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时间:2017-11-17 10:47:37 来源:免费论文网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文关键词:土地利用,对策,课程建设,规划,分析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文简介:摘要:本文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介绍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现状,发现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分析。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74-02土地资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本文内容:

摘要:本文以《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为切入点,介绍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现状,发现当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74-02

土地资源作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国家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是进行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土地城市化率增速远高于人口城市化率,进而导致耕地减少、湿地退化、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的人地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土地利用规划学科的研究领域之一,如何有效、可持续地解决人地矛盾问题,并在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推进以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为目的的人地和谐关系,是该学科的重点研究课题。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现,离不开对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规划,因此,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前提。

一、国内外《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现状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以经济为主导、自然为基础、技术为手段,旨在解决人地矛盾、合理利用土地的综合类学科,包含自然科学的土地专业知识与社会科学的规划管理学知识。该课程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储备与GIS操作运用的要求。我国南京农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拥有《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在土地管理学领域具有国内顶尖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一流的研究平台和丰硕的区域发展成果。其中,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代表的《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一直采取“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组织师生参加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使得课程教学与时俱进。

根据近年来的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本课程不仅包含《綜合地理》、《土地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灵活地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2)对信息技术水平的要求较高。现阶段,《土地利用规划学》要符合总体规划要求,体现出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结合以空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GIS应用,符合社会需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3)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变化较快。国家的土地政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相关政府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所以相关《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也应及时适应国家的相关政策标准,使其不断发展和创新。

二、《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最终任务是解决日益严重的人地矛盾,达到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可见,土地作为与经济联系极为紧密的生产要素,其在该学科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需要通过实践解决相关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制于不完善的实践教学要求和学校制度,重视理论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缺乏亲自到相关国土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学习的实践机会,导致他们对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从而不能较好地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实践中。

2.教材较为老旧,更新速度较慢。现在大部分高校依然在使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王万茂教授编著的2010年版的《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材相对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过时,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趋势。教材中的一些国家法规,不能及时进行修正、完善,不利于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知识,构建系统的理论体系。

3.与其他专业的联系配合较少。该学科在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活动中,与其他专业的交流互动较少,没有较好地利用本校的优势学科资源,来完善提升本专业的科研教学水平。学科总是在不断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中螺旋式进步,《土地利用规划学》作为一门较为年轻而且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加强与管理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等学科的交叉融合,逐步发展与完善。

4.考核方法有待完善。(1)考核形式缺乏多样性。《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范畴学科,但目前各高校对其考查形式仅停留在以期中、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或论文报告等为主的“书面工程”,内容单一,未能准确评判学生在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是否能熟练地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深化对学科的理解与认识。(2)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不同领域的教师对于该学科的认识不同,且对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注重程度各异,因此,导致对该学科的考核标准千差万别。注重过程性教学的教师,易忽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差异;而注重理论性教学的教师,在卷面考核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主观性,从而出现评分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三、对策分析

1.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生产实践中去,积累实战经验,丰富教学内容,积极联合并组织学生主动参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各项、各级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使学生有实战感,身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

同时,改革相应的学生考核制度,重视实践教学安排。加大实践课程与动手操作能力在总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学生的生产实践作业能力,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本学科的毕业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竞争力。

对比国内课程安排较好的高校所采取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方法,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组织师生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实践,注重充实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修订《土地利用规划学》教材,使课程教学与时俱进。这既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锻炼,又能使教材得到及时更新、完善,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2.编写高质量的教材,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加大对教材的更新力度,使其能够更好地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水平。比如,可以借鉴参考其他高校优秀教材,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紧追国内优势学科高校,加大与它们的合作交流,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endprint

3.加大跨专业、跨区域的交流合作。为了建设立足于中原经济区、以黄河文明为文化特色、黄河流域为地域特色的区域性优势专业,必须建立一定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大与相关优势学科、优势高校的学生联合培养及科研交流,提高学科的开放度,不断汲取相关学科优秀成果,建设省内顶尖、国内一流的学科。

4.完善考试考核制度。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是维持一所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培养,是大学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完善的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针对当前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可从以下几处加以完善。(1)期中考核“因地制宜”。考核形式应根据学科特点而定,《土地利用规划学》以理论学习为主,兼顾在实践过程中的應用,因此在期中考核或平时成绩鉴定中,可由相应任课教师从实践积极性、实践操作熟练性以及出勤率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定。也可根据学科特点,适当加重实践操作熟练性在总成绩中的比重。(2)期末考核“多元化”。考核多元化包括内容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方面,应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应用考核相结合,避免单一考核形式存在的不公平隐患;评价主体方面,在单一的任课教师考评过程中,可根据考核目的、性质和对象,适当加入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形式,使考核结果更全面、客观、公正。(3)评定标准统一化。统一的考核标准是评判学习和实践过程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成果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同时,标准统一可有效避免评判结果差距过大等现象。因此,集合本专业所有师资力量,借鉴优势高校考核制度,建立统一科学的考核标准。

5.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优秀的学者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所在,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师资力量、高层次的人才团队、高效的研究平台。高校应积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提升平台建设水平,完善学科团队体系,利用学科特色,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决策支撑。

参考文献:

[1]欧名豪,王万茂.《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1999,(4):24-25.

[2]尹君.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33-34.endprint

tags:
《土地利用规划学》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分析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182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