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电视解说词范文

时间:2016-09-04 20:40:5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电视解说词写作

1、 电视解说词的定义: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

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2、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电视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作

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是前期的还是后期的,是有声源还是无声源的,是出现在节目中的还是未曾出现的,都应该进入它的考虑范围。如果把外延限定得过于狭窄,我们就会作茧自缚,陷入概念之争的沼泽中去,无法自圆其说。

3、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重点:a、电视记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排;b、大

型系类节目,如政论片、文献记录片的前期文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调整;c、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d、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e、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f、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g、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或简答)

4、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作用于观众视觉和

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5、 电视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一是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的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

和基本风格。二是发挥各种手段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6、 电视解说使用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

(如果电视画面可以表现,并且能够充分表现的地方,应该尽量发挥画面的作用,没有必要非得使用解说。)

7、 电视解说的主要功能大致归纳为十种:a、补充-----充实,填补,拾遗补缺,弥补画面

不足;b、引导-----定向,启发,提示,帮助理解,引导注意;c、强调-----突出,强化,捕捉细节,挖掘内涵;d、渲染-----营造气氛,烘托气氛,激发情感,提高兴趣;e、延伸-----想象,联想,扩展,散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f、过渡-----承接,转场,递进,弥合接缝,跨越流畅;g、压缩-----紧缩时间进程,迅速转移空间,省略多余的部分;h、概括-----提炼,抽象,升华,总结,点题;i、对比-----与同时出现的其他手段在内容、形式、风格、节奏上形成反差;j、整合-----通过调整、转移、伸缩、帮助、借力,综合协调各手段的关系。

8、 解说与画面配合的基本状态是若即若离,有时{紧贴画面},有时又{游离画面},二者既

{对立},又{统一}。

9、 禁止使用{假话}、{大话}、{空话}。

10、伴随画面的电视解说,尽量要把某种概念、某种意韵的表达诉诸于充实具体的形象,把解说提供的形象与画面形象叠印交融,把理念表述得生动活泼、亲切具体。

【简答题、】

1、 解说词在电视语言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无法脱离电视特定的语言环境。

(2)分门别类单独进行研究和学习。

(3)解说词写作必然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电视解说词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解说-----不仅是指对画面的解释 (2)解说的学习不是孤立的

(3)解说应具有灵活、准确的正对性 (4)解说的应用类型

3、电视(语言)手段的使用,受哪几方面的制约?

(1)单一手段自身表现力的限制。(音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尤其是在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方面有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音乐无法传达具体的信息。)

(2)电视语言整体结构对手段使用的制约。

(3)编导个人创作个性的制约。(如张艺谋,他是摄影师出身的电影导演,他对于画面构图、摄影造型、色彩光线的使用特别讲究,也特别到位。)

(4)制作经费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4、电视语言的主要优势。

(1)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强大的传播系统,真正实现了语言的跨时空交流和传播,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都是空前的。

(2)以逼真的图像和声音记录还原生活,成为记录人类文化的形象载体,改变了人类感知世界的方式。

(3)利用语言的综合分解能力,使传统艺术的融合交流更加自如频繁,再生和创新呈现前所未有的广阔前景。

(4)语言的综合优势,是它拥有丰富的表现技巧和创造能力,艺术反映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大大提高。

5、电视画面的主要局限性。

(1)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难以完整再现。

a、政论片或文献记录片中许多珍贵的场面无法再现。

b、等我们发现某个人物值得报道,或者准备报道某个人物,开始拍摄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一生中许多重要的经历已经过去了。

(2)画面无法预测和展望未来。

画面报道最基本的特点和要求就是形象、具体。事情还没有发生,事物还没有出现,画面进行展望既不可能形象,更不可能具体。

(3)难以直接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一个人心里在想什么?很难通过他外部的动作行为,面部表情看出来。

(4)对不具备形象性的问题难以表达。

社会生活中和人类交往中,有许多抽象出来的问题,如带有哲理性、思辨性、政论性的话题。有一些基础理论和尖端科学的课题,比如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美学、经济学等等,往往超越了具体直观可视的形象,是无法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画面对这一类比较抽象的信息,表现起来是极其困难的。

