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云南山谷名族文化

时间:2016-09-08 16:35: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谈云南民族文化的价值

浅谈云南民族文化的价值

作者。猫哆哩

什么是文化?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文就 是静态的事物,化就是会动的事物。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会动的文物。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大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影响了成千上万代的人们,在历 史的变迁中,文化在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先进和前卫,很难说,人们该对文化如何取舍,是坚持一成不变,还是搬来外国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面对不 断发展的新社会,太多的诱惑,太多的违心而做,古老的建筑因为城市扩建儿推倒,天然的植被山林被过度开采,大片赤裸的沙漠,刺痛了我们的双眼。

文化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这需要政府文化和经济两手抓,保持和谐的发展。目前有很多的机构做过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化对于后人都有一些的警戒和指导作用,良好的传统和文化习性应该保持和发

展。

一、云南民族文化的优势:

众所周知,云南是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

省份。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 全省总

人口约4543(2008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

占全省总人口的1/3。 众多的少数民族,可谓

是云南最丰富的财富,无论是从民族文化传承

保护方面,还是旅游开发、经济开发方面,我

们都应把民族元素的价值放在首位。而云南各

民族 的分布又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

方在交融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文化碰撞,

产生新的民族元素,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

不竭的文化素材。

云南民族文化及民族元素异常丰富民族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少 数民族的衣食住行上,也不仅仅体现在风俗习惯上,它更多地体现在民族精神上。如民族的刺绣、服饰、语言、文字、歌舞、器乐、木雕、绘画、剪纸、民俗文化及 绝活等,甚至可以是无文字记载的口头传承。如云南石林的彝族刺绣、即是民族文化的承载体,又是最恰如其分的旅游纪念品;丽江的纳西古乐,以“三古”(乐器 古、乐谱古、演奏者年近古稀)而闻名于世。在民族文化中,最显而易见的当数我们的民族建筑和民族服饰了。由于云南的气候由北向南跨越了多个气候带,所以我 们可以把民族服饰分为三个大类,寒冷地区的宽大厚重型、平坝地区的轻便型、炎热地区的清薄短紧型。其中知名的服饰数不胜数,如傣族的服饰,云南著名的舞蹈 家杨丽萍经常把它当作演出服,使它早已名扬四海;云南白族的服饰,由于具有集当地四大名景风花雪月一身的特点,以及当年电影《五朵金花》早已是

本文来源于猫哆哩官方网站

家喻户晓, 而且还被当地旅游部门定为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服,经过不断的改良变化,现已成为大理地区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云南的民族民居不但类型繁多,而且特点鲜明。如:藏式平 顶屋、纳西民居、白族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哈尼族的蘑菇房、昆明的“一颗印”建筑;玉溪峨山彝族的土掌房,楚雄彝族的瓦房、土掌房、闪片房、 垛木房、茅草房等,均是我省最浓墨重彩的民族元素。云南也是全国宗教类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原始宗教在云南均有, 堪称中国的"宗教王国"。 宗教建筑结合民族建筑又产生了更为特色的民族元素,如西双版纳一带寨子中的佛寺,即有热带气息,又有浓浓的南传上部座佛教的特点。本土原始宗教中的图腾崇 拜,可以体现在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图腾形象的成为了我们简单而浓厚的民族元素。无论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哪一个方面,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发掘出云南 的民族元素,只要我们运用得当,民族文化的优势必将突县。

二、云南民族文化的价值:

1、旅游价值:

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当然是最具感染力的旅游资源,加之 云南众多的自然风光,二者结合自然是相得益彰,使得七彩云南这个称号当之无愧,成为国内外的旅游热点区域。民族风情是自然旅游资源的灵魂,自然旅游资源是 民族风情的承载者,民族属性使得云南独具魅力,在中国众多的旅游省市中脱颖而出,成为旅游大省,旅游强省。通过发展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也带动了云南经济发 展,最直接的的受益者就是旅游热点区域的少数民族。如大理的白族、丽江的纳西族、香格里拉的藏族、西双版纳的傣族等。同时,当地通过旅游业而得到发展,也 更加重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掘,达到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也为我们进一步深挖民族旅游资源作出了贡献。

2、建筑价值:

