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分析

时间:2018-03-10 09:48:44 来源:免费论文网

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分析 本文关键词:校准,计量,制定,规范,分析

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论述制定企业内部用计量校准规范的意义、发布形式、制定依据和原则等若干个关键内容,且分别对其作进一步具体详尽的分析,并提出如何实施规范化制定和管理的建议。关键词计量校准;规范制定;研讨1概述计量校准是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式,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有非常严谨

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论述制定企业内部用计量校准规范的意义、发布形式、制定依据和原则等若干个关键内容,且分别对其作进一步具体详尽的分析,并提出如何实施规范化制定和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计量校准;规范制定;研讨

1概述

计量校准是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其中一个主要方式,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有非常严谨的“校准”的定义。开展计量校准工作应具备建立校准项目的计量标准、校准人员、校准的场所和相应的计量校准规范。由此可见,计量校准规范是指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检定规程所不能包含的,计量工作中具有综合性、基础性并涉及计量管理的技术文件和用于计量校准的技术规范。因此,在允许的范围内,有些计量检定规程可由计量校准规范来代替,以适应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用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国际发展趋势。企业对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计量器具,且尚没有国家、地方、行业计量校准规范的,可根据需要,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制定企业内使用的计量校准规范(以下简称内部校准规范)。

2制定内部校准规范的意义、发布形式和依据

2.1制定意义

目前,铁路部门自行研发及投入使用的新型、智能化计量器具呈现与日俱增的态势,通常这些新型计量器具都缺乏检定规程,使用一段时间后无法进行量值溯源,其检测正确性不能得到保证。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内部校准规范,统一校准方法和校准程序,以指导开展计量器具校准工作。

2.2发布形式

通常,计量技术规范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其发布形式既有作为计量技术规范发布的,也有作为技术标准发布的,且归口单位和批准发布单位也不尽相同,就铁路企业而言,其内部校准规范的组织制定和发布,应符合铁路企业以下几个自身特点。一是,铁路局各项技术活动是由总工程师室归口管理的技术规章和技术标准共同支撑的,但两者有着不同的定位和侧重点。二是,在铁路总公司技术规章管理办法中,技术规章定义为:铁路技术设备完成施工或制造且交付运营后,涉及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及技术设备的运用、管理、维修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可见,铁路技术规章不包括企业标准,以及行政管理类的规章制度等文件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中,5.3条款对标准的定义为: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供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5.3.6条款对企业标准的定义为:由企业通过供该企业使用的标准。综合上述,铁路企业标准是内部校准规范发布形式的不二选择。

2.3制定依据

企业标准是按照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以下简称国标)给出的规则起草,而校准规范是按照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以下简称规范)给出的规则制定,两个国家级的文件既有许多一致的要求,也有各自的具体规定,它们的主要内容及差异点,参见表。

3制定原则与要求

如上所述,国标和规范有许多要求相同或相近点,但确实还有诸多不一致的地方,企业在制定内部校准规范时往往遇到无可借鉴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实践和经验,编写时可遵循以下原则:(1)针对国标和规范的不同要求,可求同存异,即格式按国标、技术内容按规范;(2)尽可能采用国家建议的校准方法,并在附录中给出不确定度分析示例;(3)充分考虑企业实情及实施可行性和可操作性;(4)通常,规范应包含封面、前言、目次、引言、标准名称、范围、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复校时间间隔和附录等内容;必要时可增加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符号、代号和缩略语等要素。