(5)画面具有的“多释性”特点。

a、创作意图与观众接受程度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而画面自身难以填补这种差异。 b、观众往往根据自身的体验和需要去解释画面。

c、画面的模糊性使摄像机有了一种探索功能,他能拍出照相者本人不能理解和没有预料到的东西。

(6)无法全部回答新闻纪录的基本要素。

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要素,如五个“W”等,在电视报道中都应该交代清楚。而对于大的时代环境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各种关系和复杂联系,则难以通过画面做出完整的传达。甚至连起码的时间、地点、姓名、职务、出事原因等也无法具体说明。

6、电视解说在创作时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1)对于电视节目需要表现的内容信息,能够用画面表现的,尽量用画面表现。要善于使用画面讲故事,提高画面自身的叙事能力。只有在画面表现不了,或者表现不好的时候,再考虑使用解说。叙述事件尽可能不要依赖解说,也不要依赖采访。

(2)电视解说不是画面的简单说明和解释。解说与画面的关系,不是这种肤浅的表面的联系,而是一种深入的、内在的联系。解说应该是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

(3)在一般情况下,解说的最后完成,应当在画面编辑成之后。从操作的程序上,应当先编好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完成的具体情况,再考虑解说词的处理和安排。

(4)不要追求解说词自身表面文字形式的完美。解说是一种“镶嵌”。要有隐有显,有藏有露,有突出有回避。这样才能“嵌入”画面。

(5)解说不要描绘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形象。解说语言对形象的描述再准确、再生动、再传神,也远远不及画面一个镜头那样更准确、更形象。

7、电视解说的基本功能。

(1)弥补画面不足,完善电视形象报道。

(2)整合画面信息,创造明确的指示关系。

(3)挖掘画面内涵,丰富提升画面的表现力。

(4)调动观众的想象和联想。

(5)连接画面,顺利过渡转场。

(6)直接抒发感情,阐述道理。

8、解说词写作应当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突出新闻事件的时效性。

(2)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因素。

(3)突出主要新闻信息,确定报道的角度、方向与主题。

(4)帮助画面突出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5)根据不同的播出时段,相应调整不同手段的使用程度和比重。

9、政论片和电视记录片对于解说的特殊要求。

(1)解说的语言有比较完整的表述形式。

(2)以具体的细节,具体的故事情节带论述。

(3)要善于上下勾连,纵横关照。

(4)论述带着信息进行。

(5)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立意。

(6)解说要具有感染人的语言魅力。

10、节目的选题成功得益于四种情况。

(1)恰当掌握节目出台的时机与火候。

(2)以题材的新颖、独特取胜。

(3)以独特的个性特色或新颖的形式美感取胜。

(4)以主题深刻、挖掘深入、报道充分、分析精辟而独到取胜。

11、好标题的主要因素。

(1)新颖,独特,有浅层吸引力。

(2)准确,具体,恰当,到位。

(3)标题的字数不宜过多,但是信息的涵盖量要大。

(4)标题要求音节和谐,琅琅上口,好听易记,便于流传

12、字幕的用法。

(1)片头题记(2)引文(3)数据排列(4)需要特别强调的内容(5)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6)利用字幕转移部分信息。

13、采访同期声的使用主要有以下五个特征。

(1)舆论调查。

(2)突出报道的现场感。

(3)突出采访人物的个性特征。

(4)作为一种叙事因素。

(5)权威论证。

14、电视解说的形式要求是什么?

(1)电视解说词段落的划分尽量要细,要短小,不易长篇大论。

(2)解说的句式尽量使用短句。

(3)解说的针对性要强。

15、如何谨慎使用简称?

(1)不能随心所欲自己发明简称。

(2)简称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代际界限。

(3)简称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点和行业特点,不宜用在跨地区、跨范围传播的电视解说词中。