云南很多少数民族民居均体现

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理,同时

也韵含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

价值。如丽江古城,引活水穿家过

户,因势利导,即方便了生活,同 时

也营造了小桥流水的景致。更有智

慧的是,丽江的街道都是斜的,就

是从高到低的。特定的时候放水冲

街。就是把闸门打开,水冲上街道,

带走杂物、垃圾,起到 了清洁打扫

的作用。而且当地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所以水就在身边随时可用,对防止火患也是大有宜处的,具备安全性特点。这些优势我们在现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也是可以借鉴的。各民族的民居都是其生存智慧的结晶,也是长期与大自然斗争中,顺运自然规律的产物,所以它比其他形式的建筑更加适合当地的情况。有如,云

本文来源于猫哆哩官方网站

南的大理地区,民居的座向不是中国传统的座北朝南,而是座西向东的,其原因就是大理位于位于苍山和哀牢山之间长的山谷之出口,连绵百里的苍山挡住了大气环 流,冬春盛行的平直西风气流和夏秋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季风便通过这山谷进入下关,形成了长年刮偏西方向的大风。风期之长、风力之强为世所罕见。一年之中大 风日数在35天以上,冬春为风季,夏秋稍小。下关风平均风速为每秒4·2米,最大风速达10级。 所以大理地区的民居均为位西朝东,而且西面不开窗子,以为防风。由于西面不开窗,故影响采光,所以又在东面设有照壁,把西晒的太阳光反射进屋,达到合理采 光的作用。同时,照壁也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这种设计体现了白族人民对大自然的把控与顺应,在开发相应的度假小镇方面,是可以借鉴的。

服饰价值云南各民族都有自

己本民族的服饰,这些服饰中既

有共性也有更突出的个性。有的

少数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区域,服

饰也不尽然相同,如彝族就有上

百种的服饰。这些服饰共同成为

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 分,成为民族文化中最具表演

力的元素之一。如云南楚雄曾举

办过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同时还举办了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展演大赛和原生态彝歌大赛、彝族现代 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刺绣精品展,中国彝族以“彝人风采”摄影大赛、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和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成功地推介 了楚雄的民族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云南民族元素的运用:

异彩纷呈的民族元素合理的运用,不但可

以恰如其分地展显民族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为

当地经济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如云南丰富多

彩的少数民族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

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

颇族的目脑纵歌、 傈 僳族的刀杆节等。通过

这些人文活动的举办,不但可以发展当地旅游

经济,为本地特产知名的扩大也是大有益处

的。民族歌舞的市场化运作,也不失为民族文

化运用 的良方。就目前云南的民族歌舞的发

掘运用上,还停留在一些依托旅游业的表演上,如:大理的《蝴蝶之梦》、西双版纳的《勐巴拉纳西》、丽江的《丽水金沙》等 较为大型,其他以小型表演为主。

本文来源于猫哆哩官方网站

篇二:哈尼族文化

哈尼文化艺术绚丽多姿,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寓言、童谣、谚语、谜语等。神话,传说中有叙述万物来历的《创世纪》;有讴歌人类战胜洪水,繁衍生息的《洪水记》;有反映哈尼族历史迁移的《哈尼祖先过江来》等。诗歌主要有“拉八热”和“阿基估”两类。“拉八热”多在婚丧、节日、祭祀以及其他庄重的场合吟唱,曲调庄重严肃。“阿基估”即山歌,只能在山间田野唱,以爱情为主,男女对唱。

民族简介

哈尼族属于国际性民族,根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哈尼族约185万人。其中,中国哈尼族14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建水等县,思茅市的江城、普洱、澜沧、景东、镇沅、思茅、墨江等市县,玉溪市的元江、新平、峨山、易门等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景洪、勐腊等县,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双柏县及昆明市的禄劝县。国外哈尼族约42万人,其中缅甸20万,泰国8万、老挝10万、越南4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哈尼族人口1952年约为24万,到2003年末为68.6万,占全州总人口的17.1%。红河哈尼族人口约占全世界哈尼族人口的37%、全国哈尼族人口的48%;不仅人口多,而且支系称谓也较为繁杂。哈尼族的族源和早期的迁徙活动,在汉文史籍中少有记录,本民族也没有文字可供探究,因而考证难度较大。但凭借哈尼族地区广泛流传的口碑古籍以及散见于汉文史籍的零星记载,仍可窥见哈尼族的历史概貌。使用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据史籍记载,公元前三世纪活动于大渡河以南的“和夷”部落,可能就是今天哈尼族的先民。“和夷”大约是古羌人南迁的分支。从公元四世纪到公元八世纪,又有部分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在唐人文献里,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南诏”、“大理”政权建立后,其东部的“三十七蛮部”中,“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等,都在今天哈尼族聚居的红河地区。元朝征服“大理”政权后,设置元江路军民总管府隶属云南行省,加强对哈尼族和各族人民的统治。明代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哈尼族部落首领由明王朝授予土职官衔,并受所隶流官的统治。清朝在云南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哈尼族地区的一些土官,流官制度代替了部分地方的土司制度,但思陀、溪处、落恐、左能等地土官仍被保留下来,土司仍然是这些地区的统治者。

