情时表示饥荒不严重、河南本省能够克服困难,甚至政府还休刊整顿《大公报》以停止真相揭露,而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休德却不顾生命危险,躲过新闻审查,深入灾区一线了解事实真相,更可贵的是他回到重庆后通过重重渠道一定要将此事告知政府高层领导,他拼命找宋庆龄、孔祥熙、何应钦、蒋介石等告知自己在灾区的所见所闻、告知河南灾情的真实情况,以推动国民党政府赈灾、缓解灾民受困问题,同时也帮助中央政府解决问题。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尤其是在面对神父梅甘的劝导“要么获得普利策奖,要么成为日军俘虏”时,他依然选择奔向灾区揭示真相。

(七)救国与救民

河南这场灾荒是一场特殊历史时期下的大饥荒,特殊之处就在于中华民族正陷于日寇的疯狂侵略之下。为了抗击日寇,几百万中国军队正在包括河南在内的每一寸土地上殊死抗争。为了保证战斗力,政府必须从农民那里筹集大量军粮。为了救济早已断粮的难民,政府必须向灾民拨出大量的救济粮。这无疑是一对矛盾。对于河南省政府主席李培基而言,他深知灾民之不易,并试图想向蒋委员长提出赈灾请求,但在重庆他看到的是蒋委员长正忙着处理缅甸前线战事、来自华盛顿的最新消息、即将举行的开罗会议的动向等“救国”大事的焦头烂额。当他向第六战区蒋鼎国司令长官要求减免军粮任务时,他又遭到了“救国”与“救民”孰先孰后的质疑与困扰。在中央政府看来,河南是个包袱要甩给日本人,以获得政府在战争中的优势。在蒋鼎国看来,“救国”比“救民”更重要,“同样是一批粮食,如果两个人中非要饿死一个人,若饿死的是一个农民,土地还是中国的,但若饿死的是一个军人,土地就会变成日本人的,大家都会变成亡国奴”。

(八)无助与阴谋

面对成批死去的大量难民,面对人吃人的惨状,羸弱的国民党中央政府即便有心也无能为力。中央政府本想将河南作为包袱甩给日本人,在被美国记者曝光的情况下不得已给予一些所谓的资助。陕西等地方政府为了保存自己岌岌可危的暂时的安全,在容纳了一部分难民之后也显得“无可奈何”。他们能做的就是用枪指着驶往陕西的列车,要求他们立马回头,喝止难民进入城内。也有人伸出了“援手”给了难民粮食,那就是凶残的日本人。利用“这些灾民首先是人,其次才是中国人”的理论,日本人采用独特的“增兵”办法“仁慈”地用粮食赈济河南灾民,吸纳中国人作为日军的后援力量。他们看似仁慈的背后隐藏的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只有六万兵力,而中国军队有四十万兵力。他们狡猾地向难民散发食物,使难民在无形之中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在进攻时形成了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局面,在防守时形成了中国人被中国人打的场景。想救助难民的无能为力,救助难民了的却是充满着阴谋,这就是1942年的河南难民们所面对的真实惨况。

(九)良知与利益

在救济粮的处理上,一部分人保持了应有的良知,一部分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丧尽天良迷失自我。经过美国记者白休德冒着生命危险调查真相、不顾个人安危冒死进谏,

同时也由于李培基一次次的上书,中央政府终于了解了河南饥荒的严重程度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巨大的国际影响,他们决定调拨粮食救济灾民。面对这批救济粮,一部分的官员表现出了应有的良知,但地方利益的驱使也使得一大部分人丧失了理智、出卖了良心、,他们一边贪污腐败、接受贿赂,中饱私囊、大发国难财,做出天理不容的恶心事,一边假慈悲的说着“是不是有点过分”。有的官员潜心于研制“吃一粒管一天”甚至“吃一粒管七天”的仙丹式食物,

