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践行非遗理念

时间:2018-03-15 11:20:12 来源:免费论文网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践行非遗理念 本文关键词:践行,音乐教育,理念,高校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践行非遗理念 本文简介: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瑰宝,有深刻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价值,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才多半是家族传承,以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保持艺术特色。高校音乐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音乐人才,为了使非遗文化能得到传承,高校必须立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践行非遗理念 本文内容: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的文化瑰宝,有深刻的历史积淀和精神价值,是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是它们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但是掌握这门技艺的人才多半是家族传承,以一种单一的传播方式保持艺术特色。高校音乐教育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音乐人才,为了使非遗文化能得到传承,高校必须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将“非遗”项目与音乐文化教育有机融合起来,既实现“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又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特色创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思考与探索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每个民族特有的民俗节庆活动、杂技表演艺术、民间特色工艺、传统手工艺等。其中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传统歌舞和乐器演奏、舞台形象和特色表演技艺为主。一般这些得以延续下来的非遗是民间艺人通过一代代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播的,面对如今娱乐潮流风靡的今天,这种传统古老的音乐技艺是非常脆弱,特别是有些非遗音乐艺术随着老一代艺人生命的衰落,相关艺术形式逐渐走向失传,这是我国文化传承上的损失。高校音乐教育属于我们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有特殊的权利和文化传承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起到重要的保护传承作用。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有效资源和人才储备,保护民间艺术、传承“非遗”,主动担负起培养特色音乐人才的责任。

二、高校音乐教育中“非遗”的生存现状

我国自高校开设音乐教育以来,对西方乐理、乐器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纵观高校音乐教育的必修课和考核标准,西方音乐理论占据绝大部分。诚然对音乐知识的学习必然要建立在西方音乐体系的基础上,但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显得占比不足。根据高校音乐学习的公共课项目和选修目录来看,其中与“非遗”相关的教育很少,涉及定向培养的高校冰山一角,所以无论是在普高还是专业的音乐学院中,对非遗理念的引入和文化的传承还是比较欠缺的,尤其是地方民间音乐的宝贵资源还不能有教学模式完美结合,对这部分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在音乐教育中践行“非遗”理念的策略

(一)发挥高校学术优势,为“非遗”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第一,为了更好的传承要充分的了解,组织调研、采风活动,积极研究音乐理论和社会民俗,与本地市相关的“非遗”要投入更多精力研究。让有科研能力和丰富音乐素质的教育工作者走出校园,深入到“非遗”文化的内部探寻音乐特色,聆听原汁原味的音乐艺术,并记录下来。同时有“非遗”民间习俗的地市,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建设民俗氛围。第二,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互联系,理论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状态,要与教育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专业性和导向性充分,课程设置也趋向严谨,在这个阶段对“非遗”音乐艺术的研究更加精专。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则是建立在保护和传承的角度,强化学生对理论的实践作用。第三,高校最好能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研究优势,将“非遗”音乐艺术的相关理论纳入科研中,立足当地的音乐特色,积极培养学生的“非遗”保护意识,让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能在不断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体系。这也是增强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最好高校能向国家大力提倡“非遗”理念的研究课题,积极支持学校内相关社团或学术性组织。形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为“非遗”理念与音乐教育的结合奠定环境基础。

(二)调动高校师资力量,为“非遗”传承培养优质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多为师徒式或家族传承式,这种传承本身在保持地域特色上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传播方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肩负传承使命的后辈们也不一定具备音乐天赋,他们的艺术造诣水平也影响着“非遗”文化的传承。高校引入“非遗”理念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传统艺术的原生性,不要被标准音乐课程同化。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以往为了传承传统音乐艺术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引进高校后失去了作为传统文化特色性,在课本教育中失去活力。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培养人才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才的质量。首先高校的音乐教育要真正起到宣传、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的作用,在高校中开展特色窗口为深入探究“非遗”理念奠基。其次对于有发展潜力且音乐素养较高的学生要注重质的提升,单独为其制定学习内容和考核标准,保留“非遗”音乐艺术的民间性,以广博的理论素养和高超的表演技巧建设“非遗”理念。

(三)营造高校文化氛围,以“非遗”理念增强民族自信

大学校园应该成为“非遗”理念传承的主要阵地,毕竟大学校园内文化意识强、学术氛围气息浓厚,开展起来比较方便。学校要经常开展这类活动,组织音乐学院的学生排演舞台剧,组织学生观看,增加“非遗”艺术社团,把有兴趣的人集中在一起。依托现代有力的教育资源大力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举办讲座和艺术活动,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走进校园现身说法。吸引青年学子的目光,直观的了解“非遗”艺术的表现情况,自发为“非遗”的发展贡献力量,将已经走向小众的民间艺术普及化,真正实现艺术的推广。如果大学所在地市本身就有音乐文化遗产,就更要组织学生集体观摩,也是提升学生视野和见闻的手段。

四、结语

总之,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必须主动肩负起传承文化、提高素质的责任,充分利用高校特有的教学资源对“非遗”音乐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形成独特的科研体系,并将“非遗”与音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尽管目前“非遗”理念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笔者相信,经过不断努力,未来我国“非遗”音乐教育会有更高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罗浩.高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对策研究[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09).

[2]戴海云.唤醒“非遗”传承的文化自觉——积极推动音乐遗产瑰宝进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11(10).

作者:姚瑶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高校音乐教育如何践行非遗理念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258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