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官与修德
《做官与修德》:做官先做人 为政先修德
【内容提要】
可以这么说,一个人格低下的领导者,无法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无法肩负起事业和历史的担当。所以,领导干部千万不要小看了官员的人格作用。就整个社会来讲,当历史进入到社会转型转轨的今天,领导干部的人格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领导干部人格的整体快速下滑,各级政府官员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的普遍缺失,是吏治腐败的突出象征。如果吏治腐败若得不到扼制,则一定会动摇政权的根基,这是社会各个层面的人们最为担心的。许多人都在忧虑 、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刘长富是其中之一,于是就动手写了《做官与修德》这本书。
【作者简介】
刘长富,大连普兰店市人。1972年入伍,在北国边防线战斗过四年。1985年转业,先后在大连市人事局、市委组织部工作过,现任大连市政协副秘书长。多年来在《解放军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人事报》、《辽宁日报》、《共产党员》、《党建文汇》、《现代领导人》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600余篇。曾获《人民日报》百篇优秀论文奖。在《大连日报》发表的三篇文章均被《中国新闻战线》转载。出版有长篇小说《神圣的守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1年8月版)。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爱人民永远忠诚
民众撑天下
心忧民为先
知政在草野
永远敬畏心
第二章 能决断点石成金
享受创造性
多一些果敢
1
要量力而行
坚定地执行
第三章 善用人肝胆相照
慧眼做伯乐
放人出头地
莫搞小圈子
用人当不疑
第四章 严约束握紧欲望
用心写“一”字
知足最珍贵
坚守心不动
醒悟须自律
第五章 会舍弃正确抉择
进退当自警
莫恋黄金梦
愿往低处走
不谋子孙福
第六章 惜名声威严自立
不贪假威信
别急着立传
把好话说好
善听逆耳言
第七章 求中庸进退自如
适度地妥协
容纳对立面
不做糊涂官
2
实心做人脉
第八章 摆正位成功抵岸
要咬定目标
选择好位置
帅才做大事
管好管理者
第九章 巧激励众望所归
用其心为上
批评应柔美
疏导贵畅通
承诺要恰当
第十章 苦修炼走向高洁
要真诚磊落
培养大胸怀
固文化根基
宁静以致远
【书摘】
知政在草野
在毛泽东的历史观中,人民是世界的主宰。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这些道理听起来挺抽象、挺深奥,举个例子就能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军事史料中有这样一组数字:
在国民党的队伍中,最高荣誉是授予“国光勋章”、“青天白日勋章”,抗战中,国民党有170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其中省部、将官以上者143人,占83.1%,而普通士兵竟无一人。中共最高荣誉则为革命英模,抗战期间,获此荣誉者150人,其中连以下官兵146人,占97.3%,另外,还授予30名民兵及3名普通民众英模称号。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为人民公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胜利法宝。同时,这个例子也雄辩地证明,国民党败就败在背离了人民,伤害了人民,走向了人民的反面。韩毓海在《人间正道》中说过一段话:“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是简单的无产阶级革命或者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以共产 3
党领导的、四个阶级形成的‘统一战线’为主体的革命,而这样的革命道路,是马克思和列宁从来没有提出过的,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
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要赢得民心,就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解决民需。这就是党中央反复强调的,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心、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孔子是很懂得民心、民意、民情的重 要性的。有一次,楚国大夫叶公问孔子什么是政?什么是最好的政?孔子说,最好的政就是“近者悦,远者来”。意思是说,要能够创造让近前的人感到满足高兴的良好环境,把远方的人才都吸引过来。用今天的话说,为政之道,在于关心人民群众的痛痒,广泛地唤起和凝聚人心,最大限度地集中民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一个领导或者领导班子,再高明、再能干,能做成的事其实是很有限的,而如果把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都调动发挥出来了,能做到、能做好的事情就多得多了。什么叫人心齐泰山移?就是让老百姓觉得自己在解放自己,自己在拯救自己,自己在帮助自己,自己在办好自己的事,并且自己为自己办事能受到鼓励,能赢得支持,这就能成大事业。有的领导干部总结出这么一条经验,做官的人有两条路要走:一条是必须走的,这是党和人民的规定动作,你不能独出心裁地偏离方向,也不能投机取巧地走捷径,只有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沿着既定的目标走下去。还有一条路是自己想走的,你想改革创新、独辟蹊径,出人意料地干出一番政绩,这没有错,但有一个前提和原则,你必须把必须走的路走好点、走干净点、走漂亮点,才可以去走想走的路。那么,走向基层,走入民众,走进民心,是任何一个领导者都必须走好走漂亮的路。其实,一个走不好必须走的路的领导干部,是很难走好自己想走的路的。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古人说的这两句话观点鲜明,寓意深刻。屋子是不是漏雨,住在屋子里面的人最清楚; 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老百姓的体会最深刻。因为任何一项政策的得与失,都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直接有关,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到老百姓中间去,才可以直接聆听到老百姓的疾苦诉求,感受到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真正从他们那里听到看到感受到所制定的政策的优劣得失。一个有作为的领导干部和政治家应当懂得,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听到为政得失的议论,听到原汁原味的批评,甚至听到粗俗的谩骂与指责,是应当引为自豪的。因为在老百姓那里没有利益纠结,没有权势争斗,不需要阿谀奉承,不需要精心导演,老百姓给领导干部的是淳朴干净的真情实意,其中包含着真知灼见。领导干部获得了真实可靠的社情民意———所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是否受到老百姓欢迎,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一边是来自草野间的嘈杂声音,一边是甜言蜜语的歌功颂德,作为领导干部,可不要头脑发热,盲目乐观,心智痴迷,一旦对两种声音分不清善恶曲直,危险很快就会来到了。
民生民意、民智民情在哪里?它不在书本上,不在办公室里, 也不在领导者的头脑中,而是在人民群众的饭桌上,在老百姓的炕头上。饭桌上、炕头上有民情、有民心、有民智。其实,许多复杂的政治经济学课题的观点和答案,都在老百姓的炕头上,都在人民群众的智慧里。如果再把视野放宽一点,所有炕头、地头、车间、班组、学校,所有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都是各级领导干部决策的参照系,分析研究问题的出发点,观察了解社会的晴雨表。哪个领导者下决心研究百姓的问题、民间的问题,毫无疑问,他就会有超出众人的智慧,就会有治国安邦的韬略,就会有科学决策的依据,继而,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就有高尚 4
的官德和人格。
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可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也是脱离群众。这个道理许多领导干部都在说在喊,又常常用这个道理去教育别人,而自己却不真懂得,也不想真的去做。我们可以看看,当今的世界,有哪个执政党靠在人民群众面前浮夸吹牛、弄虚作假、不办实事而能站得稳、立住脚的?现在有些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少,尤其是联系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更少,在政绩冲动的强烈刺激下,只求本届有政绩,只要短期有效益,习惯做表面文章,热衷耍花拳绣腿,不怕浪费钱财,不惜牺牲民力,不顾子孙后代。人民群众把领导者的这些缺德行为,玩弄的花花把戏,看在眼里,骂在嘴上,恨在心头。他们称当官的仗着手里有权瞎折腾乱作为,好了他自己,苦了众百姓,早晚遭报应。所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层次的领导,在开展工作、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先不要趾高气扬、热血沸腾,而是要先给自己泼一点冷水,静下心来想一想,问一问,掂一掂,自己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意见、建议倾听了没有,听到了什么,吸纳了多少,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和影响,自己打算承担怎样的责任。
