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金融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时间:2016-08-26 08:09:21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金融读书笔记

《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读后感 起初看到这本书,当时在想《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是不是言过其词,有些危言耸听?但当仔细阅读本书之后觉得,其实不然。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其实大到国家经济,小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每一件事,都应当存在一种危机意识。 本书主要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目前的现状。

第一部分全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重重危险。中国经济已经全面陷入衰退,通胀高企不下,制造业成本迅速上涨,产业升级遥不可及。

第二部分谈的是如今的国企改革已经陷入停滞。因为我们给国企制造了懒惰的温床--它享受着巨额补贴,它无偿占有公共资源,它靠政策倾斜垄断市场。结果就是,国企拒绝改革,民企无路可走。

第三部分谈的是金融系统问题丛生。因为我们的银行已成了最暴利的行业,我们的民间信贷被全面狙击,我们的股市创造性地引入国际板。结果就是,中小企业贷款无门,老百姓储蓄被稀释,无数股民被套牢。

第四部分谈的是我们的民营企业节节败退。因为我们企业的税负重、租金高,我们陷入知识产权危机。结果就是,实体店全面消亡,洋品牌占领市场。

第五部分谈的是中国经济改革路在何方。笔者给出答案:中国经济改革应重塑三大目标--共同富裕、藏富于民、真正做到以民为本。为此,笔者呼吁:重新明确国企的定位、有效监管国企,构建科学的预算体制、实行"国企分红、民企减税"的税负体系。

的确,中国经济到现在确实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亟需改革,换发新机制。就想到我们现如今的经济体制的缺陷,我们也需要做的更多

本书内容深刻,只读一遍很难领悟,所以读后感写的也比较浅薄和简单,在以后的时间会再读几遍,希望能有更准确的领悟。这是本学期的读书笔记,望姜老师过目。

金融122 钟萌 23号

篇二:金融的读书笔记

付初 222008121 财务管理—2班金融学读书报告:

阅读书目:

书籍简介:

作者马丁·沃尔夫,英国《金融时报》副总编辑和首席经济评论员,英语诺丁汉汉大学

经济学教授。本书《下一轮全球金融》主要内容是关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的全球金融动

态,数据分析主要从2000年到2007年。与此同时马丁·沃尔夫也对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

球金融走向,特别是金融体系改革建立全球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提出建议与期许。正如中文译

本上的副标题一样,这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必读书”,因为对过去的分析总结影响未来的

决策与走向。

全书共分为八章,标题分别是经验与教训:金融危机之后;金融自由化:陷阱?还是谈

坦途;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机;从危机到失衡;暴风雨前的寂静;走向调整和国内改革;

走向全球改革;走向更稳定的世界。上世纪末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及主要石油输出国的国家,从经常账户赤字变为经常账

户盈余,富余的资本开始流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从而改变了80、90年代发展中国家作

为主要债务人的经济格局。这是本书中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和货币过剩造成经济失衡,产

生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前提和事实基础。文中作者提到全球储蓄过剩即“世界其他地方储

蓄大大超过投资,也可以说是世界与美国的分离”,全球储蓄过剩数量已经达到除美国之外世

界其他地方储蓄总额的1/6,其结果就是造成实际利率下降的趋势,这也导致美国必须承受

巨额经常账户赤字。实际利率偏低的事实表明美国没有将赤字引向投资而是转向消费领域。

总结货币过剩的含义即为“世界上的储蓄者都是被动的受害者,挥霍的美国人是失衡的代理

人,而美联储并非一个英雄的角色。” 本书关注了由于宏观经济力量特别是全球储蓄泛滥与其相关的国际收支失衡而导致的压

力,分析研究了货币政策背后的含义并检视了相关力量对于国内债务特别是美国居民债务所

造成的影响。在书中最后两章中作者强调了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性。全球的金融需要以国家

内部金融的健康发展为有力保障,对如何将闲置资金正确的引入需要投资的发展中国家而不

引起该国的金融动荡并尽量避免风险,书中都做了有意义的论述。同时涉及国际金融机构,

特别是imf的体制改革及选举权的重新分配及非正式集团的改革,包括g7和g20集团。在这本书中,作者没有从微观层面具体介绍对金融危机的形成,而是从宏观角度告诉我

们是否能对盈余资本进行合理利用是金融发展健康持续与否的关键。 就全书的写作风是严谨的,作者不是一味回答问题而是更多的提出问题,全书围绕作者

是否预见到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危机?本书对于各种想象的分析是否有用?本书的政策建议是

