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香菱学诗读后感

时间:2016-08-28 09:00:55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香菱学诗读后感300字

香菱,本名英连,小时候出生于有钱人家,却由于在元宵灯会上被拐卖,沦落为贾府奴仆。宝钗一副夫子样的作为有时难免会煞风景,给人家泼冷水,所以香菱更愿意舍近求远找黛玉学诗,而黛玉则指点她学诗门径。

这个故事描写了很多人,但重点描述的还是通过香菱学诗这件事来表现书宝钗和黛玉两人不同的对待人、事、物的方式。宝钗内心深处并不是真的想教香菱的,她认为一个奴仆不值得,会显低她的身份,所以宝钗会偶摆夫子的架子,作者在此次是要体现出宝钗内心性格特征。而黛玉则不同,她认为香菱也是人,和大家一样没有高低之分,所以她不会嫌香菱不好,很认真的教她,香菱学诗终于成功,从而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曹雪芹在此处是明写香菱学诗,暗写宝钗和黛玉这两人的人物性格。和前面一样,曹雪芹除了明面上的意思外,还有很多是从暗处着手的,如后面写到的史湘云见宝玉,黛玉在窗下聆听,除了在明处设线了人物对话,又暗处着笔些了几人的内心想法。这也体现出了曹雪芹写作的高明之处。

香菱学诗,并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从中甚至可以延伸出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一些感想或者说是期望。诗词要求的是创新,倘若有了“新”,那么诗词的格式等束缚,也就成为了空壳,可有可无,重要的是内涵,而非格式。

学诗的过程中,香菱找了宝钗、黛玉来指点,宝钗虽认定“女子无才便是得”,但还是给了香菱些许指点。但与黛玉则有了很大区别。黛玉虽生性好静,喜散不喜聚,可还是很大度地给了香菱不少指点。也让她成了香菱学诗成功的重要人物。文中还出现了探春、宝玉等人,也起到了不小的陪衬作用,似乎是在为香菱的而赞叹,又似乎是作者在为后文写伏笔。循序渐进的文字,流水般俊秀的诗词,终于还是为香菱所写。

矢志的获得,便是如此。

篇二:高一作文 读后感 红楼

潇湘之泪

——品黛玉

读罢红楼,回响在心中的并不是对各位姑娘的判词,也不是预言身世的红楼十二曲,而是那首哀伤凄恻的《葬花吟》。“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一字字,一句句不仅是她对自己身世的哀叹,更是她孤僻高傲性格的体现。她,便是红楼众女子中聪慧高傲的代表——林黛玉。

最初对她产生兴趣,是在知道她的名字和外貌时,当时年龄小,似是而非,也未必就能把《红楼梦》给看懂了。可当“林黛玉”三个字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时,不知为何,小小的心弦竟为之轻轻颤动了一下。也许是因为这几个字组合起来有一种奇妙的,仿佛画一般的音节吧!

许多人不喜欢黛玉,说她小气刁钻,但在我看来,这确实对他最大的侮辱。若她真的小气,如何能在宝琴占尽众人的喜爱之后,仍然亲切地喊她一声“妹妹”,要知道,连被大家公认为庄重、大方的宝钗都不曾如此;若她真的小气,如何能耐心地教香菱学诗,在大家都戏谑香菱是“呆子”时,她却能将自己所学讲与她……黛玉偶尔的“小气”只是针对一个人而已。但若不是至爱,她必然也如平常人一样对待他吧。

黛玉和宝玉只是木石前盟,而宝钗却是金玉良缘的正主,是世人所认同的。黛玉的一生注定是悲惨的,而我却觉得她是幸运的,虽然最终她的结局是凄凄然泪尽而逝,但她爱过也恨过,比起宝钗青年守寡,迎春受虐致死,探春无奈远嫁

的结局要幸运得多。更何况,在她死后,还有人对她心心念念,更是为了她看破红尘,毅然剃度出家。在这场爱与恨的角逐中,她才是最终的赢家。泪尽的黛色,仿佛映在眼前,再也不曾远去。

