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历史实践报告范文

时间:2016-09-01 10:58:1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近代史实践报告

实践调查报告

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调查课题:“我身边的历史人物”—— 陶行知

教师:余守萍

小组成员:

(组长)陈宽 13130801(计算机1班) 费文自 13130721(计算机2班)

2014年10-11月

前言

2014-15学年上半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调查课,我们小组选择的是调查陶行知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历史故事以及他对现代的影响。

我们采用的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以及当面访谈,问卷分为纸质问卷以及电子问卷, 内容一致。之所以采用了一部分电子问卷,是因为时下倡导环保,而且使用电子问卷更能体现我们新时期大学生的丰富学习资源。纸质问卷详情以及电子问卷详情已打印在附录中。

陶行知历史资料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徽州歙县人,祖籍绍兴。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31年主编《儿童科学丛书》。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西乡黄潭源村一个贫寒的教师之家,祖籍浙江绍兴。[1] 1897年,曾在邻居家厅堂玩耍,看见厅堂墙上挂着对联,坐在地上临摹起来,被邻村方

庶咸秀才看见,免费为其开蒙。后入家乡蒙童馆吴尔宽处就读。

1905年,进入歙县基督教内地会所办的崇一学堂,他在宿舍墙上,挥笔写下了“我是一个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做出一些贡献来"的豪言壮语,抒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并激励自己为

祖国早日走向现代化而发奋学习。”

1908年十七岁时他考入了杭州广济医学堂。想通过学医来解除广大劳动人民的病痛,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志向。但是,因这所教会学校歧视非入教的学生,他不愿意自己思想受外

国人的随意摆布,入学仅三天,他即愤而退学。

1909年,考入南京汇文书院,次年转入金陵大学文科,读大学期间,受辛亥革命影响,在校积极参加爱国活动,主编《金陵光》学报中文版,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在《金陵光出版之宣言》一文中,他号召全校同学,努力学习和工作,发出自己的光和热,报效祖国,

"使中华放大光明于世界"。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曾回乡投身革命运动。

1914年,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毕业后他赴美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大学学市政,半年后便毅然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孟禄、克伯屈等美国教育家研究教育。 1917年秋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等职。开始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研究西方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论。他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认为在3亿多农

民中普及教育至关重要。

1917年年底,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中华教育改进社,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教

育权利,推动教育改进。

1923年与晏阳初等人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后赴各地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

和平民学校,推动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起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学校。1932年创办生活教育社及山海工学团。设想以教育为主要手段来改善人民的生活。[6] 一二·九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影响下,积极宣传抗日,参加民主运动,进一步

认识到教育应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

1927年3月在南京北郊晓庄创办乡村师范学校晓庄学校,创办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燕子矶

幼稚园。

1930年4月遭国民党通缉被迫流亡日本,崇尚科教救国的思想。

1931年回国开展教育普及工作,在上海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主编《儿童

科学丛书》等。

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还开展小先生运动。 1934年,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虽然王阳明学说含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成分,陶行知却从中悟出学习与实

践相结合的道理,且终生以此自勉。

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后,与宋庆龄、马相伯、沈钧儒、胡愈之、邹韬奋、李公朴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 1936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张劲夫任总干事,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

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

1936年5月,他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委和常委。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的宣 言,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毛泽东复信表示支持。 1936年7月,受救国会派遣,出访欧、美、亚、非28个国家,宣传抗日救国,介绍中国大众教育运动。在布鲁塞尔参加世界和平大会,并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期间当得悉沈钧儒等“七君子”被捕的消息,十分气愤,立即联络杜威、爱因斯坦、罗素等世界著名人士联名

通电蒋介石,营救七君子。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致力于抗战期间的教育活动。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

抗战的号召,成立了中国战时教育协会。

1938年8月,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们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

川县古圣寺创办了主要招收难童入学的育才学校。

1941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陶行知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

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5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

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培养出革命人才。并曾帮助一些进步青年前往革命根据地。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

著名口号,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

1946年4月,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在他生命

的最后100天,他在工厂、学校、机关、广场发表演讲100余次。

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健康过损,受好友李、闻事件的刺激又过深,突发脑溢血,周恩来、邓颖超、沈钧儒等闻讯赶往探视。但抢救无效,不幸逝世于上海,享

年55岁。

问卷分析

第一题:你与陶行知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对于这个问题调查对象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无直接关系”这个选项。这大概是一种诚实的现象,我们也确实没有会打算真的能调查到“陶行知的亲属”,但是我认为如果是我,出于尊敬我也会选择“师生”这个选项,很可惜,直到最后一张问卷,也没有调查对象选择“无直接关系”以外的选项。

第二题:陶行知对您的影响是否明显?