现在,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所担负的发展任务,以及党自身的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相当复杂,我们面临的挑战和考验异常严峻。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以前所未有的忧患意识,到基层去,到民间去,把人民群众的呼声、意愿和诉求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信号,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中,挖掘、集聚蕴藏于他们中的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与途径。问政于民要有真诚的态度。倾听群众的呼声贵在态度真诚, 与群众平等相待,开诚布公,推心置腹,不但听认可、听赞扬、听感谢,更要听批评、听意见、听建议,从而掌握全面、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曹刿论战》这篇古文中说,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为此要去见鲁庄公献良策。他的一位同乡说:打仗是国家军队的大事,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何必去参与操心?曹刿说:有权势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我不放心。他执意进见了鲁庄公。曹刿虽然是个无职无权的平头百姓,但却有极强的参与意识,这就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在自己国家遭到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不放心只让那些当官的去谋划,于是挺身而出。曹刿见到鲁庄公,首先提出何以战,特别强调,凡举事必先审民心、看民意,然后可举。在他断定民心所向,国力所当,可以一战后,这才跟随鲁庄公率兵迎战,大获全胜。
曹刿论战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代的事,今日谈来仍然意味深长。曹刿积极关心国家大事,但光有他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允许其参与的环境和条件。看来,鲁庄公的平民意识很强,只要有利于国家人民,不论是谁都见,不论什么建议都听,这才成就了久传不衰的佳话。在这方面,今天的领导干部应好好学学鲁庄公的真诚和雅量,虚怀若谷,真心实意地听取基层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如果高高在上,端着架子,眼睛朝上,还听得到真话,获取到真智吗? 问政于民要有科学的角度。《人民日报》2012年2月20日《连线基层》栏目说的卧底局长,是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为了切实解决好企业招工、农民工的待遇等问题,让政府的说法和老百姓的感受对接,他从2007年到2010 年,先后五次“潜伏卧底”在义乌、扬州的企业,考察了180多家招工单位。老百姓夸奖这位“卧底”局长:“跟着陈家顺,打工真心顺。”而有一些领导干部却是听惯了唯唯诺诺之声,对人民群众的心愿、呼声置若罔闻,甚至连群众的骂声也听得麻木。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5
篇二: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一学期能参加我校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我十分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我在课上专心听讲,并认真做好笔记。经过党校的培训及对教材的学习,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而且认识到了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实现中国梦的急迫性,作为人党积极分子,我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有了充分的了解。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光荣的斗争道路。这九十多年中,中国共产党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这期间,我们党不断的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不断的调整发展党的方针政策,真正做到了从国情出发,根据本国的实际,与时俱进。正是因为如此,党才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做出正确的选择,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党的辉煌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基础,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领导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根据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结合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要求每个共产党员也包括每个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深入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其次,我对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根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么多年来,党员们一直把当年的誓词铭记在心,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通过学习优秀的党员同志,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杨业功等人的优秀事迹,我学到了他们先进的思想品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深深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先的,勇于奉献,是对党员的基本标准之一。党员往往能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之间的关系。这两点在党员同志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是我们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所要努力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 通过学习也让我了解了什么是入党动机,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的重要途径,并逐渐确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正确的动机是正确行动的精神力量,具体有:第一,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第二,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也是每个共产党员的行动准则。第三,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只有树立为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真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经受住党组织的各种考验。我们必须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并从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我们明确作为一名党员要具备的奉献精神,要为人民服务的,才能经得起党和人民的考验。通过党课的学习,我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同时我将党员所要具备的条件与自身的实际做比较,确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回顾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发现,青年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在民族复兴、振兴中华的进程中追求美好梦想、谱写壮丽诗篇。