否还使用?这些分析对于中国的读者和政策制定这什么用?这四个问题做了论述,也不断的

让我在阅读的时候积极思考。下面就是我对于书中内容及观点的一些理解,同时间接或直接

的回答上述问题。

读后感:

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对全书内容的预计是对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的解读,但是继续下去发

现该书主要是在宏观层面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金融危机不是最近的新产物,它与经

济的发展是伴生的,而且每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不是空穴来风,都与之前的全球经济发展,

政府的财政政策,央行的货币政策息息相关。本书就将重点放在了次贷危机发生的前十年,

即1998年至2007年,对这段时间内全球不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做了总结,包括不同经济

体的发展走向和未来规划。因为金融危机发生最频繁的时间正是全球化进程中最重要的十年,许多人,包括许多经

《下一轮全球金融》

济学家将危机的产生归结为全球化的推动,为此我与作者的观点相同,即在获得金融市

场自由化的巨大潜在益处时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巨大挑战,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全球金融市场

一体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三者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理解全球金融自由化的

利弊,进行深刻大变革,达到货币体系和国家金融模式之间的协调一致。创造新的世界货币

或是回归金本位的货币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设想,我们必须要在这噶多币种共存的世界里建立

多币种的金融体系。对于新兴市场经济体,需要准备完全接受国际开放性特征的金融体系的

游戏规则,强化金融体系监管,消除内部经济中货币错配的现象,运用国际资本进行发展。书中提到的金融是“承诺的金字塔”这一定义让我对金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债券代表

定期支付的承诺;股权代表分享未来利润的承诺;养老金代表退休之后仍能获得收入的承诺;

寿险是在某个预定日期或者身故后进行赔付的承诺;意外或健康保险是在发生某些意外是进

行赔付的承诺。金融的作用是提供一种机制,把资源从无法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拥有者手中

转移到能够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但有缺乏资源的人的手中。所以,它是分权市场的发动机。而

承诺又是金融机器的重要零件,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新兴经济体国家倾向于将盈余资本

购买美国国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指出的外汇投资重中之重是安全,美

国作为世界经济体的中心,并用有健全的信贷和金融监管制度,吸引了外国政府及个人投资

者的目光。但是美国并不是完美的代名词,因其对金融系统的监管不严,对信贷制度的放松,

或者说对世界承诺的违背成为这次次贷危机的主要动因之一。正如前imf首席经济学家拉

迈·拉詹所说“机会、无知、无赖行径——术语为不确定性、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可能

人为的破坏债务偿还过程”。回答“新兴经济体是否有必要努力效仿这个全球最先进的经济体(美国)所取得的成就”,

答案是肯定的。曼库尔·奥尔森指出:一个社会的财富主要来源于这个社会实现长期投资承

诺的能力,有数据表明1960年拥有较发达金融业的国家在接下来的3年里经济发展更为迅速,

在金融体系较为发达的国家成立新企业数量也较多。这样正好符合美国在2000年至 2006年

生产力显著提高的事实。更重要的是这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下面我

将重点论述《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对中国未来发展,特别是经济金融发展的意义。书中特别强调了一国政府的重要作用。虽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的概念逐

渐模糊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的任务是提供能够创造和实现金融承诺

的机构,政府也负责设立和保护财产权,同时负责发行金融市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政府

债券。一国政府的信用等级标志着一国对外资的吸收和使用能力,当年希腊危机产生的很大

原因就是希腊政府在信用等级上被定义为垃圾股。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现

在还不存在借贷信用的问题,但是过高的经常性账户盈余不可能长期持续,在需要外资进入

时政府的信用尤为重要。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国际游资虎视眈眈,如何利用中国优势或

是抵御或是利用都是需要政府解决的问题。书中的主要观点“储蓄过剩引起金融失衡”矛头直指中国。作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

国家,如何利用巨额的外汇储备关系到全世界的金融形势。这里不是夸大中国的国际地位,

而是实际情况如此。读过此书,我意识到欠债不还不仅仅要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债券人 ,比

