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时间:2018-03-11 19:23:49 来源:免费论文网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本文关键词:养生,饮食,参考,保健,论文范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本文简介: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    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    摘要: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五味调和、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适寒温,顾护脾胃、清淡饮食,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本文内容: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
  
  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
  
  摘要: 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 经过长期反复实践, 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 五味调和、营养均衡, 饮食有节、适寒温, 顾护脾胃、清淡饮食, 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 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 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 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 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 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
  
  关键词:中医;  饮食养生;  基本原则;  疾病禁忌;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 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 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 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 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 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食物的性能, 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 合理地调配膳食, 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1] .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 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因制宜
  
  1 因时制宜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 日月更迭, 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 做到毋逆天时, 勿失气宜[2] .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 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 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 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 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 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 以养心气。当春之季, 万物复苏, 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 气候炎热, 机体阳气最为旺盛, 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 气候闷热, 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 万物生长平缓主收, 气候干燥, 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 万物收藏, 气候寒冷, 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以五脏应四时, 根据五脏乘克关系, 使五脏之气处于平衡状态, 不至于太过或不及。2因地制宜
  
  2因地制宜
  
  《素问·异法方宜论》曾载:”东方之域, 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 海滨傍水, 其民食鱼而嗜咸……“”南方者, 天地之所长养, 阳之所盛处也“;”西方者, 金玉之域, 沙石之处……其民华食而脂肥“;”北方者, 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民乐野处而乳食“;”中央者, 其地平以湿, 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地域不同, 气候、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 食养也须参考地域差异。北方天气寒冷, 其人体质壮实, 饮食厚浊, 在进补时可选羊肉、狗肉等大温大热之品;南方人, 体质柔弱, 宜选用鸡肉、猪肉等温补之品。西北地区, 干燥多风, 燥易伤肺, 宜多吃百合、银耳、梨子、蜂蜜等滋阴润肺之品。东南沿海地区, 地势低洼, 湿气重, 应适当食用健脾利湿之薏仁, 冬瓜、扁豆、冬笋、玉米等。
  
  3因人制宜
  
  因为年龄、性别、体质的差异,五味调和, 营养均衡
  
  1 五味调和
  
  饮食物具有酸、苦、甘、辛、咸五味。《素问·六节藏象论》言:”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 藏于肠胃, 味有所藏, 以养五气, 气和而生, 津液相成, 神乃自生“.从饮食物中摄取的五味能养五脏之气, 人体气机调和, 津液化生, 形神乃俱。《灵枢·宣明五气》又提出了”五入“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说明五味对五脏具有选择性的亲和作用。在食养时应谨和五味, 不可偏嗜。五味调和, 皮肤、肌肉、筋脉、骨骼得以充养, 气血顺畅, 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若偏嗜某一味, 致五味失调, 脏腑功能失衡, 就会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载有:”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央绝。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央“.
  
  2营养均衡
  
  上文提到五味调和, 其实也包含另一层意思, 即合理搭配, 营养均衡。《素问·藏气法时论》记载:”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和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蔬性能各不相同, 不可偏胜[4] .如谷类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是人体热能的直接来源, 此外, 还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果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肉类能提供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及氨基酸, 肉类和果蔬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物质都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讲究饮食均衡, 荤素搭配, 才能达到身强体健, 预防疾病的目的。
  
  饮食有节, 适寒温
  
  1节制饮食, 定时定量
  
  孔子主张:”不时不食“, ”不多食“;《吕氏春秋·尽数》亦有:”食能以时, 身必无灾“;《千金要方·养性序》也强调:”不欲极饥而食, 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 渴饮过多则成痰癖“.说明日常饮食应有节制, 不可过饥或过饱, 且应定时定量。饮食过饱, 脾胃运化不及, 易伤胃气, 且过多的食物积滞于中, 易蕴而化热, 影响脾胃气机升降, 出现胃痛、反酸、痞满等证, 若邪热下迫大肠, 肠中气机壅阻, 气滞血瘀, 则下利脓血, 结滞不散者, 则成痔疮。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 肠澼为痔“.另外, 饮食过饥也不利于身体健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 半日则气衰, 一日则气少矣。“饮食过饥, 脾胃生化乏源, 水谷之精难以充养全身, 长此以往, 正气亏虚, 疾病乃生[5] .
  
