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纯合突变分析

时间:2018-03-21 09:27:20 来源:免费论文网

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纯合突变分析 本文关键词:新生儿,突变,基因,糖尿病,分析

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纯合突变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新生儿枫糖尿病(MSUD)是由于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复合体遗传性缺陷导致的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本文介绍了1例MSU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颅脑磁共振、磁共振频谱、血串联质谱分析、基因测序检测予以确诊,发现了BCKDHB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

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纯合突变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新生儿枫糖尿病(MSUD)是由于支链α-酮酸脱氢酶(BCKD)复合体遗传性缺陷导致的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的疾病。在我国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本文介绍了1例MSU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合颅脑磁共振、磁共振频谱、血串联质谱分析、基因测序检测予以确诊,发现了BCKDHB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54T>C(p.Leu85Ser),是该病的致病性突变,且为此前未见报道过的突变。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以期为新生儿MSU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

【关键词】枫糖尿病;BCKDHB基因;DNA突变分析;磁共振波谱学枫糖尿病(maplesyrupurinedisease,MSUD)是由于支链α-酮酸脱氢酶(branchedchainalpha-ketoaciddehydrogenase,BCKD)复合体遗传性缺陷导致的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s,BCAA)代谢障碍的疾病。BCAA转氨过程中,其支链α-酮酸(branchedchainalpha-ketoacid,BCKA)不能脱羧,导致组织中BCAA和BCKA含量增高[1]。本文分析1例新生儿MSUD的临床资料,并检测颅脑磁共振频谱(MRS),通过基因测序分析,明确了该患儿发病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1病例简介

患儿男,出生后1d,患儿因“出生后呕吐20h”入院。患儿系G4P3,胎龄36+6周,单胎顺产,出生体质量3000g,胎膜早破72h,脐带绕颈1周,否认羊水污染,Apgar评分9~10分。出生后2h开奶,5ml/次,1次/2h,出生后8h喂奶后出现呕吐,呕吐物初为白色奶渣,后呕吐褐色液,非喷射性,无黄绿色胆汁,每次进食后均有呕吐,多为褐色液,量少,一次呕吐为血性胃内容物,无发热,无少哭、少动,无气促、发绀,胎便已解,量不详,为墨绿色糊样便,无黏液血丝,予“洗胃、维生素K1”等治疗,禁食下无呕吐。查体:体温36.8℃,脉搏120次/min,呼吸45次/min,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反应差,浅昏迷状态,皮肤略干燥,隐约可见花纹,无黄疸,前囟平,呼吸不规则,伴鼾鸣声,有呼吸费力,吸气相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痰鸣音,腹部稍膨隆,四肢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未引出。患儿父亲37岁,无业,母亲36岁,无业,非近亲结婚。父母均否认家族史及遗传疾病史。患儿有一位15岁哥哥,体健;患儿二哥出生后15d死亡,具体死因不详。

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肝肾功能检测未见异常,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予纠酸对症治疗,禁食、限液。患儿入院后出现频繁惊厥,表现为四肢强直-阵挛、牙关紧闭、流口水,机械通气下无发绀,每次持续约半分钟后自行缓解,给予呋塞米降颅压对症治疗。结合患儿病史,考虑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性大。检测颅脑MRI(见图1)示:双侧半卵圆中心、双侧基底核区、苍白球、内囊后肢、丘脑、脑干、大小脑脚、小脑齿状核呈对称性的异常信号改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序列(diffusionweightimaging,DWI)呈明显高信号;对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呈低信号,其ADC值较低;脑室、脑池系统形态、大小及位置未见异常改变;脑沟未见增宽;中线结构居中。颅脑MRS(见图2):在MRS0.9ppm处可见一相对特异的宽峰,另外其MRS还表现为位于2.02ppm处的氮乙酰天门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峰的降低及1.33ppm处的乳酸(lacticacid,LAC)峰的升高,由于本MRS扫描使用的为长回波时间,故其波峰倒置。患儿入院后查血串联质谱结果提示亮氨酸(Leu)3024.23μmol/L、缬氨酸573.28μmol/L,均显著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提示:2-羧基异戊酸、2-酮-异戊酸、2-酮-3甲基戊酸、2-酮-异己酸均增高;均符合MSUD诊断。及时给予禁食、B族维生素及左旋肉碱进行治疗,并抽取患儿外周血进行基因检测。