哈尼族的原始说唱艺术哈巴是远古时代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原始说唱艺术的“活化石”。哈巴是哈尼历史的产物,生活和劳动的产物,是哈尼族古老的歌。哈巴的题目称为“奴局”,哈巴是一种叙事性较强的无伴奏说唱,哈巴的演唱内容,从大的方面可以划分为“十二奴局”,包括天体自然、哈尼历史、历法计算、四时节令、农事活动、商业经济、生老病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几乎包含了哈尼人的整个社会活动。在表现形式上,以吟唱、吟诵为主要表现手段。莫批是专门演唱哈巴的人,由于哈尼族没有文字,哈巴的内容全凭莫批的口传心记在加之各支系的方言土语有差别,因此在流传过程中,几乎每一个莫批都在对它进行着加工,哈巴代代相传,成为哈尼人保存历史的工具。

文化风俗

哈尼族多居住在半山腰,依山势建立村寨。红河、元阳、绿春等地住的是土墙草顶楼房,以石垫基,以木为柱,土基砌墙,屋顶铺茅草,少数用瓦。楼房有上、中、下三层,下层关牲畜,中层住人和存放粮食,上层堆放瓜菜等杂物。墨江一带多是土基楼房,平面屋顶,间间相连。西双版纳住的是竹木结构的楼房,旁设凉台,别具一格。

哈尼族一般用自己染织的藏青色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或白布裹头。西双版纳地区穿右襟上衣,沿大襟镶两行大银片做装饰,以黑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穿长裤,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和裤脚镶上彩色花边。西双版纳及澜沧一带的妇女,下穿短裙,裹护腿;胸前挂成串的银饰,头戴镶有小银泡的圆帽。墨江、元江一带的妇女,有的穿长筒裙或皱折长裙,有的穿稍过膝盖的长裤,系绣花腰带和围腰。妇女在服装和装饰上区别是否已经结婚,有的以单、双辫区分,有的以垂辫和盘辫区分,有的以围腰和腰带的花色区分等等。

哈尼族的家庭形式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这在西双版纳比较严格。一般认为多妻不符合哈尼人的习俗,如果婚后多年不育男孩而娶妾则被允许。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恋爱,但结婚要征得父母同意,也有一些地区实行包办婚姻。墨江碧约人有“踩路”订婚的习惯,就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后,由双方老人同走一段路,如果在路上没有遇到兔子等野兽,就算订婚了。

哈尼族仍然保留着古羌戎父子连名制的传统,即父亲名字后头的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儿子名字的起头字,世世代代连续下来。丧葬主要实行火葬。

信仰多神和祖先崇拜,祭祀由巫师“贝玛”主持。用巫术和草药治病。西双版纳的哈尼族,每年祭祀象征寨神的“龙巴门”。20世纪初,基督教传入部分哈尼族地区,佛教也曾在一些地区传播过,但信教的人不多,影响不大。新中国成立后,上述宗教活动已逐渐减少。

传统的节日主要有十月节和六月节。哈尼族以农历十月为岁首,过十月节,就是过新年,节期5~6天,多至半月。六月节在红河地区称“苦扎扎”,一般在6月24日前后,节期3~6天。此外,内地和红河地区的哈尼族群众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文化象征

梯田被称为巧夺天工的人类艺术。唐代樊绰《蛮书》记载“蛮(哈尼族)治山田(梯田)殊为精好”,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将哈尼梯田列入全国七大田制之一,称为“世外梯田”。哈尼族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了万亩如锦似绣的梯田,代表着哈尼族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是哈尼族智慧的结晶。梯田艺术的神韵,是一幅巨大的田园风光画,是哈尼族千百年来改造自然的历史见证。

