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历史散文范文

时间:2016-09-01 10:57:5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哲理散文范文五篇

哲理散文范文五篇

把握人生现在时

德国古典文学大师席勒(1759—1805)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止不动。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三部曲,书写一曲最铿锵的人生乐章呢?

我以为,走好人生之路,关键在于把握人生现在时。

为什么呢?因为现在是过去的凝结,是未来的基础。把握现在,才不会建造空中楼阁;把握现在,才能继往开来;把握现在,才能不断进步;把握现在,才能把握未来。把握现在,是一种明智的理念,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务实的行为。

把握人生现在时,因为人生没有草稿。有位书法家教学生练字,一个总用旧报纸练字的学生说自己一直没有很大的进步。书法家就说:“用最好的纸你会写得更好。”学生照他说的做了。果然,没多久,他进步很快。当他询问原因时,书法家说:“用旧纸写字总会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无所谓,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会心疼好纸、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也就比平常更用心去写,字当然会进步。”是啊,日子总会被我们不经意地当作旧报纸涂抹,坏了也不心疼,总以为来日方长。实际上,我们所认为的草稿,会成为人生无法更改的答卷。所以,请把生命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好的纸,去抒写人生最铿锵的诗篇。歌德说过:“最值得高度珍惜的莫过于每一天的价值。”这就是说我们要时时刻刻地把握住今天、把握现在。把握住了今天,就是把握住了获取知识的机会,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要知道人生没有草稿,青春不能重来。“现在”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为何不好好把握呢? 把握人生现在时,前提是不沉溺过去,不痴想未来。曾有位哲人说:“愚蠢的人总是为昨天悔恨,为明天祈祷,可惜的是少了今天的努力。”悔恨过去是没有用的,只会令自己更加懊悔。要作聪明的人,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去做自己最应该,而且必须要去做的事,不让时间从生命中溜走。一位哲学家在废墟中发现一尊“双面神”。哲学家问:“你为什么有一个头两副面孔呢?”双面神答:“这样才能一面查看‘过去’,以吸取教训,一面展望‘未来’,以给人憧憬。”哲学家又问:“可是,你为何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未来是现在的延续。你既然无视于现在,即使对过去了如指掌,对未来洞察先机,又有什么意义呢?”双面神一愣,继而号啕大哭。原来,他就是没有把握住“现在”,罗马城才被敌人攻陷,他也被丢弃在废墟中。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是现在的延续,我们无法预测,在手中牢牢掌握的只有现在。我们为什么不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好好地把握住今天和现在呢?人生不是徘徊,人生不是等待,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宝贵的现在。把握现在,才能拥有未来并决胜于未来。无视现在的人,必将和“双面神”一样被人丢弃!

把握人生现在时,关键是要走好脚下的路。人生就如长长的旅途,不管是蜿蜒曲折、崎岖漫长,还是严寒酷暑、雨露风霜,我们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稳、走正、走好。走好脚下的路,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更要披荆斩棘、开拓创新,高扬生命的风帆,自强自立,一路走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首《明日歌》是古人历经蹉跎,揣摩出来的真谛。生活不是守株待兔的遐想,也不是亡羊补牢的沉湎,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你人生的价值。古人有感于此,于是才有了“头悬梁”“锥刺股”的佳话,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难道不应该好好珍惜吗?前进的号角才刚刚响起,不要贪恋背后的景色,前面的路还很长,应扬帆去迎接未来。

把握人生现在时,我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要在纷至沓来的诱惑面前,不左顾右盼更不心猿意马。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为实现自己那瑰丽的梦想而努力!

