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时间:2018-03-29 09:33:13 来源:免费论文网

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儿童教育,现代教育,启示,思想

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简介:摘要: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从小注重道德教育,顺导儿童性情,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使儿童自然、全面发展。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现代儿童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关键词

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本文内容:

摘要: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主张儿童教育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从小注重道德教育,顺导儿童性情,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使儿童自然、全面发展。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对现代儿童教育仍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值得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王阳明;儿童;教育思想;启示

王阳明(1472—1528),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世称阳明先生,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立了“心学”,又称“阳明学”或“王学”,他先后提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理论,构成了其心学的完整体系,创建了与当时流行的程朱学说不同的思想理论。王阳明不仅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还是对后世有巨大影响的教育家,他热心于教育事业,长期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与其哲学思想相结合统一,提出了关于教育方面的独到主张。郭沫若先生在《王阳明礼赞》一文中曾指出:“王阳明对于教育方面也有他独到的主张,而他的主张与近代的教育学说每多一致”。由此可见,王阳明的教育主张对现代教育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和启示意义,值得我们进行学习和研究。王阳明在教育教学方面有诸多建树和创新,而其中关于儿童教育方面的主张见解独到,最具影响力,对于今天儿童教育的改革发展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1]。不同于中国大部分的教育家,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对儿童教育的特别关注,在其著作《传习录》中的《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及《教约》等文章中都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儿童教育的主张。这些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儿童教育的不足和弊病,并结合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点提出来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见解独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概括来说,王阳明儿童教育的基本主张有: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积极方面入手,从小注重道德教育,顺导儿童性情,激发学习兴趣,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促使儿童自然、全面发展。他的这些具有进步性的主张,不仅对当时及之后的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当今儿童教育仍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价值[2]。

一、注重道德教育

以德为本是王阳明教育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对于儿童教育,王阳明强调“惟当以孝弟忠信礼仪廉耻为专务”,也就是说强调把道德教育摆在儿童教育的首位,从小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德行。王阳明亲自撰写了《教约》,规定“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①将考德课作为每天的第一堂课,在《教约》中他还提出,要充分开发儿童的道德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儿童进行爱亲孝悌礼敬方面的教育。②从王阳明的主张可以看出,他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注重老师的教导和启发,促使儿童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而不是仅仅将道德作为知识来灌输[3]。王阳明对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视,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代的儿童道德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教育的竞争从大学、高中延伸到初中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分数、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主要标准。众多教育现象显示,现在的儿童教育大多侧重对学生成绩、各项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儿童的道德教育。正如王阳明主张的那样,道德教育应是整个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点,在当今社会,应更加注重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形成良好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才能促使社会更加文明、和谐,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

二、顺导性情,激发兴趣

王阳明主张以诗礼读书来培养儿童,强调诗礼的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注重发挥儿童的个性特点。他提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③由此可看出,王阳明主张儿童教学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顺应儿童“乐嬉游”、“惮拘检”的特点,不能用教大人的方法来教育儿童。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中心喜悦”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兴趣进行培养和鼓舞,使他们愉快,充满乐趣地进行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但如果反其道而行,则会影响儿童主体性的发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在王阳明看来,教育儿童,应顺应他们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新课标倡导:教学应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这方面仍有待改善,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忽略了儿童个性的发展。从新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王阳明所主张的在教学中“顺导性情,激发兴趣”对于现代教学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中应发扬这一主张,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儿童个性的发展,引导儿童从小喜爱学习,体会学习的乐趣。

三、因材施教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王阳明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方法。王阳明指出“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④强调每个人具有不同的资质,在儿童教育中,他注重儿童不同的特点和资质,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另外他还指出“夫良医之治病,随其疾之虚实强弱,塞热内外,而斟酌加减,调理补泄之,要在去病而已,……君子养心之学,亦何以异于是?”⑤用医生治病必须对症下药作比喻进一步说明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也应这样,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育。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地以成绩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后进生、中等生、优等生。这样明显的划分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教师不应单单以成绩来评定学生,而应善于发现学生各个方面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争取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很好的关注和适应其个性发展的教育。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最大的学习潜力,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发挥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循序渐进

王阳明认为,儿童年龄和心理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特点的。在教学中,他主张贯彻循序渐进的方法。他说:“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升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便浸坏他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要根据“分限所及”进行教学,儿童的接受能力达到什么程度,就根据相应的程度进行教学,不能超过儿童的接受范围,应根据儿童能力的提升而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否则,就会像用一桶水倾注在幼苗上把它浸坏一样,阻碍儿童的正常健康发展。从王阳明“循序渐进”的教学主张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采取相适应的教学强度进行教学,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但环视现今教育,虽然强调施行素质教育,但教学却始终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在转,竞争和压力蔓延到小学。现今的小学教育存在着教学内容过多,作业量大,上课时间长等诸多问题,大大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且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学习王阳明“循序渐进”的教学主张,改善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学生的发展特点,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低年级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与成长。

五、全面发展,不执一偏

王阳明发展了孔子要求学生“身通六艺”全面发展的思想,他认为应从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和途径对儿童进行教育。他指出:“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⑥主张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约》中,他规定要学习多门课程,提出“每日工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⑦另外,他又提出“琴瑟篇编,学者不可无。”“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⑧等要求。从这些要求可看出,王阳明注重从小培养儿童的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引导学生多方面学习,全面发展。王阳明这一主张,与我们当今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是大体一致的。因此,我们更应坚持发展这一主张,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从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教育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王阳明的儿童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年代具有很大的进步性,而且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值得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和研究,以更好地发展儿童教育,促使儿童健康、快乐地学习与成长,为整个教育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邓晓敏


儿童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32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