企图骗取救济资金。有的官员不顾整体利益,只顾自己管理的那块区域,拼命地争吵、攫取与阻挠。有的官员居然把救济粮化公为私变成了向灾民出售的商品,并同不法商人沆瀣一气,倒买倒卖,逼良为娼,使灾民本已不堪的生活变得更为雪上加霜。

三、结语

通过讲述1942年河南大灾荒这个悲剧,电影《1942》充分揭示了战争与饥荒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国民性与民族性。在那个悲剧时代,信仰与肉体相斗争,尊严与苟活相矛盾,良知与利益相纠结,真相与谎言相充斥。正如作者刘震云所说:“这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一个时刻,同时又是最温暖的时刻”。黑暗之处就在于肉体趋于泯灭、苟活几为真理、利益尘嚣于上、谎言不绝于耳,温暖之处在于终会有一群有信仰的人、终会有一群有尊严的人、终会有一群有良知的人、终会有一群相信真相并揭示真相的人。尽管覆巢之下难有完卵,但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中华民族终会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哪怕再微弱,也会温暖了人心、人性乃至民族与国家。

地址:

身份证号:320219197706305023

篇二:电影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1942,曾经对我,只不过只是一个数字罢了。而那段于1942发生的历史,也曾仅是一段模糊的听闻。但那年,却是战争的一年,是饥荒人散的一年,那,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影片《1942》,把我们带入了一个??

??一个令我们心酸的年代,影片追诉了一个小小的家庭的经历,老东家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着万贯家财,可却因为避灾被迫逃离了家乡.一路上,多少坎坷,妻儿的离世,粮食的被毁,以及被迫卖掉女儿??种种因素,使他在那一年,失去了太多太多.

这场学校组织我们看的电影,不算太长,却意义深远.那个年代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里,他们颠沛流离,他们有着对食物,对和平的渴望.

他们为了食物,投靠了日军.可那真是他们所想的吗?他们也是中国人啊!他们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可当时的政府,号称要打仗抢回领土,非但没帮他们,反而剥削他们那点儿可怜的残粮.可最终呢?土地被抢,民众饿死。

在影片的最后,老东家在路上遇见了一个母亲饿死的小女孤儿,从此,他们相依为命?? 看完影片,我心里久久不能平息.一年的灾荒,却因战争,成了愈来愈深的问题.可这是有能力改变的呀!可最后,还是一名外国记者站了出来.中国的人都不理中国事了吗?

历史是真实的,是无奈的,是辛酸的.那时候,离现在是多么的遥远,又像是历历在目.这,是一笔血红的历史,多少人死于在这1942!尘封的历史,却是无言的诉说??

篇三: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在逃荒的路上,饥饿是压垮道德伦理的一座大山,在连吃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1942年逃荒路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灾难期间人命贫贱,影片中瞎鹿与人讨价还价卖掉自己的小孩,只为换得2升米给病重的老娘煮碗粥;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徐帆饰演的花枝在失去丈夫后,为了孩子能够有一口吃的,在于男人一夜夫妻之后又将自己卖了了出去,临走之时,她对仅处了一天的丈夫说:“你来,我的裤子囫囵(完整)一些,咱俩脱下换一下吧。”男人听罢,默默无语,只能无能为力的目送马车离去;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

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千万逃荒的灾民毫无目的地流动,所到之处树皮全被剥光,几万人不见一个笑容,我们在《一九四二》中可以看到这种对人生麻木至极点的影像,真实震撼。

在影片的另外一条救援主线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李雪健李主席多次为民请命,希望能减免征税,下发粮食救灾;抗战时期《时代》周刊驻重庆记者白修德不顾重重困难,毅然亲赴河南,并进行了实时报道,而也正是他的文章引起了国际舆论哗然,蒋介石迫于压力进行了对河南饥荒的调查与救灾;同时,还有国际社会、宗教团体、民间慈善等多方援助,虽然张鼎生甚至连政府赈灾的八千万粮食拨下来之后,他还硬是要走了三千万, 虽然最终对灾民的各种救助最终没有取得成功,但是,最少他们努力过,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灾民的情况只有更差、更严重。