这个问题是针对陶行知对于我们产生的影响所发起的调查。其实所有问题问题都在对于陶行知对我们的影响提出调查,只是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明显。大部分调查对象选择的都是“一般”,陶行知离我们的年代确实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家都认为陶行知给个人带来的影响不大,自然也出现了一些认为陶行知带来影响“不明显”的调查对象。

第三题:陶行知在你们学校是否有纪念像或纪念照?

此题通过现象层面调查了陶行知对于现在的影响。作为陶行知创办的学校的学生肯定会毫不犹豫地想起我们大西门口的陶像。对于外校的调查对象来说,可能确实没有陶像吧。还有一部分调查对象是家长(访谈调查),文化程度,记忆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所以不清楚陶行知象征物吧。

第四题:若学校组织的免费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你愿意去参观吗?

此题设计来源是上个学期学校曾组织参观陶馆,但是通过了某些官方力量的施压才能使大家都出席了活动,但仍有缺席现象发生。(通过自律会同学了解到,缺席参观陶馆活动的最严重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未到)。说明我们对于陶行知老人的了解,尊敬仍有欠缺。问卷结果的数据也大致能够反映这个现象了。

第五题:关于陶行知有什么话想说?

答案百变,也不好分析,至少大家谢了答案的都是非常尊敬陶行知的吧,有写他的名句的,也有写一些祝福的话的。如下:

“陶行知爷爷走好!”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爷爷谢谢您改革了祖国的教育!”

“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第七题:对于教育现状有什么话想说?

问起这个问题,我想也是陶行知一生都一直愿意了解的一个问题。他终身致力于教育。虽然教育现状仍有不足,调查对象们也只是很笼统的说一些需要改革的话,确实以我们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改变什么教育现状的······

组长的调查感想

我作为本次调查小组的组长,也是学到了不少的经验。锻炼了自己的口才,从问卷设计到走访调查;宿舍间,地铁上(差点被列车员以为我是发传单的);甚至电话调查(可惜录音没搞成)·······

从开始选题,制作问卷,以及了解到问卷星这个网络平台,再安排时间走访,每一次调查

都是一次历练。

此次调查我总结了以下问题:

1. 问卷题目略繁琐,调查对象不愿多填简答题。

2. 调查对象偏少,开展时间不足,应更早安排实施。

3. 录音摄像等技术不成熟。

4. 调查范围依然比较小的限制在校园(虽然比大一的调查范围更加广了去了地铁上)

5. 调查对象主要局限在学生,虽然有扩展家长,但是没有建设性效果

根据以上问题希望未来有机会做好调整。

总的来说本次事件调查收获多多,不仅加深了对陶行知的了解,也非常成功地提升了我的任务策划和执行能力。非常感谢学校和老师安排这次调查,给我这样的实践机会!

关于问卷星网络问卷平台可登陆/report/4090383.aspx进行核实; 报告纯手打!如有雷同,绝无可能!

篇二:历史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关于"信仰"社会历史实践报告

“历史传承与文化信仰”问题

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了解身边人对“历史与信仰”的看法。

调查时间:2015年5月23日。

调查对象:身边的大学生及社会各阶层人士。

调查方法:网络问卷。

调查数据统计:

调查人数:共69人。

性别统计:男36人,女33人。

政治面貌统计:中共党员11人,共青团员40人,群众11人。

受教育程度统计:初中文化3人,高中专文化9人,大专及以上文化49人。 (关键问题数据统计)

一.关于文化信仰的调查:

●是否了解中国近代历史重大事件:20人知道,11人不知道,10人一知半解,27人说不清楚。 ●是否读过关于中国历史相关的书籍或重要史记):15人读了大部分,28人只读了一小部分,31人只是在写论文时翻阅过,24人没读过。

