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思想政治论文

时间:2016-09-05 22:18:1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思想政治论文

新课标下的中学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教育性紧密结合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征。近年来,政治教师们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学方式有了明显的改观,自主、合作、探究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使政治课堂越来越有趣、越来越生动。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接下来,我就新课改下的中学政治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探究性教学与学生的实践

政治知识本身就具有丰富生动的实际内容 ,而表现它的语言、文字则是抽象简单的。学生所学教材,只是由语言、文字所汇集成的书本知识 ,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 ,都要透过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把它们所代表的实际内容想清楚。按照心理学的观点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作为中学生的学习,让他们的学习丰富起来,必须从实际中去体会,否则学生只围着文字符号转,会越来越枯燥,甚至厌学。实践的形式是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把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 ”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 ”培养能力

的学习方式 ,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 ”、“在尝试中学 ”、“在玩中学 ”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政治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

例如,我在讲青少年迷恋网吧时,先提出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现状、原因和后果,怎样正确对待上网这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并分析其危害性,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与方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共同分析、探究;最后全班同学交流,谈体会。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许多感性材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教材理念突出的时代感渗透到政治教学中

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内容的前提下,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渗透融合,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教材里面的活动导入、相关连接、阅读与思考、探究活动等部分的内容都引用到生活中最新、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情境、材料等,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作为政治老师需要具有这样一种时代感,更加需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随时更新自己的信息,向学生提供最新的感性材料。

例如,在讲述到《直面挫折》这一课中“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个知识点时,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自然灾害或社会、个人条件限制等原因,人们随时都可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了一场7.8级大地震的自

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给汶川的广大人民带来焦虑、紧张的心理,甚至是巨大的心灵创伤,而这些是人们不可能完全避开的。由此说明挫折是人生道路上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避免。

三、政治课堂上的过程参与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要改变过去教学中只重结论、忽视过程的倾向。这对于克服学生死记硬背,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享受学习快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 ,开而不达 ,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 ,同时也包括怎样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 ,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 ,而是燃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 ,鼓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同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该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在教学中 ,个别学习、同座位交流、小组间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运用歌声、小品、漫画等多种方法来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而且收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讲述到《男生女生》这一课中,通过学生的小品表演,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男生小平因喜欢上班里的女生小美,于是写了一张小纸条向她表白,而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小美不知道如何处理,于是求助于在座的同学。这样一出小表演不仅吸引了同学们,而

且也使大家积极地参与到这样一个“出谋划策”的行列当中来。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都想试一试:假如我是小美,我会怎么做?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都能够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使课堂的气氛充分调动起来。在参与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深刻地认识到男生女生之间的纯洁友谊,而且也读懂了男生女生之间应该如何进行正常交往。

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思想政治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把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拿到社会实践中去消化。有些理论问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了,但一接触具体问题又出现反复,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消除学生在思想上的疑点。二是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拿到社会实践中云升华,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巩固思想教育的目的。三是引导学生把社会实践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碰到的问题不都是好的、正面的东西,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反映,及时进行疏导。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一些黑暗面,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教给学生观察社会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达到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效应。这也是新课改下,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发挥德育功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篇二:思想政治毕业论文

摘 论对和谐社会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 和谐社会;大学生;思想教育

【论文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和谐工作理念,构建和谐的教育目标,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完善领导、服务、保障体系,创造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和谐工作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即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依靠他们、相信他们,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价值,帮助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塑造大学生的阳光心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从而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更高的层次上。

一是要把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大学生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是受教育者,也应是参与教育,体现教育价值、教育质量的主体。他们观念新颖、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同时他们又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落实以学生为本,就要充分尊重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尽力消除因我们自身传统的标准尺度衡量而产生的“想不通”、“看不惯”的思维定势,进而横加指责和排斥,要在平等互动、真诚交流中激发和引导,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二是要把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以“人”为本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们强调“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而是要构建学生共同的精神支柱,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自由地和谐发展。我们的思想教育要着眼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适应社会要求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的同时,根据自身潜能、兴趣、爱好、特长等因素培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多样化人才,使每一位大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特长充分展现,都能做到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2、树立“诚信”的理念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中国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现代诚信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将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内容,纳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大学生做人做事都要重诚信,讲信誉,树立以诚实为荣,虚假为耻的观念,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树立“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