生命因追求而精彩

追求,是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自勉;追求,是李白“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的高歌;追求,是徐夤“青山入眼不干禄,白发满头犹著书”的执著?? 人生要有追求,生命因追求而精彩。没有追求的人生,就像一条失去前进动力的河流,终究将成为一沟绝望的死水。 追求,能完美人生。忠心耿耿的司马迁,因替兵败的李陵辩解,下狱遭腐刑,虽有丹心昭日月,终付诸滔滔东流。但他并未向厄运竖起降旌,而是忍辱负重,向世人宣告:“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发愤著书,历十九年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若无追求,他或者只能是封建王朝历史上千千万万个刑徒之一,甚至将会被永远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怎会有这“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有追求,重病缠身时,想的是不能征战沙场;想的是“堂堂中国空无人”,竟一任胡虏宰割;想的是“胡未灭,鬓先秋”。“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他的誓言,更是他一生永不褪色的追求。而正是这“至死如彤”的“寸心”,使他的背影深深烙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也因此成就了灿烂的人生。 追求,能让人正确定位人生。离开玉砌雕栏,抛开锦衣玉食,独自面对黄河滚滚、大雁低吟,她——王昭君,放弃荣华富贵,放弃名利,选择和亲远嫁,追求的是天下太平。不为五斗米折腰,他——陶渊明,放弃了功名利禄,远离了世俗,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他追求的是一片怡然自得的天空。放弃修习多年的医学,握紧手中锐利的铁笔,驰骋于白色恐怖之下,他——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从未停止过对敌人不屈的斗争,他“俯首甘为孺子牛”,追求的是全民族的觉醒。是啊,多少年来的潮起潮落,早已黯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多少年来的猎猎风沙,早已带走了牧羊人沉沉的悲凉;多少年来的雨打风吹,早已荡涤了江淮两岸那个奔走的背影??然而,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苏武的一支汉节,夏完淳的一腔热血,早已载入史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瑰宝。若无追求,他们又何以能让生命中惊涛骇浪中熠熠闪光。 追求,让人在逆境中摧不垮、压不倒。还记得关汉卿么?那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术家,虽然不见容于达官,不得意于贵人,但他有追求,潜心杂剧创作,用手中的笔抒写贫苦百姓的心声。即使被威胁、被监视、被投入牢狱之中,他仍不放下手中那支正义之笔,最终才有了《感天动地窦娥冤》。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的誓言:“我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若没有了追求,他又怎会在这样的逆境中攀上艺术的巅峰?

一阵风,可以唤醒一个季节;一株芽,可以葱茏一片荒原。一点希望,可以燃烧一片蓝天;一个追求,可以改变整个人生,可以让人生精彩。活着,就要有追求,要时刻牢记先哲的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痛苦,人生的一笔财富

痛苦,是李清照“寻寻觅觅”之后的“冷冷清清”又“凄凄惨惨戚戚”;痛苦,是李后主“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时一江径自东流的春水;痛苦,是辛弃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一腔愤懑??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也没有人能够拒绝痛苦。缺少痛苦的浸润,人生就会变得肤浅和苍白;没有痛苦的洗礼,生命更显得单薄和脆弱。真正的痛苦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成熟;有了痛苦人生才会变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所以,痛苦更是蕴藏丰富的矿脉,是你人生中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 痛苦,能铸就辉煌的人生。司马迁是大痛大苦之人,但他并没有向痛苦竖起降旌,因为他在历史长河中看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于是,他昂然向世人告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他选择了生,痛苦的生,在痛苦中执如椽大笔,写下光耀千秋的《史记》。若非半世“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他又怎能为自己不完美的人生建起了一座完美的丰碑? 痛苦,能淬炼豁达的胸襟。苏东坡的一生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黄州、儋州、惠州四处漂泊。人生能有几度春秋,经得起这般磨折?然而面对种种痛苦,他却能以开朗阔达的胸襟,从容突围,笑看人生。翻开东坡年谱,他的一生几乎“在路上”,不是在“被贬谪”的“路上”,就是在“被起用”的“路上”。被贬谪,没见他愁肠百转,像韩愈那样将未来的日子与死划上等号,“好收吾骨瘴江边”。被提拔,也没见他意兴遄飞,像杜甫那样手舞足蹈,“漫卷诗书喜欲狂”。苏东坡真正是宠辱不惊如云卷云舒,得失不惶随花开花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是品他的茶,喝他的酒,写他的字,吟他的诗,种他的菜,聊他的天,炖他的东坡肉,睡他的懒觉??试想,若非在痛苦中淬炼出豁达的胸襟,他又怎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绝唱?

