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皇城相府导游词

时间:2016-09-06 11:52:3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皇城相府导游词

皇城相府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早上好! 欢迎大家到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大家本次旅行的导游,我叫李子晗,大家叫我小李就行。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之所以被称为相府,顾名思义是一位宰相的府邸。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皇帝延聘长达35年的讲经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第。

我们眼前的这道城门叫中道庄,是皇城相府的外城,穿过城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座大石牌坊。大家请看牌楼的正上方,镌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两边的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了皇帝的恩泽,并且感谢皇帝的恩赐。

好了各位,看完石牌坊,请各位随我到相府的主体建筑大学士第,也就是宰相府去参观一下。大家请看,我们正对面这座雕工精美的照壁,正中雕刻的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入大门向东过庭院,便来到了相府的二门,即所谓的仪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是按照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的格局修建,当地老百姓称为“皇城小故宫”。入仪门,原是相府的迎客大厅,

自从康熙皇帝御赐“点翰堂”匾额后, 改名为“点翰堂”点翰堂是翰林院掌院大学士点定文章的地方。这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大量选拔栋梁之才的褒奖。

好了,各位,大家请随我继续向前参观,由相府内院西侧门可通往小姐院,北房是小姐绣楼,是陈家小姐的起居室,东西厢房是女仆和贴身丫环的住处。南房为过厅,与风景优美的西花园相通。西花园是小姐们吟诗作画、鼓瑟抚琴的地方。西花园面积不大,但假山、鱼池、花圃、回廊等设施一应齐全。

好了,各位,接下来我们去内城进行参观。我们先沿这台阶到城墙上,我们脚下的这些台阶又叫作平步青云梯,祝愿大家能在各自的事业上平步青云。相府内的内墙城墙,建于明代末年战乱年代,城内遍布藏兵洞,城头建有垛口,整体构造坚固、雄伟。今日在城墙上游览,内城外城建筑历历在目。

下了城墙,我们就来到了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物---河山楼。河山楼,是陈氏家族为了抵御外敌侵扰而建的防御性建筑物,楼分为七层,楼内有楼道相通,可容千余人避难。三层以上有窗户,楼顶建有垛口、堞楼;底层深入地下,挖有水井,备有碾、磨等生活设施,并有暗道通往城外。

看过河山楼,下面的院落由大家随意参观,小李就陪大

家到此,希望各位浏览愉快,今后再到我们皇城相府来参观。谢谢大家!

篇二:皇城相府导游词

河南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导游实习报告

姓名:张晓宇

学号:311110050221

班级:旅游11-2 指导老师:向宏桥

实习地点介绍:

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晋城市北留镇境内,东与河南省焦作市毗邻,南与古都洛阳接壤,西与山西省的临汾市、侯马市相交,北与山西省长治市紧连,目前亚洲最大的坑口火力发电站——阳城电厂近在咫尺,通讯网络覆盖全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晋阳高速公路擦肩而过,交通条件便利。它是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自2007年起开始创建国家5A景区,历经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继山西云冈石窟、五台山之后,成为山西省第3家AAAAA级景区。2011年1月14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为举行AAAAA级景区授牌仪式,2011年2月22日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正式挂牌。皇城,原叫黄城,后来为了开发旅游改为皇城。皇城,枕山临水,依山而筑,城墙雄伟,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朴实典型,错落有致,是一组别具特色的古代建筑群。

皇城村居住着234户,680余口人家,耕种着480亩土地,全村总面积1.7平方公里。地下有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创办了煤炭开采,轻工、农副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多种产业。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织,络绎不绝。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巍然城堡,雉堞林立;旧院古宅,错落典雅。绮丽的自然风光同返朴的人文景致交相辉映,构成了皇城独具魅力的风采。

皇城相府已成为太行山上一朵绚丽的奇葩,黄河流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明清两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辈出,述作繁盛,冠盖如林。祖居这里的陈氏皇城相府家族更是明、清时期享有盛誉的文化巨族,从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足迹遍及14个省、市,且多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

在陈氏家族鼎盛期的康熙年间,居官者达16人之多,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父子同编一典《康熙字典》的盛况,堪称北方第一文化巨族。在皇城,无论是踽踽而行,还是驻足瞻观,那浓郁

的历史气息无时无处不浸入心脾。清代初叶,就在这一方厚土上,产生了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家、理学家、诗人陈廷敬。在陈廷敬的故居,留下了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皇城相府”。

皇城相府导游词:

尊敬的各位游客,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山西。很高兴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见到大家,也很荣幸成为大家的导游,首先,我谨代表“山西国际旅行社”热忱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呢,我作下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张晓宇,弓长张,春晓的晓,宇宙的宇,大家喊我晓宇就行啦,就不要喊张导,显得见外了。坐在车前方的是我们的司机康师傅,康师傅可谓是我们这次旅途中最为劳苦功高的一位,康师傅已有27年的驾车经验,由他行车大家可以放心。虽然我们的车厢不大,但却能容纳五湖四海,既然我们能从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相聚到这个小小的车厢里,借用范伟的一句经典名言“缘分啊??”,因为缘分我们坐到了一起,因为缘分我们成为了朋友,既然是朋友,如果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大家要及时提出来,我会立即改正。希望大家在此次之行中可以支持并配合我的导游服务工作。同时也希望在我和康师傅的陪伴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份好心情,最后呢,预祝大家玩得开心,吃的舒心,住的爽心。

“皇城相府”是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下面对陈廷敬(1639年~1712年)作下简短的介绍 ,他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改为庶吉士。初名敬,因同科考取有同名者,故由朝廷给他加上“廷”字,改为廷敬。陈廷敬先后担任大清康熙帝师、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故里“皇城相府”。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陈廷敬既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又是当朝宰相,是康熙的近臣、重臣。陈廷敬20岁走出这古城堡,中进土、入翰林,一生升迁28次,参与国家政要军机40

余年,成为康熙皇帝的股肱之臣,为清王朝的发展,康熙盛世的形成,尤其是为康熙皇帝文治武功的施展起到了重要的辅佐作用,立下了显赫的功勋。

斗筑居

内城"斗筑居":内城为陈廷敬伯父陈昌言在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避战乱而建,依山就势,东高西低,巍峨壮观。东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设五门,墙头遍设垛口,重要部位筑堡楼,并在东北、东南角制高点建春秋阁和文昌阁,维神是借。

城墙内四周设藏兵洞,计五层125间,为战时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内城北部建一高堡楼,名曰河山楼,长三丈四尺,宽二丈四尺,高有十丈。楼分七层,层间有墙内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层深入地下,备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有暗道通往城外,是战乱时族人避敌藏身之处。

内城建筑分祠庙、民宅和官宦邸三类,风格迥异。祠庙建筑有陈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树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邸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

中道庄

外城"中道庄":外城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东城内主要建筑为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学士第,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面三刀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花园、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止园书堂,为三进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为旧时陈氏家族子弟读书的地方。

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该院为东西向的两个并列四合院,主院由正房、厢房和倒座围合而成,正房为三层楼房,采用"明三暗五"形式,厢房和倒座均为二层楼,院落四角为封闭或开敞的天井。这种建筑形制极其独特,与云南"四合五天井"式民居有某些类似之处。院内地面以素砖枵条石铺筑,主院西北天井辟门与偏院相通,门不设影壁。偏院布局同主院基本相同。

世德院:该院为陈廷敬出生地。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11月27日。陈廷敬出生于该院西房。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统观其整个明代建筑,简洁、古朴、典雅。除祠堂外一概不用斗棋,柱间枋木组合主要为:平板枋、大额枋和雀替,柱础、门枕石、影壁均为素面,门窗一般为拱形或方形,窗以直棂窗和支摘窗为主,木栏板,梁架结构极少装饰,室内次间多设落地罩,纹饰一般为几何

图形。

河山楼:位于内城北部。河山楼,名取"河山为囿"之意,建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当时正值明末战乱风起云涌之时。楼平面呈长方形,长15米,宽10米,高23米,共七层(含地下一层)。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暗层内有井、有碾、有磨。楼顶设垛口和堞楼便于了望敌情,抛掷矢口。

作为一个防御性的堡垒,河山楼之设计是非常科学又考虑周全的,而它所实际产生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据《河山楼记》载:"??崇祯五年??七月??贼近??备矢石、粮米、煤炭少许??于是晚闭门以守。楼中所辟大小男妇,约有八百余人。十月内贼连犯四次??数次所全活者啻万计。"河山楼虽因辟战乱而兴建,但其在和平时期,却仍可作观赏揽胜之用,帮而又名"风月楼"。登楼四望,远近风情尽收眼底。

冢宰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儿庭院,东侧建如意门通东书院,南面为一倒座,北为二门,门两面三刀侧施八字影壁,明间内柱间设木质屏风,此为主人及贵或有重大事件里的通道,平时封闭。入二门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正厅往北本为内宅,入大门西折往北沿狭长通道可通花园、假山、鱼池等地。花园往北就是专为家族中成年少女居住而建的小姐院,小姐院前后均辟门以通花园,并有踏道通城上之望河楼。

石牌楼: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的牌楼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吉祥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正楼主牌"冢宰总宪",边楼分刻"一门衍泽"、"五世承恩"。安牌上刻陈氏一门的官职及功名。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两柱一楼式小牌楼,规模和装饰虽较逊色,但在大牌楼建成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