近万亩梯田沿着哀牢山从山脚一直修到山顶,层层叠叠,埂回沟转,鳞次栉比,连成一片成为让人叹为观止的“天梯”。梯田绣在山梁上,村庄镶嵌在梯田中,一年四季,变化无穷,美不胜收。观那诺云海梯田最佳时间在十一月至次年三月,这期间,千余米的山谷,因红河(元江)低海拔热潮的抬升与哀牢山腰干冷空气的交融,哀牢山云雾缭绕,随风变幻。这时的那诺,就会出现云海梯田奇观,像神仙居住的地方,素有“何必再忆桃花源”的赞誉。“云海梯田满哀牢,茫茫云海绕元江”的奇观在这里一一展现。这时候的那诺,是摄影家的理想去处。因为在这里,你不但可以看到美景,还可以领略到人与自然高度的和谐统一,感受勤劳智慧的哈尼人创造出的农耕文化。

饮食文化

哈尼族以稻米为主要食粮,也吃玉米和荞麦。呈红褐色的米皮富于营养,有益于身体健康。

做米饭,是把新近舂就的米粒,头天夜里用清泉井水浸泡,第二天早晨经淘洗,把生米置于饭甑里生蒸,特蒸气升腾片刻,又把夹生的饭倒出加水稍许搅拌,复蒸至饭粒无核即成熟饭。饭甑销量日增,很受省内外群众欢迎。

哈尼族多利用房屋后和村子附近田边地头的小块空地种植蔬菜。有青菜、白菜、萝卜、黄豆、芋头、洋芋、茄子、扁豆、豇豆、南瓜、冬瓜、黄瓜、茴香以及苤菜、韭菜、葱、姜、蒜、芫荽、竦椒等。品种似乎也不少,但每种菜的数量不多,常年食用的蔬菜,还要靠妇女采集野菜。哈尼族山区,水土丰饶,气候温和,各种野菜常年不衰,有蕨菜、甜菜、碧色菜、细芽菜、蘑菇、木耳、香椿、老鸹花、棠梨花、甜笋、苦笋、野山药等。有些野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益于人体,可防治疾病。

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渗合豆壳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豉,用以佐食,被称为“哈尼豆豉”,用油炒香或在火塘边烤熟,舂碎后拌菜,都很好吃。“哈尼蘸水”用豆豉、姜、蒜、葱、草果、八角、薄荷、胡椒和辣椒等作料调配而成,清香可口。哈尼人不管是日常用餐还是招待宾客,餐桌上都不少了一碗“哈尼蘸水”。

“吃新谷”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长龙宴” :到了新年的后半期,每个寨子都要在寨中心摆上长长的酒宴,全村共饮同乐,庆祝象征他们团结和睦,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这种酒宴恰似一条长龙,故称“长龙宴”;因设在街心,人们又称之为“街心酒”。若是小寨,街心酒一个下午就可结束,若是大寨,则按户划分为三组,分三个下午举行,每组轮流做东道主。

按约定的日子,做东的各户人家,一大早就把方桌抬到清扫干净的街心,一张接一张地摆放好,百来张桌子连成100多米的长龙。午后,经一声招呼,做东的各户人家争先恐后地把拿手好菜和美酒摆上桌。哪家的酒菜越好,就越有体面,所以许多人家连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美味佳肴都一一献出来。一眼望去,鱼雀、江鳅、鲤鱼、竹笋、木耳、蘑菇、大肥鸡……每桌20来碗,桌桌飘香,显示出哈尼人辛勤劳作的成果和传统的烹调技巧,展现出哈尼族最长最盛大宴席的风采。在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中,人们根据不同的年龄、兴趣与爱好自愿组合就座。这时锣鼓止息,锣鼓手端锣抬鼓逐桌接受人们敬酒献菜。接着,由一对姑娘代表众人向老奶奶们一一敬酒。妇女先开吃,尔后男人才举杯动筷。一连几个小时的街心酒宴,温馨和谐、喜气洋洋,笑语欢歌不绝于耳。

到了下午,把早上背回来的稻穗搓下谷粒,连壳放在锅里烘焙直至出米花。大家吃米花前,应先给狗吃一点。因为自古传说,哈尼族在一场大洪水后重新得到的谷种是狗叼来的,所以要感谢它。吃过米花,也要把当年栽种的瓜豆菜蔬统统拿出来尝新,同时一定要吃一碗嫩竹笋,象征来年的收成象新竹一样节节高;还要杀吃阉过的大肥鸡,希冀来年的生活丰足美满。

