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骨气奇高,建安诗人

时间:2016-09-03 17:24: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骨气奇高 词宋华茂

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

——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

凤庆县第二中学 甘凤仙

2014年7月20日

骨气奇高 辞采华茂

——浅谈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

凤庆县第二中学 甘凤仙

内容摘要:在建安作家中曹植历来最受人们的推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其为“建安之杰”。他的一生虽郁郁不得志,他的才气却很受人称赞。曹植的诗歌创作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颇有功名事业心,作品主要抒写自己的志趣和建功立业的抱负,具有奋发进取的激情,唱出了激昂慷慨之音;后期备受排挤和迫害,其创作多表现自己的悲愤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曹植诗歌最讲究艺术表现,无论是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还是描写手段、抒情写志都极具其独到的特色,钟嵘评曰:“其源出国风,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可说是对其艺术风格的精当概括。

关键词:曹植 诗歌 艺术风格 骨气

曹植处于战乱频繁的时代,他一方面从汉乐府中汲取浓厚的乳汁;一方面开辟了建安诗风,使其诗歌追求整饬工丽又流转浑厚,使他成为建安时代的杰出工表。他的诗思想深沉,充满了拯世济物的理想和诗才傲物的性格,既有激昂慷慨之气,又有悲凉苦闷之情;且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充分体现了他诗歌的“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艺术风格。“骨气奇高”对于“建安风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曹植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和最重要的精神实质。

一、“建安风骨”与曹植

汉末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期,文坛

上涌现了大批具有重大影响的作家,“三曹”、“七子”各领风骚,才女蔡琰与相颉顽。他们思想活跃,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四百年诗歌沉寂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有创新。他们创作的许多优秀诗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现实生活,抒发了诗人们祈求国家统一以及建功立业的抱负,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内容丰富深刻、情辞“慷慨悲凉”格调刚健遒劲著称,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刘勰《文心雕龙·风骨》云:“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意思是端直的言辞,结合俊爽的意气,形成格调劲健和艺术感染力强的“风骨”。历来作家常把建安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他们在反对绮靡的形式主义文风和强调作品的现实意义时,往往提出建安作品来作为效法的典范。唐代陈子昂提倡“汉魏风明”就是很好的例子。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也是“建安风骨”集大成者。曹操的诗文,深沉慷慨,气势雄浑,语言质朴,绝少华美的辞藻。曹丕与文士相处极欢洽,他的诗歌反映的生活面较狭窄,艺术风格也不免流于纤弱。而被《诗品》称之为“建发之杰”的曹植,则是建发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诗思想深沉,文宋富艳,辞藻华丽,善用比喻;意象生动、音节浏亮。钟嵘说他“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就是指他的诗歌具胡雄健的笔力,能够在使用华丽辞藻的同时,保持着浑

厚的气象。

曹植的创作,在建发诗人中数量最多,现今流传下来的作品也最多,其有诗八十多首及完整和较完整的散文,辞赋约四十多篇。曹植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巨大,两晋南北朝对他极为推崇,南朝宋代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是个出了名的将才傲物之人,他却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八下共分一斗。”(《说郛》这可以说是对曹植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当时诗人们学习曹植的情形,正如钟嵘所形容的“抱篇章而景慕,映余辉以自烛”(《诗品》)。

二、曹植诗歌思想内容与“骨气奇高”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社会的交融。作者往往将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情感、理想通过文学作品表现出来。胸怀壮志而又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以实现,这种对社会现实不满和愤慨之情就会争于通过文学作品来抒发。司马迁曾这样评屈原韩非及他自己:“此人皆感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而思来者”(《报任安书》)。

曹植就是这种创作精神的实战者。曹植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因才华深得曹操的赏识与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作品多数是吐露自己的志趣与抱负之作;后期曹丕父子做了皇帝,深受猜忌,对他横加压制与迫害。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比以前大大进了一步,在艺术上也更为成熟。