●希望自己阅读<<大学>>,<<中庸>.><<论语>>等历史名著吗?:12人希望,12 不希望,42人没想过。

二.关于历史传承的调查:

●是否了解中华民族古代史与近代史:13了解,31人不了解,9人半知半解,11人说不清楚。

●关于3月7 ,9月18等重要纪念日的来源的了解情况:家庭因素影响16人,民族传统影响12人,学习书本影响4人,社会上活动的影响2人,

神坠落1人,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1人,追求自

己的信仰受境内外传教者的影响2人。 ●对社会信仰的态度:有助于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道德风尚25人,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5人,信教只是个人私事对社会没有什么影响16人,不清楚13人。

调查结果分析和感想:

问题——国民信仰缺失

前段时间小悦悦的事件在各种媒体上传的沸沸扬扬,

再连上之前的各种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同学们不禁都发出同样的感叹,中国人是怎么了!?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忧虑,但在“敏感”“天真”的大学生眼里,至少在我们的眼里,这是一个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反思的问题。

有人认为最近陆陆续续发生的这些拓宽我们做人底线

的事件都是因为国民信仰缺失造成的,我们赞同这一观点,

信仰缺失可能不是唯一的原因,但它一定是主要的原因。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 ,物质生活提高??从精神上来说,我们却是退步了的。中国人的信仰是什么?从古至今,抛开最原始的那些图腾不说,后来的有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道法等等,再后来儒家思想就成了主流,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仁义礼智信成就了古代的君子之风,各种道德舆论逐渐形成??儒学作为统治者牟利的工具,便不免的会有糟粕,但是毋庸置疑的,儒家思想绝对是中国古文化的精髓。当然作为工科生对这些社会文化现象也只是做一个很感性的推断,要有什么具体的证据论证确实是没有,但身为中国人,我们认为这种认知应该是有一定共性的。儒学存在一定的局限,它主要是集中在“读书人”或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身上,更多的民众有的还是“奴性”比较多一点。时间推移到近代,经历一段屈辱的历史之后各种西方思潮涌入,儒学便开始逐渐褪色,建国后经历一系列

疯狂的红色运动,中国古文化那点东西就可以说彻底没有了,当时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或者说就是毛主席。很不幸的,共产主义的信仰发生了动摇。一段迷茫之后我们迎来改革开放,共产主义多多少少的和儒家思想一样都是统治阶级说了算的,要怎么解释都行,中国人又有了新的信仰,钱。一切都是以利益为目的,从上倒下都以创造多少利益作为评价好坏的标准,法律就逐渐成为了做事的

底线,道德良心之类的就逐渐没了。但问题是物欲的追逐是没有尽头的,我们很难在物欲中找到平衡点。于是各种社会问题出现,有钱的笑没钱的,没钱的恨有钱的,食品安全问题,贪污腐败问题,戏子受追捧文化被冷漠??婚姻,事业,教育??甚至是亲情都和利益扯上关系。出现问题也把它归结于物质的缺乏,于是投入更加恐怖的利益追逐。这样就逐渐形成恶性循环,若不是跳出这个圈,就只有等它自然崩溃了。当然,不是没有人挽救,有人发现问题,又重新开始宣传儒家思想等古文化的精髓,开始有了“八荣八耻”,有了公民公约,有了感动中国??然后呢,收效却不大,一个信仰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更何况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里利益的追逐才刚刚开始,他们的信仰是成为和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一样的人。

好奇——其他文化

那么在其他国家,其他文化里,信仰问题又是怎么样的呢?

首先来说说日本这个和中国发生了很多故事的国家,和中国一样,日本也是一个不信教的国家。在网上有看到一篇相关内容的评论文章,感觉很有意思就在这里引用一下。和中国无神论的主导不同,日本的情况略显复杂。日本人拜神社,家里供奉神龛大都都不是信教而是出于传统。他们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日本人不

篇三:近代史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曹恒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担负着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平,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公平与效率的使命。然而,由于理论支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发展模式、水平等因素的差异性和一国发展需要,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会存在差别。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与国外发达国家有着不一样的困难。尤其农村社会保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做重点阐释。因而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就要通过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合理优秀的成分。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定的经济功能,它是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和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保障人们的基本生存,是市场经济社会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它通过为劳动者提供经济保障、劳动保护和技能培训等,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它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有助于调节收入差距,弥补市场竞争的某些负面效应,促进社会公平;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推进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了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障必然与资本市场相结合。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古已有之。但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陆续建立起来的。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初创时期;二是1958年至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三是1966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四是1979年至今的回复、改革、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增长,但国民的社会福利并未得到同步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化的挑战,社会所表现出的收入分配不公,家庭保障不全的影响下,政府公信力和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日渐强烈。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工份、医疗、生育等方面。这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

