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师德教育案例

时间:2016-08-24 22:31:50 来源:免费论文网

篇一:师德案例

我期待你的改变

——“潜能生”教育师德案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鲁迅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去爱学生。”可见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教育成功的原动力。在“潜能生”转化方面,“爱”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这一学年,在我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比较“特殊”的学生——杨悦。这名学生性格特别内向,一天时间和别人说不上几句话,整天闷闷不乐,没精打采,除了打水、上厕所,基本上没见她离开过座位,低眉垂眼,很少抬起头来看看周围的人,偶有与她目光接触时,她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闪开,要是叫她回答问题那就更难了,不是不回答就是微启双唇而不闻其声,如果要求她声音大一点,她就会羞得满脸通红,头就要低到桌子下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悦在英语学科的不足渐渐显露出来,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差距。

怎么回事?从这以后的几天,我在课余时间找了几位同学了解情况,得知:杨悦一直就是这样,从不喜欢与人交流,各科成绩都很不理想,干什么都“慢疾”。她因为自己的成绩不好而自卑,因为自己的口音不同羞于说话,渐渐的脱离了“群众”,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

怎么办呢?不能让任何一位学生掉队。

我首先想到的是:补。课间辅导,午间辅导,放学后还要辅导。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写,表扬,批评……我使劲浑身解数,可是她那扇知识的大门就从未开启过,无论字、词、句全都拒之门外,甚至被我定位为“死签儿”,后来我转变方法:和她做朋友,给她找朋友,引导她与他人沟通交流,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从此以后我不再找杨悦一个人来我办公室了。我每天找杨悦和其他几位同学来我的办公室,引导他们互相学习,沟通交流。我和同学一起帮助她, 在我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渐渐地杨悦不再沉默。有一天放学后,我给他们辅导完毕,让他们收拾书包回家,我说:“看谁收拾得最快,看谁第一个离开办公室。”几位同学都迅速收拾学具,没想到杨悦第一个收拾完毕,第一个走出教室。我借机说:“看,杨悦最快,杨悦第一。”只见杨悦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笑得那样甜美,那样灿烂,那样纯真。我被杨悦此刻的笑容震惊了:原来孩子的心那么容易满足,只要一句鼓励的话语,只要有人能够给她一点点的认可。

还有一次,快到期中考试了,我问杨悦:“杨悦,期中考试你能考多少分?有目标吗?”她很自信地回答到:“我能考70分。”她有这种想法.我很高兴地点了点头。只听一名同学笑着插嘴到:“您别听她的,她还能考70分?能及格就不错了!”另一名同学也抢着说:“真是的,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就你这样儿,语文、数学都够呛,还提英语?你要能及格,谁都能及格了!”话音没落,就见杨悦的脸唰的红了,羞愧地埋下了头??我赶紧

说:“他们不相信你,我相信你。争口气,期中考个好成绩来给大家看,好吗?”杨悦深深地点了点头。此后,她学习更努力了,期中她竟然考了80分!这个成绩虽然还没有达到优秀,但对她来说,得之不易呀!宣布成绩时,她笑了,我也笑了,同学们都笑了。

杨悦变了,她越来越喜欢和别人交流,能够及时向同学求教,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信心越来越足,兴趣越来越浓,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她的成绩会越来越好。

做为一名教师,面对的学生良莠不齐,尤其是“潜能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要正确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因材施教,以使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篇二:师德案例故事及分析

师德案例故事及分析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理想与道德》一书,我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长远的教育作用。师德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案例:

那是发生在我刚刚调入一所新学校的时候,高中历史又快到了会考的时候,由于带的是理科班,学生本身对会考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有的学生的上课也是在半玩半学中度过的。

