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时间:2018-04-19 08:57:47 来源:免费论文网

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本文关键词:戏曲,传承,博物馆,意义,声音

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本文简介:河南省是戏曲大省,产生了以豫剧、曲剧、越调等为代表的数十种地方戏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许多剧种也随着艺人们的离世逐渐走向消亡,为了使这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对这些剧种的收藏与保护工作也迫在眉睫。为了拯救老艺人的声腔,为老艺人们留声,使人们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河南戏曲,并使使

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本文内容:

  河南省是戏曲大省,产生了以豫剧、曲剧、越调等为代表的数十种地方戏曲,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许多剧种也随着艺人们的离世逐渐走向消亡,为了使这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对这些剧种的收藏与保护工作也迫在眉睫。为了拯救老艺人的声腔,为老艺人们留声,使人们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河南戏曲,并使使河南戏曲得到传承,2014年10月,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正式开馆,它是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兴建的河南省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该馆是集参观、研讨、地方戏曲普及、小型戏曲演出、对外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其目的为了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馆内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功能外,还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观众可以自由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此外,该管还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录制间,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此博物馆集固态与活态传承为一体,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概述
  
  2014年10月,河南省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正式开馆,它是由郑州人民广播电台兴建的河南省第一家戏曲声音博物馆,位于郑东新区东风南路与商鼎路交叉口附近河南文化产业大厦14楼,该馆有四个展厅,分别展示了河南的戏曲分布以及河南戏曲的介绍;陈列了收集的藏品,戏服,乐器,书物,还有供人们收听观看视频的多媒体设备;印有“戏比天大”四个字的屋子是为艺人们录制唱腔的录制间以及进行研讨交流的地方,还有一间屋子是收藏出版的专辑以及艺人画像的地方。该博物馆是集参观、研讨、地方戏曲普及、小型戏曲演出、对外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其目的为了挖掘抢救保留民间老艺人的绝技,绝腔。馆内除了具有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功能外,还有现代化的视听设备,观众可以自由点播河南戏曲的珍贵音像资料。此外,该管还设置了设备先进的录制间,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本博物馆馆长连晓东利用近六年的时间寻访了300多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老艺人,录制了6000多段唱腔,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无任何资料,有的已濒临失传。
  
  1、戏曲声音博物馆建设意识的形成
  
  通过对博物馆馆长连晓东的调查访问得知,连晓东是郑州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从2007年开始,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有一档栏目叫《戏剧夜动听》,节目的初衷就是听众推荐心目当中好的唱段,让大家来共同欣赏。当连馆长接手之后,做了大概有一周时间有他发现,听众对偏爱的唱段经常推荐,这样每天重复性太大。后来他在节目当中建议听众推荐最让他们触动的,在原乡老家那些感觉特别好的唱段。
  
  有一天,有一个洛阳籍的老听众说,他们当地流传着“吃饭真不同,看戏马元凤”的说法,“真不同”是洛阳非常有名的一个酒店,马元凤就是豫剧名家。他问到有没有马元凤唱段。可惜当时台里没有那么多的资料。一周后,突然有人打到办公室的电话说有马元凤的唱片。后来连馆长一行人就跑到听众家里面,到他们家一看,家里面很多老唱片,有黑胶木的老唱机,他打开之后,胶片在留声机上一转一响的时候,感觉特别好,就像打开了一坛陈年老酒一样。连馆长就问能不能把留声机和唱片拿到台里转录一下,变成能播的形式,方便在节目中播出。播完那天连馆长的短信平台上都刷屏了。
  