1、建功立业的思想蕴育了激昂慷慨之气

“诗言志”。曹植前期少年豪气,激昂慷慨,他的才华深受曹操的赏识,欲立为太子,可谓志满意得,他的内心充满对建功立业的狂热激情,因此他的诗歌多抒写自己的志趣,抱负,具有奋发进取的激情,唱出了激昂慷慨之声。在《与杨祖德书》中,他表达了自己一生的追求:“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在《薤露篇》中,他写到:“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这是何等的豪情与壮志,这也是年少英豪的气慨。在《鰕鲤篇》里,他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鰕鲤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白马篇》是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它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英雄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起笔非凡,一个英资飒爽的游侠形象跃然笔端;“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历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国难当头,好男儿当奋身报国,游侠儿奋马策鞭,投身疆场,何等豪迈;“弃身锋刃端,性合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投身于刀锋枪夹之中,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首先是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再就是要舍得割舍父母妻子之爱,然后才能做到捐躯为国,蹈死不群,视死如归。这些享受千金的豪言壮语,句句真切,感人至深。《白马篇》中的游侠形象其实就是曹植的化身,曹植能创造出这种传神百代的爱国英雄形象,是倾注了他自己的满腔报国之志的。这首诗艺术构思完整,描写细致生动,笔力矫健,真正体出了曹植诗歌“骨气奇高,

篇二:中国文学(1)第二次作业答案

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文学

一、填空

1、“建安七子”是指七人孔融、 陈琳 、 王

粲 、 徐干 、 阮瑀、 应瑒 、 刘桢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 》。

2、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七子之冠冕”。

3、徐干是学者,曾著《中论 》。

4、蔡琰字 又姬 。

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

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山巨源即 山涛,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6、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要算是曹丕的《 燕歌

行 》。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其诗歌情调慷慨悲

凉,语言刚健爽朗。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2、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

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三、简述题

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它长达五百四十字,象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象《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四、问答题

1、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

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

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2、 试论正始文学的特点。

正始时期,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3、 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

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提高题)?

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会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中,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同,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

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

曹操的全部诗歌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丕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且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

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

魏风骨”的旗臶,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4、 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种生活遭遇,对他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这业,流金石之功”。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表现了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

篇三:中国文学(1)作业答案

《中国文学(1)》作业

第一章 建安和正始文学

一、填空题

1、“建安七子”是指七人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七子”这一名称出于曹丕的《 典论·论文 》。

2、王粲是“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文心雕龙·才略》称他为“ 七子之冠冕 ”。

3、徐干是学者,曾著《 中论 》。

4、蔡琰字文姬。

5、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篇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和大胆的反抗思想的散文,山巨源即 山涛 ,与嵇康同是“竹林七贤”中的人物。

6、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要算是曹丕的《燕歌行 》。

二、名词解释

1、建安风骨

答: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的风格。南朝梁批评家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也盛赞“汉魏风骨”,李白并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赞赏诗句。

2、竹林七贤

答:竹林七贤是魏晋间七个文人名士的总称。《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三国志·魏志·嵇康传》裴松之注引)

三、简述题

简述蔡琰五言《悲愤诗》的成就。

答:五言《悲愤诗》是建安文坛上的一篇杰作。它长达五百四十字,像这样的长篇叙事诗,是前此文人诗歌中所没有的。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在汉末军阀混战中的悲惨遭遇。这首诗虽然是写诗人自身的遭遇,但是它通过一个人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汉末动乱中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同时也控诉了军阀混战的罪恶。《悲愤诗》在艺术上的显著特色是现实主义,它善于通过细节的描写,具体生动地表现各种场面,使人有如身临其境,目睹其人。汉乐府中开始大量出现叙事诗,像《十五从军征》、《孤儿行》等都是以诗中人物自叙身世遭遇。《悲愤诗》正是从精神到艺术手法都受到这一传统的影响。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北征》等诗显然接受了它的影响。

四、问答题

1、 试论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选作题)