婚俗文化

哈尼族实行宗族外婚制,同一宗族内一般不联姻。青年男女自由恋爱,但一定要履行求婚的礼仪。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互赠定情物后,即将实情告诉父母。男方家长需请能说会道的媒人,带上一瓶米酒、一包草烟,主动到女方家中去求婚。女方父母以接过媒人的敬酒,表示同意儿女的婚事;以不接敬酒表示拒绝。在一般情况下,女方父母决不轻易接受媒人所敬的烟、酒,并找出许多借口(如女儿年幼无知,或父母离不开女儿等),拒绝男方的求婚。有些时候,女方亲友还会赶来给媒人找麻烦,他们会趁媒人不注意时,将媒人带去求婚的烟酒暗藏起来,指责媒人不懂礼节,登门求婚不带礼品。有时,女方亲友会端上大盆、大碗向媒人要酒喝,故意作弄媒人。碰到这种情况,媒人要随机应变,揭露其所耍花招,反唇相讥,使其无言以对。

遭到女方父母的拒绝以后,男方父母和媒人应再次带礼物登门相求。因为女方父母拒绝婚事多数并非真意,只是想借男方登门求婚之机抬高女儿身价,让男方反复恳求,方才应允。因此,媒人要因势利导,讲解双方联姻的好处,对女方父母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释。有时还得展开唇枪舌战,使女方父母无言以对,不得不接下媒人带来的礼物,喝下媒人敬给的酒,把婚事决定下来。再按传统习惯商定婚期,为儿女备办结婚用品,等待举行婚礼。

哈尼族的求婚,一般是三次定夺。经三次求婚不应允者,一定另有原因不便明说,求婚不成将影响男方家族在寨内的威信,并会败坏伙子的声誉。如果遇到这种情况,男女双方又情真意切,姑娘会与伙子暗暗商量,策划一场“抢婚”闹剧。双方把“抢婚”的时间、地点定下来以后,伙子的亲友按计行事,在预先约定的地方暗伏,姑娘如约按时投入罗网,让伙子及其亲朋好友“抢”走。姑娘被“抢”时,要装模作样高声哭喊呼救。旁人深知奥妙,笑而不睬。姑娘被男方“抢”走以后,一般在亲戚朋友家藏匿几天,造成“米成饭、木成舟”的态势,男方再登门求婚。面对此情此景,女方父母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应允婚事。“抢婚”多是昔日追求婚姻自由的青年,对父母包办婚姻的一种反抗,解放后已不多见。

在商定婚期的时候,姑娘的父母往往一反常态,显得谦虚客气。他们会热情招待媒人,当着媒人和男方亲属的面讲自己女儿的不足,诸如脚不勤手不快呀,不懂礼仪呀、毛手毛脚呀等等。尽讲女儿的不足,不讲女儿的长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把丑话说在前”,不让男方在成婚后挑剔毛病。婚期一经确定,便按自家的经济情况,给女儿准备嫁妆,让女儿高高兴兴地出嫁。

以歌求爱和以物传信

唱歌,是哈尼族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青年男女传情求爱的一种方式。哈尼族村寨地处山区,田地分散。农忙时节,青年男女大多分散在自家的田地里劳作,隔山隔水难以相见。因此,许多男女青年便以歌来交流感情,

甚至以歌声求爱。地里、田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山歌:“想吹叶子怕爬树梢/想骑水牛又怕牛角挑/想看一眼阿妹的脸哟/又怕妹用土团敲/想吹树叶就要上树梢/想骑水牛莫怕牛角挑/哥若想与妹相会哟/坡头樱桃林中把妹找。”

哈尼族青年男女,不仅在田头地角用歌传情求爱。夜里还常在称为“底航”的寨场中云集,对唱情歌。月明星稀之夜,寨场上不时传来动人心弦的山歌:“夜幕降临的时候/阿哥的歌声飞进了竹楼/歌声像只无形的木钩/钩在阿妹的心头/阿哥的歌声像股清泉/流进了阿妹干涸的心田。”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男女双方有了感情以后,便开始幽会。幽会的地点有时在姑娘的楼下,有时在伙子的小土房中,姑娘有意与伙子幽会时,会在出工或收工与伙子相遇时,把自己亲手编织的彩穗送到伙子手里。心有灵犀的伙子,吃过夜饭以后便梳洗一番,带上称为“区哩”的竹笛或是称为“当宏”的弦子,到姑娘的竹楼下弹奏。姑娘听到笛声或琴声,便走下竹楼和伙子谈心。

