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采访日志范文

时间:2016-08-30 10:31:32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访谈日志 -

XXXX信息化管控访谈记录

日期:2015-09-28

第1页-共1页

篇二:人物采访稿

人物采访稿

来源: 关天宇的日志

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 1.采访目的 2.采访方式 3.采访对象 4.提问提纲:(1)(2)... 5.采访步骤6.可能碰到的问题 7.设想解决的方法 8.采访前要携

一。新闻采访提纲的格式其实是不受拘泥的,只要具备一下几点即可:

1.采访目的

2.采访方式

3.采访对象

4.提问提纲:(1)(2)...

5.采访步骤

6.可能碰到的问题

7.设想解决的方法

8.采访前要携带的器材备注。。。【各方面备注均可,重要是自己需要的~】

二。新闻采访提纲的要领

1、

写作 时应多使用动词,少使用形容词,使 文章 生动起来。

2、 写作 应先起标题后写文,增强 文章 逻辑性。

3、交稿时必须有三重标题,以题代文。

4、消息类稿件每个自然段字数不得超过100字,两个句号,给读者阅读喘息的机会。

5、 文章 应多用动宾词组,少用偏正词组。

6、多用祈使句,少用叙述性语句。

7、消息以细节数量取胜,不追求细节的扩展,增强消息的信息量。

8、消息的结构是——标题、导语、第一新闻事实、背景补充、第二新闻事实、事件后续事实。

9、消息应具有细节的动感,具有事实的简洁清晰,具有信息的全面。

10、信息的筛选对于消息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筛选的关键是在 写作 之前;起好标题,标题是筛选信息的最好尺度。

11、标题是一个记者最高文字

水平的体现。记者应多加强标题制作的能力。

12、标题是 文章 的广告,要使 文章 引起读者的阅读欲。

13、采访是全身心的采访,而不仅仅是用嘴,视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眼睛采访是 文章 生动的重要手段。

14、多提封闭性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

15、重要采访前必须有提问大纲,一次采访的成功取决于采访前的准备是否充分。

16、记者的基本功之一是“找人”,记者手里必须有一批人名单,要保证能在最短的时间、最迅速地找到最佳的采访人选。

17、不要过分使用录音机,录音机应与笔记本一起使用,录音机记录关键的话语数据观点,笔记本记录被访者的表述逻辑和被访者的表情。分工协作才可能提高采访效率。

18、采访前记者必须心中有数,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最前面。争取最大限度地缩短采访时间,避免与

被采访者畅谈。

19、让 文章 生动起来的诀窍是多向被访者提这样的问题:“比如——”;“您能举个例子吗——”;“这是不是像——”;将 文章 的内容引向自己相对熟悉领域。

20、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提问,不要期待被访者会完整地理解你提出的问题。

21、学会滚动式采访,第一个被访者所谈到的内容,要成为下一个被访者的提问,滚动式采访将使你成为一个受到别人尊敬的采访者。

22、在专家面前不要装行家,虚心是赢得专家尊敬的唯一途径。

23、多做深度报道,每一篇报道都将使你向专家型记者迈进一步。

24、采访批评性报道、争议性报道,必须采访当事人双方,以示客观公正。

25、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是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病,电话采访不能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 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作为记者,现场仍是追求的第一原则。

三。新闻采访提纲 范文

采访提纲范例《07年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采访提纲》

采访目的:

1、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

2、了解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作用

3、了解哪些人参加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为什么参加?

4、参加考试者复习的情况。

采访要求:

1、言简意赅。

2、用词适当。

采访步骤:

1、采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士

2、采访参加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的人员

采访方法:

1、专访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相关专业人员

2、随机采访编辑记者、播...

篇三:专业采访与报道 范例

专业采访与报道案例分析

报道类型:科技新闻报道

【案例再现】

继兵马俑后秦代考古又一惊世发现

湘西出土两万枚秦简“复活”秦代历史

新华社长沙7月14日电 (记者 明星)寄往洞庭的邮书、2200年前的乘法口诀表、军粮的月消耗量??湘西龙山县里耶古城最近出土的2万枚秦简,以文字的形式将秦王朝的历史生动地“复活”了!

