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后记的格式

时间:2016-09-03 09:43:39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题记和后记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题记和后记的格式有什么要求?

题记用在文章的开头,标题的下一行。一般放在正文开头之前,位置特别“抢眼”。好的题记一下子就能抓住阅读者的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后记用在文章的结尾。对题记的要求较为简单:短短的语句,美美的语言;淡淡的情感,浅浅的哲理。那么,什么样的题记才能令人过目不忘,成为文章的点睛之笔呢?答案只有一个:让题记活画出作文的灵魂!

一、 悬念引人入读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能立刻吊起人们阅读的胃口;如果悬念再设置得“精彩”一些,那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激起人们的阅读欲望,引发想像的美妙意境。

二、真情拨人心弦

作文是用心写出来的,放在“版眼”的题记,只有真正用“心”、用“情”写出来,才能拨动人心弦,引人共鸣。

三、唱出“反调”出人意料

常言道:水无常态,文无定式。如今呼唤创新精神、激励张扬个性日益成为作文的主旋律。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指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视觉、不同层面去思考同一问题,从而获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丰富作文的内涵并写出独到之新意。当然,题记中的“反调”的要求也是个性与规范的有机统一。

至于后记,内容上和题记相似,可以再一次点题,照应题目。

篇二:教后记的写法

教后记的写法

一、概念

教后记,又称为教后小结或课后小结,是指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得失并简明扼要的写在教案上(大多写在教案末尾或旁批上)的一种明快而短小的文体。教后记有别于教学小结,它不是一堂课教学主要内容的浓缩和概括,不是课堂上提出问题得到阶段性的结论,也不是师生教与学活动得到阶段性的成果,而是教师对自己上完一课之后的回顾思考,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教后记是教学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案有机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作用

1、写教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上课之前教师所作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操作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需要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出结论。教师通过写教后记进行自我小结,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这对今后的教学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2、写教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对于青年教师来说,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

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胜任教学工作。青年教师通过写教后记,日积月累,教学经验就会丰富起来。对于老教师来说,坚持写教后记,也有利于自己更新知识,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上精益求精。

3、坚持写教后记,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写教后记,能经常反馈教学信息,分析成败得失的原因,研究改进教学的对策,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增强传递处理信息的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学科的教学测量及评价的能力和教学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三、内容

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

四、形式

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批注式:又称点评式, 即在教案上各个栏目内容相对应的地方,针对实施教学的情况,言简意赅地加以批注、评述。批注又可分为眉批、夹批、尾批三种。

提纲式:比较全面地评价教学上的成败得失,经过分析与综合,提纲挚领和条分缕析地一一列出,写在教案末尾。

摘记式:抓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抓住其中最成功的一点,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总结,并从中引出自己的见解,写在教案末尾。

随笔式:把教学过程中最典型的、需要探讨的教学现象集中起来,对它们进行较全面深入的剖析和研究、整理和提炼,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形成特定的思路,构成有头有尾的完整的篇章,成为随笔式的教后记。这是一种要求较高的教后记,也可写在教案末尾或教案附页上。写这种随笔式教后记,对搞教研最有用处,许多好的见解,往往就是从这种日积月累的随笔式的教后记中提炼出来的。

五、类型

从内容性质与形式的结合上来看,教后记有如下十种常见类型:

1、小结得失型。对一堂课或一个课题的教学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小结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可行性措施。这是教后记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反馈信息型。把课堂上通过观察学生表情、情绪所发现的情况,或提问、检查作业、课堂练习、测验等方面发现的存在问题,以及学生听课后的反映,如哪些问题学生疑惑不解,哪些知识学生还未掌握,哪些学生学习还未达标等,将其记录在“案”,以便对症下药。

3、探讨问题型。把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和需要探讨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结果及独到的见解写出来。

4、分析原因型。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的教学现象进行思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它的后果和影响,寻找克服它的对策。

5、拾遗补漏型。对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周全的问题进行补充,对遗漏的内容进行增补。

6、纠正过失型。如实记录教学上的失误,重点研究采取什么措施来补救,以对学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来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知识。

7、取长补短型。用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以及教学效果跟教学最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案。

8、研究学生型。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教”与“学”双向活动的最佳结合点,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9、拓展扩充型。在教学内容方面,补充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知识信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步伐。

10、抓住“亮点”型。“亮点”即成功的闪光点。一堂课之所以成功,其关键是什么,用“沙里淘金”的态度去寻找这个“亮点”,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写成富有创意的教后记。

六、要求

1、迅速及时。把课堂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的内容迅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整理成文,不让它们成为稍纵即逝的过眼烟云。

2、实事求是。不虚美,说实话。要从实际实例出发,既要找出成功点,也要找出缺陷,并分析其原因,提出切合实际的对策。

3、有的放矢。要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因人因事有感而发,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效果,如果目的不明确,无的放矢,教后记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4、就事论理。教后记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不要就事论事,要就事论理,要把对一件事情的分析推广至对某一类事情的分析,使其具有典型性和可迁移性。

篇三:教学后记的写法

如何写数学教后记

在教学后写教后记,是一篇完整教案必不可小的内容, 是对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是教师探讨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途径,也是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方法,是老师得失的记录。那么,数学教后记如何写呢?

