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科技小论文获奖作品
我的小发明 -----吸发器
二(1)班 全宇航
我经常会带儿子去理发,每次理完发后,儿子都会哭丧着脸喊到:“妈妈,我脖子扎死了。”一看,脸上、脖子里、衣服之间都是小碎发,又痒又扎人,而且很难清除干净。即使遮的再严,也是如此。于是,我希望将来能发明一种能使理发后的小头发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机器——吸发器。
当你刚刚理完发后,头上、会有许多小头发。如果你洗头的话,既不方便,又不能完全洗掉。使用我发明的吸发机,只需要在你感觉痒的地方吸几下,就行了。
这种吸发器和吸尘机的构造差不多,它既小又方便,只需要在一个盒子的一头装上一节五号电池,另一头用一块比较软的纱布包住,再在中间装上一个吸发器,它就像吸尘器一样,可以将剪下的头发立即吸入储物盒中。理完发后,你只要打开开关,便可使用。在它的尾部有一个小盒子,这个小盒子是放被吸进来的小头发的。吸完后,只要把小盒子拿出来,将里面的小头发倒掉就好了。
这就是我发明的吸发器,你喜欢它吗?
篇二:科学小论文获奖
小作者简介:
丁书易,女,1995年11月12日出生。热爱科学,对科学有深厚的探究兴趣。
开花期延长了
钱雨婷 王怡人
一天,我去王怡人家玩。我和王怡人发现王怡人妈妈在养花时在水里加入了一些糖。为什么要这样做啊?我和王怡人都感到十分好奇,便问:“为什么要在水里加糖?”王怡人妈妈说:“这样的话可以使花开的时间更长啊!”我和王怡人抱着怀疑的态度问:“真的吗?有这回事?”我和王怡人都不得其解,也不相信有这个道理,怎么办呢?我们想到上网查资料弄清楚究竟是否能使花开得时间更长,后来想想网上查资料固然是可以,但那也是别人的说法,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做过实验才能知道啊,如果就看王怡人妈妈的花我们又怎么知道它是延长了开会时间呢。于是我和王怡人开始准备做一个实验,用科学课上学过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来验证加了糖的花开花时间会更长。 我们把一束玫瑰花分成两份,一份放在加糖的水里,一份放在没加糖的水里。还拍了照片做了记录:
注意:左边的花朵水加糖,右边的花朵水不加糖。
第一天:略
第二天:如下图第三天:如下图
第四天:如下图 第五天:如下图
第六天:如下图 第七天:如下图
如上图,经过我们的实验,放在没加糖的水里的花(右边),没多久就全死了。可放在加糖的水里的花(左边)却活了好长时间。之后我和王怡人都上网查了资料,证实了我们的猜测。网上是这样说的:水培植物对营养液的要求较高,如果里面某些元素缺乏就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而水中的元素又不能循环,所以要加营养液。只要加点糖,勤换水。植物一定可以“长寿”哦!
经过这次的试验,我们又增加了许多新的知识,这将对我们下次养花非常有帮助哦!而且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任何事只有自己认真去实践,才能证明它的存在。
小作者简介:
钱雨婷,女,1996年6月2日出生。王怡人,女,1995年9月10日出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是我们最大的兴趣。电话:0571—85813961
蚂蚁的秘密
卢涵
我家楼下花坛边的土堆里经常会有蚂蚁窝,我常和妹妹一起看着蚂蚁忙忙碌碌的从水泥地上寻找食物,瞧着蚂蚁它那“幼小”的身躯上背着“庞大”的食物,我和妹妹有时真忍不住想要帮它们把食物“运”回去。
蚂蚁是如此的团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为自己的朋友卖命。这个发现使我对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一天我在无意中看到妹妹水杯里的水不小心倒在了蚂蚁的身上,这时的我气愤极了,因为我是绝对不允许让我喜欢的小动物受到一点伤害的!心想:哎~这个可怜的小蚂蚁难道就这样悲惨的死去了么?正在这时候我却看见那只小蚂蚁奇迹般的“走”起路来,我揉了揉眼睛,哇!我大叫起来,我真不相信这是真的。妹妹却不屑一顾的说:“每个科学家在发现某中规律时都不相信是真的。可不是吗?”对啊!这说不定还是个发现呢!于是我和妹妹开始了观察蚂蚁大行动:
第一次:妹妹倒150ml水;结果:悠闲自在,好的很!
