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辽宁喀左饮食、祭祀及扭秧歌文化研究

时间:2019-08-30 13:33:12 来源:免费论文网

辽宁喀左饮食、祭祀及扭秧歌文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扭秧歌,辽宁,祭祀,饮食,研究

辽宁喀左饮食、祭祀及扭秧歌文化研究 本文简介:辽宁喀左,位于北京与沈阳之间的中心点,素有塞外明珠之称,是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一方宝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渗透打造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1、饮食  除保留汉民族正常的饮食习惯外,蒙古族饮食习惯在喀左占据很大比例。例如,蒙古族馅饼,就是当地人普遍喜爱的食品,即在肉馅里掺杂少量蔬菜,用荞面或白面做

辽宁喀左饮食、祭祀及扭秧歌文化研究 本文内容:


  辽宁喀左,位于北京与沈阳之间的中心点,素有塞外明珠之称,是蒙汉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一方宝地,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渗透打造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

  1、 饮食

  除保留汉民族正常的饮食习惯外,蒙古族饮食习惯在喀左占据很大比例。例如,蒙古族馅饼,就是当地人普遍喜爱的食品,即在肉馅里掺杂少量蔬菜,用荞面或白面做皮,烙成馅饼食用。可谓家家会做、人人喜欢,不同的是根据各自口味选择合适的肉源罢了; 粘豆包: 用大黄米或小黄米面发酵后掺入少量姜黄做皮,将豇豆和红小豆煮烂做陷( 可放些白糖) ,蒸熟食用。每逢腊月,农村家家都要蒸豆包,一家蒸豆包,几家妇女去帮忙,煮豆馅的、包豆包的、烧火的、下锅的,一条龙作业,有说有笑、好不热闹,形成了习惯。将豆包蒸熟,冻透后放入院里的大缸,随吃随熥。一直吃到出正月; 也可把粘豆包压成饼状放到油锅里煎一下,蘸着白糖吃,更是别有风味。在喀左农村,过年要是不蒸豆包绝对说不过去; 元宝汤: 用荞面或白面做皮,以肉馅加作料做陷,包成元宝状,放到菜汤或粉汤里煮熟( 类似汉族的混沌) 。

  因其形如元宝,故名元宝汤; 粘饼子: 用大黄米或小黄米面发酵后加油烙熟,蘸红糖、白糖或芝麻盐食用,制作简单,粘脆可口;肉粥: 将肉丁加盐等作料熬汤,放入小米或黄米熬制而成,这是蒙古族群众过小年时的专利饭食; 火锅: 与四川火锅相似,只是麻辣程度略减,主要原料为酸菜、冻豆腐、海带丝、五花猪肉、丸子、粉条等。农村家家都有铜火锅,全家老幼坐到炕上,摆上饭桌,围着火锅吃饭,热气腾腾、欢声笑语,尽享天伦之乐。现在,这种颇有游牧民族特点的火锅,已走进喀左众多大小餐馆,并有多家火锅城开张营业; 羊杂汤: 将羊杂洗净,切成细丝,加入作料大锅煮熟,用大碗带汤盛出食用,再配上几张玉米或小米面煎饼,一壶老酒,真是美哉悠哉。这种习俗在喀左已延续数百年,县城有多家羊杂汤馆,添汤免费,十几元就能享受一顿独特美餐,所以各个羊杂馆生意火爆,食客络绎不绝; 饹馇: 将绿豆浸泡后磨成浆,像摊煎饼似地摊熟,切成块、放入喀左陈醋、韭菜等做成汤食用,也可做成炸饹馇、溜饹馇或放到火锅里食用,味道清香沁脾,是喀左特色小吃之一。喝红茶: 喀左人不分民族、不论男女、不论老幼,都有喝红茶的习俗。吃完饭后,用喀左特产紫砂壶沏上一壶红茶,慢喝细品,提神醒脑,解腻化食。如有剩茶,则放到火盆上保温,随时享用。家里来了客人,主人必先沏上一壶上好的红茶招待,此习俗延续几百年,至今不衰。

