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时间:2016-05-05 20:14:56 来源:免费论文网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稳定、完善、强化对农业和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扶贫开发工作。

  “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鼓励农民兴办文化产业,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

  “村容整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以沼气池建设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和帮助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圈舍混杂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

  “管理民主”——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在全国农村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

  【相关文章】全市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标准

  新农村建设经过三年试点后,以各级试点村为主推进形成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精品群体,并较好地发挥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由点向面拓展、由表及里延伸。实践证明,在普遍抓中突出重点,在重点抓中引领方向,是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模式。面对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市委十届六次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的新要求,在中央“二十字”总要求的基础上,巩固试点,达标升级,放眼长远,适度超前,探索建立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的科学指导、评价、考核标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制定了《全市新农村试点村建设标准》,在全市组织实施,引导新农村建设集群推进、健康发展。

  一、总体发展目标

  省、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到2013年基本实现“产业优化、生活富裕、充满活力、环境优美、乡村和谐”的新目标。

  1、“产业优化”是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就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各产业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种植业和养殖业基本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新的提高,农村经济得到新的飞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2、“生活富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就是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能充分享受科技进步、生产发展带来的成果,不再为看病发愁,不再为养老发愁,走上硬质宽敞路,喝上放心水,住上称心房,用上卫生厕,洗上热水澡,使上新能源,看上有线电视,出行更方便,环境更干净,通讯更畅通。

  3、“充满活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就是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农民普遍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生活方式科学健康,农村社会风貌文明向上,农民人人有活干,家家能致富,生活更便利,精神更愉悦,群众之间比文明、比致富蔚然成风。

  4、“环境优美”是新农村建设最基本要求和最直接体现。就是房屋整齐集中,绿树环绕,建筑风格与自然风貌和谐一体,凸现地方特色和文化风格,一户一个景,一村一幅画,家家户户干净明亮,院里院外整洁卫生,禽畜圈养,垃圾粪便集中处理,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营造出整洁、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5、“乡村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体现,是农村和谐社会的标志。就是经济上繁荣,政治上民主,农民安居乐业,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多方面、多层次满足,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明显改善,社会环境安定祥和。

  二、农村经济繁荣

  (一)生产发展

  1、产业发展

  种植业和养殖业基本实现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建立了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生产组织化程度高,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户的带动面达到60%以上;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链不断延伸,各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产业化带动农户面达到90%以上。

  2、集体经济

  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空间和途径得到有效拓展并不断壮大,村级债务全部化解,村集体经济年增幅20%以上。

  3、农民收入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不低于1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降到35%以下。

  4、农民培训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促进农民身份、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向市民转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率达90%以上。

  (二)基础设施

  5、道路硬化

  村庄道路硬化(水泥、石板)、整齐,修建设硬质排水沟,有条件的村设立地下供排水系统,污水得到有效排放和处理。主道路面宽度不少于4米,支道宽度不少于3.5米,主(支)道两边种植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或香化植物1—2行,主(支)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5%以上。

  6、饮水安全

  人畜饮水安全洁净,水价合理,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

  7、新型能源

  使用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地热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能源,农村能源利用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新型能源项目实施村农户普遍使用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地热等新型能源;城乡一体化试点村逐步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电能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的普及率达到80%以上。

  8、服务设施

  农村服务设施齐全,商服网点、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布局合理,村内至少建有1家经销品种齐全的超市或农家店,初步实现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广播、电视、邮政、电信、网络覆盖到村,农村电话入户率、有线电视覆盖率、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

  9、农民住房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进程,按照省“康居工程”实施方案,指导、引导广大农民建设功能齐全、平面布局合理、居住舒适、结构安全、节能、环保、卫生、保暖、适用、宽敞、造型美观新颖、突出特色、标准较高的新型住宅。住房砖瓦化率达到100%。

  10、活动场所

  建有集办公、培训、阅读书报、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综合活动室。有完善的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备书籍和文体设施。

  11、公共厕所

  加快村内标准公厕建设步伐,每个村至少建有一个标准公厕;加快农户简易厕所改造步伐,按照省“改厕工程”实施标准,逐步实现户户建有卫生厕所,有条件的村推广建设双瓮漏斗式卫生公厕。

  12、公共浴池

  实施推广太阳能浴池建设,村内至少建有一个公共浴池,保证洗浴水源充足,水质安全洁净,收费合理,可为全村人提供洗浴服务。

  (三)社会事业

  13、教育事业

  加快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不超过1%和3%,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0.5%以内。

  14、卫生事业

  农村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100%。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和大病医疗求助制度,逐步改善村卫生所条件,不断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省村卫生所建设标准,建设规章制度统一,服务功能完善、诊疗操作规范的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15、文化事业

  经常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活动内容健康、特色鲜明。

  村文体设施完好率达到100%。

  16、社会保障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统一,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高,城乡救助体系完善统一,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五保户供养水平达到政策规定标准。

  (四)村容村貌

  17、村容整洁

  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好,庭院整洁,禽畜圈养率达到100%,街道两侧无柴草垛、无杂物堆,建筑物、公共设施无乱涂、乱刻,街道平整,排水畅通。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垃圾粪便日产日清日运送,每隔100米设立一个垃圾箱,每个行政村或相邻较近的几个村设立一个垃圾填埋场,村垃圾集中处埋率达到100%。

  18、建立机制

  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和清扫保洁制度等环境集中整治的长效机制,有相应的村容村貌整治管理措施,定期集中处理垃圾的工作制度,职责明确,专人负责。

  19、村庄绿化

  农村自然环境绿化、村内有公共绿地,村旁、路旁及宅旁种植树木花草,荒山、荒地植被覆盖率达到100%。

  20、村貌秀美

  村庄规划合理,居民点建设集中连片,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划分明确、人畜彻底分离。农居凸现住房建筑的浓厚地方特色和文化风格,建筑风格与自然风貌和谐一体。

  21、村屯照明

  村内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安有节能型灯或太阳能灯,主要或标志建筑安装有光彩照明。

  (五)民主政治

  22、基层组织

  村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村党组织建成“五个好”党组织,村党组织、村委会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3、民主制度

  村务公开规范化。“村规民约”、“一事一议”等民主制度健全并有效实施。民主参与制订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和村屯建设规划,参与新农村建设各项决策、管理和监督。成立新农村建设村民理事会并发挥有效作用。

  24、精神文明

  开展创建文明村、和谐村、文明家庭、文明集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活动开展率达100%。

  25、社会稳定

  民间纠纷及时调解,矛盾纠纷调处率100%,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3%,无重大上访事件。社会治安满意度达到90%以上,无重大刑事案件。公共安全达到“平安乡村”标准。

  26、主体作用

  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热情高,在规划制定、目标确定、项目实施、投工投劳和民主管理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66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