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网 首页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时间:2017-11-16 16:43:15 来源:免费论文网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教学改革,古代文学,实践,课程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简介:【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将多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有机结合,尤其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具体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机制三方面着手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文内容:

【摘要】混合式学习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将多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有机结合,尤其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具体可以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评价机制三方面着手来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理念;古代文学;教学质量

近年来“慕课”“微课”在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风靡表明传统课堂正面临着教育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混合式学习是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出现在教育领域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将多种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有机结合,尤其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这两种学习模式有机整合,使二者的优势得以最大化的展现,“既发挥了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优化教学内容

1.选取教材的开放性

选取教材的开放性是指“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使教材由单一变为多元”[2]。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学校配置的教材之外的其他文学史和作品选的教材,并说明各自的特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的同时能够有机会感知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教师还应该结合教材的进度给学生推荐一些重点书目,指导学生阅读。如在讲授《诗经》时可给学生推荐《诗经注析》《诗经原始》等书目,这样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以后继续深造。再次,还应加强文学理论和文化史内容的教学。在课堂教学时补充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和文化史知识,使学生在分析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时有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另外,教师还应加强古代文学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应关注学术动态并及时吸收学术研究新成果,介绍新著作,使古老的文学史充满现代活力。教材丰富了,学生的思维也就活跃了,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2.挖掘作品的当代性

虽然古代文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从时间上来说远离当代社会,但从深层内蕴来看就会发现古代文学仍有其当代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当代、古为今用。一方面,古代文学作品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的良好素材。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给学生传授文学史的基本知识,更应挖掘古代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精神契合点,陶冶学生的情操、砥砺学生的品格。《论语》仁爱中庸的博大情怀使学生学会以一颗宽容理性的心面对一切,《庄子》超脱独立的精神境界教会学生在这个纷杂的社会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教会他们如何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忧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使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美好。当学生充分感受到古代文学贴近心灵、鼓舞人心的魅力时,就会加强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挖掘实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

改进教学方法

1.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课堂教学

“一种积极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教学形式。”[3]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往往是教师“一根粉笔、一张嘴”,以“满堂灌”的方式结束一堂课,学生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师道尊严,但导致的是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缺失。组织课堂讨论和学生讲授制相结合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再是被动接收来自教师的信息。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出具有发散思维特点的话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发言。笔者在讲授唐代文学时就唐诗繁荣的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大家积极性很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后笔者就大家讨论的结果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尚等方面给予概括总结,效果良好。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打破“填鸭式”的僵滞状态,更有助于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使用是课堂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常见的现代科技辅助教学手段有图片、音频、视频、慕课、微课等。“中国文学注重心灵体验”[4],巧妙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悟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还可以利用共享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古代文学的教学效果。在学习《鹿柴》时,通过展示图片给学生呈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幽暗清冷意境,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要成因——绘画技巧的融入、光和色的运用。在学习《春江花月夜》时,播放其琵琶曲,学生在欣赏美妙音乐的同时,更容易理解作品的丰富内蕴。在学习《红楼梦》时,插入《林黛玉进贾府》的影视片段,有助于学生把握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物形象。针对教师课堂上一时讲不完又比较重要的知识,可以将其做成一个5—10分钟长短的微课,供学生课后自己学习。可以利用慕课等开放的网络共享教育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信、QQ等交流平台,跟老师互动沟通,反馈所学内容,老师也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辅导和答疑解惑,从而弥补传统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的不足。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教师应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教学进度,以教学班为基本单位,或者与文学社、话剧社等社团合作,以兴趣爱好为导向,紧密联系古代文学课程,开展社团活动。唐诗宋词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声韵之美,适合开展古典名篇配乐朗诵。唐传奇和明清小说的故事性、形象性、艺术性和表演性都很强,适合剧目表演的形式。在学习元杂剧时,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开展“第二课堂”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研读能力和表现能力,又能够有效锻炼、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4.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不再是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而是逐渐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由于古代文学的学科内容与现实社会存在隔阂,所以人们往往觉得它“无用”,因此古代文学教师更有义务发掘它的“大用”,更应该面向地方、服务社会。教师应加强古代文学与延安地方文化的结合,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古代文学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利用教学和研究优势,弘扬地方文化,服务地方。改革评价机制现在高校针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评价机制一般都是主要依据考试成绩,适当参考平时课堂表现。如笔者所在的延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学生的成绩评定就是期末考试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教师参考该生课堂考勤和平时作业两部分给定)。这种主要依靠考试成绩而平时成绩所占比重过小的评价机制,势必会导致学生重视课堂而忽略能力,甚至有的同学平时不努力学习,只是在期末考试之前凭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取得成绩,容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打破以前主要依据考试成绩的评价模式,把“第二课堂”等课外实践以及学生在线学习交流的情况纳入考核范围,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重,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在线学习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就显得至关重要。该评价机制的确立可以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9期,第37页。

[2]李琳:《古代文学与现实人生——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探讨》,《三峡论坛》2012年第3期,第127页。

[3]李聪亮:《新课标背景下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引发的思考》,《鸡西大学学报》2012年第12(10)期,第22页。

[4]李绎:《中国古代文论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王小艳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链接地址:
http://m.csmayi.cn/show/21150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推荐专题