“这是一套极为重要的百科全书般的日志式实录。发现年代这么早、数量这么多、内容这么重要的简牍,在中国尚属首次。它是继兵马俑以后,秦代考古的又一惊世发现,蕴涵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今天上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向新华社记者披露了这一发现。

自6月4日里耶古城出土第一枚竹简,里耶秦简就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上个世纪,中国出土的秦简总数不到2000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激动地说,从春秋到西汉时期的简牍一次出土2万余枚,这还是第一次。

始建于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创始者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焚书坑儒”,许多珍贵的典籍和文献被焚毁。在正史中,对秦朝行政制度的记载寥寥数语,社会生活的记载更是不足千字。有关秦人、秦国、秦朝的记载大多数是后人的追忆。 负责发掘和清理简牍的张春龙副研究员介绍,里耶古城出土的2万枚简牍约有20余万字,字体属古隶,内容多为官署档案,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有通邮、军备、算术、记事、行政设置、职官、民族等。提到的地名有迁陵、洞庭(郡)、临沅、弋阳、酉阳、沅陵、阳陵等数十处,职官有司空、司马丞、守丞、令守等,多附有人名,如:“迁陵守丞腾”。

首批清洗的几十枚木牍正浸泡在专用的药水中。记者看到,这些简牍仍保持竹木质地,墨迹清晰。一枚上书“四八三十二、五八四十”,这是2200年前的乘法口诀表;一枚上书“越人以城邑反蛮”,记载了当时的民族关系;一枚讲述竟陵人向迁陵县借船的情况。其中还有多枚简涉及对洞庭郡某一行政建制的讨论。有的简文还记载某一月份中当地驻军粮食的消耗量。大部分简牍记载的是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后的秦代,其纪年由二十六年到三十七年,一年不少,记事详细到月、日。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认为,里耶秦简的出土,不仅找到了秦代考古史上的里程碑式的珍贵材料,还为了解秦代社会历史提供了比以前广阔得多的全景式的思维空间。同时,它也将改写和极大地填补《史记》、《汉书》中有关秦朝历史的大片空白,从根本上改变几千年来战国秦汉学术史的面貌。

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出土这批简牍的里耶古城位于湖南与重庆交界处,东临酉水。城址呈长方形,现存面积近2万平方米,城西北部尚存一段城濠遗迹,城内发现古井多座。据

考证,出土秦简的“一号井”始建于战国,废弃于秦末。

【采访提纲】

考古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涵盖的知识范围也很广。因此,考古新闻应秉承这种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在多方求证并衡量该考古发掘新发现具有重大价值与意义之后,笔者初步拟定了本次采访活动的提纲。

由于考古发掘一般“突现”人们视野,具有不可预知性,这也要求记者要以最快捷、最便捷的方式补给考古知识。收集该项考古发现大概相关的历史知识,并梳理以往有关该区域的考古发现成果,争取在知识方面上做到有所准备,以辅助采访的开展。

时 间: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

地 点:考古发掘第一现场、考古权威研究机构

采访对象:考古现场工作人员、考古权威专家、当地文化部门、发掘现场周边居民等 预期目标:清晰、形象地呈现考古发现成果、准确判断考古发现的价值与意义,以“一种平衡的、有节制的、而又热情的方式”把考古发现呈现给受众。此外,在做好动态报道的同时,注意做好考古的科普工作。

采访推进:

1、考古发掘第一现场:在专业考古人员的引导下,清晰地了解考古发现成果,并就疑问向现场专业人士求证,并力求通俗形象地描述发现成果。

2、权威人士解读发现:因为专业,权威人士对之的解读才显尤为重要。该发现成果最终确定如何?该发现成果的意义如何,历史地位如何?这些设问对于该报道具有重大意义,也必须依据专业权威人士的解读才能确保新闻报道的可靠、可信。

3、跟踪考古后续工作:一项考古发现并非一蹴而就的,其后续的考古现场保护情况、发掘的文物的专业保护举措,各研究机构的后续研究等都是理应关注的焦点。

【评析案例】

无可非议,这是一篇极为成功的考古科技新闻。一个极具历史价值,甚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考古发现本身就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首先,记者敏锐地捕捉到该事件,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发现,在第一现场对考古进行了深入采访。其次,该新闻作品行文活泼不失严谨,通俗而具科学性,也足见作者极深的采写功底。下面,笔者对该新闻案例的特点分析如下:

(1)严谨而节制的新闻采写精神。当我们浏览网络、翻阅报刊,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有一些考古新闻为追求卖点和轰动效应,而大肆渲染,妄下判断,对科学精神置若罔闻。虽然面对如此重大考古发现,该作品仍然以 “一种平衡的、有节制的、而又热情的方式”把考古发现呈现给受众,这样,既满足了受众的信息需求,也守护了考古科学的严谨精神,无非这样一种严谨求实的采写态度为考古新闻的采写做出了榜样。