如中国,也需要思考。借款人未能合理使用借款而导致失败需要承担责任,但是放款人也应

该关心客户的信用等级。积极的外汇储备能给中国政府在采取经济刺激政策时提供一些保障,

但是过多的外汇储备似乎不仅仅出此需要。本次危机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所采取的经济及金融发展政策的弊端。长时间以来,

中国用实物换来了纸币,而且纸币的种类还较为单一即美元,而当兑换这些纸币时它们却大

大贬值。一出口为导向,以廉价劳动力为主要优势。巨额的外汇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不可

再生资源的枯竭以及现在所面对的来自多方经济体的压力。所以中国想在世界经济发展中成

为强国,经济体制转型迫在眉睫。

《下一轮全球金融》一书为我们介绍了全球化进程中的全球金融发展,主要以金融危机

为主要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特别是储蓄过剩观点的提出为中

国经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也提示了方法。 总结:将客观事物加以分析总结行成理论,并将理论实际运用指导实践,这就是书本的

意义所在。篇二:金融读书笔记 近来读了戴国强主编的《货币金融学》,写了些读书笔记,与您交流一下,不足之处请批

评指正。 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

活。”这深刻地阐明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及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是指与货币资金金融通用有关的一切活动,它包括货币制度设计、信用管理、银行、

证劵、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经营、金融市场运作、货币政策的制定与贯彻、参与国际融资等。

在市场机制下,人们通过货币资金的融通与配置优化,可提高其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从

而更有效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各国经济发展史都雄辩地证明,一国金融活动的有效程度

会直接对该国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地乃至决定性的影响。一国要成为经济强国,也必须拥有发

达的金融体系,离开发达的金融体系支撑,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经济强国的。可以说,当代

经济实质上是金融经济。

现代金融制度起源于威尼斯,主要人员是罗马帝国及当时欧洲贵族的理财代理人,犹太

人是这些人是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欧洲的货币是金属,有金和银,信用货币还没有出现。 现

在来解释一下信用货币的形式和实质。信用货币最早的形式是汇票和本票。包括企业汇票、

银行汇票,企业本票,银行本票。由于中世纪的欧洲金、银的量长期不增长,整个社会中缺乏货币供应,商品经济十分落

后。具有大量金、银的只能是一些贵族和皇族、教会高层。一些善于理财的人就代理这些贵

族发高利贷。利率高达20%--30%,谁会去借这些高利贷呢,当然商人们的利润率必须大于利

率才会去借债,这就是从事东方贸易的商人,东方贸易的利润率可高达300-500%。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跨入新世纪,加入wto对我国经济

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金融业地发展来说,既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经过

多年的努力,我国金融业虽然有了想当大的规模,但是,同国际金融业地发展要求相比,无

论是在实务操作水平上,还是在管理经验上,我们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

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加以解决。显然,我国金融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

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专业人才。《货币银行学》是金融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此书在结构体系安排和内容取舍上,力求能适应现代金融发展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货币

及货币关系发展所形成的信用制度,是当代金融乃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我们研究现代金融理

论的起点。我们必须认清当代金融所具有的证劵化特征。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证劵化,同时

也突显了金融市场的作用。而在金融市场活动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商

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当代金融业的这一变化特征,又决定了金融研

究更多的关注于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及影响这些经营活动的各种因数。此外,20世纪90年

代接连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又使人们认识到,在金融

国际化、金融市场化地过程中,还要注意国际资本流动变化及其带来的新问题,要提高金融

调控能力,重视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其效应研究,重视内外均衡。 考察实际的金融史,危机的根源是社会上大部分人由于缺少货币购买力,导致生产经营

企业正常货币流通无法实现,导致亏损最后导致银行货币流通出现问题。银行只能减少票据

购买,减少提供的金币量,从而减少票据流通量,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进而影响其他行

业的货币流动,最后影响到全社会。解决金融危机的方法主要是恢复正常的货币流动,使企业能够获得利润,银行能够制造

更多的信用货币,提高消费者的货币占有量,提高和改善生产者的生产结构。对破产或亏损

的企业进行债务重组。

要提高货币数量的方法有两类。一是信用货币对黄金贬值,但这样做会让投资者和信用货

币持有者换取黄金,抛出信用货币,造成更大的危机。同时也会影响到债权人的利益,银行

是最大的债权人,当然不想这样做。在现代金融发展过程中,逐渐发明了以国债为担保,由央行发行的银行券,这种银行券

同样可以做为商业银行的基础货币用来增加信用货币的数量。 其实中央银行券也是一种特殊的信用货币。以国家的税收为抵押,由中央银行家对其提

供做市。即中央银行有义务买进国债,并向国债持有者兑付金属货币。由于国家规定国家银行券可以交税,所以就取得了所有信用货币中的最高等级。.在美国罗斯副新政中决定中央银行券,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前。金融资本家们是支持金本