答: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早年“好书诗”,有“济世志”,但处于魏晋易代之际,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残酷斗争中,不仅抱负无法实现,自身的安全也没有保障。于是转而崇尚老庄思想,对黑暗的现实采取了一种消极反抗的态度。他终日“饮酒昏酣,遗落世事”,做官只是“禄仕”而已,言谈交际更是“发言玄远,口不藏否人物”。

阮籍尽管在行动上佯狂放诞,内心却十分痛苦。他把这种深藏内心的、无法宣泄的痛苦与愤懑,用隐约曲折的形式在诗歌中表达出来,这就是他的著名的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咏怀诗》不是一时之作,它们真实地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复杂思想感情。诗中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中的诗人的内心苦闷,以及看不见任何希望和出路的忧思。诗中还表现出尽管诗人有惧祸的思想,但对暴虐的现实政治仍表现出一种守正不阿的品格。诗歌从进步的思想出发,

对曹魏统治者的日趋荒淫腐朽也进行了揭露。以上这些都是《咏怀诗》思想上的积极表现。此外,也有不少作品表现了诗人意志消沉、畏祸避世的消极思想。

阮籍处于政治高压之下,虽然满腹愤懑不平却不能直接说出,因此,在表现上多用比兴手法:或用自然事物象征,或用神话游仙暗示,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隐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阮籍是建安以来第一个全力作五言诗的诗人,且能吸收多方面的影响,创造独特的风格,在五言诗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 试论正始文学的特点。(选作题)

答:正始时期,代表世族大地主利益的司马氏,在逐渐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之后,与曹魏统治者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政权的斗争,政治异常黑暗。阮籍、嵇康都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不满现实的腐朽。他们看到司马氏假“名教”以达到自私的目的,便以老庄的“自然”与之对抗。他们的创作虽然贯串着老庄思想,与建安文学有明显的不同,但仍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3、 为什么说建安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光辉的时代?建安文学对汉代文学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提高题)?

答:汉末建安时期,我国文学有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标志着文学发展的新时期的到来。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固地位。在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了新的面貌。曹操的诗歌全部都是乐府歌辞,虽然沿用汉乐府古题,但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清方东树语),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另一是形式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曹植的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建安七子和女诗人蔡琰都有诗作表现了他们身处乱世的忧愤和对现实的关注。建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个时期的文学能形成一种传统而被接受下来是不多的。钟嵘在反对晋以后的形式主义诗风时,曾慨叹“建安风力尽矣”!初唐诗人陈子昂在进行诗歌革新时,也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这说明“建安风骨”的传统对后世的文学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

4、 略论曹植的诗歌的前后期的变化,他的诗歌在艺术上有何成就?(提高题)

答: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的生活,但却具有建立功业的伟大抱负。他一生追求的是 “勠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前期的代表作是《白马篇》,这首诗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的精神。

曹植后期备受迫害和压抑,他的后期诗歌也主要是反映这种处境和心情。作于黄初四年的《赠白马王彪》是诗人后期的一篇重要作品。当时诗人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去京师

朝会,任城王到京后不明不白地死去,诗人与白马王返回封地时,又为有司所阻,不能同行,于是诗人“愤而成篇”,写下了这首赠诗。全诗共七章,表现了丰富的复杂的感情。诗中痛斥了迫使他们分行的有司,表达了对任城王暴亡的哀悼,吐露了诗人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惴惴不安的心境。此诗虽然只是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客观上却深刻地暴露了统治内部萁豆相煎的残酷,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诗人通过章章蝉联的轳辘体的形式,一步步地将复杂的感情抒发出来,极有层次。此外,诗人往往通过叙事、写景来抒写内心悲愤的感情,使得感情的表达显得沉著浓厚,而不是一味地宣泄。