定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经济及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失业下岗待业的人数的增加,生老病死及物价的逐年提高,使得民众越发认识到社会保障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要缩小城乡差距,解决民生问题,必须注重并偏向于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地区建立了摆阔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初步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五保户”政策,使生活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孤农民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改变了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对于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制度缺陷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遭受过改革的失误和挫折,这是我国所进行的史无前例的改革探索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改革进程发展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障正日趋完善,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还处在改革完善阶段,所以面临的形势仍十分严峻。社会保障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正确认识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中忽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瓦解了传统的以集体经济为基础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客观上缺乏国家宏观政策指导和政策规范,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严重滞后、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由于资金短缺、制度缺位,农村社会保障普遍存在着保障范围过窄、保障项目残缺不全、保障水平过低等缺陷,无法解决广大农村的社会公平和发展问题。再加上日趋严峻的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大量的贫困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失地农民以及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等,建立和完善新型的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

2. 社会保障法制化进程缓慢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制度性建设需要立法先行。社会保障要以立法为手段,使其运作法制化、规范化。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的法律监督和实施机制,加强对社会保障的管理过程和结果的法律监督。虽然制定了一些规定和条例,但不具备法

律的权威性,实践中有没有很好地监督执行和贯彻实施,往往造成管理工作中无法可依、有据不依、社会保障资金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不规范,挤占、挪用和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对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很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我国虽然已经建立了基本的制度体系,但制度体系缺乏总体设计和协调。各项改革往往各自为政,单项突破,项目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缴费比率不统一,缴费形式不规范,待遇标准和范围及管理体制设计不统一。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项目的具体改革目标不明确,具体改革方案缺乏连贯性、统一性和预见性。我国的养老、失业、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虽然进行了十多年,但一直未将行政事业单位职工纳入到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这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险制度的统一性和社会性是不相容的,从而造成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致改革的目标也没有真正实现。

4. 社会保障责任划分不清,缺乏明确分工,权责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目前,社会保险资金基本上处于地方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同时又缺乏责、权、利与风险共担和约束机制,使得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处于混乱状态,由于缺乏风险和责任约束,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随意动用和支配社保基金,致使有相当部分社保基金变成呆账、死账,无法实现保值增值,这既损伤了广大群众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又加大了社会保险的隐性债务,干扰社会保险收支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5.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事务虽然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管理,但由于没有打破地区、所有制界限,以及缺少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多年来,改革中过度分散决策,各地区、各产业部门分别制定了一些仅适用于本地区、本部门的政策措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部门在各自范围内另搞一套,不同企业的缴费标准也难以统一,企业负担轻重不一,职工的保障程度差异明显。

除以上几方面外,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资金供应不足、基金管理存在较大风险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我国应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

平;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实行收支分离,直接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的法制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建立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明晰政府责任,建立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向十二届人大做政的府工作报告中,在“统筹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这一项中,报告指出:社保是民生之基。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为人们创业奋斗解除后顾之忧。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完善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水平挂钩联动机制。发展老龄事业,保障妇女权益,关心青少年发展,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困境家庭保障,做好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和残疾预防,支持慈善事业发展。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

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回顾了2013年民生保障领域的发展成果。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万套,基本建成54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医保总体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增加到人均280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80%以上村卫生室。28个省份开展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启动疾病应急救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农村免费孕前检查使600万个家庭受益。

社会保障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我国社会就业、医疗、养老、社会救助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应探索和不断完善社保制度,从立法的角度确保制度的执行,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国家的保障资金不缩水,让百姓有所依靠,基本民生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成就的背后,还是有许许多多问题,政府在努力,社保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让处在困境中的人们感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

参考文献:

【1】潘莉等《社会保障的经济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2】景天魁《中国社会发展与发展社会学》,学习出版社,2000年3月版.


历史实践报告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34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