4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

4.1必备章节和要素的编写

4.1.1封面国标的必备要素,应按国标要求编写。4.1.2前言国标的必备要素,应按国标要求编写,包括采标及修订内容。4.1.3目次宜作为必备章节编写,字号按国标要求。4.1.4引言宜作为必备章节,并按规范要求编写,其中引言的内容可包含规范编制依据和测量方法等内容。4.1.5标准名称宜以被校对象作为标准名称,并无需翻译成英文名称,字号和格式宜按国标要求。4.1.6范围国标的必备要素,应按国标要求编写。4.1.7计量特性、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校准结果表达计量校准规范的核心内容,应严格按照JJF1071中5.9、5.10、5.11、5.12要求进行编写。4.1.8复校时间间隔根据计量校准特点在校准报告中原则上不给出建议。但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要求使用人员根据校准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确定校准间隔确有一定难度。为此,该要素不仅要在校准报告中给出明确的建议要求,而且还应把该章节定位为必备要素。4.1.9附录是计量校准规范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章内容宜按国标要求编写,具体内容一般应包括有:(1)计量校准证书封面、内页内容;(2)计量校准记录表格;(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示例;(4)其它表格或图表等。对需要规范的诸如上述(1)、(3)项中不能更改的内容应作为规范性附录编写,而供参考的诸如上述(2)项中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作变更的内容可作为资料性附录编写。

4.2可选章节和要素的编写

4.2.1规范性引用文件引导语内容应按国标要求编写,引用文件的排序可考虑计量人员更为熟悉的规范要求编排,即国家计量技术法规、国标、行业标准、国际建议、国际文件、国际标准。4.2.2术语和定义该章节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所编写的内容,而必须引用的定义和术语。对于规范要求包含计量单位而言,主要目的是强调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明确计量校准规范中所描述的测量仪器主要计量特性、单位名称和符号以及同类计量单位的换算关系。因此,宜选用国标规定的章节名“术语和定义”,并按照实际需要来引用或编写。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是基本要求,不必进行专门的描述,如确需进行解释,可在正文对应章节中进行具体描述。4.2.3符号、代号和缩略语国标对符号、代号和缩略语有具体要求,而规范并未具体要求。该章节内容宜按国标规定按需编写。4.2.4概述该章节内容是规范独有的要求。主要是用来描述被校对象的用途、原理和结构,如被校对象的原理和结构比较明晰简单,该要素可省略。4.2.5其它要求(1)图、表,图题、标题,计算公式按照国标要求编写;(2)字体和字号按国标要求;(3)上述未作规定而需要写入计量校准规范的内容按规范要求编写,格式按国标要求编写。

5内部校准规范制定和管理的思考

5.1制定内部校准规范相关管理办法

上述有关内部校准规范编写的论述,是笔者在长期编写和应用实践中的分析、思考和探索,也是与业内有关专家共同广泛交流和沟通的成果,但并未形成可供铁路企业从事计量工作管理和技术人员参考的书面资料和文件。随着编写内部校准规范需求和数量的日益增多,由于受到规范审查专家理解国标和规范水平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经专家审定公布的内部校准规范在内容和格式等诸多方面不统一、不完善的情况。因此,特建议企业内部校准规范归口管理部门,应把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提上议事日程,尽快明确内部校准规范编写格式、内容等要求,以诸如《上海铁路局计量校准规范编写指南》等形式加以规范化,提高企业内部校准规范编制水平和应用效果。

5.2编制内部校准规范编写软件

编制内部校准规范是一项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和细节繁复的工作,其中包括格式、字体和页面编排等方面的程式化要求,人工编写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重复性劳动,与此同时,内部校准规范编写指南的出台,也为各级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具体编写依据,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应的编写软件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不难看出,内部校准规范编写软件的推出,不仅可以减轻编写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编写效率,更可以保证内部校准规范的编写质量。

6结束语

计量校准工作是企业在用计量器具量值溯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的内部校准规范其可操作性与计量工作是否适应铁路大发展需求息息相关。为此,企业主管部门应充分重视内部校准规范,制定和完善管理办法,形成有利工作机制,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岩、肖榜全.铁路技术规章与标准关系编写辨析[J].铁道技术监督,2016,44(3).

[2]国家标准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3]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作者:张雪磊 单位:上海铁路局科研所


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229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