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名人家教小故事

时间:2016-09-01 11:41: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 1892 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 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

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

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在乐山太平场读书的好友余童生,只见小余表情沮丧,仔细一问,才知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退学了。郭沫若心想,小余聪明好学,很有抱负,如今中途辍学,多可惜呀!于是,他温情脉脉地安慰小余说:“别难过,我去找私塾先生求求情,让他免费收下你。”说罢,当场作了一副对联,送给了私塾先生。

谁知,私塾先生接过对联,只看了两眼,就无动于衷地扔到了一边。郭沫若急了,又研墨挥毫,作了一首七绝《怜余童生》:“学海茫茫庭院森,无银不敢拜大成。吾望吾师施恩典,同病相怜应有人。”

私塾先生读了这首情深意切的七绝诗,深受感动,不久就免了余童生的学费,使他得以继续念书。

4、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就用了7支铅笔。海明威在埋头创作的同时,每年都要读点莎士比亚的剧作,以及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此外还精心研究奥

地利作曲家莫扎特、西班牙油画家戈雅、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跟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他特别注意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和旋律的配合。难怪他的小说情景交融浓淡适宜,语言简洁清新、独创一格。

5、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1839

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6、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

7、 勤学好问的故事: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苏廷吹火读书。“少不得父意,常与仆夫杂处,而好学不倦。每欲读书,总无灯烛,尝于马厩中,借火照书诵焉,

篇二:名人家教的故事

福楼拜会说话较晚,上学后也总是学不会写字。当外科医生的父亲看到儿子在学校的成绩一点儿也不上进,,便认为他是个“笨儿子”。事实上,福楼拜的学习成绩确实不行,好歹只读完了义务教育,以后尽管多次努力,想考进高一级学校,但都失败了。不仅如此,学校每次考试时,他的病都要发作一次。

他父亲的忧虑加剧了。想让儿子继承他的医生职业的父亲整天不离左右地看管他用功,但儿子的学习还是很糟糕。18岁时,当父亲知道福楼拜没有当医生的愿望时,便又逼迫他去巴黎学习法律。有一天,福楼拜的癔病发作,病倒了,倒在正骑在马上的哥哥的脚下。这年,他已经23岁。

为了治这个病,父亲完全停止了对他学习的督促——不应该说是对他的前途丧失了信心。据说,后来干脆就放任不管了。由于这种放任,(其实对福楼拜来说,是他第一次摆脱了一切束缚),福楼拜这才发挥出本来的才能。他闭门不出,阅读所有的文学著作,沉迷于幻想之中,然后就接连不断地创作出作品来。而且,虽然他写得慢,但是要把一件事干到底的热情却是无与伦比的。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用了六年。《圣安东尼的诱惑》曾多次改变构思,推敲文章。出版定本时,实际上已经是在他着手写作的25年之后了。

卢梭曾在他的名著《爱弥儿》中自问:“什么是最好的教育?”他又自己回答说:“最好的教育就是什么也不去做。”这话不敢说是真理,但它发人深思。

萨特写的《我家的笨儿子》对于我这个研究教育心理学的人是个很大的冲击。然而,当我逐渐弄清了福楼拜的事例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例子之后,就更加使我吃惊了。不仅不特殊,而且经过查找资料,又发现了不少和福楼拜相似的例子。于是,究竟什么才是教育和个性教育这个根本性疑问就紧紧抓住了我。

经研究,我惊奇地发现:诗人华兹华斯、作曲家瓦格纳、舒伯特、政治家罗斯福、画家劳特雷克等等——他们很早就被父母放弃不管了,因为他们被认为是“没有才能的孩子”。还有达·芬奇、牛顿、詹姆斯·瓦特、安徒生、爱迪生、爱因斯坦、拿破伦、海涅、黑格尔、拜伦、易卜生、达尔文、左拉、丘吉尔、契诃夫等等,他们在学生时代都是有名的学习劣等生。而且,他们的才能并不是经过特别的教育指导方法锻炼出来的,而是像时机一到便发芽、生枝、长叶、结果那样,的确是自然、纯朴地开出了才能之花的。这里没有一个是受过为了成材而实施的早期教育的。