  2 适寒温
  
  适寒温, 是指不仅食物的性质要冷热适宜, 其冷热温度也应有度, 膳食应注意冷热均衡。饮食物具有寒、热、温、凉和平性, 在选用时, 首先需明确自己的体质类型, 体质不同, 择食也有差别。温热之品, 能助阳御寒, 适合阳虚之人;寒凉之品, 能清热除烦, 适合阴虚者;而平性之品, 性味平和, 多作用和缓, 各种体质皆可食用。但万物皆有度, 若寒热不节制, 会影响胃肠功能, 导致疾病的产生, 如《灵枢·师传》云:”食饮者, 热无灼灼, 寒无沧沧。寒温中适, 故气将持, 乃不致邪僻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有:”水谷之寒热, 感则害于六腑“.孙思邈也强调:”热食伤骨, 冷食伤肺, 热无灼唇, 冷无冰齿。“所言不同, 然其意一致。
  
  顾护脾胃, 清淡饮食
  
  脾胃居中焦, 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权衡以平, 气口成寸, 以决死生……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水谷精微需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及转输功能, 才能布散全身, 维持五脏六腑的机能[6] .张仲景主张”四季脾旺不受邪“, 也强调了脾胃之气的重要作用。因此, 饮食养生应以顾护脾胃为中心, 而顾护脾胃莫过于清淡饮食为佳。《千金要方》云:”善养生者……常宜轻清甜淡之物“, 程钟龄亦有:”莫嗜膏梁, 淡食为最“.清淡饮食, 既能最大限度的保持饮食物原有的营养成分, 又减少了脾胃的负担, 相较于厚味之品而言, 其对心脑血管的风险也低。
  
  把握饮食宜忌
  
  1饮食习惯
  
  进食时应细嚼慢咽, 以便让食物和淀粉酶充分接触, 以助消化。古语有云”食不言“, 在吃饭时不要说话, 以免引起呛咳等。另外, 吃饭时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生气郁闷时, 机体气机运行不畅, 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饭后要勤漱口, 保证口腔的清洁, 此外, 还需进行饭后保养, 适当活动, 如孙思邈主张”食毕摩腹, 除百病“, ”食毕行步踟蹰则长生“等。
  
  2 饮食宜忌
  
  寒热宜忌:《抱朴子》曰:”冷热并陈, 宜先食热, 后食冷“.先食热可减少寒凉之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四时宜忌:”春不食肝, 夏不食心, 秋不食肺, 冬不食肾, 四季不食脾“, 因春季属肝, 肝气本盛, 食肝则肝气更旺, 恐肝木乘脾土, 故春季不宜食肝, 他脏类推。《内经》还有”用寒远寒, 用凉远凉, 用温远温, 用热远热, 食宜同法“之说。《礼记》也记载了各月的饮食忌宜等。说明时令不同, 禁忌各异。
  
  配伍宜忌:关于食物相克的说法由来已久, 如《本草纲目》记载:”妊妇以鸡子鲤鱼同食, 令儿生疮“.《饮膳正要》:”鸡肉不可与兔肉同食, 令人泄泻“.陶弘景认为:”鸡肉不可合葫、蒜、芥、李食“.主要是食物性味或功能相反导致。现在食物相克之说越来越泛滥对此, 我们须辨证看待, 因为有些说法并无确切的科学依据[7] .
  