(2)让权威发言,尊重第一事实。考古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专业性很强,其涉及的领域也比较宽广,通常报道较多的以居址的发掘和墓葬发掘为主。在这项专业活动的新闻报道之中,“权威专家”的发言与判断是记者说服受众的信任力之源。在该作品之中,“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郭伟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高崇文”两位考古界对于该发现重要价

值的判断让人可信。其次,在“第一现场”记者所获知的“第一事实”也让受众仿佛亲历其境,对于考古成果有了直观认知,让发现成果在读者大脑中“鲜活”了起来。

(3)、新闻背景勾勒“立体化”新闻。在该新闻作品中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便是新闻背景知识的运用,让新闻报道呈现出“立体化”的效果。有人说,主体是新闻的“躯干”,背景是新闻的“后脊”,它甚至支撑起新闻报道的整体结构。该新闻作品的注释性新闻背景运用效果极佳,例如,有关“秦朝的记载缺失”,以及目前有关秦代考古情况介绍这些背景的补充也从一个侧面衬托了该发现“填补空白”的历史价值。

此外,该新闻作品在导语写作上也极为精妙,发掘文物的描述生动活泼,很有吸引力,“复活”二字也有传神之妙。

【案例再现】

武汉广州实现“陆地飞行”

本报广州12月26日讯(记者朱海燕 何大成 刘新红)全球最快列车以350公里时速,穿越武汉广州之间1069公里里程。

倏忽千里越三江,3小时实现了“才饮粤海茶,又食武昌鱼”的历史梦想。

武广之间运行10小时,已成昨天的故事。

今天上午9时,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投入运营,标有“G”字头的“和谐号”高速列车从广州、长沙、武汉三地同时首发。

发展就是和时间赛跑。时间,再次被中国人征服。发展的高速铁路,使幅员辽阔的国土大大“缩小”。

一位由广州去韶山的香港旅客说:“在毛泽东116周年诞辰的时候,中南大地建成的这座‘起飞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步入一个‘飞起来的时代’。”

改革开放的大国需要起飞。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乘坐日本新干线列车去京都时,他对210公里的时速发出感慨:“像风一样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31年后,“世界第一速”终于在中国实现。诚如邓小平所言:“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

武广高铁是具有“标本意义”的中国杰作。南国重峦叠嶂,早有“人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的民谣。建设者突破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使这条高铁试运行时,创下394.2公里的最高时速。

记者在“贴地飞行”的和谐之旅中,处处感受到千里武广半日还的好处。旅客们读着快速攀升的数字,不断欢呼:“真快!快赶上飞机啦!”

武汉李先生带着妻子,抱着头上贴着退烧贴的儿子,指着自己携带的一包鸭脖子说:“到广州走亲戚,中午,这些东西还要上餐桌呢。高铁一通,两座城市方便得像两个相邻的村庄。”

距离不是问题,速度改变生活。

快如闪电的列车,一年将输送旅客6000万人次,不仅为“一票难求”的春运解除了警报,还有力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同城化”和“一体化”,牵动千亿元产业转移。专家估计,5年内,沿线GDP将提升5%。

一位旅客说,高铁一通,飞机也不敢“牛”了,两家成为“空地双飞”的竞争兄弟。 对于高铁,中国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却是享受这道“美味”最多最快的国家。从2005年京津城际铁路开建,到2012年,高速铁路达到1.3万公里,中国将成为世界高速铁路建设的领跑者。

届时,高铁覆盖大半个中国,惠及10亿人口,千万个村庄将变成“市郊村庄”。

12月22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称,北京至台北的高铁,国家已纳入规划,建成之后,北京至台北只需8小时。

高速铁路全面改变中国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国铁道建筑报》 2009年12月29日)

【采访提纲】

武广高铁通行,是中南中国大地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也属于一个重大科技新闻题材,其事件本身具有很大价值,如何做好大题材,做出精品新闻是一个考验。对于该具有可预知性的新闻大事件,笔者拟定采访提纲如下:

时 间:时间发生之前,之中,之后

地 点:启动仪式,列车之上,受影响人群所在地,高铁工程研究所

采访对象:乘客,相关领导,乘务员,高铁工程专家、两地居民

预期目标:记录中南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这一“历史性一刻”,目击正在放生的高铁新历史,让读者在纵深的历史中理解该事件的重要意义。

采访提纲:

1、新闻背景集纳式收集。对于该即将发生的历史,记者应以此事件为中心,从各个角度收罗与此相关的信息与知识,为“薄发”做好“厚积”的功夫。关注该事件所处于历史中的地位,并收集相关的有重大价值的论述与观点。