一、从教学中知识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上考虑

尽管教师课前精心备课,但不一定事前什么都想到,想全,因为知识无止境。一旦发现自己所讲知识不正确或有疏漏,应及时更正或补充。如一位老师讲三角形面积计算时,老师强调说三角形面积只能用“底×高?2”,课后有学生计算三角形面积时用“底÷2×高”的方法也求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并且能讲出道理,教师又重新理解教材,发现求三角形面积还可以用“底÷2×高”,等方法。他在教后记中写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本节课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还有底÷2×高,高÷2×底等。”下节课上这位老师向学生作了补充和说明,使学生得到了正确全面的认识。

二、从某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考虑

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设计上,有的设计非常好,学生听了易懂,有的设计不好,教学效果不明显 ,遇到这些环节的设计,可以记录下来,对以后的教学大有益处。如一位老师在《讲面积的意义与面积单位》内容里,讲“面积单位”这一环节时,很轻松地让学生获得了平方公里、平方分米、平方米的大小表象,他在教后记中写道:“我在教学面积单位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以下环节,学生自学课本→观察模型→闭眼回想→检索图形→度量面积→与长度单位比较。这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积极参与了从感知经表象到认识的学习过程 ,学生很轻松地建立了面积单位的概念”。

三、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上考虑

课堂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否则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和要求,有经验的教师十分重视这一点,写教后记之前,可以先分析一下所教内容重点是否被突出,难点是否被突破,若都没做到,要分析原因,以便改进教学,若己做到,也可以总结经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后,在教后记中写道:“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原有知识,结合实物,图形线段等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方式进行归纳,形成概念,突出教学重点,还紧紧围绕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安排练习,并及时做书上的习题,进一步强化?平均分?的概念,突破了难点。”

四、从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考虑

选择和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这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成为教后记的内容。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在教后记中写道“本节课的教学,借助感性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顺利地获得了分数的感性认识。”

五、从教学效果上考虑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常常可以通过学生作业的批改或课堂提问体现出来,有时还可以通过听课老师的意见与课堂气氛反映出来。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地回答问题, 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把作业做好,那么课堂教学是成功的。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错得很少。我在教后记中这样写道: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虽然是除法计算教学中的难点,但由于我重视计算的原理,即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再除,学生对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已有基础,所以学生很容易掌握,特别是在笔算的过程中,我重视了笔算的操作过程,最终教学效果很好。作业正确率很高,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当然,写教后记还可以从新课的引入方式,偶发事件的处理、教学过程的安排,以及学生的错误倾向等方面去写。总之,教后记的写法灵活多样,长短不限,随想随写,可灵活运用,自由掌握。


后记的格式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42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
娴犳ǹ鍨傞崥搴″祮閸欘垰顦查崚锟�
闂勬劖妞傞悧閫涚幆: 5閸忥拷/缁★拷閸樼喍鐜�10閸忥拷
閸︺劎鍤庨弨顖欑帛
閼辨梻閮寸€广垺婀�
婢跺秴鍩楅幋鎰閿涳拷
娴犳ǹ鍨傞幋鎰閸氬函绱濋懟銉︽¥濞夋洑濞囬悽銊嚞閼辨梻閮寸€广垺婀� 鐎广垺婀囧顔讳繆閸欙拷 p00852-1 闂€鎸庡瘻瀵邦喕淇婇崣宄板讲婢跺秴鍩� 娓氬じ绨幃銊︽偝缁憋拷 閹垫挸绱戝顔讳繆
閸︺劎鍤庨弮鍫曟?閿涙艾鎳嗘稉鈧懛鍐叉噯娴滐拷 9:00-12:30 14:00-18:30 閸涖劌鍙� 9:00-12:30
瀵邦喕淇婇弨顖欑帛娑擃叏绱濈拠宄板瑏閸忔娊妫寸粣妤€褰�
瀵邦喕淇婇弨顖欑帛娑擃叏绱濈拠宄板瑏閸忔娊妫寸粣妤€褰�
閺€顖欑帛閹存劕濮� 瀹歌尪骞忓妤勵嚉閺傚洨鐝锋径宥呭煑閺夊啴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