钟嵘《诗品》评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很能概括曹植诗歌的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衷功名,追求理想,在遭遇挫折后,也壮志不衰,转多愤激之情,所以诗歌内容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骨气奇高”的一面。在建安诗人中,曹植是最讲究艺术表现的。他的诗歌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了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建安诗歌从乐府出来逐渐文人化,到了曹植手里就具有明显的文人诗的面目了。如《美女篇》模仿汉乐府《陌上桑》,但描写的细致和词藻的华丽,与《陌上桑》迥异其趣,正表现了这种倾向。曹植的这种努力造成了他的“词采华茂”的一面。他的诗善用比喻,讲究对偶、炼字和声色,曹植这方面的成就提高了诗歌的艺术性,但也开了雕琢词藻的风气。

第二章 两晋文学

一、填空题

1、陆机 被称为“太康之英”。

2、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 张载 , 张协 , 张亢 )、二陆(陆机、 陆云 )、两潘( 潘岳 , 潘尼 )、一左(左思)之称。

3、陆机《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

4、潘岳与陆机齐名,是当时形式 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5、 左思 的代表作是《咏史》八首,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之为“ 左思风力 ”,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

6、《扶风歌》是刘琨 的代表作。

7、郭璞的代表作是《 游仙诗 》十四首。

二、名词解释

1、田园诗

答:田园诗是诗歌的一种,歌咏农村景物或农民、牧人、渔父的生活,格调恬静悠然。东晋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被称作“田园诗”的代表作。其形成主要是诗人不满现实而又无力抗争,从而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隐逸避世的思想情绪。

2、游仙诗

答:游仙诗的来源很早,秦博士有《仙真人诗》,汉乐府中也有这类作品,建安、正始时期更不断有人继作。游仙诗中明显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真正描写游仙的诗;一种是借游仙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如曹植、阮籍的一些作品就是如此。郭璞的《游仙诗》显然是继承后一种传统,借游仙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三、简述题

为什么说左思的诗歌创作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

答: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了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杰出的诗人左思。左思现存诗十四首,《咏史》八首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并非一时写的,它反映了诗人由积极而消极的过程。左思出身寒门,在门阀社会里得

不到重视,一生不得志。正是这种感受,诗人对门阀制度进行了揭露和抨击,如《咏史》第二首,全诗前半以贴切而形象的比喻揭露了门阀社会的不合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后半更指出了这种现象的历史原因:“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这样就扩大了诗歌的内容,加强了诗歌的思想感染力。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亢,气势充沛,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这显然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钟嵘《诗品》说他“文典以怨”,是指其咏史诗而言。这些诗里多引史事,所以“典”;他用史事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所以“怨”。从他的诗里还可以看到建安以来文学技巧的发展。诗中使用对偶,也用词藻,但由于剪裁得当,严格地为表现内容服务,使得风力内充,一点没有冗沓平弱的毛病。所以左思的诗歌,不论是思想还是艺术都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

四、问答题

1、 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类举出代表作品。(选作题)

答:陶诗的内容大都是表现隐逸的思想和生活。他的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田园诗,一类是咏怀、咏史诗。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地描写了农村的景色和农村的生活,按它的内容又可分成三个方面。

第一,是表现农村的恬美静穆和他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一首。这首诗是诗人从彭泽归隐后第二年写的,主要写辞官归田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趣。《饮酒》诗的第五首“结庐在人境”,写他的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没有充分揭示农村的矛盾,所歌咏的是陶渊明自己个人悠闲的生活,这似是他的不足。但是陶渊明从官场回到田园,他是带着对官场的憎恶,以及不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决心来观察来体验田园生活的,在诗中他往往把田园和官场对立起来,以田园的美好对比官场的丑恶,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田园诗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第二,陶渊明的田园诗以极大的热情歌咏农业劳动中和农民建立的友谊,这方面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的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这首诗真切地抒写了自己参加劳动的感受和自己希望庄稼顺时生长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庚戌岁秋收时的愉快心情和表示愿意长期躬耕的志趣。