(4)在企业或地区的简称后面加“人”的时候,一定要格外慎重。

(5)简称不能生搬硬套。

(6)使用简称要注意对象、场合。

16、电视解说无非讲四个方面的话。

(1)必须要讲的话。

(2)讲令人信服的话。

(3)讲令人感兴趣的话。

(4)讲令人赞叹的话。

17、(电视解说的艺术处理)语言分寸感的准确把握。

(1)禁止使用假话、大话、空话。

(2)尽量少使用形容词或程度副词之类的虚词。

(3)解说用词一定注意不要把话说得过满,过于绝对,尽量避免直接下结论。

(4)解说应该为观众提供积极思考和补充想象的天地。

18、解说词的结尾的作用。

(1)卒章显志,点名主题,是对作品主题的概括的升华,使观众在过程和感觉中感到彻悟。

(2)引人思考,发人深思,给观众留下回味无穷的韵味。

(3)说出观众能够感觉到但表达不好,想说却说不清楚。

(4)对于多集系列节目或连续报道,最后结尾的解说经常要起到承上启下,为以后铺垫悬念的作用。

【论述题、】

电视新闻报道出现的“四少四多”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

(1)现场直播报道太少,后期转播、录制完成的太多。

①“现场感”是电视报道的主要优势和重要特点。我们现场报道多局限于大型社会活动、体育比赛和综艺晚会上面,真正最具活力、最能体现电视优势的新闻消息,反而很少直播报道,甚至连现场报道也只占很少的比例,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电视报道的媒介优势,去主动做那些自己该做,而且能够做好的事情。而不是人云亦云,一味跟在报纸广播的屁股后面爬行,按照他们的样式进行报道。

(2)主动采访报道太少,被动采访报道太多。

②电视报道不仅体现在它的媒介优势上,不仅体现在它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传播能力上,更应该体现在记者的新闻素质上。

电视报道需要有设备技术的保障,行动起来相对比较麻烦,比较迟缓。这就需要记者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和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尤其是发现那些更适合镜头表现、画面感较强的新闻事件,主动出击采访,进行独家的报道或专访。虽然我们的新闻不可能都是第一时间的独家报道,但至少有一部分新闻史自己发现,主动出击采访得来的。

因此,只有加强主动采访的力度,多一些自己的发现,多一些独家的报道,才能避免同其他媒体的雷同和撞车。

(3)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太少,常规性的报道太多。

③电视报道的及时性、同步性和现场感,是报道突发事件的最佳媒介。把突发事件的及时报道,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重要部分去努力抓好,是电视媒介义不容辞的任务。所以,电视新闻记者迅速反应、迅速行动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通讯、联络、交通、线索网点的分布、线人的素质方面都要建立快速反应和行动的机制,一旦出现具有新闻价值的突发事件,电视记者就能迅速出现在现场。

(4)有针对性的画面太少,万能的空镜头画面太多。

④电视新闻消息报道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根据报道内容和选题的不同,根据客观条件的具备程度,选择不同的报道方式。倚重文字,还是倚重画面,都不是绝对的。二者的完美结合,当然是最佳选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或干扰。只要在我们主观努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我们尽可能的做好,应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篇二:电视解说词写作

电视学系列教材

电视解说词写作

徐航州 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绪论

一 电视解说词概说

电视解说词同电视其他表现手段配合起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是节目创造者传达创作意图,帮助观众理解电视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因素约定俗成的叫法。 “旁白”一次来源于中国戏剧,一般指剧中人物暂时脱离剧情发展,以旁观的身份点评剧情或表达人物心理活动的内心独白。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的一种辅助性说明。

二 电视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对解说词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两点:1 “重视派”,强调原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2 “排斥派”基本否认或轻视语言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章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和相关准备

一 电视解说词的应用范围

一般我们习惯于吧那些无形而有声的语言部分作为解说词看待,而且侧重于表述创作者的意图。但是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凡是的是创作中涉及使用语言文字的地方,凡是创造者需要以文字语言形态准备的,无论有声与无声、前期与后期、有生源于无声源、是出现在节目中还是未曾出现,都应该进入解说词的考虑范围。

解说词出现的形式:1 以有声源、有画面形象方式出现。如节目主持人的串联词,新闻评论员的评论。2 以主人公的自述方式出现。

重点类型解说词:1.电视纪录片、专题节目的解说词部分的使用与安

排。2.大型系列节目,如政论片、文献纪录片的前期文字稿和后期解说词部分的加工整理。3.除电视新闻消息之外的电视新闻节目,如大型活动的现场直播、通讯特写、评论综述、深度报道等稿件的案头准备工作。4.电视综艺节目的串场过渡词、电视栏目的串联词前期文字稿准备。5.电视节目各种策划方案、选题报告、拍摄采访提纲、文字脚本的写作。6.节目或栏目标题、宣传标语、频道呼号、片头题记的写作。7.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解说词的特殊要求。

