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暗香读书笔记

时间:2016-08-26 08:08:18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红楼梦》有感

食安132班 李晴晴 18213210 “吴宫花草成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我轻念着这首古诗,在一个阳光灿撰的夏日,默默地将《红楼梦》读完。掩卷沉思,不觉一丝悲凉在心头,为那个时代的人,那个时代的物。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讲述上层社会中的四人人族为中间图画,真实、活泼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悉数生涯,是这段前史生涯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陈旧封建社会曾经无可挽回地走向解体的真实写照。把一个个的人物写的栩栩如生,有以神话故事中的女娲为开头引出着一故事——石头记。有以甄山人为线索开端即完毕了整个的故事。

曹雪芹及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局部。与其说他是异步伟大的巨著,不如说它是中国通史。与其说那是写贵族的生涯,不如说是那时时局的真实写照。从一点点的细节来讲,那种言语的魅力表现出来,用形象活泼的言语塑造了许很多多的人物形象。从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以逸待劳。一丝一毫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言语的叙说找不出一斯漏洞。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开展的问题,详细的症结,详细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联系关系。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读罢红楼,心里酸酸的。不知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红粉丽人的香消玉殒?照样投契分子的欺世盗名?仿佛每种都有一点。但老是感觉那不是悉数。从一个汉子的角度剖析,我恍然大悟,这是妒忌。我在隐约之中对宝玉发生了醋意。说来也真是羞愧,然则有几个男性看到一个花花公子的四周平白无故的环绕着数不胜数的美人而不心酸呢?珠泪滚滚冲垮了红楼,雕梁画栋化做一堆尘土,往日的富贵奢华也灰飞烟灭。随着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灭亡,大观园中的风花雪月也因此而一去不复返。对大观园巾醉生梦死的那群贵族来说,自己的一生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醒来之后才体会出“浮生若梦’的内在含义。

说到这,红楼梦里的恋爱故事还真是数不胜数。起首力推的,就是宝黛的红粉痴恋。在红楼梦里要数这两个人的恋爱最纯真了。从青梅竹马,青梅出马,到

长大后的坠入喜欢河。曹公几乎就是顺水推舟,让读者感应,人间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恋爱故事降生了。它的呈现是那么的天然,简直没有人疑心过,它的呈现是那么纯真,一尘不染 .然则生不逢时的恋爱就是苦楚的代名词。黛玉性情里独有的起义和孤介,以及对世俗的嗤之以鼻,令她处处显得挺拔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语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恬淡名利??各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一直固执着本人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用一个通俗人的目光看她,最欣赏的照样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黛玉屡屡与姐妹们喝酒赏花吟诗刁难,老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照样草木黄落雁南归的苍凉,花气温顺能解语的幽情;无不表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气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美女苦命。黛玉的出身,注定了她的孤单无依,而她的性情,又注定了她的零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繁华,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托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吐的亲信,只要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老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法着“天止境,何处有香丘”,悲痛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苍凉终局。

林黛玉的娇美容姿是迷人的,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丰富细腻、复杂多变的精神世界。她在《葬花辞》中所扦发的是自己进入贾府寄人篱下的生活感受,以落花自况,以血泪为墨,抒写花落人亡的哀愁。“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寄托着她对人情冷暖不定的愤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难道不是她对迫害自己的残酷现实的控诉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则表达了她对美好理想的渴望和执著迫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了她的高洁情志和坚定不移的精神。从后,“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向读者探刻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和矛盾的纯洁心灵,凸现的是一种人格独立的壮美和崇高。黛玉一生不幸,与宝玉的爱情被无情的统治者封杀,最后泪尽而逝,而宝玉也因此看破红尘,遁入空门,上演了又一出爱情悲剧??