同时,张国立饰演的老东家一家的遭遇更是说明了一个问题,本事家财万贯的老范家在粮荒一开始就遭人抢夺,本是就着“躲灾”心里的他,结果当国民党军队败退后,结果也变成了逃荒。那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国家富强,灾难一起,各方援助,他会家破人亡, 还死掉了唯一的儿子吗?如果国家富强,那场对日本的战争在一个月内打赢了,逃荒大军早早回家,还会有影片后面令人发指的情节吗?所以说,国富方可民安,落后就要挨打。目前,我国周边国际形势动荡,菲律宾、日本等国蠢蠢欲动,意图侵犯我国领土,而美国等国态度暗昧,我国再次站在了风浪的尖头之上。但是,中国已经不是以前的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过去的若干年中,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有着这些坚实后盾的基础上,我国政府更是坚持原则,寸土不让,多次在各种场合明确的表达了我们的立场和决心,让人大快人心。

影片只有2个小时就结束了,看完这部影片,我深深的受到了触动,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科技的发达,科技的发达离不开教育的普及,而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国家教育体质中的一颗螺丝钉,我更是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牢牢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才是对无数先烈们最好的回报。我在深深的悲恸之余,也不禁深深自省,我平日的工作也算努力,但是我是否应该更加认真?天道酬勤,君子以自强不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用更加严格的要求来规范自己,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四:电影1942观后感

电影《1942》观后感

3120103925 刘恒

《1942》向我们真实地展现了当年发生在中原大地的一场大灾难,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片子囊括了很多内容,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趁着看完影片不久,整个人还没从场景中走出来,索性不去整理思绪,直接随心漫谈,说一说我的一些第一感受。

首先第一感觉便是当时人民生活之艰辛,处于战争年代的人们,他们并没有过错,但是却要遭受天灾与人祸的双重蹂躏,如果现在让我回到那个时代,估计怕是怎么也活不下去。不禁感慨历史的残酷,古语有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处在那个独特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更是如此,影片真实反映的一些历史事实,以人换米、饿殍遍野、狗吃人人吃人种种,都让人切身体会到生存的不易。反观自身,生活条件真是优越到了极点,但是现在的人是人,惨痛的历史里的人也是活生生的个体,显而易见,我们与他们本质上并没有分别,都是华夏儿女,都是儒文化熏陶下的民族,于是我觉得委实应该树立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一些同学,总是散发着一些“忧郁气质”,总是觉得现在生活、学习的压力非常大,闷闷不乐,以至于饱食终日而一事无成,倘若真回到影片里的年代岂不是完全没有活法了?生活的样子是我们主动去刻画的,积极面对,生活也会善待我们。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人口密集,河南是中国的心脏,陕西是中国的脊梁,很

篇三:1942观后感

1942观后感

篇一:1942>观后感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就像某些人说的一样——虐心。从来没有看过如此让我心酸的电影,从来没有。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甚至一遍一遍地回忆电影中的每个细节,每个细节表现出来的某种隐喻,某种内涵。

当人们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吃”不能被满足,于是,我们看到了1942年中原大地上的种种罪恶,种种扭曲,种种我们无法想象,也无法体会的感受。感谢刘震云先生完成的这一部调查体小说,也感谢筹拍这部电影19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们所做的种种努力,我觉得和在三尺讲台上的历史老师一样崇高,让我们铭记和正视历史。

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心都是丑恶的,当你能吃饱别人都吃不饱时人心更丑恶,因为人都有欲望。冯小刚最近的两部“灾难片”里开头都有“你懂的”场景,《唐山大地震》我觉得那完全就是个俗套,而这一次,在我们感觉到“虐心”的同时,已经说明了它更加真实,更加赤裸地还原了人性。每个人,在基本需求都满足不了的时候,心都是丑恶和扭曲的。而这个场景,莫言的小说里有几乎一模一样直击人心的描写。我想这不是巧合。