解说词创作的学习重点:1.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解说词使用。2.在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有声语言的后期配音部分。3.解说词使用介入节目的时机和表现程度。4.解说词出现的外部语言环境。

二 相关知识的必要准备

1.相应的文字基础和写作功力(丰富的语汇和修辞方法、多样的文体格式和表达方式)。2.了解电视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操作程序(了解各环节的创作思路,调整彼此的感觉,以达配合默契)。3.掌握电视的发展脉络和潮流方向(模仿,积累经验,转化经验。以专业眼光观摩优秀作品,分析,看出门道。关注最新潮流)。4.在创作实践中积累融汇广泛知识(解说词创造者要不一定是专家,但一定得是杂家)。5.始终保持新闻敏感和创新意识。

观摩作品:《毛泽东》、《邓小平》、《新中国》

第二章 电视语言的合理应用

一 电视语言的结构特点

电视语言就是利用光电或数字技术等高等科技手段,以声音影像形式,

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的,多层次多因素的艺术信息。

其构成因素主要有;摄影、美术、解说、音乐、音响、文学、戏剧、采访、注册、同期声、字幕、特技、录用等技术手段。

特点:1.单一手段自身表现力的限制。2.电视语言整体结构对手段使用的制约。如要受节目整体风格和形态的制约,要充分考虑与其他手段的协调关系。3.编导个人创作个性的制约。如编导出身不同,其侧重语言手段不同。4.制作经费和技术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考虑操作的可行性。各手段没有绝对的主辅之分,只有达到最佳配合(声画配合)。

二 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

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在于其视听结合产生的综合效应。强调电视解说词创作不完全是一种传统的写作,而是一种处理和安排的理由就在于,各语言不能各行其是,电视创作过程就是一个协调、使用、修改的过程。

其语言构成的基本规则:1.服从大局,一切从更好地表现主题出发,照顾总体结构和基本风格。2.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寻找最佳的配合方式,尽量做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

三 语言环境的影响和营造

1.语言使用的社会与文化环境(社会在进步,文化有差异)。2.外部语言环境构成的立体交叉式影响。3.内部语言环境构成的库存选择关系。总之,一个镜头以不同的镜头前后组接,镜头间不同顺序的组合,往往使同一个镜头呈现不同的意义指向。同样的画面、

同样的解说,在不同的背景音乐下,会呈现迥然不同的意义和色彩。

思考题:怎么样确定所使用语言成分的准确性?

观摩作品:《万里海疆》、《沙与海》、《二十人二十年》

第三章 电视解说的语言特点

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不同:画面语言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再现了事物的感性存在状态。打破了国家、地理、民族、文化程度、经验感受这一切界限。

电视解说词的特殊语言形态:由于其在电视节目中,画面与解说以双重信息形态同时出现,它既有画面形象的紧密配合,又有独立于画面,传达类概念抽象信息的能力,处于一种一出一如、若即若离的状态。

解说词的特点:把观众的想象活动和直接感受结合起来;把画面外的信息和画面内的信息结合起来;把间接信息和直接信息结合起来。忽而紧贴画面,针对性很强的感受和说明画面;忽而游离画面,传达抽象的间接信息。

观摩作品:《万里海疆》、《最后的山神》、《泰山》、《大京九》

第四章 电视解说词的合理位置

电视解说的最重要配合对象——电视画面。电视解说词使用的最基本原则是:在电视画面表现不了或表现不好的时候使用解说。注重电视语言的综合优势的应用。

电视画面的特点:1.画面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2.画面又把人们

篇三:电视解说词写作方法和技巧

电视解说词写作技巧谈

解说词是一种口头文学,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描述、叙说,通过词语的渲染来影响受众。电视解说词是一种重要的电视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它发挥有声语言的独特优势,对电视节目中风光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能否驾驭掌握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技巧,直接关系着电视节目的优劣成败。

一、明确定位,取长补短是发挥电视解说词优势的前提

严格说来,电视解说词的创作并不完全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更准确和科学的说法应当是一种“处理和安排”。“电视是多种艺术元素和表现技巧的集合体,就语言特性来说,电视解说词永远不是独立的艺术,它的生命与画面、音响等元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作用形成一种复合语言。”(1) 在这种复合语言中,画面是电视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解说词虽然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器官,但一定要立足于观众的视觉感受,它是对画面因素的扩充、延伸、概括与升华。观众可以通过解说词把画面感觉同听觉感受相衔接,对不断发生变化的画面进行必要的整合和重组,充分领略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这种引导,使观众顺利进入特定的画面情境和氛围之中,体会电视编辑的主题内涵。