《红楼梦》,一部面带笑容的悲剧。《红楼梦》不但描画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子由草木开花走向凌夷的夏商周生存,并且还胆量大地指控了封建权贵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它们的种种做假、诈骗、贪得无厌、腐朽和罪恶。它不仅指出这一亲族的定然解体和失去生命,同时也暗中示意了这一亲族隶属的阶级和社会形态的定然解体和失去生命。曹雪芹笔触下所发明和热烈地爱的主人翁是那一些有决心反判那一个接近死亡的封建权贵阶级的贰臣忤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一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决的是封建社会形态的做假道德和不符合理的社会形态制度。一边儿是木石前盟,一边儿又是珍宝姻缘。一边儿是封建社会形态下务必寻求的功名光环,一边儿是心驰心里向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出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稀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所有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琳琅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临封建礼教下的种种压迫使受害和冷漠,甚至于以性命的支付为代价,质本洁的寻求始末不弃。我们兴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刻,看见了导致悲剧的一个关紧因素:林黛玉的纯洁高尚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初的世俗格格不入,没有办法与社会形态“合成一体”,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表现出来,也是她悲剧的着手。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位置和本身的懦弱是悲惨剧的原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恋爱。假如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自阅历的描绘,那么我可以感触到一个失去至喜欢的汉子的苦楚。阴间的猛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维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身痛苦,倒是切肤之喜欢。当血泪撒尽的曹公回身面临不堪回忆的前史怎能不宣布“满纸荒诞言,一把辛酸泪”的感慨!

读书笔记——读《唐宋词》有感

食安132班李晴晴18213210

窗外清风拂面。用一轮明月下,苏东坡题下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萦绕于心。我仰望星空,想唱吟一曲,却颇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触。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逐月,同古人同吟诗词曲赋,这是多么奇妙而惬意的事啊!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在词中领略国破山河在的悲愤,家离子散的伤痛,怀才不遇忧怨,战败割地赔款的无赖,还有那闺中少妇对丈夫绵绵不绝的思恋之情。此刻我的心好像有些疼痛,像是要说些什么,但又说不上来,只好继续翻阅着像是要寻找些什么东西似的。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现有雅、俗词之分)明代徐师把词的形式概括为:“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现实社会

有太多美好东西浮现在我们面前,但好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所追求,我们的人生追求有时候只是简简单单的“她”,纵然只是蓦然地回一回首,也能满足我们无尽的愿望。

我喜欢李清照婉约派的委婉细腻。用心那孤单时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和“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苦闷。遥想初见时的“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谁知现如今却“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当真是“花自飘零水自流啊”。陈染其中,彷佛与她同悲共喜,同感共怅。我敬佩李清照的才华横溢,锦心绣口;感叹她经历的悲欢离合,坎坎坷坷;钦配她在那么一个时代,作为一个女人在词作上所得到的杰出成就,读她的词,依我看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我欣赏豪放派慷慨旷达的豪情,伫倚江边,看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站守沙场,看那“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感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何等大气与彻悟!反复诵咏,仿佛亲临其境,心潮跌宕,道不尽“浪花淘尽英雄” 般宏阔,豁达。我为之敬佩,也为之折服。

我钦佩苏轼的大气,面对东去的大河,其他人也许只是感时伤势,东坡却是何等慷慨,一句“人声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将其抛到九霄云外。这是何等的大气啊!我喜欢于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倾心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诉说;感慨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忠诚;惆怅范仲淹“酒入愁肠,化作相思雨”的孤独??读完了《宋词选》,真是让我对宋词的理解又到达一个新的高度,宋词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对人生的大度、豁达,都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学习。我们所生活的国度,有多少绮丽的回忆?畅游词海,恍若点亮心灯,涤荡精神心智,品味古国之风,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啊!

篇二:狼 读书笔记

读《狼》有感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屠户很晚回家,路上遇到两只狼,紧紧的跟着他,屠户用智慧战胜了他!