经过患儿父母同意后,采集患儿外周血2ml,抗凝处理后送杭州金域医学检验所行基因检测。通过对MSUD相关的4个基因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基因测序,与参考序列作比对,4个基因的NCBI参考序列/分别为(BCKDHA:NM-000709.3与NC-000019.9;BCKDHB:NM-000056.3与NC-000006.11;DBT:NM-001918.2与NC-000001.10;DLD:NG-008045.1与NM-000108.4)。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BCKDHB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54T>C(p.Leu85Ser)(见图3);未检测到BCKDHA、DBT、DL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翻译产物蛋白质第85位氨基酸由Leu变为丝氨酸,该突变未见相关文献报道,在ESP6500、db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里均未见报道。同时,经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LRT、PolyPhenomenon-2),显示Leu85位点在进化上保守,可能致病。由于患儿父母拒绝进一步检测,未能获得患儿父母的DNA样本进行比对。

2讨论

MSU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氨基酸代谢性疾病,MENKES等[2]于1954年报道了第1例MSUD,因患儿尿液中有特殊的枫糖气味而得名。在人体中主要BCAA有Leu、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世界范围内MSUD发病率约为1/185000[3],在一些特殊种族,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门诺派教徒,由于该种群广泛存在的BCKDHA基因1312位T>A突变,新生儿MSUD的发病率高达1/358[4]。我国目前缺乏新生儿MSUD的确切发病率,以“枫糖尿病、新生儿”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96年至今,共检索出22例。MSUD主要临床表现有抽搐、酮症酸中毒、窒息、低血糖、昏迷、共济失调、精神运动迟缓、智力发育迟缓、髓鞘形成减少或脱髓鞘[5]。根据BCKD活性,MSUD分为5型:经典型、间歇型、中间型、维生素B反应型和二氢脂酰脱氢酶(E3)缺乏型。酶活性依次为正常人的0%~2%、2%~40%、5%~25%、20%~40%和5%~10%。其中,经典型起病急,预后极差,患儿出生时常无异常,但很快出现喂养困难、呕吐,并迅速发展为呼吸暂停、昏迷以致死亡。本例患儿以呕吐为起始症状,很快出现惊厥、四肢强直-阵挛等脑损伤表现,故考虑为经典型,但由于条件限制,未能测定患儿BCKD活性。

MSUD影像学检查有其特征性,由于MSUD患儿BCAA及其酮酸衍生物选择性损伤髓鞘,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及髓鞘间水肿。颅脑CT检查对脱髓鞘病变的灵敏度不高,而MRI对于MSUD的诊断有其特征性。正常足月新生儿大脑半球中央前后回、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丘脑腹外侧核、大脑脚、脑干背侧、皮质脊髓束、脑桥、双侧小脑中脚及小脑白质等区域已经髓鞘化,在T1WI序列,上述部位正常情况应该为高信号。本例患儿在T1WI序列上,上述部位高信号消失,局部呈对称性低信号;本例患儿在T2WI序列可见上述部位呈对称性高信号,考虑为血管源性水肿表现;且DWI病变范围显示更加清晰,在上述部位对称性高信号,ADC图低信号,这是特征性的MSUD患儿的颅脑MRI表现,进一步帮助确诊MSUD。