班上有这样一位男同学,特别活跃,上课经常随便说话,搞小动作,注意力十分不集中。开始我采取了容忍的态度,所做的最明显的批评方式也就是上课时用微怒的眼神提醒他。他的回应也很快,在他看到我的神态后,他会收敛一些,但用不了十分钟他就又管不住自己了。在以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发现我的这种做法并没能使他明白我的用心良苦,反而他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愈演愈烈。可想而知,他这样的听课效果会带来怎样的学习成绩!的确,他的成绩越来越差。我想,是该找他谈谈的时候了。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书,走进教室。他呢,还是像往常一样,吊儿郎当的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偶尔还想张开嘴,又要和别人说话的样子。我心里很生气,心想,就这个样子怎么过会考。即使再聪明,不学习也过不去呀。正当我讲到一半在黑板上写字时,突然,只听后边的同学“啊”一声,我回过头,正想发火,发现那个爱说话的男生,吐了满地的东西。周边的其他同学恶心的只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我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额头,并不烫。然后快速的到黑板前,把绰子和扫把拿来,扫了起来。其他同学见我这样,也都纷纷抢过来,主动帮助,将呕吐物扫除。然后我轻声问了一句:“还难受吗?能坚持上课吗?” 他说:“行!”这一节课是在很安静的氛围中上玩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像变了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像以前一样随便说话,而且周边的同学也像受他的感染一样,根本不用我在做任何的思想工作,就能轻易改掉坏毛病,学习成绩也一路飙升,最终在会考中取得了A的好成绩。

这件事是我教师生涯中是一段小小的插曲,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它却使我更加相信教育的力量是伟大的。

案例分析: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常常离不开善于把握垂青于身边的机遇,失去一次机遇,也许就失去了一回成功。同样之理,教育工作者要取得德育工作的成功,也往往离不开德育机遇,更离不开对德育机遇的艺术把握。一个善于把握德育机遇的教育工作者,他的德育工作总是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总是富有时代感和预见性,总是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对于课堂上发生的类似这样的事件,教师只要抓住这个偶然的机会,把它作为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能充分利用偶发事件,开展教育工作,不仅会促使个别学生的转变,而且会对其他学生也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这让我认识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师爱为学生引路,用师爱谱写一曲最美的歌。爱与责任是教育的双翅,没有责任办不好教育,没有爱同样没有教育。有人把师爱比作春雨,滋润孩子的心田;有人把师爱比作阳光,温暖孩子的心房。师爱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是一种深入脊髓的甜蜜。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爱生是师德的核心。然而,热爱学

生是一条非常抽象的师德规范要求,它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心里为自己评判达成度。只要我们善于对照规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哪怕是每天反思一点点,我们的师德修养水平也会前进一大步的。教育,作为人对人的影响,是教育者为受教育者创造的一个环境。如同那个古老故事讲的,橘子生于南方为橘,生于北方为枳。可见,教育者是受教育者的心灵环境。教育,作为人对人的影响,是以教育者个人人格为基础,对学生施加良性的影响,通过这种影响,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篇三:师德教育案例

让生活充满阳光,让教育充满爱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的我已告别了五年的教学生涯,回顾这五年来,真不愧是收获满满啊,教育教学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自身也在不断的进步着,然而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用心去发挥爱的魔力,让孩子们在幸福、快乐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呢?下面本人将谈谈在教育教育中怎样做的:

有一种这样的教育理念: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用心去体验去实践,才能证明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怎样去教育好孩子呢?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

蒙台梭利说过:“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成长中的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每时每刻都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是截然相反的。孩子是变化发展的,教师的观念是要跟得上孩子的变化发展的。只有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才会在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责无旁贷的担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医生,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人格健全发展,我们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为他们的成长导航把舵。

下面说说我的教育案例

潘卫川,男,十六岁,2008年9月转入我校(即华山小学),现为金牛中学九年级学生。 该生刚转入我校时,非常叛逆,上课不听课,经常开小差,和一些高年级甚至是不上学的社会青年交往;由于家庭条件较好,穿着时尚,甚至有给女同学写情书的行为,时

常在学校里制造一些事端,学校领导对他进行了多次的教育,效果不是很明显。但该生极为聪明,思维活跃,所有的授课教师时常为他感到惋惜,但通过老师们悉心教导该生现在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案例家庭背景调查

经过调查该生的家庭情况,我们了解到,由于该生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其生活起居均由妈妈照顾,由于受到妈妈的溺爱及妈妈是外地人,使之从小就养成了比较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爱发脾气,好吃零食,不能静下心来学习,喜欢到处乱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对母亲的话经常是漠然视之,甚至视妈妈为仇人。