一开始,屠户采用“投骨”之法,试图摆脱狼的跟从,说明他对狼的贪婪凶恶的本性缺乏认识并抱有幻想,一再妥协退让,结果失败。他有刀不敢斗,因狼有两只,而自己孤身一人,“恐前后受其敌”。发现麦场积薪后,急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抢占有利地形保护自己。后来“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他抓住时机,当机立断,奋起杀狼。由被动转为主动。他警惕性高,又转视积薪后,杀死了另一只正在柴草堆里打洞的狼,这才悟出狼的狡诈阴险。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在蒲松龄的《狼》一文中,人们一直认为:作者在尽现狼的贪婪、狡诈、阴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位勇敢、聪明、机智的屠户形象。但我却认为屠户并不是一位智者。当狼“顷刻两毙”后,我们为自己也替屠户松了一口气,可当读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时,我“乃悟”屠户并非一位智者,只不过是一位“事后的诸葛”而已。从屠户

前面的表现来看,是不应在杀狼后才“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

无论是先前的御狼,还是之后的杀死两狼,屠户的种种表现,无不表明他遇事警觉、考虑周全、处事迅速果断,若是一般的人面对这样两位凶险的对手,早已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了。连如此阴险、狡诈的两只狼都死在了屠户的刀下,屠户岂不更聪明?想想看,如此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毙敌之后“乃悟”敌人的阴谋呢?不是“事后诸葛”又是什么?

还有一点应值得我们思考:被屠户杀死的第一只狼,起先“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睱甚。”在大敌当前的非常时期,却表现出如此一反常情的轻松与悠闲,原来“并躯”追赶屠户的两只狼,现在却“一狼径去”,而其一却“犬坐于前”睡起大觉来了。这不是明摆着不是阴谋就是陷阱吗?难道聪明的屠户就没明白它是在用“假寐”来“诱敌”吗?如果连这一点小把戏都看不出来,屠户岂不是愚蠢到极点了吗?即使当时没有识破,但当他杀死第一只狼“方欲行”时,“转视积薪后”这一行动,也说明屠户此时已经明白先前径去的那只狼干什么去了,而坐在他前面的那只狼是在用其“假寐”诱惑他,以达到稳住敌人、拖延时间、等待时机的真正目的。或许这个时候他豁然明白,不然他是绝对不会“转视积薪后”,而是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遛之大吉,这就足以证明他此时已经明白了这两只狼的伎俩,怎么能说是在杀死第二只狼以后才“乃悟”

呢?

因此我觉得“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大大削弱了屠户的机智形象。如果真的是事后才明白,那么,屠户杀死两只狼的行为只不过是巧合,歪打正着罢了,绝非像课本和教参书中所写到的那样:机智、聪明。你看,我竟然擅自给蒲松龄老前辈改起文章来了,但愿老前辈能对我的大不敬付之一笑。

13级旅游管理专科一班

夏含

篇三:文化读书笔记

1、 中国人的特点:(1)中国人非常聪明,却十分容易相信谣言;(2)中国人凡是都喜欢抢,

从出生抢床位到临终抢墓地;(3)在大事上忍气吞声,小事上斤斤计较;(4)能通过关系办的事,决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5)动辄批评外界,很少反思自己。

2、 中国人是乐天派,刚有点成绩就笑起来了;而日本人是悲观派,刚有点问题,就忧虑起

来。

3、 四书五经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个半意识形态半宗教训条的圣物,只能背诵,不能质疑。

4、 极端的理想主义离彻底的虚无主义只有一步之遥。

5、 性感是各式各样的:玉体横陈、一丝不挂是性感,含羞带臊、若隐若现也使性感,就像

浴室磨砂玻璃后面的美妙身影,线条忽远忽近,光影闪闪烁烁,暗香浮动,水气弥漫,撩动人心。性感不在于露得多,而在于露得巧

6、 金庸写女人时,温言细语,精雕细琢,即使是反派角色都带着一点呵护的意思,笔触像

一双含情脉脉的手在慢慢抚摸。

7、 关于美有两种:一种是潮流型的,随着时间变化的、不稳定的、时效性的、引发强烈关

注后又被抛弃的;一种是经典型的,在任何国度、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的

8、 王重阳身上有三种思想观:一是道家思想,返璞归真、修身养性、淡泊名利、清静无为;