伙子和姑娘在楼下幽会时,姑娘的父母往往会在楼上辱骂,指责伙子没有教养,在夜深人静时来勾引姑娘,并赶猫赶狗,指桑骂槐。对于父母的辱骂,伙子和姑娘都不会在意。他们知道长辈的辱骂仅仅是一种做作。老人们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想抬高女儿的身价,表达父母特别珍爱女儿,不愿女儿出嫁。因此,楼上的骂声,只会引得幽会的男女暗自发笑。伙子约姑娘幽会,大多以鲜花传递信息。伙子采来美丽的鲜花献给爱慕的姑娘,若碰不到姑娘,可托弟妹或其他儿童代为送到姑娘家里。对伙子有意的姑娘,在夜幕降临以后,便会借故出屋,钻进伙子的小房子,在室内谈情。在伙子的小房内幽会,无人干扰,姑娘伙子可相依相拥,饱享初恋的甜蜜。

哈尼族村寨内,男女青年都有自己的头领。男青年的头领叫“扎达阿尤”或“扎古阿尤”;女青年的头领叫“眯达阿尤”。如果到外寨去与意中人幽会,应该给该寨的“扎达阿尤”和“眯达阿尤”送点礼物或鲜花,通报一下情况,取得他们的同意和帮助。伙子如果得到“扎达阿尤”的帮助,不仅可以尽快见到心上人,而且“扎达阿尤”还会为他安排小房,让一对情人在小房内无忧无虑地倾诉衷肠。

有趣的迎亲与护亲

哈尼族的婚礼,多在秋收以后、春耕大忙以前举行。举行婚礼时,男女双方都要杀猪备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新郎家还要组织一支有歌手和未婚男女青年组成的迎亲队,准备迎娶新娘。

迎亲队员要穿戴一新,提前到新郎家集中,带上米酒、猪肉等礼物,由新郎家一位有威望的亲属带队,前往新娘的住地迎接新娘出门。这天,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梳洗打扮,穿上结婚礼服,藏匿在不易被人发现之地,并有一帮男朋女友暗中保护,作好护亲的准备。

新郎家的迎亲队,出发以后,便要放声高歌,特别是到外寨迎亲时,一出寨门歌手便应首先唱迎亲调。迎亲调的歌词并不固定,可由歌手即兴创作,已整理发表的迎亲歌词有十多首,其中一首的内容是:“猎人杠着猎枪上山去了/猎人心想的是麂子马鹿的肉/种田人拿着镰刀下地去了/种田人心中想的是地里的金谷/我们穿戴一新走出寨子/我们要去摘一朵鲜花/把欢乐与幸福送上新郎家的竹楼。”迎亲队边唱边走,进到新娘居住的村子以后,首先要与女方护亲的歌手对歌。当人们沉浸于歌手动听的歌声中时,迎亲队的青年男女趁护亲者不备,冲上女室,把打扮一新的新娘“抢”下竹楼,迅速“逃离”。新娘被“抢”以后,护亲人员便向迎亲队展开进攻,将米饭团、泥团、土块掷向迎亲人员,甚至会用竹竿木棍追打,使迎亲护亲活动达到高潮。女方的陪娘们则放声恸哭,边哭边唱,一唱女方家庭失去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儿,使家庭失去了欢乐;二唱女友交上了好运,有了一个好丈夫,日子会过得幸福。当迎亲队伍离寨以后,女方的送亲人员,又背上一些礼物去送亲。迎亲、护新活动热烈隆重,极富民族特色。

迎亲队员离村以后,一路还得小心在意,因为过去爱过新娘但仅是单相思的伙子,会在路边设伏。或结绳拦路绊人摔倒,或以泥石偷袭。直到离开了女方寨子的范围,才算进入安全区。进入安全区以后,歌手又开始放声歌唱,逗乐新娘,并以歌声向新娘祝福:“你竖起耳朵听一听/林中的鸟儿在用歌声祝福你/你睁开眼睛瞧一瞧/路边的花儿摇着头在欢迎你/新娘呀你迈开步子快快走/等着你的是欢乐与幸福……”新娘来到新郎家门口揭去盖头巾,对站在门前相迎的公婆喊爹、喊娘,即人们所说的认公、认婆。然后才在女室内举行仪式。仪式由寨里的“嘴玛”主持,主要内容是让新郎、新娘分吃一只鸡蛋,诵念一段祝词:“一个鸡蛋只有一个黄,一对夫妻只有一颗心,今天吃下同黄蛋,天长日久不分心”然后还要象征性地分吃一只猪脚或一只鸡,才举行婚宴。

