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建筑历史课程

时间:2016-08-25 07:54: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中外建筑史》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1、必修课; 2、专业课、理论课

(二)课程定位

中外建筑史是建筑工程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历史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建筑史学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本职工作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生态度和工作作风。

(三)课程设计思路

由案例导入教学,分析案例中的理论,最后总结。加强学生知识记忆。

二、课程基本目标 (一)知识目标:

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建筑史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课程中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建筑史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二)职业技能目标: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从历史的古到今,导入建筑学的基础。

(三)职业素质养成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建筑史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建筑史的认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课程主要内容说明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建筑史,外国建筑史;建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的发生与发展;建筑的构建因素;建筑创作、建筑鉴赏和建筑批评的一般规律。

(二) 课程组织安排说明

对课程“教、学、做”于一体,其中教学方式与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原则。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建筑历史的基本情况,用以指导建筑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也可适当组织参观周边优秀建筑,鉴赏建筑作品开展课堂专题讨论等,并能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实践环节的设计:集体鉴赏与参观优秀的建筑。

四、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含课内实践)

五、 实施建议 (一)教学组织建议

本课程开设于学生入学之初,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接受建筑的基础,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建筑的历史,为后续各门专业课程的开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内容的组织上,按照由基础到专业,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理论导引加上大量实践设置课程内容。讲练结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对建筑史的认识与对建筑学的喜爱。在教学方法上主要应用了讲授法,案例解析法,鉴赏法等。每个阶段最后进行作业或案例的分析与点评,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建筑史,明白建筑学的发展方向。力求突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多用启发式和鼓励式的教学引导。

(二) 教学评价建议

1、期末考核评价及方式 考试题型分析

(1)考试的题型为材料分析题。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和建筑学的发展。学生通过对所课程的学习,了解,运用所学的建筑史理论来分析,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分析中考察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对建筑史的敏锐力。

(3)考试分数的比例为:100分。 2、教学过程评价

第一作业的形式主要以论文为主、作业的次数为6次。安排长周期作业,课程论文一般3周写一篇。第二,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书本,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第三,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第四,到博物

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第四,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得到期末成绩。按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的方法,最后得出总评成绩。

七、 教材选用

教材选择《中外建筑史》 刘淑婷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一版 高职高专通用教材。

八、实施条件要求

(一)课程主讲教师和教学团队要求说明

课程主讲教师要求具有双师素质,良好的审美能力、空间思维与造型能力。教学团队要求有3-5人,包括校内专业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具丰富设计经验的兼职教师。

(二) 课程教学环境和条件要求

场地:教室

(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参考书:《建筑概述》

(2)多媒体资源与教学软件: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互联网资源。

九、其它

篇二:建筑课程介绍

建筑学专业课程简介

美术Ⅰ:

内容简介:

素描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课程。是建筑造型艺术的基础。其目的紧紧围绕着对自然物象的研究与表现,并以此培养学生建筑造型的基本技能。素描训练注重于对事物构造原理的把握,是学习其它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建筑设计和创新的基本素质。 其任务主要研究静物和石膏头像、胸像的基本构造,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物体素描注重于对事特构造原理的把握,是建筑学专业造型训练的基本表现方法。

研究静物和石高头像,胸像的基本允造,包含于物象外在形态之中的内部构造,物体的造型特征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素描在应用型本科建筑学专业中主要起到训练造型能力,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锻练对形体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素描》,湖北美术出版社

美术Ⅱ:

内容简介:

色彩是建筑学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课的必修课程。色彩的运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在色彩学中已有定论,写生画就是在绘画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色彩与造型的关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分析自然界中光线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规律。

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其目的是通过色相环的学习,充分了解光谱的组成及色相环的配置规律,以及在色彩写生中各种材料的应用。(色彩它涵盖的表现材料种类较多,通常最基本的有水粉、水彩、油画)。它是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对其它专业课程学习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培养学生设计创新的基本素质。