第三,陶渊明还有一小部分田园诗反映了农村的凋敝和自己穷困的生活。这方面的代表作是《归园田居》第四首(久去山泽游),此诗反映了经过战乱,或是饥荒、瘟疫,农村残破荒凉的情形,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形。《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在汉乐府的楚调曲里有《怨诗行》,这首《怨诗楚调》就是模仿汉乐府的体裁。庞主薄,名遵,是陶渊明的老朋友。“主薄”和“治中”都是官名。邓治中名字不详。这首诗写在陶渊明的晚年,写诗人生平的艰难处境。《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一个新的发展。这是他晚年的作品。从仕途到田园,再从田园到桃源,是诗人对理想的进一步的追求。早年“大济生”的理想,在仕途上破灭了,他就把理想寄托在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在田园经历了长期的劳动,生活日益贫困,生活越来越难以维持,他也更多地了解了农民的思想和愿望。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就逐渐形成。桃花源的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人劳动、自给自足、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也是一个自由、富裕、安宁的社会。在《桃花源记》里,诗人以极大的热情,从生产到生活,从自然环境到人们的面貌,对桃花源做了十分全面的描绘。

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继承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围绕着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以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也曲折地暴露了社会政治的黑暗。象《杂诗》、《读山海经》等组诗中的大部分作品都属于这一类。《杂诗》第二首(白日沦西河),写他有志难酬的悲愤,说明诗人在隐居中内心仍然苦闷。又如《读山海经》的第十首(精卫衔微木),歌颂精卫和刑天的复仇精神,正是诗人自己疾恶抗暴的感情的表现。

2、试论傅玄、张华乐府诗。(选作题)

答:傅玄、张华是晋初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傅玄以乐府诗见长。他虽然在晋武帝制礼作乐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宗庙乐章,但一部分乐府却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描写了女子从出生、成长到嫁人以至婚后生活的整个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豫章行》是汉乐府旧题,傅玄却用它来写当时事情,接受了曹操乐府诗的影响。此外,傅玄故事性很强的乐府《秋胡行》表现了秋胡妻忠于爱情的贞烈行为;《秦女休行》描写了庞烈妇的正义复仇举动,都从正面歌颂了妇女的高贵品质。 张华,出身寒微而官至显位,是一位较正直的官僚。西晋继正始之后,名士多崇尚玄虚,张华在《壮士篇》中表达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游猎篇》通过对游猎生活的描写,暴露了士族生活的放荡。《轻薄篇》用铺张的笔法揭露了士族生活的骄奢淫逸。以上这些诗在内容上都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精神。但他的不少诗往往内容单薄,而在形式上喜用铺排对偶、堆砌典故和词藻,显得繁縟乏味。

3、试举例说明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提高题)

答:其一,陶诗的风格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的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的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完全是用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其二,陶诗的风格是平淡而淳厚。陶诗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在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极深厚的生活基础。 其三,陶诗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不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客观的山水画面,而陶诗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

其四,陶诗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一样。比如他的田园诗多半平淡自然,意味淳厚,但是象《咏荆轲》等诗却显得豪放有力。但虽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和他的田园诗的风格仍有相通之处。

4、论陆机、潘岳诗的艺术特点。(提高题)

答:陆机,是太康文坛著名的作家,其文风对当时有深刻的影响。陆机诗的特点是追求词藻和对偶,机械地模拟前人。比如乐府,曹氏父子是“用乐府题目自作诗”,而陆机却是因袭旧题,敷衍成篇。他的《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曾名重一时。陆机诗的这些特点使他成为当时诗风的代表作家。陆机的《赴洛道中作》,能比较形象地写出诗人去国远行途中的一些亲身感受。他的诗,往往有些名句,如孙绰所说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世说新语·文学》)陆机《文赋》是精心结撰的论文名作。

潘岳与陆机齐名,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艺术表现特点之一是词采华艳,所以孙绰说“潘文烂若披锦”;其次是铺叙过多,往往平缓繁冗而缺乏含蓄。不过他的诗间有真挚的感情,比陆机的诗要高一筹,特别是他的名作《悼亡诗》三首,写得很感人,后人写哀念亡妻的诗也都用“悼亡”为题,是受了他的影响

第三章 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填空题


骨气奇高,建安诗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475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