二是儒家思想观,刚健有为、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三是大侠思想观,惩恶扬善、快意恩仇、扶危救贫,游离于社会秩序之外。

9、 恩格斯:全部哲学,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0、 中国古代许多佛教大师都有这样的矛盾。讲佛理的时候,头绪纷繁,越讲越玄。乍

一看,真是深奥得很,实则破绽百出,想入非非,故弄玄虚,强词夺理。但在实践方面,又是另一套。

11、 天气好,怎么叫好?天气暖,怎么叫暖?长得高,怎么叫高?都是模糊的。我们可

以仔细分析、追根到底。但要讲清楚却很难。混沌学被誉为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学之后20世纪科学的第三大发现。

12、 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认知、理解、欣赏等,

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这属于行的范畴。

13、 中国文化的特征最明显地表现在可以成为深义的文化上,即它的伦理色彩,它所张

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精神。

14、 东方的思维方式、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

析。东方市合二为一,西方是一分为二

1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

成为今天的阿Q;二是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每个文明或文化都有其诞生、生长、繁荣、衰退、消逝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可以贯穿千秋。

16、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见胜于时间,是韵味。

17、 什么是流浪者的本性?哥伦布表明:不在于脚下,只在乎前方。这也许就是流浪者

的宣言吧。

18、 惊人的光辉与惊人的无耻同根而生,浓烈的芳香与浓烈的恶臭相邻而居

19、 罗马的象牙白已经变成了一种古老的启示、无声的告诫

20、 整体气韵需要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承载,最能割碎它的,不是灾难,而是地域性的

兴奋和时段性的迷醉,一旦割裂,就很难复原

21、 到佛罗伦萨旅游,是在和历史捉迷藏

22、 这里从不设艺术范本,人人都是艺术典型

23、 一种高层文化的过度张扬也会产生某种不公平的垄断,使广大民众失去审美自主,

使世俗文化失去原创活力,也使高层文化失去应有身份

24、 破旧的院落,似病似死间,也可能豁然开朗,惊鸿一瞥,执掌起满天晚霞。霞光下,

再也分不清何是现代,何是古代,何是自然,何是人间

25、 中国古代的显贵、官僚、豪绅,一般只沉湎物器享用,把玩琴棋书画,不愿意在公

共领域大规模地优化文明艺术,因此常常奢侈在高墙内,毁弃在隔代间,难以积累成实在的社会财富,让庶民共享

26、 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水的流荡自如被看成智

者的象征,山的宁静自守被看成仁者的象征。其实,就人生而言,也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给人喜悦,山给人安慰;水让我们感受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水的哲学是不舍昼夜,山的哲学是不知日月。我觉得,一个人年轻时可以观潮弄海、择流而居;到老了,或者不到老而有了静定的心态,则不妨在山地落脚

27、 欧洲算是什么?是灰墙巴洛克?是阳伞咖啡座?是尖顶老教堂?所谓欧洲,就是用

古旧黄铜雕铸于街市的闲散与幽默

28、 特别是那些只提供一两个亮点的小城,更要另眼相看。一两个小亮点,是醇化过后

的简明,背后躲着大量被省略了的文章

29、 形容词如女郎盛妆、排比句如情人并肩,那就一定尚未进入文章之道,火候未到,

琴弦未和谐。文章的极致如老街疏桐、桐下旧座、座间闲谈,精致散漫。

30、 一座杰出的城市可以不被国家的整体环境彻底左右,如陋巷美人、颓院芳草。

31、 唯有布拉格,正值音符、色彩、人流和一种重新确认的自由生态一起涡旋,淋漓酣

32、 我之所指,非街道,非建筑,而是一种躲在一切背后的缥缈浮动或寂然不动;看不

见,摸不清,却是一种足以包围感官的四处弥散或四处聚合;说不清,道不明,却引起各国政治家的千言万语或冷然不语

33、 在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有种大森林的气质:深沉、内向、稳重、静穆。德国人有