第二次:我倒250ml水;结果:慢慢散步,好的很!
第三次:妹妹倒350ml水;结果:不错
第四次:我倒400ml水;结果:不错
经过四次观察我得出了初步的结论:蚂蚁应该不怕水。可我和妹妹还是半信半疑,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蚂蚁是怕水的,于是我们开始盼着雨公公能下一场大雨,能验证这个发现。我们盼啊盼终于盼来了一场大雨,倾盆大雨从天而降。窗外水泥地上的小坑都乘起了满满的雨水,不一会,雨过天晴,连空气都特别清新,我和妹妹乐颠颠的跑下楼去瞧个仔细,我们俯下身,看见蚂蚁也出洞了,可惜的是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死了,死了的蚂蚁安静的躺在地上像睡了似的。我不怎么高兴,但当我看见其他的蚂蚁还是忙忙碌碌的干活、劳动时,我的心里想:别不开心了,蚂蚁无处不在,又为何因为死了这些蚂蚁而伤心呢?我不禁又快乐起来。
不过从这次观察看来,我也是有些收获的,我知道了蚂蚁是不怕水的,但是如果水量真的很大它们也会死的,在水量比较小的情况下它们可以生存。
“鬼压床”的解密
杭州市萧山区体育路小学 601班 倪泓 指导教师 施丹丹
奶奶的一次经历让我第一次听到了“鬼压床”这个词,虽然听得我感到毛骨悚然,不过我都是听过就罢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一次亲身的体验却让我感受到了“鬼压床”的恐怖。那天,我白天打了网球还去游了泳,晚上回到家时非常累了,所以很早我就睡了。当我蒙着头在睡觉的时候,突然觉得有个人压在我身上,胸口闷闷的,四肢无力,想动却提不上劲来。幸亏妈妈进来看我推了我一把才让我恢复了知觉。
在这一阵恐惧之后,我不禁觉得纳闷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老师都告诉我们了要相信科学,世界上是没有什么鬼神的,但是我亲身的体验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鬼压床”挑起了我的疑惑,于是我就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先对自己发生“鬼压床”现象做了一个自我的反思,我有“鬼压床”那天白天玩得比较累,难道“鬼压床”和人的疲劳有关?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以后,我又在自己的家人中进行了调查,发现奶奶,妈妈,阿姨和表姐都有过“鬼压床”的经历,我首先问了妈妈,发现妈妈有几次加班很晚,回到家也是很累了,早早睡觉的,晚上反而有了“鬼压床”的现象;阿姨是在分娩以后遇到这个事情的,
还说那个时候根本没有力气睁开眼睛,但是意识却是清醒的;姐姐有的几次都是在考试之前,她都睡不好,每次都到很晚才睡着,好几次都是睡了醒过来却动不了身体;而奶奶和姐姐的情况差不多,老年人晚上都睡不着,早上又起的比较早,所以当晚上奶奶睡着以后,半夜清醒过来的时候,她都觉得身上有个人压着,四肢动不了,但是脑子却是很清醒。
看来“鬼压床”这个情况跟疲劳还是关系很密切的,但是除了这个以外就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回想了一下,那天我睡觉的时候是仰着睡的,还闷着被子,那这个和睡觉的姿势有没有关系呢?我又去问了妈妈他们。发现,除了姐姐也有闷着被子睡觉的习惯以外,其他几个人都不是。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几个人都是喜欢仰着睡觉的。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归纳,我大概觉得“鬼压床”只是一个生理现象,并不是真正的鬼神之类的东西,为了了解的更详细,我借助了网络,进行了查阅,发现“鬼压床”又称之为“睡眠麻痹”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是身体却不听人使唤。这最直接的原因是白天的疲劳,当人入睡以后再次醒来时,身体上的肌肉因为白天的疲劳而使不出尽,而仰睡的习惯往往会把手放在胸前,这就会使人感到胸闷,好像有人压在身上一样。还有压力大的人容易脑疲劳,而体质较弱的人身体往往容易超负荷了但他自己还不知道,容易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也会有这种“鬼压床”的情况产生。
经过了这次简单的调查我更加发现,我们要相信科学,任何问题都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和解释才是真理。比如“鬼压床”我们只要多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增加体质,注意劳逸结合就不会出现所谓的“鬼压床”的现象了。
茶壶盖上的小孔
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305班 田伊甸
我家有一把紫砂茶壶,上面雕刻着一些黑色的字,看上去很精致,但盖子上有一个小洞,我觉得很奇怪,我问爸爸:“你怎么买了个破茶壶呀?”爸爸说:“茶壶没有破,你别小看了这个小孔,它可有着大用处呢!这里面还藏着科学道理,不信你可以自己做实验研究一下啊!”