1920年,有一位八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0美元。闯了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给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经典教育案例之二:

19世纪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让他画静物写生,对象是插满秋菊的花瓶。在麦克斯韦的笔下,花瓶是梯形,菊花成了大大小小的圆圈,叶子则用一些奇奇怪怪的三角形表示。细心的父亲立即发现小麦克斯韦对数学特别敏感,就开始教他几何学和代数,培养他的数学才能,后来他果然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经典教育案例之三:

爱迪生小的时候曾经被他的班主任老师看成是最笨的学生,但是,他的母亲却认为,老师当面骂学生“笨”,恰恰说明了老师自己的无能。她把爱迪生接回家,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并千方百计鼓励爱迪生多做各种各样的实验。爱迪生后来之所以成为世界闻名的大发明家,与母亲的教育和恰当地应用期望效应是分不开的。

篇三:名人家教故事

名人家教故事 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家庭教育很复杂,要是培养一个所谓成功的人士,那他身后的家庭教育工作尤其不易。

我们仔细听听,这些成功者的父母们的声音!也许明天,你也可以试着向孩子说出!

1、“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玩笑”,父亲却回答:“老兄错了,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人生之路的第一步,将来在社会上闯世界,全靠这第一步呀!。” 这个父亲名叫宋嘉树,他生有三女三子,他们便是名闻中外的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三姐妹和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宋氏家族对于近现代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宋氏三姐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上个世纪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性。

2、孩子:“我要跳到月亮上去呢。”

妈妈:“好呀,但是,可别忘记回来喔!”

——第一位登上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童年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3、“为什么一定要告诉他该用红色呢?我认为他画得很好,说不定他以后真的会栽培出蓝色的苹果呢。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颜色,他吃苹果的时候自然会明白的。” ——小卡尔。威特在用蓝色笔画苹果时,朋友劝告父亲说应该告诉孩子画苹果要用红色时,他父亲如此回答。

4、“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 ——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俩兄弟幼小时,一次在饭桌上争抢食物,母亲制止后如此告诫。

5、“孩子,别害怕!为了科学研究,你就是把咱房屋全拆了,把咱田地全毁了,我也决不埋怨你。”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卡曼林.昂尼斯小时候一次做实验把自家楼火不慎烧毁,十几岁的他怕父母责罚躲到效外,父母找到他后第一句就是这么说的。

6、“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一个12岁的小男孩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需要赔偿12.5美元。孩子找父亲拿钱赔偿时,父亲这么告诉他。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

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7、“你有点口吃,正说明了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

儿子从小就口吃,可母亲说这算不了什么缺陷,甚至还表扬他。她要求儿子一切从自信开始,努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个口吃的男孩就是杰克。韦尔其,他长大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8、“孩子,我相信你能行。妈妈也曾经有这样的梦想,只是当我觉得我做一个让病人喜欢的护士更合适时我就放弃了。现在,对你来说,也许正是实现这个梦想的最好时机。”

一个男孩十五岁时告诉母亲说自己将来一定要竞选美国总统,母亲这样回答他。 这个孩子就是日后成为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他是美国最优秀、最有魅力的总统之一。

9、“你们不了解我的孩子,他非常聪明,他不是在捣乱,而是好奇。你们不懂得教育,我来亲自教育他。”

一个小男孩上小学时,对许多事物都好奇,看到气球能在充满气之后飞上天,就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非常生气:“又是你这个捣蛋大王,我把你开除了!”

母亲知道后常非气愤表示学校不懂教育。并将孩子接回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这个男孩就是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目,高达1628项。

10、“我的孩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母亲带小男孩到郊外去游玩,别的亲友家的孩子,有的爬山,有的游泳,惟独这个小男孩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他母亲的身边,不安地问道:“您的孩子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神经有毛病啊?还不趁早带他去医院检查检查?”

母亲这样回答亲友的疑问。这个男孩就是爱因斯坦,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名人家教小故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352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