  从那天开始,连馆长就萌发了在节目当中寻访一些已经离开舞台的老一代戏曲名家。连馆长说:“ 2007年10月份,正式开始寻找老艺人。刚开始做的时候很难找,像马元凤就是第一个寻访的对象,因为她离开舞台太早了所以寻访起来很困难。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我们才算找到了她。到了她家,我们看到她家的墙上挂满了早年她演出的剧照,非常漂亮。那时由于患脑溢血,她的记忆力减退了很多,基本上有些人她都不认识了,但一说到戏曲,她立马两眼放光,张口就唱。从马元凤开始,我们按图索骥,根据这些老艺人们提供的一些线索,先后找到了300多位老艺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我们先后做了9千多期节目,出版了很多专辑。我们在寻访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老艺术家都留了一些早年的物件,为了让后人了解以前我们文艺界的前辈们是怎么样通过这些物件在舞台上来向大家传递我们传统的艺术的,我们就开始征集搜集这些东西。2010年,我给台里打报告看能不能成立一个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中心,最后决定成立一个博物馆,起名叫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这就是它的由来。”
  
  2、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的建设旨在为老艺人留声,保护戏曲的原汁原味,并对戏曲进行传承发扬。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的建设集固态与活态传承为一体,不仅有静态的物品,也有活态的展示,使有形和无形相结合。博物馆内部音频与视频的保存记录无论从史料的研究价值,或者是欣赏价值,以及供后人进行戏曲创作的借鉴价值上讲,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当然,也对拯救老艺人的声腔和对戏曲原生态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对戏曲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对戏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有着重大作用。
  
  二、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
  
  中国戏曲以昆剧为代表于2015年5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对戏曲的振兴、保护又再被国人重视。对传统艺术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学界向有两种主要观点:一是把有形的物质遗产收集保护起来,作为静态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作为人类的记忆。二是把口头流传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承、传播、研究等途径,活态的呈现并努力使其复兴繁荣在当今社会。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以“寻找梨园的声音”为己任,对河南的戏曲以静态和活态两种方式进行挖掘、收集,保护、传播等,既是对博物馆原有功能的利用,又在拓展、探索博物馆对活态遗产的新功能。
  
  1、对视频音频的收录
  
  在河南省声音博物馆内专门有一个视频、音频的观看收听区,安放了三台试听电脑,里面记录保存了8000多段唱腔。这些唱腔是博物馆馆长连晓东持续10年寻访老艺人,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新疆等近10个省份,寻访了300多位早已被人们淡忘的名老艺人,录制了8000多段唱腔,其中大部分唱段,之前没有任何资料。
  
  打开这些音频和视频,分别记录了曲剧代表刘卫生的唱段,胡晓凤老师的《大祭桩》片段,田爱云老师的二夹弦《李双双》唱段,张秀兰老师的《余宽爬堂》音频等,这些声音的记录无疑对现代人们研究史料以及对戏曲唱腔的学习,起到重要的参考性。传统艺术,特别是个人流派,它就是一个人去艺亡的艺术,每个流派唱段虽然有的旋律是一样,但各自也有自己的感悟,每个艺术家的境界,理解不一样,自身生理条件不一样,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戏曲艺术是一种口传心授的艺术,比方常派的唱腔,徒弟要学,如果说老师不给你讲,光是听唱段,只能学个皮毛。其实戏曲艺术的那些唱腔就是为了表现人物心情的。
  
  我认为声腔艺术必须有录音在的,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艺术家他不在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了解他们的艺术特点,这个是个人声腔的魅力,它必须经过揣摩。并且,如果艺术脱离了生活和群众,就成了没有感情的东西。
  
  2、对老艺人唱腔的现场录制以及专辑的出版
  
  为了给逝去的老艺人留声,使人们听到那些最触动人心的唱段,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还有一间专门的录制间,不定期邀请老艺人、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以演出、教唱、讲座的形式以戏会友,在全省范围内搭建了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阵地。除此外,博物馆还专门贡献了上万的话筒,以尽力使录制的唱腔不失真。
  