痛苦,能坚定追寻的脚步。还记得么?清政府一觉“天朝上国”梦,让中国人背上了“东亚病夫”的耻辱,中华民族在列强的宰割下痛苦地呻吟??但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并没有在痛苦中终老,他们纷纷踏上追寻救国真理的道路。抛头颅,洒热血,执著而无悔。终于,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天安门前缓缓升起,昭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若非在痛苦中矢志不渝的探索追求,又怎能有今天繁荣昌盛的祖国? 的确,痛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充实;痛苦是一股生命的力量,它推动我们不断前进。哲人说,我们不仅要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痛苦中微笑。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痛苦吧!

追求,让生命辉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我,面对这滔滔东流,滚滚逝水,并不想重复孔夫子的感喟,我在想,岁月匆匆,生活又复杂多变,置身其中,我们的人生该怎样才能日趋完美呢?

惊涛拍岸,雪浪千堆如雪,一声声拷问着灵魂,思绪遂沿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历史虽然是沉重的,它负载着古往今来的积淀,让后来者能照鉴自己的人生。 还记得泪罗江畔踽踽独行的三闾大夫吗?那烽烟乱世中纵身一跃之姿,不仅定格在文学史上,更使多少人在一尾尾散不尽的涟漪中悟彻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谛。就是那个在汨罗江畔徘徊沉吟的背影,那个波浪中固执的灵魂,即使“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仍执著地探寻生命的皈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即便最后的梦想也被秦兵的铁蹄踏碎,他也以自己的身躯筑起了一座万世的丰碑,让生命在最后的求索中不朽!

若无追求,何能如此“殒身不恤”?若无追求,屈原也许只是历史书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 至今犹记,那江南一隅的“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经年“闲居”,困顿的生命何以能有如是铿锵的声音?即使生命之途多风雨、多坎坷,更有悄悄“白发生”,仍翘望故乡,壮心不已,“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稼轩以一生不懈的追求扬起了一面人格的帆,在民族精神的殿堂迎风烈烈招展!

留连于港湾中的风平浪静,让多少船只丧失了长风破浪济沧海的机遇!更有多少登山人满足于山间的清流小溪,停下登攀的脚步,却不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那险峰上才有“无限风光”!

后来人亦在匆匆。迎着历史的八面来风,衣袂飘飘。站在历史的祭坛上,念悠悠之天地,前有古人,后来者又当如何呢?

游弋于历史的长河,翻阅每一帧美丽的生命,我们才恍然,尽管生命的形式如此不同,或如峭壁悬崖上的一株小松,或如茫茫沙漠中的一棵胡杨,或如天宇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但一切的生命都在追求中涅槃,让生命在灰烬中更生,变得更加完美。

当风吹过,当吹过汉、吹过唐、吹过宋元明清的风吹过,我们仍能清晰地记起,风沙的塞外,冰天雪地之中,那一支向东眺望的汉节;孤村僵卧,风声雨声中,那一声浩叹延绵至生命最后一息。

昔我往矣,日月匆匆,那浅一脚深一脚的足迹,赫然在宣告:追求让人生辉煌!

江山如画,是谁挥舞着手臂,在寥廓天宇中探究谁主沉浮?更是谁面对皑雪飘飘,在大河之畔呐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若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生,何能向寰宇作睥睨之俯视?