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青年满怀革命理想,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青年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艰苦创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改革大潮,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大学生正是青年主力军。当下,思想文化激荡碰撞,社会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树立怎样的志向和信念,攸关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习近平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阅历,与大学生们谈理想、谈人生,以精辟的理论阐述和真切的人生感悟,深入浅出地教授做人的基本道理,生动而深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乎国家未来,那么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们,更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自身做起,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青年成才之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讲的就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智好比箭头,只有靠扎实厚重的学问来引导,才能使聪明才智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知识更新日趋加速的今天,人们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学习。青年代表着民族的希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我们只有努力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掌握学问,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才能成为勤于学习、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栋梁之材,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修业必先修德。《礼记·大学》中说:“君子先慎乎德”。我们今天所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一定要大力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积极饯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既是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一定要做到的。
做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更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按党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坚持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为自己的理想和党的崇高理想而不断努力是对党我们的基本要求。
这次党校培训对我个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提升了我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情操,为我的入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知道我党组织性纪律性很强,入党的条件很高,自己身上确实尚有不足,距离真正的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一定会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以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让自己早日达到党员的条件,希望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我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在实际的行动中锻炼自己,争取早日入党!
篇三:《律德 慎德 修德》心得体会
律德 慎德 修德
启东市检察院 陆健辉
古人云:“不能养德,终归末节”。意思是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道德是主要的,功业是辅助的。一个人的行为只有经得起道德的检验,才能成为高尚的人。古人又云:“修身种德,事业之基”。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品德高尚,才能成就其一生的事业。就如同兴建高楼大厦,如不事先把地基打稳,就不能建起坚实耐久的建筑。
检察职业道德与执法公信力也就如同这样的因果关系一样。提高执法公信力是检察机关所追求的果,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所追求的目标,是彰显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主要标志,是体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环节,而要保证执法公正的前提基础则是检察职业道德的不断完善与加强。
那么在这次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提高执法公信力”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个人认为检察人首先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提升自身的检察职业道德。第一是要进行律德,即道德自律。《法哲学原理》中阐述,“道德是存在于人主观内心的法。人类的最高境界在于完善道德人格,实现道德自律”。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名检察人而言,如果其没有一个完善的道德人格,那么其在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过程中,其在运用外在客观的法的过程中,其在运用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必然不能很好地实现个案正义,必然不能很好地做到公正、公平执法。第
二是要慎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追求造就不同的人生。
但作为从事检察事业的人来说,因其从事的是法律监督职能,因而对法律心存敬、畏之心是我们当有之义,对行为做到慎言慎行是我们应有之举。法律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行为艺术。因为法律的运用时刻体现在同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在和当事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时,一定要客观公允,一定要慎言慎行,只有这样,当事人才能认同你的说法,才能相信法律的公正。慎是责,德是善。有责有善,老百姓才能相信你所说的话。第三是要修德。常言道“做事先做人,修身先修德”,切不可沽名钓誉。社会是一复杂的复合体,稍有不慎,会害人害己。检察系统出现的利用检察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造成执法不公的现象,利用检察权吃拿卡要造成为检不廉的现象,利用检察权刑讯逼供造成权力滥用的现象,都在于不常修为德之道,都在于不常记法律之规。
因而我个人认为,在法律人研读法律法规精要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对自身加强品德的完善与圣洁。一要陶冶情操,二要发扬正气,三要择善从之,四要经常反省,五要心无欲念六要务真务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自然就固守了我们的精神领地,自然就完善了我们的道德人格力量,自然就会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检察职业道德。我们唯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才能真正做到内在的法与客观的法相统一,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民谋利。
《做官与修德心得体会》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914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 上一篇:安康杯心得体会
- 下一篇:员工为酒店节约了成本表扬通告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