过空前的自由,有过空前的专制,却未曾有过中庸。有乔木忧郁问天,也有荆棘刺藤遍地蔓延,有神性,也有魔性,都是极端化的存在

34、 黄昏最能体验时间

35、 中国文化界历来重苦涩而轻愉悦,因此对自然景物也注重于文化学术层面,而不屑

分解它们的审美享受功能,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大好河山让它们承载历史太劳累了,应该让它们轻松一点、浅显一点。

36、 玻璃门棚中的座位最抢手,因为那里抬头可见蓝天高楼,低头可见热闹街景,一杯

咖啡在手,更能领略目光收纵间的浓冽和安逸

37、 巴黎的种种优点得益于它最根本的一个优点,那就是它的聚合能力,不是财富的聚

合,而是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唯聚合,能使它开通、高迈;唯聚合,能使它辐射、发散。但与世界上别的大聚大散的城市不同,巴黎更看重聚散过程中的选取和沉淀,最终积累成人文意义上的自得和固执,成为下一轮聚散的起点

38、 它悠闲,但它努力,因此悠闲得神采奕奕,相比之下,世上有不少城市因闲散而长

期无所作为,连外来游人都跟着困倦起来;而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亚洲的城市则因忙碌奔波而魂不守舍

39、 只听火车呼啸一声,已把所有的历史穿过

40、 街头路边的平常景象是地域文化的深刻投影,越是平常越是深刻

41、 法国美食的高度发展,与法国文化的质感取向有关。质感而不低俗,高雅而不抽象,

把万般诗书沉淀为衣食住行、举手投足,再由日常生活来反视文化,校正文化

42、 从根子上说,欧洲贵族集团本来就成于艰苦的血战之中,最早的成员多是军事领袖

和立功勇士,因此一代代都崇尚勇猛英武,并由此发出诸如正直、负责、好学等一系列素质,经由权利、财富、荣誉的包装,变成了贵族集团的标榜

43、 贵族传统在今天欧洲,主要是作为一种行为气质而泛化存在的,特别是泛化为绅士

风度。相比之下,法国更偏重于骑士风度,从拿破仑到戴高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无论是英国的绅士风度还是法国的骑士风度,都在追求一种生命的形式美,属于古典美学范畴

44、 长久的温和渐进,长久的绅士风度,也使英国人失去了发泄的机会,过于压抑,结

果就产生反常爆发。我一直觉得温文尔雅的英国竟然是足球流氓的温床,便与此有关。这些足球流氓在日常生活中多是绅士打扮,举手投足间还有贵族遗韵,但到了某天的某场比赛就换了一个人,浑身强蛮,满口脏话

45、 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积累着大步。其最后结果未必低于激烈和呼号和跳跃,

这也正是英国和法国的不同之处。

46、 英国人思维自由而生态不自由,午茶便是全民普及,同时同态;中国人思维不自由

而生态自由,管你什么国粹、文化、遗产、诗意,全然不理,各行其是,最普及的事情也有大量民众不知道、不参与,比如喝茶

47、 海涅:“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天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

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48、 一切高度,都是以叛离土地的方式出现的;一切叛离,都是以遭到围攻的事实来证

明的;一切围攻,都是以被围攻对象的无知为共同特征的;一切无知,都是以昂贵的时间代价来获得救赎的

49、 草坡、树丛、溪谷、泥路,几百公里下来,未见一处苟且,未见一处艳俗,像是要

处处躲开人们的注意,又像是处处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便是田野的绅士风度,优雅而又稍稍有些作态

50、 爱尔兰如此一个偏僻岛国,为什么青春生态如此前卫,文化艺术如此新锐?我想,

文化未必取决于经济,精神未必受控于环境,大鹏未必来自高山,明月未必伴随着繁星。冷落的爱尔兰,走出了萧伯纳、王尔德、叶芝,走出了荒诞派戏剧创始人贝克特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51、 从雅典和罗马开始,欧洲保留了大量的古典建筑,一查年代,让人咋舌:巴特农神