河流选择了高崖,宁可粉身碎骨,结果美丽由瞬间而至永恒,因为它追求的是勇往直前。飞鸟选择了天空,也许会精疲力尽,但它最终到达梦想的地方,并在风雨中逐渐成长,它挑战了广阔的不可知的大自然,因为它追求的是自由。西续弗斯不断地把巨石推向山顶,又不断地看着巨石滚下山坡,但他并不悔恨,他以嘲讽的姿态挑战着宙斯,也挑战着自己的命运,因为他追求的是快乐。

自回忆中恍然醒觉,面向东流之水,淡淡而笑,不断向前的河流绝不会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水尚如此,人更如斯。

用追求完美人生,彰显千年的精魂,我们将在历史上绘制一幅璀灿的星图。

坚守信念,美丽人生

你有信仰就年轻,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轻,畏惧就衰老;有希望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岁月使你皮肤起皱,但是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有坚定的精神信念,你就有更大的把握取得成功。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1888-1955年) 人生是树,要想渐渐壮大,开出艳丽的花,结出甘甜的果,就要用信念之水去浇灌;人生是海,要想乘风破浪,尝试波涛的汹涌,感受大海的浩瀚,就要用信念之风去扬帆;人生是塔,要想徐徐登顶,体验天地的博大,洞察世事的渺小,就要靠信念的双脚去登攀。 人生需要信念,只有坚守信念的人,才能谱写生命最美的诗篇。

沿岁月的长河逆流而上,我眼前展现这样的情景:

那披发的屈子浩歌而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要他放弃正直、要他俯首奸佞、要他无视楚国百姓的疾苦,将大好河山拱首送给虎狼的强秦,他做不到!所以,他

颜色憔悴,他形容枯槁,他踽踽于泽畔,两行忧郁的足迹,一江忧国的清泪。当郢都沦陷于秦人的铁蹄之下,他怀抱巨石,将自己的生命交给汨罗江。公元前278年的端午早已成为一页冰冷的历史,而屈原坚守信念的铮铮的傲骨却荫庇滋养着吾国吾民的精神家园。如果不是这样坚守信念,他的灵魂又怎能得到升华,炎黄子孙又岂能年复一年地怀念他! 再近些,又一个身影走进了视线:

冬日深夜,他一袭破旧长袍,既无酒食,又无御寒具,却翘首行吟,“囊无一钱守,腹作干雷鸣”,但是,他从没有向困厄的生活低头;相反,生活愈加窘迫,他的性格愈加坚强,终于完成了三十万字的《儒林外史》。安格尔说过:“你的信念应当成为你的甲胄,它驱使你勇往直前,不遇难而退。”吴敬梓正是着上了信念的甲胄,在困厄面前才能如此坦然,用一种不服输,不认命的积极态度挑战人生。坚守信念,让困厄在他面前低头。人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可能乌云蔽日,但充满自信和坚守信念的人,总能拨开云雾看到日出。遇到困难时,感到迷惑时??请扬起你信念的风帆,驶向成功的殿堂!

再让我们将视线投向异国,我看到这样的情景:

有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期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在这十几年里,失败似乎一直与他形影不离,然而,他没有气馁,仍坚守自己信念,知难而进,终于成为美国第 任总统。他就是林肯。成功需要一种坚定的信念,只有有了那种信念才不会因失败而放弃,因挫折而退缩,因困难而逃避。树立了信念,便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剩下的就是需要坚定信念,为了那个信念不断努力,这样才能登上成功之巅去看远处一片风光。林肯不正是如此才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么?

没有信念,生命就会一天抄袭一天,从而对生活充满厌倦而感到疲惫;没有信念,每天的日出日落,每年的花开花谢都只会是不变的往复;没有信念,精彩而美妙的人生只会对他无边际的折磨;没有信念,我们便没有了生活的动力,没有了精神的支柱,没有了奋斗的目标。因为信念,我们的人生才如此美丽。

坚守信念,丰富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看到人生的希望;坚守信念,创造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拥有人生的快乐;坚守信念,成就我们的人生,让我们享受人生的辉煌。

篇二:优美文章 (精选范文)

少年,你归来吧!