纪录片《北京有群新桥人》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又是一个空气清新的早晨。赶早市的新桥人又上路了。这是一条不安份的山里人追赶时代节奏的路,一条将贫困封闭的山乡与富裕文明的都市从此接轨的路,一条充满阳光的路。无论今后这些新桥人留在北京也好,回家乡开拓新天地也好,也无论今后中国市场经济的风云如何变幻,相信我们这些新桥人,永远会是黎明即起的赶早市的人。”这段解说词中,实际上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引导观众看画面——新桥人到底干什么引发了记者如此的感慨 ?二是吸引观众看画面——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同时将勇于走出封闭山区、站在市场经济前沿大胆实践的新桥人比作“永远是黎明即起的赶早市的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息息相连,相互映衬。解说词与画面不仅要“形合”,更要“神合”,使之成为水乳交融的内在统一体。实践证明,好的解说词可以进一步开拓电视画面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推动电视画面的视觉内涵更深刻地阐发出来。

同期声是指现场采访时被采访者所说的话,也包括被采访者和记者之间的现场交流。经过精心选择的同期声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意图,表达一种特定的意义。例如在一些反映红军长征的电视片中,由一些老红军讲述当时长征的经过,由于他们本人是历史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又因为他们讲述亲身经历的事情,这种讲述本身就是活的历史,更容易让观众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所以,借助同期声的表达是解说词构思必须要考虑的语言因素。

解说词不是一种独立的文字,它的作用是在同画面语言、音乐语言与音响语言的结合中体现的。没有画面不能称其为电视新闻,没有同期声不能完整地再现新闻事件,没有解说词无法明确地表述记者的主观意图。正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赋予了电视片以灵魂。

二、深入采访、选定主题是写好电视解说词的关键

解说词是解说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只有仔细观察,深入研究,才能将其如实地反映出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只是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的解说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总裁弗莱德?法兰德雷说:“在你对事情有所了解之前,甚至在你发现情况之前,就开始准备你的案头工作。”一些编辑、记者恰恰忽略了这一点,现场采访时对事实材料的收集浮光掠影,以至于后期撰写解说词时感到“难产”,干巴巴连成篇都难,更何谈在更深一个层面上反映生活呢?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一篇好的解说词应该包含富有启迪意义的、深刻的主题思想。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部作品的存在本身并不能独立产生意义,其意义的实现需要受众通过阅读和欣赏使之具体化,最终实现作品的价值。(2) 电视解说词的撰写就应该根据主题的需要,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为观众提供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从而激发观众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实现观众欣赏中的再创作。

三、 以人为本、情真意浓是电视解说词的生命力所在

解说词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文学的语言;可用散文形式,也可用韵文形式。许多被采访对象和单位都希望能通过一种片子,对他们的生存状态及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反映他们的生命价值和沸腾的生活,进而树立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独特的文化形象。只有记者和被采访对象发生感情上的共鸣,对想说明的事物感情真挚、关心专注,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力作,深深的打动观众的心灵,也才更符合新闻“三贴近”的要求。如体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发展业绩的记录片《神箭壮歌》中曾这样描述:“那一时刻,再坚强的铮铮铁汉,也会泪眼迷离。有多少人在那一时刻醉倒在西昌,醉倒在酒泉,醉倒在祖国大地上,就像醉倒在母亲的怀中??当他们把群山大海般的难题化做排山倒海般的发射,很多人已经被岁月染白了双鬓,带走了年华,但时光却从未带走航天人的憧憬与理想??”作为观众,此时此刻,我们仿佛看见了一些老航天人的潸然泪下,也仿佛体会到了奋进者的成功和喜悦。

解说词的写作技巧包涵了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浓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一篇好的解说词应该节奏鲜明、感情饱满、文辞优美,这样才能增强自身的内蕴和张力,把握住全片的精、气、神。在电视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中有一段表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时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昔日黄河戈壁中的艰难和沉重,奋斗和欢乐,此时此刻化作了一种激情。他们有理由欢呼蹦跳,他们有理由拥抱流泪。那冲上云霄,使世界重新估量我们民族的巨大的蘑菇云,包含着多少自豪和力量啊!”这激扬的文字让我们感到一种炽热的诗情,当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腾起的时候,作者胸中抑制不住的激情也在奔涌而出,这种诗化的语言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解说词也获得了独特的力量和血气。