开宴以后,新郎新娘要按先舅父、舅母,继而村内长老的秩序敬酒。并用一种用竹筒煮制的肉敬老人。席间要请歌手“雅悉”演唱,歌手按古规,以唱歌的形式对新娘进行人生教育和礼仪教育,同时,还对新婚夫妇进行

赞美、祝福。有些村寨保留着一种象征性合床的习俗。让新郎、新娘在新铺的床上躺上片刻,人们唱些祝贺歌表示祝福,然后再举行婚礼。

新婚夫妇在婚后的第二天,要一起上山砍柴,找些野菜回来,由新娘亲自生火,做一餐饭让公婆品尝。第三天回门去拜见女方父母,让女婿认岳父岳母。婚事到此方为结束。

篇三:云南著名景点介绍

云南著名景点介绍

昆明必游景点有:滇池、石林、翠湖公园、云南民族村、金殿公园、西山云南著名旅游景点:

昆明 大理 中甸 腾冲 德宏 西双版纳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 滇池西山森林公园 翠湖公园 黑龙潭大观楼公园 石林风景名胜区 云南民族村 金殿名胜区 安宁温泉 阿庐古洞昆明曹溪寺

大理三塔 民族风情园 宾川鸡足山 蝴蝶泉 丽江 长江第一湾景区 丽江古城 玉龙雪山 泸沽湖 木府 玉峰寺 虎跳峡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 橄榄坝 归化寺 白芒雪山 碧塔海云南第一峰-卡格博峰

白水台 老君山 腾冲火山群 腾冲热海 和顺乡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 槟榔江风光 大树杜鹃王 景洪 曼飞龙佛塔 古茶王 景真八角亭 建水古城 燕子洞 普者黑 怒江大峡谷 苍山洱海

重要景点介绍: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中心城镇,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4′,北纬26°52′。

古城位于县境的中部,海拔2400余米。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古城始森林公园、九乡风景区、圆通山、大观楼、筇竹寺、世界园艺博览园等。

建于宋元,盛于明清,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滇游日记》曾写丽江古城中木氏土司宫邸“宫室之丽,拟于王者”。城区则“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可见当时丽江古城已有名。丽江古城曾是明朝丽江军民府和清朝丽江府的府衙署所在地,明朝称大研厢,清朝称大研里,民国以后改称大研镇。丽江古城,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丽江古城观赏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登高凭胜,你可看古城形势。古城巧妙地利用了地形,西有狮子山,北有象山、金虹山,背西北而向东南,避开了雪山寒气,接引东南暖风,藏风聚气,占尽地利之便。

二、临河就水,你可观古城水情。古城充分利用泉水之便,使玉河水在城中一分为三,三分成九,再分成无数条水渠。使之主街傍河、小巷临渠,使古城清净而充满生机。

三、走街入院,你可欣赏古城建筑。古城建筑全为古朴的院落民居,房屋构造简造、粗犷,而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丰富而细腻,居民喜植四时花木,形成人与自然的美好和谐。

四、入市过桥,你可一览古城布局。古城布局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组织聚散合理,配置得当,再加上石、石桥、木桥、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民风民俗,生发出无穷意趣,使

古城独具魅力。

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耸立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西北的金沙江畔,主峰海拔5596米,山顶终年积雪,12峰岭并排耸立,连绵35公里,宛如玉龙横卧。山中植物种类繁多,依高差和气候呈垂直分布,有“植物宝库” 的美誉。

更值得称道的是玉龙雪山之美不仅仅是它雄奇壮丽、气势磅礴的山体、闪

闪皑皑的白雪,更秒的是它随着晨昏阴晴的变化、春夏秋冬四季的更迭,变化无穷,姿态万千,给人一种百看不厌之感。玉龙雪 山上的景点较多,但主峰由于陡峭难攀,至今还无任何人征服过,国内外与多登山队对此山一直跃跃欲试。 要去玉龙雪山游览,您可在丽江城内的各个汽车站乘车,购票方便,也可在各主要宾馆门前乘坐专线车。 雪山索道票价:大索道每人110元,小索道每人40元。 玉龙雪山位于丽江县城北端15公里处,十三峰由南向北纵向排列,南北绵亘35公里,东西宽12公里,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山上终年积雪,银装素裹。前面的主峰犹如龙首,后面峰峰相连,好似蠕动的龙背,山半腰常常云雾飘缈,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腾空飞舞的银色蛟龙,因而得名玉龙雪山。山上景点较多,但主峰山于陡峭难攀,至今还无任何人征服过,国内外许多登山队对此山跃跃欲试。在丽江城北13公里的玉峰寺内,有一株名扬中外的山茶树。树虽然只有3米左右高,却年开二万余朵山茶花,被誉为“环球第一山茶王”。据传,此树植于明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从根部可以看出,这是棵一树两品的“合欢树”,两树紧紧相依相偎,盘根错节。树叶呈两种形状,花也分玫瑰色和粉红色两种。花开时节,观者如云。