  疾病禁忌
  
  早在《内经》就有关于疾病饮食禁忌的论述, 如:”五禁:肝病禁辛, 心病禁咸, 脾病禁酸, 肾病禁甘, 肺病禁苦“”病在筋, 无食酸;病在气, 无食辛;病在骨, 无食咸, 病在血, 无食苦;病在肉, 无食甘“[8] 等, 但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限制, 历代医家对疾病的饮食禁忌记载缺乏系统的论述, 更甚少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原则纳入中医饮食养生的体系, 导致人们对这一部分的认识相对薄弱, 但是饮食养生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健康人而言, 亚健康及患病之人更需要借助食养来保养形体。且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更可以借助高科技的方法, 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统计, 提高人们对疾病忌口的认知度, 同时进一步拓展中医饮食养生内涵, 使之与时俱进, 适应不同的群体。
  
  全国名老中医管竞环教授在临床时期就非常重视病中”忌口“.他认为患病之人, 由于各种生理、病理改变, 使其处于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 因而对于饮食物的选择也应相应调整。正如《金匮要略》云:”所食之味, 有与病相宜, 有与身为害, 若得宜则益体, 害则成疾, 以此致危“[9] .管老擅长中医肾病的研究诊治, 他常说肾病患者尤其要禁食海鲜、螃蟹和鸡、鸽等发物, 因临床上有数例患者在治疗后血尿、蛋白尿基本控制, 因食用鸡肉、海鲜等, 而出现尿蛋白增加, 血尿反复的现象。
  
  疾病饮食禁忌之所以重要, 原因在于若食物选择不当, 有可能会导致疾病加重甚至出现旧疾复发, 其机制大致可分为三类[10] : (1) 某些动物性食品中含有某种激素, 会导致人体出现某些机能亢进或代谢紊乱的症状。如糖皮质类固醇摄入过量时可诱发感染、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 (2) 某些食物如海鱼、虾、蟹等含有异体蛋白, 易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复发; (3) 一些刺激性较强的食物, 如酒类、葱蒜等极易引起炎性感染病灶的扩散、疔毒走黄等。
  
  此外, 对于对服药者, 要注意防止食物减弱药效, 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本草纲目》有载:”凡服药, 不可杂食肥猪犬肉, 油腻羹会, 腥臊陈臭诸物。凡服药, 不可多食生蒜、胡荽、生葱、诸果、诸滑滞之物“等[11] .若药用黄连、甘草、苍耳子、乌梅、桔梗等要忌食猪肉, 鳖甲忌食苋菜, 地黄、首乌忌食葱、蒜、萝卜等。
  
  小结
  
  中医饮食养生文化历经千年, 博大精深, 并非三言两语能概之,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不断丰富其内涵, 才能使之符合社会发展, 为人类的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宋俐, 汪华。中医饮食养生探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15 (5) :47-49.  
  [2]王彦丽。《内经》体质观与三因制宜[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1, 32 (6) :94-95.  
  [3]代民涛, 柴可夫。基于”三因制宜“理论的食材养生探微[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 30 (2) :345-348.  
  [4]柳小远, 张旭斌。试论中医饮食养生[J].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9 (2) :12-14.  
  [5]孙晓生, 米菲菲。《养生类要》的饮食养生思想研究[J].新中医, 2013, 45 (4) :218-219.  
  [6]李书楠, 林平。脾为后天之本与中医治未病[J].光明中医, 2017, 32 (3) :340-342.  
  [7]陈冠如。鸡肉、鸡蛋食物配伍禁忌拾粹与思考[J].中国禽业导刊, 2006, 23 (12) :35-36.  
  [8]马作峰, 姜瑞雪, 王平, 等。《内经》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 18 (2) :225-226.  
  [9]邓运明, 王晓跃。亦谈中医饮食禁忌[J].江西中医药, 2011, 42 (6) :12-14.  
  [10]何以蓓, 汤军。中医”发物“的概念、分类及其临床意义[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9 (11) :674-676.  
  [11]张玉苹。中医传统饮食的辨证论忌[J].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9, 24 (2) :13-14.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二: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234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