建筑学专业色彩课,通过学习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色彩的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冷暖对比),从而达到学生运用与表现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色彩、表现色彩的能力,实现学生对色彩的初步掌握,为专业设计培养较高的审美、表现能力。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色彩、写生、艺术》

《色彩技法与创作》,中国纺织出版社

《水粉画技法》,吴昊,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建筑学专业导论: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建筑学专业的认识、对建筑有基本的了解,初步了解对本专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现状。为后续课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建筑的基本概念,了解建筑的意义和基本属性;了解建筑的发展沿革;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和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理解建筑及其相关概念,建筑的物质技术属性,建筑的社会文化属性等基本属性;

2、培养对建筑学专业的基本认识;

3、了解建筑学专业的发展沿革和现状。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建筑概论》沈福煦编著,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建筑的基本知识》,孙礼军等,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房屋建筑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等四校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用正投影、斜投影和中心投影的方法,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绘制建筑阴影和透视图,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并掌握其作图方法,为后续专业课和设计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学习正投影,中心投影和斜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

4、培养绘制建筑阴影和透视图的基本能力。

5、了解建筑图的画法。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谢培青、许松照编,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版。 朱育万主编,《画法几何及土木工程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建筑力学:

内容简介:

《建筑力学》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将传统的三大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内容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的课程。通过《建筑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研究力系简化和平衡问题的能力、具有研究单个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静定结构在外载作用下的内力和绘制内力图的能力、具有研究结构的组成规律、合理形式和结构计算简图合理选择的能力、了解各类静定结构的受力性能。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周国瑾 施美丽 张景良 《建筑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1] 钟光珞,张为民 崔艳秋《建筑力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 马棣勋 《理论力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 刘鸿文.《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结构: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课程分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部分。其中,混凝土结构包括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各类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和配筋构造;以及单层厂房、多层框架的内力分析、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构造要求及施工图绘制,砌体结构和钢结构部分分别包括各自的特点,设计计算方法、构造要求。属于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构造要求,从而初步具有:

1.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2.具有一般结构构件分析和验算的能力。能分析和处理施工及使用中出现的一般性结构问题。

3.具有为今后继续学习、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建筑结构原理与设计》林宗凡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结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87;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 1-86;

《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建筑设计初步I:

学 分: 4学分

总 学 时: 64学时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它必须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应重在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表现方法和基础造型手段的训练。

作为专业启蒙课和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初步课必须作到以下几方面基本要求:

(1)基本绘图语言和手段的介绍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建筑语言的应用

(2)建筑基础表现训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建筑表现方法

(3)空间造型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建筑设计的初步训练,为真正进入建筑设计做准备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建筑设计初步》田学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 史春珊、孙清军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建筑表现图集锦》 邢其敏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 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渲染理论·技法·作品》 童鹤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造型基础》 中村吉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视觉形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初步Ⅱ:

内容简介:

建筑设计初步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它必须为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的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该课程应重在设计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表现方法和基础造型手段的训练。

作为专业启蒙课和专业基础课,建筑设计初步课必须作到以下几方面基本要求:

(1)基本绘图语言和手段的介绍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建筑语言的应用

(2)建筑基础表现训练,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建筑表现方法

(3)空间造型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建筑设计的初步训练,为真正进入建筑设计做准备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建筑设计初步》田学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造型与装饰艺术》 史春珊、孙清军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建筑表现图集锦》 邢其敏天津大学出版社

《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 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渲染理论·技法·作品》 童鹤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造型基础》 中村吉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视觉形态》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形态设计基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

内容简介: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专业基础必修课。本课程主要讲述中国建筑从原始社会到近代的发展历史,目的在于提高本科学生在建筑历史与理论方面的修养,深刻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发展脉搏,掌握中国古建筑在园林、宫殿、城市建筑住宅等方面的重要成就,力图全面而较系统地把握中国古建筑,为提高学生设计和分析研究的能力打下基础。本课程结合实习、参观等,加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了解,对古建筑构造的掌握,对现代建筑设计结合中国建筑传统的能力进行培养。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同济、清华、南工、天大四院合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敦桢,《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古代建筑史:

学 分: 3学分

总 学 时: 48学时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基础平台课,在教学中,应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外国古代建筑发展史。通过各教学环节,使学生能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认识各时代的建筑的特点与意义,加深对建筑学学科特征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打下基础。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罗小未、蔡琬英著.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1

4.吴焕加著.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农、巴竹师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陈志华著.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2

7.(英)大卫·沃特金著.傅景川等译.西方建筑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内容简介: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基础平台课,通过分析外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使学生能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认识各时代的建筑的特点与意义,加深对现代建筑学学科特征的认识,为树立正确的建筑观打下基础。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罗小未、蔡琬英著.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1

3.吴焕加著.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农、巴竹师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5.陈志华著.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2

建筑构造(1):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课。本课程是以学习民用建筑构建原理,构造做法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大量性民用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构造特点以及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构造设计和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的基本方法,能根据建筑方案设计图运用构造原理和方法、材料、及一般结构知识进行一般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平、立、剖施工图及部分详图设计。培养学生建筑构造设计的综合能力,并为后续的建筑构造(2)的学习和其它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李必瑜.《建筑构造》 中国建工出版社

刘建荣.《建筑构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87;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 1-86;

《建筑构配件标准图集》;

建筑材料: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建筑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理解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理解材料与设计参数及施工措施选择的相互关系。

课程任务是介绍处理材料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综合运用物理概念、化学原理合理选择和应用材料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打基础。另外,利用材料实验的系统性与应用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陈银根.《建筑材料》,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郑德明.《土木工程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李亚杰.《建筑材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

陈志源.《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机CAD:

内容简介: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硬件完成本专业设计与实践,以及建筑造型和 规划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AutoCAD的使用,掌握二维工程图的绘制技巧,能运用三维造型技术混合构造建筑物。了解3DS MAX的建模技巧,以3DS MAX为基础,通过典型范例的学习,掌握建筑效果图材质的处理技巧。

教学或参考使用的教材:

篇三:《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21341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

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

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

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

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

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

第1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

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

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征的深入理解。

第2章 城市建设(2学时)

2.1 古代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

2.2 地方城市建设

知识点:介绍古代中国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地方城市布局特征。

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体制及应用

第3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8学时)

3.1 宫殿、坛庙、陵墓

知识点: 宫殿规划制度及图解;坛庙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陵墓建筑的起源、组成及演变。

3.2 宗教建筑

知识点:主要介绍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的基本特征。

3.3 民居

知识点:介绍中国民居的民居类型、特征及发展概况

3.4 园林建筑

知识点: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特征及发展概况。

3.5 祠堂、会馆建筑

知识点:介绍祠堂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形式与特点。

重点和难点:宫殿、坛庙、宗教建筑等,各建筑类型的外观形式和结构特征。

第4章 古建做法(8学时)

4.1 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材料、结构、艺术造型

4.2 工官管理制度

4.3 中国木构建筑的具体做法

知识点:了解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材料、结构、艺术造型以及工官管理制度 掌握中国木构建筑(柱、梁、枋、斗拱、檩、椽、屋顶)的具体做法。

重点:木构建筑的三种常见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及木构建筑的具体做法。

难点:中国木构建筑的结构和艺术造型。

第5章 近代中国建筑(2学时)

5.1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

5.2 城市建设

5.3 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

知识点:要求掌握近代建筑的发展概况、城市建设以及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

重点和难点:掌握近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及艺术思潮,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提高建筑技术来适应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发展的重要性。

第6章 中国现代建筑(2学时)

6.1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

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

6.3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

6.4 建筑作品和建筑思潮

知识点:要求掌握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城市建设、建筑作品与思潮以及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特别是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难点是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建筑史,认识到“把握现代建筑思潮新动向,弘扬民族传统,融会贯通,创作出即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且与现代建筑技术相吻合的建筑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外国建筑史部分(22学时)