四、 融会贯通、掌握辞采能够提高电视解说词的表达效果

运用修辞在电视解说词中可以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对于信息交流中的施受双方而言,它可以帮助施者更好地表达自己,也可以帮助受者更全面地接受信息。解说词的创作主要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等手法。

1、比喻。比喻是利用人们常见的、熟悉的和容易理解的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和渲染,把事物表现得更鲜明、更通俗易懂。例如,《从宜宾到重庆》中,对重庆的房屋建筑是这样描述的,“如果把楼房比作竹笋的话,那么这些鲜嫩的竹笋已在层层梯田上,东一排西一排地长了出来。相比之下,那些用竹片做的旧房,就像是落在竹笋边上的竹叶。在这层层梯田上,落叶早晚会被竹叶所代替??”这些比喻方法,不仅通俗地说明了重庆房屋建筑的变迁,而且揭示了哲理,浅显地说明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客观规律,从而使表现对象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感人,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2、排比。3个或3个以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接连写出来或讲出来就构成排比。这种修辞方法可以增强解说文字的气势和长度,给人带来强烈的听觉冲击。例如纪录片《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中有这样的解说:“看,高高举起的铁拳,听,发自肺腑的誓言。敬爱的周总理,您放心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革命洪流,一浪高过一浪,谁也不能阻挡。”这样一气呵成的评说,给人一种强烈的宣泄感,更易激发感情,引起共鸣。又如在记录片《长江之歌》中有这样的一段排比句:“一双又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又一颗闪光的红心,那就是我,那就是你,那就是他,那就是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这样的解说词节奏鲜明,气势强劲,通俗简洁地表达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3、对偶。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语句成双作对地结合在一起使用。对偶有正对、反对和串对之分,作用与排比相似,都是依赖外在句式的整齐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感,让听者在语流中更易组合接受。 如“长夜无言,天地同悲。只见灵车去,不见总理归。”(《敬爱的周总理永垂不朽》)。从这个对偶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偶工整醒目,音节和谐,对比鲜明,语句凝练,感染力和说服力都很强烈。

4、反复。反复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样的句子或词语一再重现,使观众对画面产生深层次的领悟。一般写作中往往会避免重复,否则会显得单调无味。但对于听觉,重复是加深印象的最佳选择。在电视节目中,配合着这种语言对听觉的反复冲击,人们对画面往往产生更深层的领悟。如画面上是沙漠中的驼队,“骆驼慢悠悠、慢悠悠地行进在沙海中;驼铃响在静悄悄、静悄悄的瀚海里”这种解说,就更能让人领略到那种宁静平和的意境。

另外,解说词的创作,还可以运用对比、引用、设问、反问、双关等多种修辞手法。需要注意的是,修辞在电视解说词中应该谨慎使用。在悉尼奥运会的解说评论中,白岩松在谈到我国的一位射击运动员获得冠军时说:“怪不得她会夺冠,原来她的生日是9月18号,‘9?18’‘就要发’嘛。”这就遭到了批评,因为这个谐音带有迷信的色彩了,而且9?18也是我们的国耻日,这让广大同胞在感情上不好接受。因此,我们还是要强调,不能以辞害意,修辞的选择也需适度,顺其自然。

当然电视解说词仍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的样式、类型和风格都还在发展中,正像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朱羽君所说:“电视的发展速度是超乎人类的准备的。??电视就像一列疾驶的火车,当我们驻足沉思时,它的身影已远远驶出我们的视野。”(3)但是,优秀的电视解说词仍然可以从社会、文化、哲学、艺术等角度去挖掘提炼,使电视语言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大餐。 一篇优秀的电视解说词不一定是运用了多少排比句、多少古文诗句、多少成语典故,更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但它首先应当是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别有滋味,集语言的新鲜性、评说的深刻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于一体,并使通篇文章的语言美感与画面镜头的艺术美感结合得完美和谐。