位的(以金币为主体的基础货币)。主要是因为他们拥有最多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影响整个社

会的信用货币供应量,从而以货币为武器占有全社会的实物资产并影响政治,建立三权分立

的政治制度及幕后实事上立于三权之上的金权金融簪主制度。 在金权巩固之后,借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和金融危机对社会的要挟。金融资本家废除了

金本位,开创了国本位。中央银行券成了唯一的基础货币,从此银行家能就能无限制的供应

货币,操作价格,实现对社会更大的控制。国本位的发钞制度挽救了经济危机,但是造就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房

价,股价一切资产价格都上涨。更多的人沦为了债务奴隶。金融资本家此时向一个人贷款并

不是为了收取利息,你还不起贷款也无所谓,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无限多的贷款。金融资本家

要的就是更加彻底的控制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把债务人牢牢的拴在债务的链条上,实现债务

控制的金字塔。最终实现他们所谓的世界新秩序。我国历史上的信用货币制度十分不发达。1949年建国后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度,国家统

购统销,货币只起次要作用,货币支付仅用于居民日常消费领域。企业固定资产,生产资料

仅用国家调拨,不用实际货币支付。全国只有一家中央银行,而且央行可以直接发钞,不用

经过国债抵押的程序。我国采用的是世界最先进的国本位货币制度,限制了私人资产的发展,

有利于国家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之以我们感觉计划经济下比较穷,是因为中国底子薄,国家减少了居民消费的比例,把

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国家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我国莫名其妙的放弃了最先进的货币制度。央行

不敢发钞票了,总是对于价格上涨十分害怕。货币流通不畅造成经济下滑或者是我国由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增发货币或者人们观念问题造成通货膨胀,居民消费价格上

涨是很正常的现象。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货币经济,这是正常的货币规律在起作用。中国有共

产党作为执行党,有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可以通过经济和政策调控改变通货膨胀,不要存

有害怕心理。 由于我国不熟悉现代货币经济理念。全社会上货币量严重不足,导致各行各业缺少资金,

经济一片萧条。实际上就是通货紧缩型金融危机。不过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通过政策调整

很容易可以克服的,当然这也不是那个人的责任,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成长过程中交一些学费,

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必然的。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美国正处于货币经济的扩张期。大量美元流入世界市场,促使美

国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抢夺了其他货币的份额。中国的出口之所以大幅增加,根本上是因为外国进口商可以提供货币而不欠帐。而我国

国内由于货币不足,群众无力消费。为了更多的出口,我国实现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央行

按固定比率向美元持有人支付人民币,而央行支付的人民币就是基础货币。根据统计表明,

现在我国发行基础货币的主渠道是外汇占款。央行放弃了自主发钞而是以美元为抵押发行货

币,进而导致国民经济逐渐受外国资本控制。 我想央行可能是怕多发货币导到人民币变成了废纸,从而导致中国的政治动荡。这种想

法应该是受是国民党多元券的影响。根据金融历史,只要有活力的企业能创造出先进的产品,企业货币流动正常,消费者可

以得到足够的货币用来消费,信用货币就不会变为废纸。更重要的是,我国有中国共产党的

领导,中国不存在独立的金融资本利益集团,中国的金权,中国的罗斯切尔德还没有长成参

天大树,一切都可以控制。中国如果以国债为抵押发行货币就会形成一个资本利益集团,中国没必要以国债为抵押

发行货币。汇率的确定是我国政策主权,完全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进行调整。央行对我国的科研,实业,教育进行发钞,对银行发钞,对社会保障发钞。用国家法律

保障公平,公正,和公有经济的安全。 不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完全可以放开,对侵害我国利益的垄断一定要打击。对增强我国