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坚持公平和正义,才能确定社会生活的主流信念和合理、和谐、规范的人际关系,从而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制、讲秩序的行为规范,这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能干成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社会理念,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实行公平原则下的目标激励,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树立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和谐的教育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线,抓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两个根本,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系列化的主题教育活动、品牌式的素质教育工程三种途径,在落实德育与智育、教育与管理、教育与服务、教育与活动四项结合的过程中,统筹规划教育内容、积极拓展教育载体、精心培育教育品牌、着力增强教育效果。

1、要把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丰富多彩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

以“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自信心)、“三风”(校风、教风、学风)、“三自”(自尊、自强、自律)、“三创”(创优、创新、创业)、“三成”(成人、成才、成功)等系列教育内容为主导、为主线,精心规划从新生进校到毕业离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以思想道德建设和学风教育为重点,始终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并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努力培育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色和品牌。

2、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

一是要大力弘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旋律,解决学生新形势下在“信仰”、“信念”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二是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教育学生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三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精神。四是要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心理品质,塑造健全人格,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和谐的工作体系

1、完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按照“工作联建、教育联抓、活动联办、管理联动、服务联创”的要求,形成教(用思想教育武装塑造)、管(用制度管理规范行为)、导(用政策舆论引导激励)、育(用环境氛围熏陶培育)四位一体的工作运行机制。

2、完善服务机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解决学生问题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和谐的服务机制。一是健全和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心理和谐教育机制。建设心理咨询中心,开设心理

健康课程,通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测试普查、咨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因生活、学习、情感等发生的问题,促使个体心理品质健康、均衡、调和、发展。三是健全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制。成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设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开展创业活动和职业生涯设计,将大学生就业教育工作贯穿学习的各个环节。

3、完善保障机制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工作体系必须健全和完善保障机制。一是规章制度保障。建立健全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制度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保证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的各责任单元都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协调一致地完成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二是经费及物质保障。要合理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设备,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辐射力和影响力深远的系统工程,我们应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遵循社会规律、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给予大学生思想政治育更多的重视和关注,担负起更多的责任,为培养全面发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 http://

篇三:思想政治课程论文

西安石油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依法治国”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摘要:“法治”是一个内涵丰富甚至见仁见智的概念。但是,无论一个国家还是地区,法治要具有独立性,都必须有一套属于它自己的法律制度,以及由这套法律制度组织起来并行使各项权利的国家机关体系。以这个标准衡量,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有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以及由这个法律体系确立的各项重大制度。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

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民主 法治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民主法治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实施,各项法治事业突飞猛进,行政法制领域取得的成果尤为显著。我们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职能明确的行政组织法与部门行政法体系,做到政府管理的有法可依;我们建立起了一套中国特色的行政行为法体系,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和目前正在起草的行政强制法和行政收费法等;同时还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行政监督与救济法体系,不仅有行政复议制度,而且有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制度;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意识也大有提高。特别是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出台以及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在各级公务员和领导干部

中全面普及了依法行政的观念,为推进行政法治事业起到观念先导的作用。

依法治国理论: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治国之道,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之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纵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还把依法治国作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 法治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别的一切发明使人类学会驾驭自然,而法治使人类学会自己驾驭自己。江泽民曾强调:“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其作为宪法的第五条第一款。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破天荒的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国方略的重大转变。 依法治国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是一种治国思想体系,一种治国原则体系和一种治国制度体系的总成,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这一整套的庞大体系中,宪法占据

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胡锦涛同志在纪念现行宪法公布实施20周年的大会上强调:“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是因为,宪法是法治的标志,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在很大程度上讲,依法治国就是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 民主政治是法治社会的基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有法律,但是不能称其为法治社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是民主社会。有了民主,法治社会才得以建立。一旦抽掉民主这块基石,法治的大厦将不复存在。民主这个法治社会的基石,是依赖于宪法来维护的。宪法之所以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法律的法律”,是因为宪法直接捍卫


思想政治论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66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