请静静的看完这篇文章,不求得到怎样的评论,我只想文中饱受创伤少年早一点归来。

文/沐沐汐

表姐嫁给临近乡村的一个理发师,那时表姐像是着了迷一样就是要跟着那个男人,舅舅和舅妈劝不住,他们跟表姐说那个男人不能给她幸福,说那个男人是外地落户过来的,不了家他的家境,说着一些反对的理由,可是都不能阻扰姐姐嫁给那个男人的决心,后来舅舅和舅妈反对不下去了,就答应了姐姐的婚事,就那样表姐如愿的嫁给了自己所爱的男人。

我记事的时候,表姐就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个好听的乳名,叫康康。那时我的年龄应该是三岁多点吧。妈妈告诉我那个小男孩是我的外甥,他还给我叫小姨呢,所以我要照顾他,不能欺负他。光阴寸寸,慢慢的我和康康一起长大了,他时常和我在一起玩,他八九岁的时候最听我的话了,总是拉着我的衣服跟在我的身后,小姨小姨的叫个不停,我带他去很多的亲戚朋友家,惊讶的发现他天生的嘴甜,每次他到我家里玩,都要我带他去我奶奶家,然后他就依偎在我的奶奶身边旁若无人的逗奶奶开心,奶奶说这孩子长大了后一定是个很棒的娃儿。

他十岁的时候,开始更多的在我家衣食住行,虽然我很喜欢他住在我

家里陪我玩,但我还是问妈妈,为什么康康不时常住在自己家里了,妈妈悄悄的告诉我,他的爸爸和妈妈在家里经常的吵架,不适宜他呆在家里,这样会影响他的成长。我又问妈妈既然知道这样,那就不要争吵,不要打架就好了。妈妈接着说康康的爸爸很败家,整天赌博把家里的钱都给挥霍完了,表姐心气高,自己撑着理发店,可是那钱也不够他的爸爸往外拿呀。罢了,妈妈无奈的说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

那时的我,是不怎么懂得大人们的事情,更不懂得这些事情对康康的伤害有多大,我只知道那时起我更加的疼他,到哪都带着他,吃东西也留着给他。他就开始更多的依赖我,他跟我讲他小时候的事情,他说有一次晚上跟着爸爸出去玩,爸爸没有看好他,一辆车从他身旁经过,他被车擦到了腿,然后滚到了旁边的树沟里,都没有人找见他,还是他自己从树沟里爬出来的。听着他的话,我觉得毛骨悚然,他才多大呢,那么幼小的心灵,别样的坚强。

他是有着个性的孩子,懂事又坚强,不喜欢跟别人睡一张床,家里又没有空余的床给他睡觉,他就把两个小沙发并起来,睡到中间,再盖上厚厚的被子,我问他睡在里面会不会伸展不开,他就开心的说小姨你不知道睡在里面有多舒服呢,可惜你长高了,不能体会了。

我的哥哥,也就是他的小舅,两个男孩间总是互相摩擦,产生分歧,每当那时他就嚷着我要回家去,回自己家里去,我和哥哥酒躲在门口,看着他走走就转头悄悄的看看身后,然后等我跟哥哥一露头的时候他就躲到旁边的树后面,每次

我都得和哥哥装作不知道他在树后似地,东南西北的乱找一通,他高兴了,蹦出来嬉皮笑脸的说,你们俩真笨,都找不到我,然后就跟着我和哥哥回家了。

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康康被舅舅接回到他那里了,妈妈说康康要走了,舅舅想他在身边多待几天,我不明白要走了是什么意思,以为只是上学或者是他的爸爸妈妈和好了,要回去了呢,就当没事的一天天过着,特别想他的时候就走路半个小时去舅舅家找他玩。

突然有一天夜晚,门外来了辆车,康康跟着表姐来了,我兴奋的说康康又要到我家住了吗?然后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我,我看着表姐憔悴的脸庞,知趣的站到一边去了。表姐带着一身干干净净的衣服和鞋子,让康康坐在沙发上给他换好,说跟着爸爸要听话,不要总是倔着自己的性子,我听着这些自认为不着边际的开始难过,似乎明白了什么,康康就一直坐在沙发上低着头默默的不说话,我站在他身边,不出声的一直拉着他,他还是不理我。