  2、祭祀

  先说祭火。祭火是蒙古族的传统。火对于蒙古族是神圣的,较大活动都有祭火仪式,如重大节庆、举办敖包盛会等。腊月二十三和除夕夜,祭火尤为隆重。传说腊月二十三是火神密仁扎莫勒哈临世的日子,境内蒙古族平民腊月二十三祭火,贵族腊月二十四祭火。因为清朝初年,腊月二十三这天皇廷赐宴,当时喀喇沁驻京的贵族头面人物,都去皇宫参加盛大宴会,二十四回府再与家人团聚———祭火、过小年。久而久之,习惯成俗。如今的蒙古族一般还保留着腊月二十三祭火的习俗。过去蒙古族家庭祭火相当隆重。待到腊月二十三太阳落山后,即在家里中堂或庭院中用柏木、松枝、芝麻杆之类点燃火盆,在火盆北面放上供桌,桌上摆酒、熟肉、水果、点心、肉粥等祭祀品,全家人面向火盆跪拜,由长者颂祭词,祈求火神保佑一家老小四季平安、多福多禄。祭祀后全家团聚吃肉粥,开始享受过小年全家盛宴。

  现在过小年时,蒙古族还有祭火习俗,只是程序和规格已有了较大程度削减罢了。

  3、 扭秧歌

  喀左秧歌以前是正月的专利,现在除高跷秧歌要到节庆表演外,地秧歌已成城乡居民晚间锻炼的常见方式。正月扭秧歌早成习俗。不论城乡,过了正月初二,会首们便开始操办秧歌。有的正月初三出会,有的初五以后出会,一直到正月二十才落下帷幕。新中国成立后,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县乡均举办大型秧歌会演和焰火晚会,已成民俗。喀左秧歌种类繁多,特色明显。

  有高跷秧歌、地秧歌、舞龙、舞狮、中幡、马叉、旱船、背阁、抬阁、扑蝴蝶、花钹、秋千、霸王鞭、老夫背少妻、猪八戒背媳妇、大头人、跑黄河、天成观皇会等数十种。表演风格激烈火爆、大搧大扭,颇具东北人豪放潇洒的个性特征。天成观皇会,是喀左近二、三百年来声势最大、种类最多、气势最宏伟、影响最深远的秧歌盛会。天成观位于喀左县城中心,是与北京白云观、沈阳太清宫齐名的北方三大道教活动圣地,是国家 AAA 级景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承德府志》载,天成观始建于康熙六年( 公元1667 年) ,中经乾隆四年( 公元1739 年) 扩建,至道光十九年( 公元1839 年) 落成。明末农民起义军以破竹之势攻入北京城,惶惶不可终日的崇祯传下密旨,让皇族成员任选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一字为姓,各自逃生。崇祯的三叔选了夏字为姓,携子化妆成道士躲进北京白云观窥探时局。清军入关后,它们父子几经辗转逃到喀左,正赶上下了一阵大雨,崇祯的三叔便化名夏一阵,把从北京带来的珍宝细软卖掉修建了这座道观。为掩人耳目,它们谎称挖出了聚宝盆,放金生金,放银生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们是道士,上天让他们发现了聚宝盆,是天成此观,故名“天成观”。天成观落成之后,塑了诸多神像,尤以药王孙思邈香火最盛,有心人便以展现药王出巡为主题创办了天成观皇会,以求风调雨顺、万民安康。皇会共分十道会: 分别为銮舆会、韶音会、中幡、马叉、花钹、高跷、秋千、挎鼓、抬阁和英雄会。

  此会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内容丰富、编排有序,办会期间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京东地区影响巨大。过去,天成观皇会每三年举行一次,时间是阴历四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天。由于历史的原因,100 多年来,天成观皇会活动项目未能集中展示,只在县内分散传承。为了恢复这一享誉千里的民间广场艺术,喀左县几经努力,2012 年正月十四日恢复了这一盛会。两千人的演绎大军,根据各种艺术形式的需要,穿上不同特色的服装,手持不同风格的道具,展示各自的艺术风采,可谓盛况空前。

  民俗一般都有其特定的展示时机,如腊月包豆包、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祭火神,腊月二十九贴对联、挂钱、门神,除夕之夜吃饺子、放鞭炮、发纸祭祖、守岁; 正月初一拜年,初五以后扭秧歌;正月十五放焰火、闹花灯、跑黄河; 清明节上坟祭祀; 端午节悬艾蒿、挂葫芦、吃粽子; 阴历七月十五祭祀先祖撒河灯; 中秋之夜拜婵娟; 阴历十月初一为亡者烧纸送寒衣等等; 如不把握时机,这些经典民俗场面将很难看到。

  自从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以来,喀左的许多民俗被保护起来,像天成观皇会、跑黄河分别被列为省级和市级非遗保护项目,这是喀左民俗发展的一件大好事。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辽宁喀左饮食、祭祀及扭秧歌文化研究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253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