二、案例分析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该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存在极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在本案例中,此学生缺少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妈妈对其管教不严,养成了娇生惯养的习惯,有求必应,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能力较差。因此,该生虽然物质上比较优越,但内心极其孤独、空虚,形成了一种乱花钱,讲吃穿,甚至攀比、厌学等不良行为,逐渐发展成为所谓的问题学生。

三、个案处理,辅导过程

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在辅导之前,我认真分析了形成这些不良行为的最关键的问题家长的溺爱,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因此,我决定从该生的特殊的家庭教育环境入手,对该生进行充分的心理沟通、交流与指导,重点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教育,采取措施如下:

1、进行理解性的沟通、谈话。

首先,我抽出一定的时间,以平等的姿态,与他进行了一次理解性的谈话,从而知道

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告诉了我他家庭和他本人的一些情况,对友谊、对理解的渴望,对学习进步的渴望,让我从中体会到了内心的孤独与不满,尤其是对父亲的抱怨,他觉得父亲很不负责任,因为妈妈不识字所在在家无法对他进行辅导,而爸爸常年在外务工根本就不管他的学业,让他感觉不到父亲的关心和爱,而且还经常遭到父亲的严厉批评,他认为,在父母的眼里他只有缺点、毛病,因此,形成了与父母的对抗心理。

2、理解学生,树立他的自信心。

有人这样说过:“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心中沉睡的巨人。”可见像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因为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与交流,对于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我们不应该粗暴地指责训斥,而是耐心地告诉他:每个人都可能犯错,关键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当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这一不良行为,并因此受到来自家长、同学的指责而感到痛苦时。以此,来消除他的对抗、逆反心理,引导他理性的看待自己的错误。我想:此时帮助他树立战胜自我的信心是最关键的。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就能实现目标,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3、与家长配合共同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均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校配合,是改善孩子健康心态最有效的方法。此学生由于与父母接触较少,父母对其关心和指导就更少,并且对其还有着较为强烈的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当他在学校表现不好或学习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对他的责骂、惩罚,使他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是一种对父母的仇视。反过来家长又对他的溺

爱又造成了一种严重的心理不平衡,我首先让该生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不闻不问要变坏”,家长的教育方式会有不当之处,但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成材,作为子女要体谅父母的苦心,父亲常年在外打拼为的就是让他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另外,我通过与其父母沟通,让他们明白,“打是亲,骂是爱,一味打骂难成材”,并向他们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让父母降低对这位学生的要求,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给予理解,使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甚至爱心,帮助改善家庭气氛,改善教育方法。与其妈妈沟通,让她明白,不能对孩子一味的溺爱,这样会害了孩子,通过与家长配合,经常互相沟通,对该生在学校或家里表现好的地方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为孩子形成正常的心态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表扬激励,促使其发扬优点改正错误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孩子的长处并不难,关键在于能否及时而恰当地给予激发和促进,而激发与促进的关键又在于赏识。像这样的“问题”学生,及时地予以激励性的赏识,是非常有利于教育的。在家访过程中,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自己的弟弟,当年幼的弟弟摔倒时,他一个箭步跑过去抱起弟弟,仔细的观察弟弟有没有受伤,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心、亲情。我不失时机的给予了表扬,他有点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听他妈妈说,如果碰到雨天弟弟出门,他一定要跟在后面,怕弟弟摔跤。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认可,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有了转变,他开始爱帮助同学,开始与同学真诚的交流,厌学、与抵触心理有了极大的转变,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想出办法如何教育学生,如何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尤其是对有一些问题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的关爱。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们讲的话发生共鸣,我们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师的爱心能换取学生的信任,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才能从新唤起学生的自信,才能让孩子学会自尊,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使他们走出不良习惯的束缚,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

一种思想成就一种习惯,一种习惯成就一种行为,一种行为成就一种人生,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往往能影响他的品质、性格,乃至影响他的一生。我们不仅要教育他们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我们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这些学生就会少一点失落,多一点收获。让我们努力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亮点,毫不吝啬地用语言、目光、体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欣赏,充满爱心地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的钥匙,重燃希望的火花!


师德教育案例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82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