合上书卷,在恍惚之间,我仿佛见到了一位曼妙娇俏的女子自江南雨巷中翩然走来,撑着伞,缓缓地走过时光的流转,和着月夜下二十四桥氤氲的蒙蒙水汽,淡然地站在桥头,望着远方,只剩下一个背影,任人品读……

篇三:香菱学诗教案

香菱学诗教案

【学情分析】基于初三学生有了两年学习小说的经验与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引发学生阅读此类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学生已经充分预习了课文,能够较流利地复述课文,,即学生已经独立地完成了个性化解读。

【教学目标】1、掌握《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教学重点】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发。

【教学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查找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欣赏歌曲《枉凝眉》)

听着这首凄美婉转的歌曲,打开我们的课本,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走近红楼女子。

二、了解《红楼梦》及作者曹雪芹

学生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

教师大屏幕出示有关内容介绍,学生集体朗读。

三、品析香菱人物形象

(过渡语)红楼女子个个美的让人心醉,今天让我们走进《香菱学诗》。首先我们来分享大家阅读《香菱学诗》后的初步感受。

学生畅谈读后感受。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只是从面上来了解一个人物,这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走进《香菱学诗》?走进香菱的内心世界。有个人给我们很好的提示,那就是曹雪芹。他在红楼梦第一回里写道(出示大屏幕):列为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红楼梦》第一回。阅读他的红楼梦要“细按”。从很细的地方解读文章,或一个情节,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这样才能深得其中的趣味。现在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解读这篇文章。

依次提问:

1、香菱说她是为了什么而学诗的?(要求找出文中的话作为依据)

学生找出香菱的原话,概括“抱着玩玩的态度”来学诗。

2、香菱学诗真的只是玩玩吗?

学生找出描写香菱学诗的细节,引导学生领会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精神品质。(注意朗读指导和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例:①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苦)

②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呆)

③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疯)

④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魔)

⑤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痴)

3、香菱自己觉得学诗苦吗?

学生品读香菱的 “笑”“笑吟吟”“兴兴头头”,领会香菱学诗是“乐在其中”。

4、香菱学诗,苦学,乐学,而且非常注意方式方法。我们可以把香菱学诗的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学生概括讨论,明确:读诗——悟诗——论诗——写诗

四、感悟

师:经过了一番“细按”之后,我们在座的同学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什么了吗? 学生畅谈感悟。

五、介绍香菱的身世和悲惨命运 (过渡语)从“香菱学诗”中我们有这么多的体会和感悟,我们要感谢香菱,我们也衷心的希望这位美丽、聪慧、善良、纯真的女子过上幸福的日子。但实际上香菱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中对香菱的判词。从这几句词中,你看出香菱的命运了吗?

(大屏幕)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朗读)

(大屏幕)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出身乡宦之家。三岁被拐 ,十一二岁卖于冯渊。后被薛蟠抢至潘府为侍妾,改名香菱(谐音相怜)。最后被薛蟠正妻夏金桂改名秋菱(谐音求怜),百般折磨,终至干血之症,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师:香菱一生中唯一快乐的日子大约只有薛蟠外出经商的那一年,她得以住在大观园中,和姑娘们相处的日子。

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也对“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春)探(春),容貌不让凤(王熙凤)秦(可卿),端雅不让(李)纨(宝)钗,风流不让(湘)云黛(玉),贤惠不让袭(人)平(儿)。”但就是这样一位大观园中时时含笑的女子,命运又是如此的悲惨。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个美丽动人而又凄凉的妇女形象,充分反映作者反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这不能不是我们读者感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楼梦》插曲“叹香菱”。

六、课时小结(大屏幕)

(在“叹香菱”歌曲声中)出示:香菱走了——香菱们走了——这些《红楼梦》中诗样的女子都走了——都以凄婉的方式走了——?(留给我们读者的又是怎样的思考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

2、从香菱学诗或黛玉教诗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感悟或收获。要求不少于300字。

八、板书

香菱学诗

苦 乐

志玩在

学 其

诗 中


香菱学诗读后感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3062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