19世纪末叶以前的建筑(4学时)

第1章 上古时期至欧洲中世纪的建筑(2学时)

1.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概况

知识点:主要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几种赏常见柱式和三罗马的拱券技术。 重点和难点:掌握三大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其结构示意图,柱式结构及罗马拱券技术。

1.2 欧洲中世纪建筑

知识点:主要介绍拜占庭式、早期基督教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重点: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建筑。

难点:三种建筑风格的外观特征及结构的区别。

第2章 文艺复兴建筑

2.1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2 文艺复兴各分期(早期、盛期、晚期)的主要建筑理论、重要建筑师和作品。 重点和难点:文艺复兴盛期和晚期的建筑代表作及建筑师,主要建筑理论。

第3章 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和洛可可式建筑(1学时)

3.1 巴洛克式建筑

3.2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

3.3洛可可式的建筑

知识点:介绍各种风格类型的代表建筑及其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巴洛克式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18学时)

第4章 二战前的建筑(8学时)

4.1 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建筑

知识点:主要介绍复古主义思潮、新建筑的雏形及其新材料、新结构。

4.2 新建筑运动早期

知识点:介绍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产生背景、主要理论及代表作,同时介绍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理论观点和代表作。

4.3 新建筑运动高潮

知识点:介绍现代建筑早期的建筑艺术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和构成派)以及现代建筑运动成熟期的现代派先驱人物(格罗皮乌斯、 勒.柯布西耶、 密斯凡.德.罗、莱特、 阿尔瓦.阿尔托)

重点和难点:现代派先驱人物,对"包豪斯"学派的广义理解;现代派的基本特点,各大师的突出贡献和异同点。

第5章 二战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6学时)

5.1 战后的建筑概况

知识点:主要介绍西欧、北欧、美国、巴西、日本等国的建筑概况.

重点和难点:欧美国家,深入理解建筑活动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5.2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

知识点:分阶段介绍20世纪40、50、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对以后的城市规划设想作进一步的探讨。

重点和难点:介绍英国、法国、前苏联、波兰与日本等国的城市规划,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城市规划的异同点。

5.3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知识点:介绍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60年代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建筑类型在钢结构方面的新体系,深入了解高层建筑在结构以外的其它装饰风格与特征。

第6章 二战后的主要建筑思潮(2学时)

6.1 对理性主义充实提高的倾向

6.2 讲求技术精美的思潮(倾向)

6.3 “粗野主义”倾向

6.4 “高技派”倾向

6.5 典雅主义

6.6 讲求人性化和地方性倾向

6.7 讲求个性和象征的倾向

知识点:介绍各建筑思潮的理论观点及建筑代表作。

重点和难点:理性主义的概念、技术精美思潮、高技派,各思潮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区别。

第7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2学时)

7.1 从现代到后现代

7.2 后现代主义

7.3 新理性主义

7.4 新地域主义

7.5 解构主义

7.6 新现代

7.7 高技派的新发展

7.8 简约的设计倾向

知识点:介绍现代主义之后各种建筑思潮的理论观点。

重点和难点: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高技派新发展及简约主义,如何区分众多建筑思潮的风格特征并加以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理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PPT.形式教学,做到图文并茂和浅显易懂。讲述各章节的知识点,强调重点,耐心细致解释难点。以多媒体幻灯片演示为主,结合黑板上的补充讲解。学习中国建筑史时,还应在黑板上对古典建筑结构进行图解,并结合建筑模型演示传授,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理解。学习外国建筑史时,主要是抓住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流派、建筑思潮、著名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进行有线索性的讲授和传达。注重建筑历史和文脉。灵活选择教学场所,可适当组织学生外出考察、观模中国古典建筑实例和欧式建筑实例,配合多媒体幻灯片讲解、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学习网页等方法进


建筑历史课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836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