世界竞争力的大企业一定要扶持。 现代金融很丰富,金融是我国发展的命脉,用好了金融,中国民族的发展就大有希望。

篇三: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金融的逻辑》读书笔记

工程管理学院 曹一然101279002 其实看到这本书的序言,就发现这是一本序言写的很好的一本书。在序言中几乎就涵盖

这本书中最为核心的一些理念。看懂了序言就相当与看懂了大半本书的内容了。我罗列出其

中的主要内容。首先,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价值或者收入在

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只研究这些为什么会出现、

如何发生、怎么发展的,等等。而在其中,货币的出现就解决了价值跨时间的储存,跨空间

的移置的问题。不仅仅是普通的经济交易涉及到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现代社会中的许

多金融交易也是如此,比如股票,就是不同时间,和不同盈亏状况(空间)下的价值交换。 其

次则是价值的问题,中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看重物质价值,认为人劳动所生产出的现实的

物质产品,才具有价值,如此来说,证券之类的金融产品本身就不具有价值。而实际上,任

何东西或证券不存在什么“固有价值”,只存在相对价值。也就是,只有相对人的效用而言,

才有价值的存在的意义。东西或证券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能让个人的效用提高,包括消费效

用、财富效用、主观幸福满足感。这让我豁然开朗,原来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些花了很

多时间金钱而生产出的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东西,不是在创造价值,而是在摧毁价值,就像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出的许多东西。所以,效用决定价值,而不是劳动成本决定价值,这对于

理解金融的逻辑极为重要。再者,作者更多的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各个时期金融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一

级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首先,在任何时期,金融交易都是存在,只不过是通过人格化的隐

性的方式进行或是通过市场的显性的方式进行,所以说,认为在古代是没有金融交易的说法

是不成立的。在农业社会时期,甚至于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单个个体在

这个世上生存是又很大风险的,因为个人对于整个环境的影响能力还是极其低的,所以,就

会产生人以族群的方式生存,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整个族群的生存能力。在族群内部,人

们有困难的时候,比如今天没有打到猎物,没有食物吃的时候,就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自

然的。但别人的帮助不是无偿的,你应该在下次别人遇到同样情况的时候给予回馈,这就形

成了一个金融交易。或者说,在农业社会时期,这交易范围缩小到家庭、家族这些血缘体系

内。家族中不分你我,有的只是长辈和晚辈,养子就是为了防老,子女就是人格化了的保险

篇三: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读书笔记

《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读书笔记

金融,一个和金钱挂钩的东西。它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很有钱途的代名词,但它不只频繁出现在财经新闻中,而且也常常被经济学家挂在嘴边。因为它和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古时代,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由于生产力日益发达和进步,产品出现了剩余,于是为了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让人人各取所需,物物交换开始出现。但因为这种近似买卖物品的交易方式存在各种弊端和不便,于是人们开始寻找其他等价替代品,货币就这样诞生了。

在《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中,以货币诞生为开端,从古代钱是如何产生的,货币的不断变迁,纸币代替金银,到后来银行的建立,金融证券,股票的发展等,还解释了通货膨胀,负债,利率之类浅显易懂的内容,另外在从这本书中,我对中国房价和美国房价特点差异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作者对中国房地产发展的相关论调,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了不同于美国,日本等资产主义社会国家的奇迹。

中国有13亿人,都向往城市生活,尤其是大城市生活,所以城市住房,尤其是大城市住房需求几乎是无限的。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全世界有65亿人口,都想去美国,都想去美国 的大城市(要知道,美国大城市不要说户籍限制了,连国籍限制都有,只要你有钱就能买房),所以,美国大城市的房价应该会高到天上去……然而,现实却是美国的房价(包括纽约等大城市) 正在下跌,即便其他的大宗商品价格在上涨,美国 大城市的房价却是不跌就是万幸,更别说大幅上涨了。

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原因,美国的房价对于全世界国家的人民来说是太责,所以只有美国的那3亿人去消费,而这3亿人目前的消费需求已经饱和(很多房价开始下跌,而且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不可能上涨。中国当前城市房价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嚷囔"人口数量一定会推升房价"的经济学家们也许忽略了以下这些事实:中国现在从农村出来的打工者,每月工资能够超过3000元的可谓是凤毛麟角,而现在中国随便一个大城市房价都在8000元/平米以上,即便是这些凤毛麟角的"高级打工仔"都保持3000元左右。

总之,《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很多金融常识。


金融类书籍的读书笔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92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