MRS在MSUD的应用目前文献报道较少,表现为NAA水平下降,0.9~1.0ppm处异常升高的BCAA、BCKA及LAC峰,后期NAA水平可正常,LAC峰可消失,而BCAA峰可保持[6]。本例患儿有特征性的MRS表现:由于MSUD氧化脱羧作用异常造成其BCAA和BCKA上甲基质子聚集而在MRS0.9ppm处可见一相对特异的宽峰,另外其MRS还表现为位于2.02ppm处的NAA峰的降低及1.33ppm处的LAC峰的升高,由于本MRS扫描使用的为长回波时间,故其波峰倒置。由于氨基酸代谢异常造成髓磷脂蛋白的降解,因此容易累积脑髓鞘发育成熟快速区域,因此,在MSUD失代偿期,MRI及MRS检查可以作为疾病预后的评估方法[7]。

目前研究发现4种基因与MSUD有关,分别为BCKDHA、BCKDHB、DBT和DLD,4种基因的突变均是以微小突变为主,大多数可以通过直接基因检测发现。迄今为止,在这4种基因上探测到至少有156种突变类型,尤其以BCKDHB多见。本例患儿检测到BCKDHB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54T>C(p.Leu85Ser),未检测到BCKDHA、DBT、DLD基因外显子编码区的致病性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翻译产物蛋白质第85位氨基酸由Leu变为丝氨酸。不同类型的突变多与种族背景有关,但是目前关于亚洲人群尤其是中国人群的报道很少。2012年上海儿科研究所YANG等[8]报道了15例MSUD患儿,基因检测发现20种不同类型基因突变。本例患儿基因突变型与其相比较并未发现重复。且该突变未在ESP6500、db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里发现报道。表明这是1例新发现的BCKDHB基因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由于该基因突变c.254T>C突变,导致翻译产物蛋白质第85位氨基酸由Leu变为丝氨酸,且Leu85位点在进化上较保守,因而认为可能致病。BCKDHB基因突变的患儿父母多带有相同的基因位点突变,该患儿为纯合突变,遗传的可能性更高。但遗憾的是,由于该例患儿预后较差,未能获得患儿父母的基因样本进行参照。

MSUD一经诊断,需要早期治疗,可改善其预后。该病的治疗需要给予不含BCAA的特殊奶粉,监测血氨基酸水平,适当补充母乳,以防止氨基酸缺乏[9]。临床上对于所有MSUD患儿应试用维生素B1。对于BCAA大量堆积,急性代谢失代偿时可行持续血液透析。经典型MSUD最佳治疗时机是出生后7d以内,经过早期治疗1/3的患儿智力评分可达正常;超过14d开始治疗者预后较差。经过及时治疗的MSUD患儿,多可获得较好的预后,甚至有成年后能成功妊娠的报道[10]。STRAUSS等[11]报道利用选择性肝移植成功治疗11例经典型MSUD,使得无需限制氨基酸饮食以及避免了急性代谢失代偿的发生。目前肝移植在MSUD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多,且疗效确切满意[12-14]。但在国内,MSUD的治疗欠满意。陈正等[15]统计了1996—2010年我国报道的共15例新生儿MSUD,有11例患儿放弃治疗或死亡,1例遗留脑性瘫痪,1例智力发育迟缓,仅2例好转出院。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未能及时诊断,且由于我国的优生优育政策,许多MSUD患儿家长选择了放弃治疗。本例患儿经机械通气、利尿、降颅压等对症治疗后,惊厥有缓解,但仍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后家属放弃治疗出院。经随访,出院后2d患儿死亡。

MSUD是致死、致残的遗传性疾病,提高医务人员及家长对MSUD的认识、对新生儿进行血串联质谱筛查、早期诊断、早期饮食及治疗干预可改善患儿预后。本文为今后进一步研究MSUD患儿临床基因分型提供了宝贵的基础,同时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了帮助。

作者:黄玉梅 麦菁芸 杨祖钦 陈尚勤


新生儿糖尿病基因纯合突变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280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