没过多久,康康的爸爸在表姐的碎语中来了,他进门后没怎么说话,拿着给康康收拾好的东西就抱着康康要走,表姐开始控制不住情绪的哭,妈妈红着眼睛好像说要好好的对这孩子,不然要遭报应的还是什么。我开始什么都听不进去,我只注视着康康的一举一动,他挣扎着站到地上,自己往门外走,在出门的时候终于还是回头看了我好几秒,然后就上车了,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再没了踪影。

那么久以来我第一次看着他冷漠的样子,他不是很喜欢笑,很喜欢说话,很喜欢蹦蹦跳跳的么。妈妈说康康在他爸爸跟前就是那样的,他其实什么都知道,就是在心里憋着,没有说出来过。后来我就真的再也没有见过康康,期间听着一些闲碎的言语,原来康康的爸爸早就跟同村的一个已婚妇女跑了,跑到了他的河南老家,他在的那个村里很重男轻女,就回来把康康要走,总是打骂表姐,无奈舅舅实在看不下去女儿受那般的折磨,

就劝表姐答应让他带走了。

消息越来越少了,姐姐也另外成家了。我以为康康就这样从此淡出我的生活,不再会被人伤心的提起。那一年,在外面工作很久的我,回到舅舅家无意间看到一封康康的后妈写给表姐的信,内容大概讲康康在读初中了,只是孩子个性强,不好好读书,又讲了很多,意思的终归是想送康康回来。那时姐姐刚有了自己成家后的小孩,信件在寄在舅舅家,我想舅舅肯定没有告诉表姐。

时间又过了两年,妈妈告诉我康康在河南离家出走了,康康的爸爸没敢告诉姐姐,后来实在瞒不住才说了,那时康康已经走了一年多了。这个消息重重的打击了我,很多个夜晚我从梦中惊醒,我梦见他流浪在街上,没有吃的,没有穿的。每天我都在祈祷他能够好好的,我跟妈妈说想找回来康康,可是妈妈说没有那么容易的,康康是咱们这个大家庭一个不敢提起的伤心事,谁提起来都会让家人为此难过,找了很多年了,都没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遇到了不幸的事情。

妈妈的意思,我很明白。但我想作为一名成年人,作为他的小姨。我有权呼吁他回来,回到我的身边来。我跟妈妈说我一定要找到他,就算找不到也要尽力不是吗,长大后的他一定会是个优秀的青年,虽然我不知道他现在是怎样,但经

过很多次深思熟虑后我坐在电脑前,流着泪想着十几年前的事情,写

下了这个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尽微薄之力留意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个离家的孩子,来挽救一个无辜而又纯白的少年。也希望康康看到后能够早点联系我。

篇三:散文阅读例文精选

散文阅读例题精选

光明在低头的一瞬 (迟子建)

①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②莫斯科与圣彼得堡那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并没有给我留下太美好的印象,因为它们太富丽堂皇了。五彩壁龛中供奉的圣像无一不是镀金的,圣经故事的壁画绚丽得让人眼晕,支撑教堂的柱子也是描金钩银,充满奢华之气。宗教是朴素的,我总觉得教堂的氛围与宗教精神有点相悖。

③即使这样,我还是在教堂中领略到了俗世中难以感受到的清凉与圣洁之气。比如安静地在圣洗盆前排着长队等待施洗的人,在布道台上神情凝重地清唱赞美诗的教士。但是这些感动与我在一座小教堂中遇见扫烛油的老妇人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④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我看过关于这位画师的传记电影,所以相逢他的壁画,有一种惊喜的感觉。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我在心底感叹:毕竟是大画师啊,敢于用单一的色彩、简约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⑤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⑥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⑦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⑧如果我是个画家就好了,我会以油画,展现在教堂中看到的这一幕令人震撼的情景。画的上部是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中部是祭坛和蜡烛,下部就是这个扫烛油的老妇人。如

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⑩我非常喜欢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它们像星星一样闪耀在结尾《最后的幻象》中:无比宽宏的天恩啊,由于你\\我才胆敢长久仰望那永恒的光明,\\直到我的眼力在那上面耗尽!