电影中很多卖自家小孩只为换两斗米的场景,而狗吃死人的场景,更是让人胆寒。可是在那个“饿疯了”的年代,更多的是人牛逼人吃狗,狗牛逼狗吃人,人吃人,大人吃小孩,甚至奶奶吃孙子这种说出来心都要一抽抽的>故事。我们无法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到底是文明时代,还是蛮荒时代,究竟是新社会,还是奴隶社会。 说出来都有一股血腥味。影片中日本军官想出来的狠招给灾民发吃的让他们为日本人做事,理由太过充分也太简单:“他们是中国人,但他们首先是人。”而我说,人是人,但人首先是兽。当日本飞机编队向雪原中已经不是“手里有没有寸铁”而是还有没有力气站着往前迈步子的中国人投炸弹,扫机枪时,成批成片的中国灾民倒下,当雪原已经变成“血原”,我相信那些在空中的日本兵体内有某种原始的性能被唤醒,某种蛮荒时代的欲望被满足。人是人,人首先是兽。兽有兽性。

时刻自诩为“硬汉”,但当张涵予饰演的传教者逃到一所小教堂,慈爱的神父边帮他包扎边和他对话,信仰坚定的传教者眼神已经开始变得迷茫,直至最后迷惑不已地大喊了一句:“既然上帝赢不了魔鬼,那还信他个求!”;当迫不得已的地主老范的女儿自愿“卖身”换米,用“再也不见”来换取父女俩人的活路时,老范噙着泪水,仰天长叹:“我老范辱没祖先!”;当栓柱没能在火车上“拴住”自己的俩孩子,毅然跳下火车找孩子,却把用老婆换来的粮食落在了火车上,他精疲力尽地追着火车,声嘶力竭地骂了一句:“火车,我日你亲娘!”时,我再也忍不住,极力不让眼泪流出。

整个电影的基调低沉压抑,对白简单真实,充分还原了历史,让人们仿佛切身回到了那个时代。我们不要让历史埋没,要让历史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永远不要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教训和伤痛。

篇二:1942观后感

一部好电影,能让人百看不厌, 1942 就是一部这样的电影,看了以后对我的感触很、启发都很大,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这部电影。

天空中星星眨这他那一双可爱的眼睛,突然一群人点着火把,本来很黑的夜晚被这些火把照如白昼,说是来吃饭其实谁不知道是来抢粮食的,东家无奈只好摆酒席。

在吃的时候我仿佛就是里面的一个人,画面到了我在不想看到的情景,血漫天飞舞,东家被打伤了,其他伤的伤,死的死,不堪入目,东家的儿子死了,老母亲死了??

在逃荒的时候有很多人被日军飞机炸死了,中国的领土被日本侵占了,东家的女儿卖了,在火车上孙子被闷死了,家人走散了,本来是地主,结果也变得跟正常人什么两样,东家感觉或者没什么意思,就想死,想死的离家近一点,意外发现了一个失去亲人的小女孩,东家又有了上的希望,你叫我一声爷,咱俩就认识了,小女孩叫了,他们俩手牵着手就走了。

这是一部灾难片,看到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也看到人性黑暗的一面,还看到人性残忍的一面。

篇三:1942观后感

很久没有干过看完电影写观后感的事情了。这事比较二只是原因之一,让这事变得很二主要还是好片太少,烂片当道。今天要不是上个月买的团购券到期,要不是这部影片今天刚好上映,要不是还是不甘心去看《2012》圈钱版,也许我就错过这部片了。一切都是缘分。

这部片看之前讲什么我完全不知道。1942,看片名就不想看。管它讲什么,首先近代史一点兴趣都没。看年份搞不好是讲战争的,也是点兴趣都没。不过,海报上印了陈道明,对这位大叔印象不错就鬼使神差的进去看了。结果被震撼了。