御书楼:"中道庄"西门外有御书楼一座,是陈廷敬三子陈壮履为炫耀其陈家皇恩浩荡而特建。据新编《晋城金石志》载,该楼建成时,上有康熙帝御笔亲书

篇三:皇城相府导游词书籍实习

皇城相府导游解说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您好,欢迎您来到国家5A级景区、中国驰名商标——皇城相府参观游览。我是这里的导游员XXX,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您一起领略皇城相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共度美好时光。在这里,我先把皇城相府的概况给您做个介绍。

皇城,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而得名。相府则是清朝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大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曾辅佐康熙朝达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的府邸。

相府主人陈廷敬,字子端.号说(yuè)岩,晚号午亭,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5岁入私塾,9岁能赋诗,19岁中举人,20岁中进士,一生28次升迁,在朝为官53年,历任礼部侍郎、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大学士。康熙皇帝评价他“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中国历史学会会长戴逸先生赞誉他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理学家和诗人。

皇城陈氏家族历来以诗书耕读传家,家风淳朴,家教甚严,明清两代涌现出了41位监贡生、19位举人、33位家族诗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给予褒奖。

皇城相府98年开放,总占地面积十万多平方米,包括内城、外城、西山院、紫芸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被专家称赞为集官宦府邸,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

俗话说得好:皇家看故宫,官家看皇城。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游览。

[御书楼] 中道庄

游客朋友,您参观的第一个景点就是面前这座金碧辉煌的御书楼,楼上因珍藏有康熙皇帝的御笔而得名。御书楼修建于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是陈廷敬的三儿子陈壮履为纪念去世的父亲陈廷敬而修

建的。

御书楼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楼顶采用明黄色琉璃瓦,体现着皇家无与伦比的尊贵。因为明黄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所以,相府内除了御书楼,其余的建筑都是用普通的灰瓦覆顶,不难看出,御书楼昭示着陈氏家族非凡的历史和昔日的荣耀。下面请您从左侧的楼梯上楼参观康熙皇帝的墨宝。

上来之后,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午亭山村”的匾额及旁边“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在午亭山村匾额的上方有一块玉玺大印——“康熙御笔之宝”,可见这是一块象征主人身份和地位的御匾。“午亭”是陈廷敬的晚号,当年康熙皇帝用他的晚号给这个村子命名,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作为辅弼良臣的最高褒奖。“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是说春天来临树木才能生长得浓荫茂盛,秋天到来风寒霜白只有菊花独自开放的清香素淡。这副楹联借景抒情,不仅说明陈廷敬青壮年时事业有成,就象浓荫蓊郁的乔木一样,更颂扬他晚年带病坚持工作品节昭明,好象临霜的菊花散发着更加浓郁的芳香。同时,这副匾联也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一生功绩的至高评价,每个字都饱含着康熙皇帝对这位老臣的深深眷恋之情。

关于这块匾联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72岁高龄高龄的陈廷敬深感自己年老体迈精力衰退,多次向康熙皇帝提出辞官回乡安度晚年,但都被康熙皇帝婉言谢绝了。这一年的11月他再次因耳疾力请辞官,终于得到了恩准,但康熙皇帝命他原官解(xiè)任,总裁《康熙字典》的编修。陈廷敬为了这部大型的字书,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伏案躬耕,鞠躬尽瘁。在第二年的2月22日康熙皇帝巡视书房,他看到陈廷敬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一群黑发人中间一丝不苟地审编字典时,倍受感动。为表圣意,康熙皇帝挥毫泼墨,写下“午亭山村”及旁边的楹联以示褒奖。这位满族帝王虽然在位时间最长,但是题字最少。在皇城这个偏僻的山村里却意外的珍藏了康熙皇帝的亲笔题字,足见城堡主人的地位是何等的尊贵,同时也证明了这副匾额的价值所在。好,听完这个故事,请大家到御

书楼的背后来看一下。

游客朋友,站在御书楼上向后看,您会看到一座高大的城楼,这就是相府的正门——中道庄。它一门三匾,非常少见。最上方“相府”二字赫然入目,令人肃然起敬。中间“天恩世德”则是康熙年间,陈廷敬做了高官后直接镶嵌于庄门上的。“天恩世德”的意思是:皇天恩宠,陈氏家族世代以德相报。下面的“中道庄”是皇城村的原名,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因为这里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中道庄在两庄中间,所以叫做“中道庄”;另一层含义是相府的主人历来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所以定名为中道庄。

下面,请您随我继续参观下一个景点。

[石牌坊]

游客朋友,穿过中道庄城门,映入您眼帘的是这座气势恢宏的石牌坊。古代有贞节牌坊、功德牌坊及装饰牌坊等。这座石牌坊是用来记载功名禄位的功德牌坊。它真实地向人们展示着明、清时期陈氏家族的荣耀和辉煌。