解说词是一部优秀电视片的灵魂,即使不看电视片,它也应是一篇绝妙的文章,读起来让人振奋、引发思考、唤起遐想、回味无穷。明确定位、深入采访、融入真情、锤炼语言是写好电视解说词的重要步骤。解说词的创作者还要有对客观世界的真知灼见和对生活的敏感观察力,以及崇高的事业心和职业道德,并且勤于笔耕,善于在创作实践中摸索,进而领悟驾驭解说词的创作规律。

参考书目:

1、《电视传播的艺术》 叶家铮 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2、《屏幕前的探索》 任远 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3、《用好同期声》 张海洋 著,《青年记者》,2002年第九期

4、《电视专题论集》 朱景和 主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广播电视新闻基础知识》 王蓓 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年版

6、《广播电视新闻业务》 王蓓 主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5年版

注释 :

(1) 《电视片解说词创作研究》,于跃进 著,1998年版,第2 页

(2) 《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卢新明 著,2002年版,第4页

(3) 《中国应用电视学》,朱羽君 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 页

试论解说词写作的开合之道

--------------------------------------------------------------------------------

09-12-11 09:01:00 来源:中国纪录片网 作者:吴 煜

电视解说词的写作,从创意构思、行文撰写到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有相通、相融、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个性特色和与众不同之点。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创作手段和表现元素。它为电视节目的总体构思而写,为编导要表述的主旨与创作意图而写,为配合电视画面的表述功能而写。我们要考虑电视语言的综合性、兼容性、多元性,同时还要注意电视视听双通道的传播特性,在解说词写作中,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优势。

我们通过与画面水乳交融又声画一体的解说词创作,让电视观众在收看电视节目时,自然而然地将听觉信息,与眼前的视觉信息连缀起来,进而顺畅地进入声画世界,领悟到声音与画面之间、画面与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解说词才能达到为“看”而写,为“看”而听的目的。

在声画兼容的电视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

解说词在电视节目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延伸画面广度,补充画面不足,开掘画面内涵,扩大信息含量。同时还可以交代事件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升华节目主题,衔接画面结构,点化细节,传递知识??总之,协调电视片的综合效果。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有题眼,这是历来文学艺术创作的经验之谈。解说词写作也自有其创作之道,重视开题、开篇、开笔是至关重要的。同样,合拢、收讫之笔也别有意味。“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由此可见,开头与结尾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着重研究解说词写作的开合之道、收讫之理,即开篇与收尾的创作规律,自然就有格外重要的意义了。

解说词写作,首先要明确解说词与画面的血肉与共的整体关系。解说词不能独立成篇,不能游离于画面,必须与画面紧密配合,才不会出现声画两张皮的现象。在撰写解说词时,要尽力拉近观众的心理距离,引导他们观看画面并思考节目内容。

解说词创作,应该注意整体布局与结构,并充分调动声画艺术各元素的表现力与创新力,使电视节目声画诸元素顺畅组合,融为一体,开合自如,气韵贯通,就能形成声画一体的电视节目佳构,这就是我们创作的目的。

一、精心设计开头

古人结构文章往往讲究豹头——猪肚——凤尾之道,或称之为突起——纡行——峭收。可见,凡作文者,均特别重视开头与结尾的点化作用。撰写电视解说词虽有其特殊的创作之规,但其写作之道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写解说词都一样。开头落笔有神,则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文学大师高尔基曾说过:“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象在音乐里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戏剧大师曹禺先生曾用“一刀就开出个瓜瓤来”的名句,指出开头的神来之笔的妙用。

“开手笔机飞舞,墨势淋漓,有自由自得之妙,则把握在手,破竹之势已成,不忧此后不成完璧。” 李渔之高论证明,写作之起势必定要笔机飞舞,最后才能完成美玉般的作品。写解说词重视起笔与发句,同样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研读不同形态的电视片中,参悟出解说词写作的不同的开篇之法,并一一列举如下,以请教于同行。

1、抓住要害 落笔生辉

撰写文章者,构思开篇之时,必定熟知历朝历代相关的名家名句,如“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关于文章的开头写法,自古以来研究者众,我们只是借鉴诗人的名言,悟出写解说词的开头之法,要“首句标其目”或是“起句当如爆竹”,才能亮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及所要传达给观众的最重要、最新鲜又最有趣的信息。如《画家韩美林》的开头:

憨厚的小猴向我们深情地注视。机灵的小猫,流露出警戒的神情。可爱的小熊猫,你为


电视解说词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552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