影片开始,讲述者说,1942到底发生过什么,宋美龄访美,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丘吉尔感冒。出最后一条,其他的进入过教科书,作为文科生,有点印 象。可是影片讲的是另一件,河南大饥荒。这个,说实话,即使是文科生,即使标榜自己是文艺女青年,实话说我真不知道。哪怕网上看到过,也是一晃而过,没有 关注过。如果这部影片立意是让大家知道这段尘封的历史,那么冯小刚做的很成功。相信走进电影院看过这片的人都忘不掉。而对于无知者而言,震撼的不仅是逃荒 者凄惨遭遇,还有拨开历史尘埃看到部分真相时的悲哀。当时的蒋氏政府的不作为,信息封锁,导致了河南死亡300万人。而很多人是死在了逃荒的路上,死在日 本人轰炸中,死在中国军人的枪口,死在扒火车手脚冻僵掉下来被火车轧死,更有甚者,死在别人锅里??当抽象的数字具化成实在的人物和场景出现在电影中 时,一幕幕血腥震撼的场景让我忍不住捂耳朵,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拿手机出来干点别的。讲述的这事已经有点让我接受无能了。

在此背景下,讲述了老东家和佃户一路逃荒的故事。可想而知,个人在这样的故事

背景下,卑微的如同蝼蚁。而面对生死攸关的绝境发生着多少折射人性或者说折射 中国人的人性的事情。少东家先是利用家中粮食欺负花枝,而后立马又被抢粮的灾民杀了,死前还被花枝老公瞎鹿暴打。瞎鹿前一分钟还是伙同老东家偷洋人记者白 修德的驴,后一分钟就被几个痞子兵杀死在锅里了,也许根本无需捞出来,直接被吃了。媳妇刚断气,婆婆就抱起孩子趁着人还热乎让孩子吃口奶,可后来她 和孩子也没能挨过这场灾,瞎鹿要把女儿卖掉给母亲买药,母亲死在了日本人枪下,而女儿后来从火车上摔下,估计也难幸存了。一队国军在日本人刚刚轰炸完灾民 后就立马开始抢车抢粮抢女人,而后日本人第二轮轰炸又来了。蒋介石对灾民视而不见,直接导致了灾情严重死了300万人,而影片结尾,他也没保住江山,逃到 台湾去了。老东家一家最后只剩下他一人,默默往家的方向走,路上收养了一个小女孩,就是讲述者俺娘。她再也不吃肉??这个故事里面,没有胜者。只有绝境 里面人的挣扎。看的人真心难受。影片里面的幸存者也非胜者,二十年后,一场更大的饥荒也许他们就躲不过了,而那时,不是只有河南,是整个中国都在哭泣。而 坐在电影院的看客们呢,难道就能俯视这尘封的历史吗,我想至少我看过之后是感觉悲凉。历史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是幸存者。而五十年代末期的那场灾难照样是 一半天灾一半人祸。那是死亡上千万,那又是怎样的场景?谁家没有一段关于那几年的悲惨故事?谁又能保证以后不会再有?

同样的导演,都是灾难题材,熟悉的演员阵容。《1942》要比《唐山大地震》切入点深入多了。看完发人深省。难道是一个建国前,一个解放后所以尺度不同? 不过就本片的深度,我不得不感慨一句,如今片子审片尺度放宽不少哇。看完片在网上翻看了下影评,一片骂声。基本都是骂冯小刚怎么没胆拍1959??或是 说他发国难财。这个我不认同。就像当年救狗事件,很多人跳出来说那么多人还需要救,干嘛救狗如此命题看似合理实际暴力。我不是愤青。至少现在已经不是了。 不想展开1959话题,可是真心希望能多拍些好片,别老拿商业巨片来坑人了。《1942》无疑是好片,至少现在畸形的社会,冷漠的人际,金钱至上的三观, 历经坎坷却善于遗忘的中国人,太需要些震撼人心的干货来提醒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指的不是那些个建*大业等片,那是广告宣传片好不好。《1942》虽然 导演某些地方欲说还休,遮遮掩掩,比如人吃人话题。但是能感觉到他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很有诚意。能让人看完回家路上还一路思考的,就是好片了。

呵呵,最后,搬个小板凳坐等谁来拍《1959》吧。别让我等太多年啊!


看1942观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95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