这座牌坊建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是陈廷敬再次出任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的。它为石质仿木结构,四柱三楼,斗拱四出。现在请您看一下在正门上方镌刻的“冢宰总宪”四个大字。“冢宰”是百官之首的吏部尚书,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和国家人社部部长,“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负责监察百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书记和国家监察部部长。在“冢宰总宪”下方有四格文字,最为显赫的是最下方一格“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都察院掌院士左都御史陈廷敬。”这是陈廷敬当时所任官职的具体名称。清朝中央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陈廷敬曾在四部担任最高职务——尚书(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并在礼部担任左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朝中的大小官职几乎做遍。最后拜相入阁,声名显赫。在封建社会推崇“父以子贵,妇随夫荣”,清制规定一品官可赐给官员本身以上三辈同样的官职。因此,以上分别是陈廷敬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父陈三乐多次

被封赠的官职。

两边偏门上分别刻有“一门衍泽”和“五世承恩”八个大字,指的是陈氏一门五代都受到皇帝的恩赐。下面的小字部分详细记载着陈廷敬的同门八兄弟(除三弟早逝外)及其三个儿子所授的官职。您看左边最后一格“丁丑科会魁赐二甲第八名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陈壮履”,这就是陈廷敬的小儿子陈壮履担任的官职。陈壮履不但高中会魁,而且中进士时只有17岁,人称神童。因此陈家“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的美誉名扬三晋,朝野共知。牌坊上除详细的文字记载外,美仑美奂的雕刻也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您请看下面的护柱石,由香炉座、抱鼓石和狮子滚绣球三部分组成。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段民谣:狮子滚绣球,越滚越富有,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摸摸狮子背,荣华又富贵;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大家如有兴趣,不妨摸上一摸,也许会给您带来好运气。

游客朋友,看完石坊牌,请您向后面走,去参观下一个景点——大学士第。

[大学士第]

游客朋友,现在您左手方向看到的就是宰相府的大门。宰相府由大门、二门、相府前院、相府中院及康熙行宫几部分组成。首先您看到的“总宪府”这块匾额,是康熙23年陈廷敬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挂上去的,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陈廷敬再次担任吏部尚书,又可称为“冢宰第”。(“冢宰第”匾额在总宪府后面。)“第”就是府第、宅第。在封建社会,第是对官员居所的敬称。康熙四十二年,陈廷敬官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于是又在门楼的前上方增挂了“大学士第”匾额一块。清初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相府院”。相府院门楼高大,威严壮观,布局讲究,比我们普通的大门宏伟得多,俗话说“官有多高,门有多大”,从中不难看出院落主人当时高官显位的不凡气度。门前这个高达一米多的旗杆石围墩看上去虽不起眼,但已经历了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显示着陈氏家族的尊严和气派。

走进大门,一堵“麒麟献瑞”照壁展现在您的眼前,照壁中间雕刻有麒麟吐玉,寓意吉祥如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四周雕有奇花异草,四艺八宝,雕工精细,内容丰富。相传其内容为一幅字联,有文人墨客破译为“鹊报进士及第,麟鸣冢相辉光”,横额为“喜临门”。

游客朋友,看完了大门,您继续前行,到二门参观游览。二门两侧是八字砖雕影壁,分别刻有鹿、鹤、桐、松、花鸟图案,寓意六合同春,禄在眼前,福寿双全,松鹤延年。站在二门,您是否注意到大门和二门的位置不在同一中轴线上?这是因为陈廷敬修建府第时按前堂后寝、东书院、西花园格局修建的,老百姓称它是“皇城小故宫”。为了避嫌,也为了避邪,他就把大门移到了中轴线的西侧。二门的建筑为三间五架单檐歇山顶,共有三道门,中间叫仪门,是当年康熙行走的御道,平时不开,两侧偏门分别为左文右武按次行走的过道。

游客朋友,现在您来到了相府前院,它由东西客厅及点翰堂三部分组成,是陈廷敬接见文武百官的地方。首先请您到东客厅参观,东客厅是陈廷敬接见文官的客厅。客厅中央悬挂着“天官赐福”的中堂,这副中堂是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五陈廷敬在京城南书房所写。

“天官赐福”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跟道教有关。道教有“三官神”,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他们与人们的福禄荣辱密切相关。“天官赐福”表达了陈廷敬求福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另一层意思是:陈廷敬于康熙三十八年任吏部尚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吏部天官”),又总理南书房。在此期间他不仅勤于政务,还为国家选拔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作为吏部天官的他,为表达自己忠君爱民,为民造福的豪迈情愫,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年初岁首,他到任职的南书房写了“天官赐福”四个大字。而这一年他又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至此陈廷敬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代名相,为“康熙盛世”的创建,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下面您再到西客厅参观。西客厅是陈廷敬接见武官的地方。下面


皇城相府导游词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68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