  目前,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联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进步传媒录制了一系列戏曲专辑,包括苏兰芳、马最云、孙映雪、李素玲、胡发生、郭凤娥、马宝贞、田爱云、李素芹、赵吟秋、李玉花等个人唱腔专辑以及《尘封的记忆 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乡土曲艺进深圳”走进中原》《梨园寻根--戏曲品鉴会》,其中苏兰芳(一二)、马最云、孙映雪、李素玲、胡发生、郭凤娥、马宝贞、李素芹个人专辑以及《尘封的记忆 寻找梨园失落的声音--“乡土曲艺进深圳”走进中原》《梨园寻根--戏曲品鉴会》已经出版发行。2015年年底,为鲁山县山区盲坠子艺人郑玉荣录制了长篇河南坠子《大明英雄会》,2016年3月,又邀请豫剧名家苗文华,录制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桑派名段教唱系列,正在制作中,即将出版。
  
  3、举行多种公益性活动
  
  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举办了各项公益性活动,使博物馆“走出去,引进来”.首先,博物馆定期邀请老艺人进行公益性讲座,并邀请戏曲名家、作曲家、理论家进行演出、教唱、讲座。博物馆经常举办“三下乡活动”,为老板姓唱他们喜欢的戏,丰富人们的生活;艺人除了在这里进行演唱、交流,还在博物馆内举行了收徒仪式;定期开展各流派的研习班;并且发现挖掘新人,对新人进行扶持与演唱录制,比如连馆长在2015年的马街书会上,发现了一对盲人,女的叫郑玉荣,她才20多岁,当时听她的唱腔,觉得非常好,当他得知盲女生活状况很困难,不像以前一样演出市场很多,现在基本上半年有一场或者三个月有一场有演出,家里面有个红白喜事就找他们。现在市场逐渐萎缩,特别现在这种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来冲击传统文化,他们生存其实很艰难,但是他们的艺术感却很好,他们保留了那种传统的唱法。为了通过盲女郑秀荣呼吁大家来关注一下濒临失传的这些民间艺人的艺术,连馆长就把盲人郑玉荣请到舞台,给她们录音,通过以郑玉荣为代表的这样一个艺人,来引起社会上有识之士的注意,扶助弱势群体,并依靠传统艺术来引导年轻一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仪,在戏曲艺术中品味家风、孝道等传统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
  
  4、运用多媒体技术对戏曲进行宣传
  
  网络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科技,也是人们最常用的,河南省声音博物馆和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不仅借助微信平台进行戏曲文章与视频的推送,方便人们在手机上就能了解到有关戏曲的知识,并且,河南戏曲声音博物馆馆长抓住孩子们的心理,联合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推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戏曲动漫系列”,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剧目中的广为传唱的经典唱段,精心制作了一批中国戏曲经典片段动漫作品,使孩子们能够更加轻松愉快地了解中国戏曲,这一举措更加使戏曲文化得到了不断的传播。
  
  三、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在社会飞跃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也在跟随时代的脚步,一味追求潮流,时尚,一味讲究推陈出新,戏曲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被逐渐淡忘,更遗憾的是一些老艺人的相继去世,戏曲似乎更没有了立足之地。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我认为最恰当不过的就是博物馆的传承方式,首先博物馆这种固态的传承方式避免了活态传承方式的流失性,其次博物馆也可以具有活态的展示,充分发挥了“人”的作用,使有形和无形相结合。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内部音频与视频的保存记录无论从史料的价值,亦或者是欣赏价值,以及供后人进行戏曲创作的借鉴价值上讲,都具有不可复制性,当然,也对拯救老艺人的声腔和对戏曲原生态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博物馆的探访,笔者也有个建议,希望博物馆借助多媒体不仅保存音频视频供人们点击观看,也能在每个展区设立一台多媒体设备,方便在观看到展品不懂的或是想了解跟多相关信息是能进行立刻查阅。

  参考文献:

  [1]张憬.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谈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研究[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2]胡晓燕.川渝民俗博物馆地域性创作手法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09年.


戏曲声音博物馆对戏曲传承的方式与意义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426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