苍山洱海

苍山位于洱海之西,又称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属横断山脉云南端余脉,北起上关,南达大理市,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20公里。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从北至南的顺序是

: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 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其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

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草黄、阳南。苍山景色白 以雪、云、泉、石而著称。云,变幻多姿,独具特色;雪,苍山顶上终年白雪皑皑,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泉,清澈无污,甘甜可口,四季奔流,叮咚悦耳;石,更是苍山之魂。这种瑰丽的岩石世界各地都有,但以大理的为最美,开发也较早,人们便把它叫做“大理石”。苍山上古树苍天,翠竹满山,云雾缭绕,飞瀑散花。山顶有黑龙潭等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周围有冷杉、云杉等珍稀植物和豹、熊、鹿等野生动物。洱海古称叶榆泽。它两头窄,中间宽,略弯曲,形如人的耳朵而得名。洱海北起洱源江尾,南止大理市,长40公里,东西宽4-9公里,总面积24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30亿立方米,平均水深约11。5米, 最深为20米。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湖内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湖水清澈碧绿,四周风景如画。洱海主要源于洱源县的黑谷山,北有弥苴河,东南有波罗江,西有苍山十八溪流入,水源比较丰富。西洱河是洱海的唯一出海口,流入漾濞江后又进入澜沧江,最后注入南海。到了洱海,最应该到附近的白族渔村里去看看,因为高原上的渔村本就不多见,50年代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就是反映这里的生活。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镜。每年到蝴蝶会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铜钱,无数蝴蝶还钩足连须,首尾相衔,一串串地从大合欢树上垂挂至水面。五彩斑斓,蔚为奇观。蝴蝶泉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无底潭,潭边住着父女二人,女儿叫雯姑,聪明美丽如一朵金花。雯姑长大后和猎手霞郎定下终身,后来雯姑被地主抢走,霞郎打猎回来后拼死将他救出。不料 官兵追来,二人走投无路,双双跳进了无底潭,顿时,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待雨过天晴,潭中飞出一对美丽无比的大彩蝶,后面还跟着无数的小蝴蝶。

那一天是农历4月15日。从此,每年的这一天, 无数美丽的蝴蝶就会聚集在这里,讲述这动人的爱情故事。这就是有名的“蝴蝶会”。 西双版纳

地球上,北纬21度10分-22度40分,东经99度55分-101度50分是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所在地。热带雨林和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风情使地处西南边陲的西双版纳成为一块既神奇又独特的土地。那里森林密布,深山重重,生长着珍贵奇特的动物植物,吸引着千百万的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西双版纳是名誉中外的国家级旅游风光区。憨厚、爽朗、性野和宽容是雨林和丛山深谷的气质,它弥漫于林间和山谷中,隐伏在山峦和空气里,乃至于人的五脏六腑。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也得到它的滋润,他们的脸上、身体中、灵魂里都透射出这种特别的精神气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的最南端,与老挝、缅甸两国接壤,总面积19700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为猛海县东北桦竹梁子,海拔为2430米;最低点在猛腊县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处,海拔477米。河流均属澜沧江水系,主要有罗梭江、南腊河、小黑江、流沙河、南果河等。西双版纳是地球上北回归线沙漠地带上唯一的一片绿洲,被动植物专家称为“物种基因库”和“植物王国 *** 上的绿宝石”。据统计,州内有植物约500O种,约占全国的1/6,珍稀植物341种,经济植物565种,药用植物1074种,动物资源有鸟类427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总数33.8%和52.1%;兽类67种,分别占全国和全省总数的16%和26.5%;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鱼类100种;昆虫1437种。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99种,其中一类保护动物20种。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

腾冲火山地热风景名胜区位于滇西腾冲县境内,距昆明700公里,乘客车两天到达。景区内有中外驰名的热海,以及来凤山、火山湖、火山群、云峰山5个风景片区,主要景点90多个,游览面积105平方公里。其主要


云南山谷名族文化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916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