殿已有二千多年,罗马万神殿有二千年,至于佛罗伦萨、巴黎那些构成都市规模的古建筑群,也有六七百年历史。中国当然也保存了一些明代建筑,却不能像这些欧洲建筑那样构成今天都市的主干性景观,而且还付诸实用

52、 中国自古以来习惯于把攻击对象整个毁掉,非烧即拆,斩草除根,不让它阴魂盘绕,

死灰复燃;欧洲则不然,更在乎所有权的转移,更在乎占领和抢掠。

53、 欧洲文化有一种超越政局的稳定性,宗教的力量、贵族的存在又是无数精美教堂、

典雅宅邸成为民众心目中不可搬移的审美图像和生态图像;而中国较为像样的生态,总

是被看成权力结构的延伸,因此每每与权力共存亡

54、 康德说,欧洲启蒙运动的巨大功效,是让理性渗透到一切日常生活。可惜,中国文

化人在接受西方文明时,总是停留在一些又大又远的概念上,很少与日常生活连接起来。结果,所传播的理性原则往往空洞干涩,无益于具体生活,也无法受到生活的检验

55、 儒家主张“德治”,孔子的“礼治”也好,孟子的“仁政”也罢,都是统治阶级的

保护伞,都是对等级制度的维护,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软刀子,正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翻开历史一看,通篇写着“仁义道德”,但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里看出字来,是“吃人”。

56、 事实上,历代统治着从来没有真正实施过“德治”,他们多采用“阳儒阴法”,表面

上用儒家的这套东西来装点门面,给人以“仁君”、“仁政”的假象,而背地里都是采用法家的“暴君”、“暴政”主张,因为只有铁腕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力。

57、 墨家:侠客的风范,兼爱天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崇拜大禹,主张刻

苦生活,舍身行道。墨家弟子可以不遵守政府法令,但绝不能违抗家法,必须服从钜子。

58、 法家:邪恶的遏制:1)刑罚、权术、权力三者构成了帝王的“权势”;2)愚民政

策,扼杀人们的思想,老百姓越愚昧越好统治。

59、 禅宗提出“顿悟成佛”。灵知、智慧是人的本心,人人只要认识本心,就能获得解

脱,就能成佛。人人皆有佛性,只是常常被妄念、无明所障碍,不被发现。因此,佛与众生只有“一念之差”,即你悟与不悟。这实际上已取消了传统佛教的修行过程

60、 中国的佛家一方面认为涅槃境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理想。涅槃只可会意,不可

言传。一般的语言文字不能表达和把握其本质,只有凭神秘的、内省式的直觉才能证悟。另一方面,又构筑出一个神奇的理性天国——西方净土,把涅槃境界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

61、 新儒家们不同于完全西化论者,他们对西方文化持保留态度,他们并不反对科学,

但竭力反对科学主义。他们对科学主义的批评,对人性问题的关注和凸显,对现代社会中人被“物化“的可能性表现出忧虑。他们进一步认为,西方文化的这些缺陷,正是中国传统儒学的优越之处

62、 鲁迅激烈地批判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矫枉过正“。他打过一个比方:在一间黑

屋子里,有众多昏睡者。有一位先觉者起来,他想开个窗户,通光通气,但他深知国民的中庸性格。如果提出开窗户,必遭反对,达不到目的。相反,如果提出偏激的口号,说是要砸烂这个黑屋子,那么众人商量的结果,必然采取中庸的态度:砸烂倒不必要,开个窗户也就行了。于是这位先觉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63、 由于1937年“卢沟桥事件“的爆发,抗日救亡运动代替了文化上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被迫中断。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前后才持续了20多年,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确立,则经历了从文艺复兴到法国大革命三四百年的时间。新文


暗香读书笔记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91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