⑾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这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⑿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1.作者在开篇先写到俄罗斯街头的雕像和几座著名的东正教堂,这样安排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4分)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短语或句子的含意。 (1) 画面一定充满辛酸而又喜悦的气氛(2分)

(2)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3分)

3. 赏析划线的句子“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4分)

4. 请综合全文,谈谈你对本文标题(《光明在低头的一瞬》)含义的理解。(4分)

5.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巧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6分)

6. 引用“但丁在《神曲》的《天堂篇》中的几句诗”用什么作用(用意?)

1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俊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一排直立着,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而且看上去好像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是要检查它们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重新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和修筑一个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是在第三棵水杉,那么,它们选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像到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有删改)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文章是围绕“我观察两只鸟”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4.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

朦胧的敬慕

——悼念鲁迅先生

①也许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却不相信有比我再怕看死人的了。走在街上,我从没有胆子向寿衣铺里望望。夜半,即便从很远很远地方飘来的僧器或诵经声,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包起头来,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样。

②我曾见过三位死人,在我的记忆中,他们都将是我永不会忘记的。而且,我还该陈说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过:一个黄昏,我的母亲死在我的怀抱里;小学时代,曾排着队去中央公园社稷堂瞻仰过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最近,在鲁迅先生灵前,我守了两天灵。

③扶着那绛色帏幔,职务使我看见了数千张陌生的但是诚笃的脸,一个个脚跟都像坠了铅球,那么轻又那么沉重地向灵堂踱。低垂的头,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灵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们肃然驻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双按住的手,他们的身子皆极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泪,用手巾堵着嘴,仓皇地奔了出来。

④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学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间,我特别留意一个衣服褴褛、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夹着的画册和石板说明了是刚刚放学,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头玩耍的时候,然而他却结伴迢迢跑到了这里。那个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来到灵前,两只颇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视着鲁迅先生的遗体,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画册,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纪念周,他还不知道“三鞠躬”的礼数,然而,当我数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

2

着小小腰身,他一连鞠了七个躬才红涨着脸,也红涨着眼睛,走出灵堂。

⑤如果稍换一个情况,我将忍不住笑出来的,然而,我那时是用极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开帏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殡仪馆的台阶。

⑥那个背影唤起我一点回忆。十多年前一个傍晚,如一切贪爱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样,四点钟以后的时间对我变了滋味,换成鲜艳颜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着朱色皇城走好长好长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国缔造者”的遗体。空着的肚皮充满着的一半是对“尸骸”的恐惧,一半是对“伟大”的钦仰。我们跨进那座御花园的大门时,紫禁城角的太阳已向下沉落了。我喘着气向陌生的大人打听路线,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阶,在花圈花篮的簇拥中,我看到安息着的孙中山先生。

⑦——我记得,当时我的心一点也没有跳!

⑧我们环着那铜棺走了一圈,又蹑着脚步走了出来。

⑨抬头,紫禁城角的太阳已经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个冷颤,然而,除了模糊的“伟大”,我并没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种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威或尊敬感觉使塞在我喉咙间,我赶不掉它。

⑩归途,我们放洋画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条传单:有工人发的,大学生发的,有国民党的,共产党的,说明孙先生的生平和抱负(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个朋友将我寄存的最珍贵的东西,如小学生时代的作文本,全当作烂纸卖掉了)。当时我们其实一点也不懂,但是当孙传芳乱批三民主义,张作霖满街捉革命党时,我却私下藏了一本《孙中山传》。

⑾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久。

⑿我不知道如果鲁迅先生这时醒转过来,他将会怎样热烈地抱起那个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原载1936年《中流》第1卷第5期)

16、“朦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本文通过哪几个事例来表现“朦胧的敬慕”?(5分)

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6分)

3

书房的窗子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像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冷风清欲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离。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

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

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

于你书桌上的清辉,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16.“窗子”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立秋了,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中的大去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检,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下去。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

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的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去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都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的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的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荫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在秋天的离世毫无任何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稀里哗啦地掉落了所有的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们,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多缠绕不清的爱意。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作一场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再多的苦难,她都只是去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选自《读者》2009年第06期,文章有删改)

4


历史散文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34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