2、深入第一现场的采访。带着一双敏锐的眼睛,乘上列车,感受所发生“速度”变化,以及其引起的其他领域的“变动”。细致的询问乘客,关注细节,突出故事性。

【评析案例】

笔者认为,该消息反映了武广高铁运营这一重大事件,意义深远,具有历史的纵深感,现场感强。对经济社会的提升,具有很强的说理性,语言生动活泼,是难得的一件佳作。 其最大的特点在于:

(1)历史深处,身边故事,相辅相成。“在毛泽东116周年诞辰的时候”、“邓小平所言”、“人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的民谣,这一切历史知识的开掘、老一辈领导人的期望无疑把读者拉回了“交通闭塞、渴望畅通”的历史深处,极具历史纵深感。此外,武汉李先生带着的一包鸭脖子到广州走亲戚,并表示,中午,这些东西还要上餐桌的故事细节挖掘的恰到好处,有力的说明了武广高铁的贯通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

(2)细腻叙事,生动说理,相得益彰。在上面已经进行了分析,本作品中故事讲得细腻、生动,说理也具特色。例如,在文中,“发展就是和时间赛跑。时间,再次被中国人征服。发展的高速铁路,使幅员辽阔的国土大大缩小”;“距离不是问题,速度改变生活。”;“高速铁路全面改变中国的时代正在到来。”等说理判断性的语句为文章增色不少,读来,心中为之震撼,的确如此,武广高铁的运营不仅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人们对于“距离与速度”的认知,增强了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信心。

报道类型:环境新闻报道

【案例再现】

地球3分钟 净增500人

新华社华盛顿( 1996年7月13日电 记者 唐霄 肖成林) 随便问一个美国人,全世界有多少人?他默想一会可能告诉你:50多亿。可你再问他每分钟地球上增加多少人?恐怕就极少有人能够回答正确了。为了让普通美国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世界人口问题多么严峻,美国人口零增长组织在世界人口日这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3分钟新闻发布会”。 7月11日中午,酷暑之中的华盛顿热得让人心烦,可是当记者提前10分钟赶到发布会现场——位于国会东街的东部高级中学门前时,那里已经聚集了一群学生家长、老师、新闻记者和过路行人。

11点左右,人口零增长组织的负责人彼德·科斯特迈耶先生站到了校门前的一小块空地中央。他说:“人们很难想象数百万乃至数十亿人口到底有多少,也很难理解当今世界的人口增长率是个什么概念。我想我们今天找到了一个方法向大家展示世界人口问题多么严峻。” “罗马帝国时期,世界人口仅有2.5亿,那时全球大约每小时增加1个人。”科斯特迈耶话音未落,一个举着“公元1年”牌子的黑人小姑娘站到他身边。“19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时,世界人口10亿左右,每分钟增加8人。”8个学生举着“工业革命”的牌子缓缓走来,围到他身边。“20世纪初,全球每分钟增加19人,世界人口20亿。”19个学生一下聚集到他身边,空地中央被站满了。

“现在的地球是个什么情景呢?1分钟要增加167人,每3分钟净增500人,1个星期要增加1个费城的人口,1个月增加1个弗吉尼亚州,1年增加1个德国……”就在科斯特迈耶讲演之际,近500名穿着代表世界五大洲红、黄、蓝、绿、白五色T恤的学生一下子聚拢到他身边,空地顿时拥挤起来,人群把科斯特迈耶也淹没了。

一个叫翠西的学生告诉记者,学生们正在放暑假,几天前老师和人口零增长组织的人向大家说起世界人口问题,自己很受触动,就参加了这个活动。所有学生除了表演时穿的T恤可以留作纪念外,没有任何报酬。

人口零增长组织传播部的几位女士向记者介绍说,成立于1968年的该组织是个全国性的非盈利民间组织,它的宗旨是呼吁人们行动起来采取措施降低世界人口增长率,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环境。在1999年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之际,该组织还将组织控制人口的宣传活动。

【采访提纲】

由“数字”与“各类专业机构名称”所组合成人口新闻报道已经让人生厌,人口新闻报道如何才能“活”起来?笔者认为,找到一个生动、亲切的角度是关键所在。而采写这样的新闻,也必考验新闻记者“敏锐度”与“智慧力”。对于发生在“国会东街的东部高级中学门前”的小宣讲会,很多记者也须忽略不计。本着认真对待每一份事实、关注每个现场的原则,笔者准备采访提纲如下:

时 间: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


采访日志范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21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