于是,我拿来茶壶做起了实验:我准备了一个杯子和一瓶水后,在茶壶里面倒满水,然后盖上盖子,按住茶壶盖并用手指堵住盖子上的小孔, 从茶壶嘴向杯子里倒水,刚开始时,水能断断续续地滴了几滴,后来就再也倒不出来了。我打开茶壶盖检查,发现里面还有很多水。我又接着做实验,松开了堵住小孔的手指,水马上就通畅地流出来了。我又反复做了几次实验,都是这样的情况。看来,如果茶壶上没有了这个小孔,还真是不行的,可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爸爸解释说:“茶壶盖上的小孔之所以那样重要,是因为它是空气进入茶壶的唯一通道,如果没有这个小孔,水在向外流时,就会受到外界向相反方向的空气压力,由于这个空气压力大于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这样就阻碍了水的流出,所以很难把水倒出。如果有了一个小孔,水在向外流的同时,就会从小孔里会新进来一些空气填补到茶壶里面,茶壶里面的空气压力和外界的空气压力就一样大了,也就不会阻碍水的流出了。
看来,茶壶盖上的这个小孔的确不能小看了它,这里面藏着空气压力的科学道理呢!
汽车尾气的危害性研究
浙江省桐乡市崇德小学501班郭晨晨
篇三:高中化学科技论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科技论文高中科技论文范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就是通过对化学学科的诸多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关注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盲从的人文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进行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意义
我国由于学校承担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教学组织和管理以及学科内容的教学成为理科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中学化学教学很少涉及科学伦理道德的教育及人文精神的培养,淡化了人文教育。
学生的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化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倾向,让学生将学习化学知识与认识社会、解决与社会相关的化学实际问题相结合起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如何进行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1.充分挖掘科学家人格魅力的榜样示范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人格。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利用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和行科学态度的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化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人文教育素材,化学家们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不胜枚举。解放前,我国留美博士侯德榜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的制碱技术封锁,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
贫穷落后的祖国母亲怀抱。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并公布于世。这是何等的爱国情怀,何等的高尚人格!
(2)行科学态度的教育。科学家之所以可以成为科学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科学的态度: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精益求精,不畏辛劳。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的发现史,就是一部化学家求真求实的历史。教学中以具体的实例展现化学先驱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情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3.用科学家的故事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道德伦理能净化心灵。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在学习有机化学时,学生曾遇到一道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阿斯匹林为题材的练习。我不失时机地引用了发现阿斯匹林的故事进行伦理道德教育。阿斯匹林的前身是名叫spirSaure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有很大的副作用,霍夫曼为了给父亲治病,就潜心研究改进这种药的方法。后来对这种药的结构进行修饰,减除了药的副作用,经过修饰的药被命名为阿斯匹林。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孝敬父母关心老人的思想内涵,故事虽短,但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利用化学史渗透人文教育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但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面向全体学生,由把学生当容器来“灌”转到把学生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来“育”。
《高中科技论文获奖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49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最美家书获奖范文
- 下一篇:公司合作函件格式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